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肃北、肃南县鼠疫疫源地气象因素对鼠疫流行影响的非线性效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甘肃省肃北、肃南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气象因素对鼠疫流行的影响。方法:收集1973 - 2016年肃北、肃南2个县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当年及领先1、2、3年(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2、3个年份)的气象因素(年均降雨量、气温、相对湿度)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采用R2.3.2软件,以年鼠疫检菌阳性率为因变量,气象因素为自变量建立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采用非线性效应关系定量研究气象因素对鼠疫的影响。结果:2006 - 2016年与1974 - 1983年相比,年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的平均值肃北县分别上升了0.99 ℃、3.55%RH、12.16 mm;肃南县分别上升了1.00 ℃、2.01%RH、14.60 mm。1973 - 2016年共发生11起人间鼠疫,发病12例,死亡7例。肃北县鼠疫疫源地内领先3年年均降雨量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 mm,动物鼠疫发生增加0.40%;领先2年年均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RH,动物鼠疫发生增加11.66%。肃南县鼠疫疫源地内领先1年年均降雨量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 mm,动物鼠疫发生增加1.32%;领先3年年均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RH,动物鼠疫发生增加11.96%。另外,肃北、肃南县领先2年年均气温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 ℃,动物鼠疫发生分别增加73.17%、70.18%。结论:甘肃省肃北、肃南县鼠疫的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一定范围内的年均气温上升对鼠疫的流行不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存在滞后效应。另外,同一疫源地内不同类型气候对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及耶尔森菌感染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态势及耶尔森菌感染状况,为防控鼠疫提供新思路。方法:2014 - 2018年,在肃南县现场采集喜马拉雅旱獭肝脾、盲肠、咽拭子及血液样本,分离鉴定耶尔森菌菌株类型,并进行鼠疫F1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共采集喜马拉雅旱獭肝脾组织634份、盲肠样本427份、咽拭子样本426份,分别检出鼠疫耶尔森菌23株、马赛耶尔森菌2株、弗氏耶尔森菌1株,检出率依次为为3.63%(23/634)、0.47%(2/427)、0.23%(1/426);不同年份鼠疫耶尔森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3.19, P = 0.010)。共检测喜马拉雅旱獭血清1 822份,检出F1抗体阳性样本5份,阳性率为0.27%,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25.22, P < 0.001);检测喜马拉雅旱獭肝脾组织匀浆282份,检出F1抗原阳性样本22份,阳性率为7.80%,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7.85, P = 0.097)。检出的23株鼠疫耶尔森菌分布在马蹄藏族乡(12株)、大河乡(6株)、祁丰藏族乡(5株);1株弗氏耶尔森菌和2株马赛耶尔森菌均在大河乡。 结论:2014 - 2018年肃南县有动物间鼠疫流行,检出鼠疫耶尔森菌和非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地区有重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9 - 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疫情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2009 - 2020年,每年5 - 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开展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5 m夹线法调查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对达乌尔黄鼠体外寄生蚤,于低倍光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对获取的鼠、蚤可检材料,按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进行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分离培养;采集捕获的活鼠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鼠疫抗体检测。结果:2009 - 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为0.45只/hm 2;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捕获率为1.25%(787/63 091),共获鼠类4科8属9种;达乌尔黄鼠总染蚤率为28.37%(1 945/6 856),蚤指数为1.04,共获蚤类2科3属3种;共剖检达乌尔黄鼠6 674只,培养各种蚤类2 537组6 787只,鼠疫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测达乌尔黄鼠血清6 795份,检出阳性血清11份,阳性检出率为0.16%,阳性血清最高滴度为1∶1 280。2010 - 2014年连续5年均发现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血清,且均分布在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 结论: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多个年度检出达乌尔黄鼠鼠疫菌抗体阳性血清,值得高度警惕,今后应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加强检菌工作,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鼠疫疫情,做好各项鼠疫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用喜马拉雅旱獭油的脂质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对医用喜马拉雅旱獭油进行脂质组学分析并探讨其潜在生物学功效.方法 将喜马拉雅旱獭腹部脂肪加温提炼制成医用旱獭油,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对2个批次的喜马拉雅旱獭油进行脂质组学分析,并结合脂质成分检测结果对喜马拉雅旱獭油的潜在功效进行分析.结果 GC-MS检测结果显示,2个批次旱獭油的主要成分均为饱和脂肪酸(体积分数约为60%)和不饱和脂肪酸(体积分数约为30%),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2个批次间,各种脂肪酸的体积分数均无显著差异,提示旱獭油的制备工艺稳定.UPLC-MS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显示,喜马拉雅旱獭油中含有15种饱和脂肪酸和18种不饱和脂肪酸,但2个批次间体积分数差异较大;UPLC-MS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显示,2个批次旱獭油中均含有15种甘油二酯和30种甘油三酯.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应用GC-MS和UPLC-MS技术分析了医用喜马拉雅旱獭油的脂质组学成分,为后续探讨其药理活性及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祁连县片区雪豹及其同域鸟兽分布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物种编目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长期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提供物种分布影像资料佐证对于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至关重要.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祁连县片区自东向西差异明显的自然生态系统孕育了诸多野生动物类群.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为了调查该片区内雪豹(Panthera uncia)及同域分布物种本底数据,在雪豹适宜生境选取187个位点利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调查期间,累积获得44946个有效相机工作日,收集独立有效照片14330张(含雪豹466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78种,其中兽类5目12科27种,鸟类7目18科51种.记录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包含雪豹、荒漠猫(Felis bi-eti)、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藏野驴(Equus kiang)、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秃鹫(Aegypius monachus)、金雕(Aquila chrysaetos)和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国家 Ⅱ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种;"三有"动物4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野生动物1种,易危(VU)3种,近危(NT)5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濒危、易危和近危的分别有3、5、7和17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排名前5位的兽类依次是岩羊(Pseudois nayaur,RAI=128.18)、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RAI=50.17)、赤狐(Vulpes vulpes,RAI=11.30)、灰尾兔(Lepus oiostolus,RAI=10.72)和雪豹(RAI=10.37);RAI 排名前 5 位的鸟类依次为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RAI=8.30)、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RAI=5.18)、红嘴山鸦(Pyrrhocorax pyrrhocorax,RAI=3.87)、棕颈雪雀(Pyrgilauda ruficollis,RAI=4.32)和喜鹊(Pica pica,RAI=3.65).本次在祁连县境内监测到的斯氏高山?(Alticola stoliczkanus)、藏雪雀(Montifringilla henrici)和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为祁连山地区新记录物种.此外,红外相机还监测到较多的放牧活动(RAI=56.09).本研究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区域物种编目以及制定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我国喜马拉雅旱獭病原携带状况及其危害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我国现分布有 4 种类型的旱獭,其中喜马拉雅旱獭分布地域最广,所在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最大.喜马拉雅旱獭是鼠疫杆菌的主要动物宿主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动物间鼠疫频发,是我国最活跃的鼠疫疫源地之一.近年来在喜马拉雅旱獭体内检测出多种病原体,其中部分病原体对人群具有潜在致病性且在一定条件下具备引起人兽共患病流行的风险.因此,由喜马拉雅旱獭引起的疫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潜在危害性,一定程度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已在喜马拉雅旱獭中检测出病原体进行整理,以期为动物疫源性传染病的研究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并就如何降低其对人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两种检测方法在青海省同仁县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对青海省同仁县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相关抗体进行检测,为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鼠疫菌在自然界保存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 2021 年青海省同仁县采集的 200 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为样本,利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旱獭血清中鼠疫菌F1 抗体;以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分离的 1 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 476 和实验室诊断用鼠疫噬菌体作为抗原,利用微量板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检测旱獭血清中的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结果 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鼠疫菌F1 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2株鼠疫噬菌体分别与 200 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通过点滴法均未检测到与鼠疫噬菌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噬菌体免疫抗体.结论 青海省同仁县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既未发现鼠疫菌F1 抗体,也未发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二者均间接说明同仁县采样地点的鼠疫疫源地正处于静息期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克隆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mhIFNAR2)的基因,并进行抗体制备及功能鉴定.方法 应用RT-PCR技术,从中国旱獭脾组织中扩增得到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RSET-B,表达重组蛋白,电泳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其胞外段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再通过siRNA阻断的方法检测其功能.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从mhIFNAR2扩增出149~1 300 bp片段,其同源性在分析的种属中以土拨鼠最高,可达98.05%.成功地构建了表达胞外段mhIFNAR2(50-181aa)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命名为pRSET-B.mhIFNAR2;其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27 kD,纯化后纯度约为95%,浓度约为160 μg/mL.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1∶1 000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可见细胞膜、细胞质有表达.合成的三条siRNA,其中有一条起始于277位点的siRNA(siRNA277)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相比,可以沉默目的基因的表达,并能减弱干扰素的信号通路(P值均<0.05).结论 获得mhIFNAR2的部分序列,成功地制备出抗mhIFNAR2胞外段多克隆抗体,该抗体有较高的效价和特异性,并能用于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的检测.用siRNA277可以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并能阻断干扰素的信号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新疆昌吉地区啮齿类动物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昌吉地区啮齿类动物种类组成、区系分布及其宿主作用.方法 采用鼠夹、鼠笼、挖洞和人工捕获,种类鉴定、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昌吉地区啮齿类动物现已知8科25属35种;2市5县均有分布,动物地理区别均属西部荒漠区、天山山地亚区;其中灰旱獭为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山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储存宿主;同时也是森林脑炎病毒的保菌宿主.结论 种类和区系分布调查为昌吉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起贩运鼠疫疫源动物旱獭的处置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贩运鼠疫疫源动物旱獭处置的规范化程序,为制定鼠疫疫源动物相关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本次截获喜马拉雅旱獭体表蚤指数为0.5,染蚤率为13.4%;149只旱獭血清鼠疫抗体检测,仅1只旱獭胶体金血清学检测Fl抗体阳性;旱獭鼠疫病原学培养及检测结果全部阴性.截获的旱獭虽未检出鼠疫菌,但贩运旱獭无疑增加了沿途省份突发鼠疫的危险和传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