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大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MN)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其中20只为正常组,剩余60只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诱导MN病变.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组大鼠共同进行实验.贝那普利组每日给药剂量为10 mg/kg,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给药剂量分别为16.7、33.3、66.7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24 h-UTP);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后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细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免疫球蛋白G(IgG)沉积情况;免疫组化(IHC)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足细胞裂隙膜蛋白(Podocin)、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ERK、ATF4、CHOP、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的肾组织显示出显著的病理性变化,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厚,并出现类似钉突的结构改变,同时伴有系膜基质的增生现象,沿毛细血管袢有IgG弥漫性沉积;各给药组大鼠肾组织上述病理改变有所缓解,足细胞损伤减少,IgG沉积减轻.模型组大鼠24 h-UT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给药组大鼠24 h-UTP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其中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大鼠24 h-UTP水平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大鼠24 h-UTP水平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P<0.01),丹参多酚酸盐对MN模型大鼠24 h-UTP水平的降低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各组大鼠血清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各给药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其中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丹参多酚酸盐对MN模型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ERK、ATF4、CHOP、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各给药组大鼠肾组织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P<0.01),其中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贝那普利组(P<0.01),丹参多酚酸盐对MN模型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善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调控PERK/ATF4/CHOP信号通路,缓解肾组织内质网应激,抑制足细胞凋亡,进而保护肾脏及延缓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巨噬细胞Bruton酪氨酸激酶基因特异性敲除减轻糖尿病小鼠肾脏损害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特异性敲除对糖尿病小鼠肾脏损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巨噬细胞Btk基因特异性敲除(Btk -/-)小鼠和C57BL/6N小鼠链脲菌素(STZ,50 mg/kg)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Btk -/-组和Btk -/-糖尿病组。12周后测定小鼠一般指标,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足细胞标志物WT1和Nephrin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IV型胶原(IV-Col)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巨噬细胞激活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p)-Btk,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p-p38MAPK、p-JNK、p-ERK以及核因κB(NF-κB)通路p-p65、p-IκB蛋白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IL-1β、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 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Btk -/-糖尿病组尿白蛋白明显减少,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肾脏巨噬细胞CD68表达明显减少,足细胞标志物WT1及Nephrin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外基质FN、IV-Col及TGF-β1表达明显减少,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MCP-1表达明显降低,p-JNK、p-ERK、p-p38MAPK及p-p65、p-IκB表达明显下调(均 P<0.05)。 结论:巨噬细胞Btk特异性敲除可能通过MAPK、NF-κB通路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小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nephrin对危重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尿nephrin对危重新生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NICU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检测患儿入NICU第1个24 h尿nephrin水平,并于入NICU 24 h内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NAP)。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尿nephrin与各变量的关系。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尿nephrin与AKI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尿nephrin对新生儿AKI的早期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56例新生儿,16例(10.2%)在NICU住院期间发生AKI。AKI组尿nephrin、尿白蛋白及SNAP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0.27 μg/mg uCr、0.48 g/g uCr、9分,而非AKI组尿nephrin、尿白蛋白及SNAP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0.16 μg/mg uCr、0.16 g/g uCr、7分。AKI组尿nephrin( Z=-3.201, P=0.001)、尿白蛋白水平( Z=-2.652, P=0.008)及SNAP( Z=-2.611, P=0.009)显著高于非AKI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尿nephrin水平与尿白蛋白显著相关( B=0.488, SE=0.117, P<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SNAP、机械通气、呼吸暂停后,尿nephrin与AKI显著相关( P=0.018),其预测新生儿AKI的AUC值为0.746(95% CI:0.606~0.886, P=0.001)。 结论:尿nephrin作为肾小球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与AKI的发生显著相关,对危重新生儿AKI的发生有早期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下调微RNA-223靶向NLRP3炎症小体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足细胞焦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RNA(microRNA,miRNA)-223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蛋白(HBV X protein,HBx)诱导的HBV相关性肾炎(HBV-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足细胞焦亡中的潜在功能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人肾足细胞中过表达 HBx基因来模拟HBV-GN的发病机制。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焦亡相关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223的下游靶标;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足细胞损伤标志物Desmin和Nephrin的表达;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足细胞细胞核的形态和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Caspase-1活性。将足细胞分为以下9组: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空质粒组(转染空质粒)、HBx过表达组(转染HBx过表达慢病毒)、HBx过表达+miRNA-223 mimic组(共转染HBx过表达慢病毒和miRNA-223模拟物)、HBx过表达+miRNA-223 inhibitor组(共转染HBx过表达慢病毒和miRNA-223抑制剂)、HBx过表达+miRNA-223 mimic+NLRP3组(共转染HBx过表达慢病毒、miRNA-223模拟物和NLRP3过表达质粒)、HBx过表达+miRNA-223 mimic+NLRP3 siRNA组(共转染HBx过表达慢病毒、miRNA-223模拟物和NLRP3 siRNA)、HBx过表达+miRNA-223 inhibitor+NLRP3组(共转染HBx过表达慢病毒、miRNA-223抑制剂和NLRP3过表达质粒)、HBx过表达+miRNA-223 inhibitor+NLRP3 siRNA组(共转染HBx过表达慢病毒、miRNA-223抑制剂和NLRP3 siRNA)。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x过表达组miRNA-223表达较低( P < 0.05)。TUNEL染色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敲低NLRP3减弱HBx过表达引起的足细胞损伤和焦亡( P < 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NLRP3是miRNA-223的下游靶点之一。功能回复实验证明,NLRP3过表达削弱了miRNA-223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P < 0.05)。miRNA-223 mimic和NLRP3 siRNA的共同加入使HBx过表达诱导升高的NLRP3炎症小体及炎性因子表达下降,焦亡细胞数量减少(均 P < 0.05);而同时引入miRNA-223 inhibitor和NLRP3过表达质粒则使足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和炎性因子的表达上调,Caspase-1活性升高,焦亡细胞数量增加(均 P < 0.05)。 结论:HBx可能通过下调miRNA-223靶向NLRP3炎症小体促进HBV-GN足细胞焦亡。miRNA-223有望成为治疗HBV-GN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塞那肽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给予C57BL/6J小鼠高脂饮食并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DN组, n=8)、艾塞那肽干预组(DN+Ex组, n=8)。同时将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 n=8)。干预结束后,测定血糖、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采用过碘酸希夫染色(PAS)观察小鼠肾小球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PCR分析肾小球组织中促纤维化分子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基因转录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及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小球组织中裂孔膜肾病蛋白(Nephrin)、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 结果:与DN组相比,DN+Ex组小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显著降低( P<0.01)。PAS染色及分析发现,艾塞那肽干预治疗改善了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肾小球肥大( P<0.05)。实时定量PCR显示,与DN组小鼠相比,DN+Ex组小鼠的肾小球组织中Collagen Ⅳ、TGF-β和Fibronectin基因表达下调( P<0.01)。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显示,艾塞那肽干预治疗改善了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足细胞损伤及凋亡。Western印迹法发现,艾塞那肽干预后糖尿病小鼠肾小球组织中的Nephrin水平升高( P<0.01)、Cleaved caspase-3水平下降( P<0.01)、p-Akt水平升高( P<0.01)。 结论:艾塞那肽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足细胞损伤及凋亡,减少蛋白尿,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肾小球中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塞那肽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足细胞系MPC5细胞按照不同葡萄糖培养浓度和干预因素分为以下5组:正糖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 n=3)、甘露醇高渗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19.5 mmol/L甘露醇, n=3)、高糖组(25.0 mmol/L葡萄糖, n=3)、高糖+艾塞那肽组(25.0 mmol/L葡萄糖+100 nmol/L艾塞那肽, n=3)和高糖+艾塞那肽+LY294002组(25.0 mmol/L葡萄糖+100 nmol/L艾塞那肽+50 μ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 n=3)。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裂孔膜肾病蛋白(nephri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以及磷酸化Bcl-xL/Bcl-2 相关死亡启动子(p-BAD)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 t检验。 结果:与正糖对照组和甘露醇高渗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分别为(28.60±2.65)%、(4.50±0.75)%和(4.55±0.65)%, t=-19.19、-19.15,均 P<0.01],细胞内nephrin蛋白表达降低(分别为0.22±0.03、0.72±0.06和0.73±0.08, t=11.43、11.52,均 P<0.01),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下调(分别为0.14±0.03、0.83±0.06和0.86±0.04,0.16±0.03、0.66±0.06和0.68±0.04,均 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艾塞那肽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细胞内nephrin表达升高,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上调(均 P<0.01)。而高糖+艾塞那肽+LY294002组较高糖+艾塞那肽组足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nephrin蛋白表达降低,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下调(均 P<0.05)。 结论:艾塞那肽通过上调足细胞中nephrin蛋白表达和减少足细胞凋亡从而保护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BAD信号途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黄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对照组大鼠实验过程中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30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的方法,制备DN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DN组和大黄素治疗组(DN+大黄素组)。造模成功后,DN组继续高糖、高脂饮食;DN+大黄素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大黄素(20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8周。各组大鼠在实验14周末观测以下指标:(1)收集24 h尿液,测定24 h尿蛋白量;(2)完成尿液收集后称体质量并记录;(3)处死后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肾肌酐 、尿素氮 、血糖;(4)取左侧肾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PAS)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ephrin、Desmin蛋白的表达情况;(5)取右侧肾脏肾皮质部位组织,电镜下观察足细胞及基底膜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组大鼠30只,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4只,实验过程中DN组及DN+大黄素组大鼠各死亡2只。(1)14周末对照组、DN组、DN+大黄素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350.1±14.16)、(265.2±7.62)、(312.1±11.7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6.50, P<0.001)。(2)对照组肾肌酐 、尿素氮 、血糖、24 h尿蛋白分别为(28.88±4.36)μmol/L、(8.76±0.50)mmol/L、(9.81±0.86)mmol/L、(3.60±0.79)mg;DN组分别为(92.30±7.30)μmol/L、(29.41±6.67)mmol/L、(25.10±4.10)mmol/L、(35.23±4.07)mg;DN+大黄素组分别为(52.10±5.80)μmol/L、(14.93±1.03)mmol/L、(16.51±1.14)mmol/L、(13.35±1.89)mg。与对照组比较,DN组、DN+大黄素组肾肌酐、尿素氮、血糖、24 h尿蛋白量均升高;与DN组比较,DN+大黄素组各项指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3)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未见异常;DN组肾小球硬化,肾小囊狭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DN+大黄素组肾小球硬化及肾小囊狭窄均有改善。(4)PAS染色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系膜基质变化情况:对照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清晰可见,系膜基质无异常;DN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模糊,系膜基质增多;DN+大黄素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较模糊,系膜基质较多。(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phrin及Desmin蛋白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DN组、DN+大黄素组Nephrin蛋白光密度值均降低,Desmin蛋白光密度值均增加;与DN组比较,DN+大黄素组Nephrin蛋白光密度值增加,Desmin蛋白光密度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6)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和基底膜变化情况:对照组足细胞轻度水肿,足突均匀、等宽排列,未见融合,基底膜完整,厚薄均一,3层结构明显;DN组足细胞呈中度水肿,足突明显融合、变宽,基底膜厚薄均一,3层结构明显;DN+大黄素组足细胞呈轻度水肿,足突融合、变宽情况减轻,基底膜厚薄均一。 结论:大黄素能显著改善早期DN大鼠的体质量、肾脏病理结构及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足细胞发生EMT、促进肾病蛋白Nephrin的表达和减少足细胞EMT骨架蛋白Desmin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自噬发挥对糖尿病小鼠足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通过上调1型糖尿病小鼠肾脏自噬水平减轻足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昆明小鼠28只,以8只健康昆明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剩余20只小鼠给予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8只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 n=9)和白藜芦醇干预组(Res组, n=9)。12周末检测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检测沉默信号调节因子1(SIRT1)、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接头蛋白(P62)、裂孔膜蛋白肾病蛋白(nephrin)及足突蛋白(podocin)的表达水平及磷酸化FoxO1(p-FoxO1)/FoxO1。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应用HE染色及电镜的方法观察肾小球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LSD- t法。 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升高( t=-39.57、-28.17、-57.31,均 P<0.05),SIRT1、LC3Ⅱ、nephrin及podocin表达减少,P62表达增多(均 P<0.05),p-FoxO1/FoxO1升高(0.71±0.03比0.32±0.01, t=-38.81, P<0.05),光镜及电镜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及足细胞结构损伤。Res组与DM组相比,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降低( t=30.89、16.39、49.64,均 P<0.05),SIRT1、LC3Ⅱ、nephrin及podocin表达增高,P62表达减少(均 P<0.05),p-FoxO1/FoxO1降低(0.42±0.01比0.71±0.03, t=27.47, P<0.05),光、电镜显示以上损伤减轻。 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激活SIRT1/FoxO1通路提高肾脏自噬水平,对糖尿病小鼠肾脏足细胞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卡格列净通过抑制活性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信号通路减缓足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卡格列净(canagliflozin,Cana)干预治疗高糖诱导人足细胞(human podocyte,HPC)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HPC设为5组:正常组(normal glucose group,NG组)、甘露醇组(mannitol group,MA组)、高糖组(high glucose,HG组)、Cana低剂量(0.3 μmol/L)组、Cana高剂量(1.0 μmol/L)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膜相关反向鸟苷酸激酶2(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 inverted-2,MAGI2)、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transporter 2,SGLT2)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裂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leaved-caspase1)表达。鬼笔环肽(phalloidin)染色观察HPC骨架变化。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IL-1β含量。结果:(1)与NG组比较,HG组MAGI2、nephrin表达水平较低(均 P<0.01),SGLT2表达较高( P<0.01);足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骨架重构显著;细胞ROS水平较高( P<0.01);NLRP3、ASC、cleaved-caspase1表达较高(均 P<0.01);细胞上清中IL-18、IL-1β浓度较高(均 P<0.05)。(2)与HG组比较,Cana组MAGI2、nephrin表达升高(均 P<0.01);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骨架重构减轻;SGLT2表达下调( P<0.05);细胞ROS水平下调;NLRP3、ASC、cleaved-caspase1表达下调( P<0.01);上清中IL-18、IL-1β浓度下调(均 P<0.05)。 结论:卡格列净能有效减轻高糖诱导的HPC损伤及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NLRP3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croRNA-26a-5p通过抑制TRPC6表达减轻糖尿病肾脏病足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croRNA-26a-5p(miR-26a-5p)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4周龄db/db小鼠按数字表法被分为db/db组、db/db+agomir-NC组、db/db+miR-26a-5p agomir组,每组10只,设同周龄db/m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饲养至10周龄时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肾脏肥大指数(kidney weight/body weight,KW/BW)、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尿白蛋白肌酐比(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等指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观察miR-26a-5p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肾组织miR-26a-5p水平,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6,TRPC6)和Nephrin表达。(2)体外实验:小鼠足细胞(MPC5)被分为正常糖组、高渗组、高糖组、高糖+miR-26a-5p mimic组和高糖+mimic-NC组共5组,测定各组足细胞miR-26a-5p及TRPC6和Nephrin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6a-5p和TRPC6 mRNA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1)体内实验:与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肾组织光镜下见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下见基底膜增厚,足突融合率增加,ACR、FBG和血脂升高(均 P<0.01),miR-26a-5p及Nephrin表达减少(均 P<0.05),而TRPC6表达增多( P<0.05);与db/db+agomir-NC组相比,db/db+miR-26a-5p agomir组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减轻,肾组织TRPC6表达和ACR降低(均 P<0.05),Nephrin表达增多( P<0.05)。(2)体外实验: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足细胞miR-26a-5p表达减少( P<0.01),Nephrin表达减少而TRPC6表达增多(均 P<0.05);与高糖+mimic-NC组比较,高糖+miR-26a-5p mimic组足细胞TRPC6表达减少( P<0.05),Nephrin表达增加( P<0.05);荧光素酶实验提示miR-26a-5p靶向调节TRPC6表达。 结论:DKD足细胞中miR-26a-5p表达减少,miR-26a-5p可以通过抑制TRPC6表达减轻DKD足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