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蓝光成像放大结肠镜的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蓝光成像放大内镜(blue-laser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e,BLI-ME)下JNET(Japan NBI Expert Team)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效力。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间入院接受蓝光成像放大精查患者的内镜图片,4位高年资内镜医师对上述病变图片进行JNET分型并预测其病理类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读片的诊断效力。结果:入选34例患者的40个病变,包括非肿瘤性病变3个、腺瘤20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下浅层癌10个、黏膜下深层癌7个。4位医师诊断准确率为75.00%~87.50%,JNET各型准确率为65.38%~95.89%。分别计算JNET各型的诊断效力,灵敏度为60.71%~91.67%,特异度为84.17%~97.73%,阳性预测值为63.46%~95.89%,阴性预测值为88.51%~99.31%;对于表面结构判断的信心为73.08%~100.00%,表面微血管形态信心80.77%~100.00%,总体分型信心67.31%~100.00%。任意两位医师间契合度 Kappa值为0.630~0.887,4位医师总体相关系数为0.880。 结论:基于蓝光成像放大观察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进行JNET分型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直肠肿瘤JNET分型病理改变基础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JNET分型的病理改变基础。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2015年1月—2018年6月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检查并取得术后病理标本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资料,对其内镜JNET分型及病理特征(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1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病变长径均>1.5 cm,其中内镜治疗74例,外科治疗7例。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出现频率为JNET 2A型(2.78%)<3型(20.00%)<2B型(42.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出现频率均为2A型、2B型<3型,3型与2A型、2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在JNET分型与病理诊断相符组与不符组间出现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JNET分型中2B型提示病理特征为黏膜表面筛网状结构,3型提示病理特征为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可能是影响JNET分型诊断准确性的病理干扰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结直肠肿瘤黏膜下深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肿瘤(ECT)发生深浸润的危险因素及构建预测ECT患者发生深浸润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治疗的E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将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的方式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717例ECT患者中,黏膜下浅浸润(SM)1以内组590例(浸润深度在SM1以内),超SM1组127例(浸润深度超过SM1)。SM1以内组和超SM1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肿瘤形态分型、术前内镜评估表现、脉管瘤栓和神经浸润、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糜烂或破溃( OR=4.028,95% CI:1.468~11.050, P=0.007)、局部凹陷( OR=3.105,95% CI:1.584~6.088, P=0.001)、浸润性JNET分型( OR=5.622,95% CI:3.029~10.434, P<0.001)、浸润性Pit pattern( OR=2.722,95% CI:1.347~5.702, P=0.006)是ECT发生黏膜下深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纳入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列线图在预测ECT发生黏膜下深浸润方面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C-index及曲线下面积均为0.920(95% CI:0.811~0.929)。 结论:基于糜烂或破溃、局部凹陷、浸润性JNET分型、浸润性Pit pattern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在对ECT发生黏膜下深浸润方面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联合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BLI-ME)联合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接受BLI-ME检查的结直肠新生性病变患者的内镜图片,内镜医师根据JNET分型对上述病变图片进行分析并初步诊断病变的病理性质,后与内镜下处理或外科手术切除后标本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选93例患者共174处结直肠新生性病变,包括非肿瘤性病变(增生性病变及炎性病变)64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2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28处、黏膜下深层浸润癌10处。在BLI-ME下,JNET分型总体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3.6%、90.6%、94.5%、89.2%、92.5%;按病变大小<10 mm、10~20 mm、≥20 mm进行分类,三者分别对应的JNET分型总体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1.0%、97.7%、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LI-ME下应用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能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it分型联合jnet分型在结直肠息肉病理分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pit分型联合jnet分型在结直肠息肉病理分类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共134个病灶)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及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pit分型、jnet分型对各病理分类结直肠息肉的诊断符合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pit分型、jnet分型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息肉性质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pit分型II型与病理诊断为非肿瘤性息肉的符合率为88.00%(22/25);ⅢL型与病理诊断为管状腺瘤的符合率为91.38%(53/58);Ⅳ型与病理诊断为绒毛状腺瘤的符合率为80.00%(16/20);Ⅵ型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粘膜下浅层浸润癌(SM-s)的符合率为85.19%(23/27);VN型与病理诊断粘膜下深层浸润癌(SM-d)的符合率为50.00%(2/4).jnet分型1型与病理诊断为非肿瘤性息肉的符合率为80.00%(20/25);2A型与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的符合率为84.62%(66/78);2B型与病理诊断为HGIN/SM-s的符合率为92.59%(25/27);3型与病理诊断为SM-d的符合率为100.00%(4/4).pit分型、jnet分型及pit分型联合jnet分型诊断肿瘤性结直肠息肉的Kappa值分别为0.809、0.714、0.925.pit分型、jnet分型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息肉的敏感度分别为88.00%、80.00%、92.00%,特异度分别为95.41%、93.58%、99.0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46%、74.07%、95.8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0%、95.33%、98.18%,准确度分别为94.03%、91.04%、97.76%.结论:pit分型联合jnet分型在结直肠息肉病理分类诊断中,可提高诊断结直肠息肉性质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结直肠息肉样病变内镜检查中的常见分型与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6/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已居全球癌症发病谱第 3位,结直肠息肉的早期检出及切除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死亡风险.在多种检查方法中,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分型通过观察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形态、毛细血管(微血管)以及表面微结构预测结直肠息肉组织病理学,从而得到广泛应用,对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镜下结直肠息肉分型主要有巴黎分型、Sano分型、NICE分型、JNET分型、pit pattern分型等.本文对临床常见的结直肠息肉内镜分型的诊断性能、临床意义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各分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优缺点,旨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内镜分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改良黏膜刀辅助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粗蒂大息肉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探讨改良黏膜刀辅助息肉切除术(KAP)治疗结直肠粗蒂大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我们在既往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KAP技术做出如下改良:首先采用放大内镜对结直肠粗蒂大息肉头端及根部进行JNET与Pit pattern分型,评估病变性质,排除恶性息肉;然后使用止血夹夹闭息肉根部阻断血流;再使用HOOK刀或IT刀沿止血夹上方 1~2mm处将息肉整块切除;止血钳、钛夹或(和)尼龙绳进一步处理创面;取出标本、固定送检病理.在此基础上,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月至2022 年 10 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改良KAP治疗的 15 例结直肠粗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切除操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初步分析改良KAP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中无大出血以及穿孔发生,术后未出现迟发性出血,也未出现迟发性穿孔和电凝综合征.术后病理显示完整切除率为 100%.结论 改良KAP治疗结直肠粗蒂大息肉操作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JNET分型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下应用JNET分型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ME-NBI模式下对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10处结直肠新生性病变进行观察,分析病变的血管形态及表面结构变化,根据ME-NBI分型系统(JNET分型、Kudo分型)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并与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E-NBI下JNET分型总体分型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6.2%(75/78)、93.8%(30/32)、97.4%(75/77)、90.9%(30/33)和95.5%(105/110),Kudo 分型总体分型的上述指标结果分别为92.3%(72/78)、81.3%(26/32)、92.3%(72/78)、81.3%(26/32)和89.1%(98/110),两者在诊断准确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JNET分型总体分型诊断微小息肉(≤0.5 cm)、小息肉(>0.5~1.0 cm)、大息肉(>1.0 cm)肿瘤性的准确率分别为92.3%(36/39)、93.8%(15/16)和98.2%(54/55),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结论 ME-NBI下JNET分型在鉴别结直肠病变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方面具有较可靠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窄带成像技术内镜分型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应用和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电子染色内镜技术是近期消化内镜领域的重大进展,其中以窄带成像(NBI)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其是一种利用窄带波光成像的技术.学者们通过对各种消化道病变NBI模式下毛细血管结构、表面结构以及病灶色泽的分析提出了多种分型标准,并结合临床实践使其更实用、规范,以期利用这些分型准确判断消化道病变性质,从而选择恰当的治疗策略.本文就NBI内镜分型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肠镜下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结合放大肠镜下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共检出151个怀疑结直肠肿瘤的病灶,进行NBI放大检查,观察病灶的微血管结构及表面结构,依据JNET分型标准预测病变性质,并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NBI内镜结合放大肠镜下JNET分型总体分型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总体敏感度、总体特异度、总体阳性预测值、总体阴性预测值和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6.2%(102/106)、91.1%(41/45)、96.2%(102/106)、91.1%(41/45)和94.7%(143/151),Kappa值为0.873.[结论]NBI结合放大肠镜下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在临床上能够指导内镜下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