-
清肾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患者血清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湿热证患者血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KD湿热证患者,最终完成6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CKD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证候疗效,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微炎症、营养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血清microRNA-21、Wnt4及β-catenin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SCr水平,eGF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lb、PA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Alb、PAB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i-croRNA-21、Wnt4、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croRNA-21、Wnt4、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改善CKD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营养不良状态,减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icroRNA-21表达水平,靶向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TUCBD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2021 年7 月至2022 年11 月,218 例我院收治的BPH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09例,一组采用TURP进行治疗(TURP组),另一组采用TUCBDP进行治疗(TUCBDP组),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出院后随访1 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疼痛、炎症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尿流动力学指标、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 年与TURP组比较,TUCBDP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TUCBDP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优于TURP组(P<0.05).TURP组和TUCBDP组术后1d血清PGE2、P物质、TNF-α、hs-CRP水平与术前比较,升高,但TUCBDP组较TURP组更低(P<0.05).TURP组和TUCBDP组术后3 个月血清PSA、E2 水平与术前比较,降低,TUCBDP组较TURP组更低;血清T水平与术前比较,升高,TUCBDP组较TURP组更高(P<0.05).术前及术后3 个月、1 年,TURP组和TUCBDP组PVR及NIH-CPS、IPSS、QOL评分呈降低趋势,TUCBDP组术后3 个月较TURP组更低(P<0.05);术前及术后 3 个月、1 年,TURP组和TUCBDP组Qmax、MCC、MUCP呈升高趋势,TUCBDP组术后3 个月较TURP组更高(P<0.05).结论:与TURP相比,TUCBDP改善BPH患者手术情况,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疼痛、机体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疗效较好,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种方法对尿流动力学、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基本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参芪地黄汤结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10 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 144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 72 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治疗,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加用参芪地黄汤(组成:生黄芪、桑寄生、旱莲草、猪苓、茯苓皮、生薏苡仁、丹参、石韦各 30 g,党参、山茱萸、泽兰、淮山药各 15 g,生地黄、荔枝核、蚕砂、莪术各 10 g,决明子 6g),每日 1 次,共治疗 3 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微炎症状态及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0.28%(64/72)比 77.78%(55/72),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L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RRF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mL/min:4.82±1.18比 3.96±1.05),而 24h尿蛋白(mg:62.26±12.16 比 97.71±16.28)、BUN(mmol/L:16.25±3.64 比 20.65±4.13)、SCr(μmol/L:242.25±25.62 比 280.62±26.63)、hs-CRP(mg/L:5.86±1.15 比 7.78±1.32)、IL-6(ng/L:3.26±0.64比 4.62±1.13)、TNF-α(μg/L:29.23±5.64 比 32.66±6.13)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JAK、STAT均较治疗前呈增加趋势,而磷酸化JAK(p-JAK)、磷酸化STAT(p-STAT)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均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不显著(均P>0.05),故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JAK、STAT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JAK(μg/L):1.46±0.28 比 1.26±0.26,STAT(μg/L):1.37±0.25 比 0.99±0.24,均P<0.05],p-JAK、p-STAT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JAK(μg/L):0.45±0.08 比0.65±0.13,p-STAT(μg/L):0.66±0.13 比 0.82±0.2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8%(10/72)比 9.72%(7/72),P>0.05].结论 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芪地黄汤可有效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以及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171例血清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转录因子1表达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病人(GDM)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71例GDM病人作为GDM组,根据GDM病人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结局不良组(91例)和妊娠结局良好组(80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健康孕妇1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HSP70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血清HS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GDM病人血清HSP70、HSF1 mRNA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SP70、HSF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对GDM病人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病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肌酐、尿酸、hs-CRP、胱抑素C、HSP70[(0.30±0.10)μg/L比(0.21±0.09)μg/L]、HSF1 mRNA水平(1.99±0.35比1.03±0.32)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有13例,发生率为7.56%,GDM组病人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有91例,发生率为53.22%,GDM组病人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与妊娠结局良好组比较,妊娠结局不良组病人血清HSP70[(0.33±0.14)μg/L比(0.27±0.05)μg/L]、HSF1 mRNA(2.22±0.30比1.73±0.41)明显升高(均P<0.05);GDM病人血清HSP70与HSF1 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HSP70、HSF1 mRNA水平与空腹血糖、HbA1c、肌酐、尿酸、hs-CRP及胱抑素C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HSP70、HSF1、hs-CRP、胱抑素C预测GDM病人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0.69、0.60、0.58;血清HSP70联合HSF1 mRNA预测GDM病人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3,明显高于血清HSP70、HSF1 mRNA及hs-CRP、胱抑素C水平单独预测(均P<0.05).结论 GDM病人血清HSP70、HSF1呈高表达,且二者联合检测对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病人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与心电图"6+2"现象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CAD)病人中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与心电图"6+2"现象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9月—2021年 6月因心电图提示 ST-T改变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符合 NOCAD的 92例病人,同期进行了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按照心电图是否符合"6+2"现象分为"6+2"组(52 例)和非"6+2"组(对照组,40例).分别测量两组病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3 支血管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并计算 3 支血管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比较两组 3支血管微循环阻力及平均微循环阻力的差异,分析"6+2"组心电图"6+2"现象与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相关性,及临床因素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影响.结果:"6+2"组 LAD、LCX、RCA及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组不同冠状动脉分支 LAD、LCX、RCA及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组病人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NOCAD病人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与心电图"6+2"现象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升高与 NOCAD病人心电图"6+2"现象呈正相关,微循环阻力升高水平受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的激活、糖代谢异常等因素影响.心电图作为一种简单的临床无创检查,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有一定的评估、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Nox2、ATG7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7(ATG7)、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在新生儿窒息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75例新生儿窒息病儿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将病儿分为窒息心肌损伤组31例,窒息非心肌损伤组44例.同期选择5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量血清ATG7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x2水平,以Nox2/β肌动蛋白的灰度比值为Nox2表达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ATG7、Nox2表达的相关性及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Nox2、ATG7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0.26±0.06、(4.83±0.61)ng/L]比较,新生儿窒息病儿血清Nox2(0.65±0.09)、ATG7[(21.04±3.66)ng/L]表达水平升高,且窒息心肌损伤组[0.85±0.11、(24.23±3.98)ng/L]病儿血清中Nox2、ATG7水平高于窒息非心肌损伤组[0.51±0.08、(18.80±3.43)ng/L](P<0.05);窒息心肌损伤病儿血清中Nox2、ATG7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5);病儿血清中Nox2和ATG7表达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Nox2、ATG7水平预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91(0.82,0.96)、0.89(0.80,0.95),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83.87%、87.10%,特异度分别为84.09%、75.0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及其95%CI为0.92(0.84,0.97),灵敏度为90.32%,特异度为81.82%.结论 窒息心肌损伤病儿血清中Nox2、ATG7表达均上调,二者联合检测对窒息心肌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房颤96例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48例)和联合组(48例).华法林组采用华法林钠片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利伐沙班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两组治疗6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外周血免疫指标水平及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8,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外周血CD8+及血清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9、8.809、4.598、15.340、6.175、13.846、15.006);联合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4、8.660);外周血CD4+、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5、5.914、18.960、13.204、4.578、8.762,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结论 与华法林钠片相比,利伐沙班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ECP2、GFAP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rein,GFAP)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ACI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入组时间为2021年3月-2024年2月,检测两组血清MECP2、GFAP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ACI组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所有患者行静脉溶栓后随访3个月,根据结局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96)和预后不良组(n=57).分析血清MECP2、GFA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MECP2、GFA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ACI患者血清MECP2、GFA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ACI患者血清MECP2、GFAP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血清MECP2、GFAP水平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55、0.545,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NIHSS评分、高血压占比、WBC、LDL-C、hs-CRP及血清MECP2、GFAP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NIHSS评分和hs-CRP、MECP2、GFAP水平偏高均是导致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ECP2、GFAP单独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36(0.658~0.804)、0.763(0.688~0.828),采用 log(P)联合预测 AUC(95%CI)为 0.852(0.785~0.904),联合预测效能较单独预测效能更好(P<0.05).结论 血清MECP2、GFAP在ACI患者体内水平高表达,其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且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T2DM)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安市人民医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治疗的193 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并发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R 3.5.3 软件构建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并评估模型区分度和预测效能.结果: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86%(75/193);年龄≥65 岁、病程≥10 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化血红蛋白(HbA1c)≥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 mg/L均是T2DM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5 项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Bootstrap自抽样验证的一致性指数为 0.834,校准曲线图显示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67%、86.44%、0.859.结论:年龄≥65 岁、病程≥10 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bA1c≥8%、hs-CRP≥10 mg/L 均是T2DM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5 项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一致性和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Hcy、hs-CRP表达与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RF)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接受透析治疗且发生心律失常的60例CRF患者病历资料作为发生组,同期纳入接受透析治疗且未发生心律失常的60例CRF患者病历资料作为未发生组.收集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Hcy、hs-CRP等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Hcy、hs-CRP与CRF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发生组的血清Hcy、hs-CRP及血钾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点二列相关性结果显示,血清Hcy、hs-CRP及血钾水平与CRF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呈正相关(r>0,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F透析患者血清Hcy、hs-CRP及血钾水平高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血清Hey、hs-CRP水平与CRF透析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存在一定的关系,且二者水平升高可增加患者心律失常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