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女性不同时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自贡市和南充市4所医疗机构建卡产检或住院的孕产妇.收集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5个时期[妊娠早期(<14周)、妊娠中期(14~27+6周)、妊娠晚期(≥28周)、产后1周和产后6周]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696例孕产妇,围产期5个时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波动在26.39%~35.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围产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妊娠早期为非计划妊娠、有家族精神病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中期为有家族精神病史、现居农村、妊娠前1年持续2周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晚期为有家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或紧张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1周为有家族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6周为初产妇、现居农村、有家族精神病史和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紧张.结论:南充及自贡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围产保健者从妊娠早期启动抑郁筛查,重点关注不同时期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必要时重复筛查,对围产期抑郁症(perinatal depression,PND)隐患人群给予及时的心理访谈和专科治疗,减少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脂代谢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泌乳的影响及营养干预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糖脂代谢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泌乳情况的影响,探讨具体营养干预对策.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修武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GDM患者,根据产后泌乳情况,将52例存在产后泌乳启动延迟(DOL)的患者列为病例组,将其余60例正常泌乳患者列为对照组,归纳导致GDM患者发生DOL的危险因素,分析糖脂代谢水平与DOL的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并探讨具体营养干预对策.结果 妊娠期体质指数(BMI)≥28 kg/m2、孕期体质量增长值≥5 kg、初产妇、剖宫产、空腹血糖(FBG)≥10 mmol/L、餐后2 h血糖(2h PG)≥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甘油三酯(TG)≥2.50 mmol/L、总胆固醇(TC)≥6.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8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 mmol/L、载脂蛋白 A5(ApoA5)≤100 μg/L、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600 μg/L、缺乏系统母乳喂养指导为导致GDM发生DOL的危险因素.DOL发生率与FBG、2h PG、HbA1c、TG、TC、LDL-C、CTRP6呈正相关,与HDL-C、ApoA5呈负相关.结论 超重或肥胖的初产妇经剖宫产分娩后发生DOL的风险更高,其发生率与糖脂代谢功能密切相关,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予以个体化营养管理并做好相应母乳喂养指导对防治DOL、提高母乳喂养率均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20年10月—2021年12月,选取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建档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最终纳入100名孕产妇,对照组50名、干预组5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孕产妇产后3、42 d及产后3个月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孕产妇产后3、42 d及产后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能够提高孕产妇母乳知识、自我效能和纯母乳喂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12~28周血压潜分类增长模型构建及预测子痫前期效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潜分类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纵向分析孕期血压数据,探索妊娠期间血压潜分类轨迹与未来发生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风险之间的联系。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在天津市19家社区医院招募的孕早期女性受试者,采集孕28周前5个阶段(即12、16、20、24和28周)的孕检血压数据纳入分析,同时采集孕妇基本信息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数据。应用LCGM建立收缩压、舒张压的潜分类轨迹模型;分别以收缩压轨迹、舒张压轨迹作为预测变量,以妊娠28周后至分娩时是否发生PE作为结局变量,进行PE的预测研究。结果:共纳入5 560例已生产的单胎妊娠孕妇,其中随访期间诊断PE 128例,妊娠期高血压106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越高,PE发生的风险越高。采用LCGM拟合血压动态变化,确定了4条收缩压潜分类轨迹和4条舒张压潜分类轨迹。收缩压潜分类轨迹对应的血压水平越高,PE发生的风险越高;在校正了初检体重指数、是否初产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和谷丙转氨酶水平等混杂因素后,收缩压潜分类轨迹_4(SBP_traj_4)的 OR值为4.023(95% CI:2.368~6.835, P<0.001),收缩压潜分类轨迹_3(SBP_traj_3)的 OR值为1.854(95% CI:1.223~2.811, P=0.004);舒张压潜分类轨迹_4(DBP_traj_4)的 OR值为2.527(95% CI:1.534~4.162, P<0.001),舒张压潜分类轨迹_2(DBP_traj_2)的 OR值为2.238(95% CI:1.328~3.772, 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基线血压水平联合血压轨迹对PE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结论:应用LCGM潜分类增长模型构建孕12 ~28周的血压潜分类轨迹可对孕28周后PE进行早期预测分析,提示孕期血压潜分类轨迹是一种可用于孕妇PE危险分层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危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低危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聚焦低危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风险预测模型,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与低危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风险预测模型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9月20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涉及14个模型,其中12个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80~0.847。模型常见预测因素包括孕妇年龄、孕妇身高、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孕周、胎儿出生体重、引产方式、胎儿生物学测量值、临产前宫颈Bishop评分等。结论:低危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但模型构建方式较为单一,整体偏倚风险较高,需要借助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手段进一步优化模型,并进行广泛的外部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颈扩张球囊应用于初产妇引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初产妇中影响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结局的因素,建立预测成功的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孕足月初产妇312例为研究对象,评估孕妇的年龄、孕次、身高、体重指数、宫颈Bishop评分、新生儿体重、妊娠期合并症等因素对引产结局的影响。结果:初产妇孕次、宫颈Bishop评分、身高与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成功率呈正相关,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与引产成功率呈负相关,建立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最佳诊断阈值为0.725,灵敏度为80.7%,特异度为75.7%。结论:宫颈评分、孕次、身高、体重指数和新生儿体重可作为预测指标,建立预测初产妇球囊引产成功的模型,有助于选择合适引产对象,减少临床干预,提高引产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深入了解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优化产后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5—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产后随访的15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真实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1个亚主题,分别为产后体重管理认知差异(包括知晓重要性并采取积极行为、忽视与回避);体重管理的促进因素与障碍因素(促进因素包括自我期望、他人的积极评价与反馈、获益体验,障碍因素包括饮食与运动行为紊乱、躯体症状干扰、角色冲突、负性情绪);渴望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医疗机构的连续性信息支持、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与接纳)。结论:初产妇对产后体重管理的认知相对不足,体重管理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策略,纠正产妇体重管理的认知偏差,充分利用促进因素,积极应对障碍因素,同时重视多种支持的来源,从而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部超声凸阵探头可视化下加压推离胎臀提高无麻醉外倒转术成功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凸阵探头可视化下加压推离胎臀提高无麻醉下足月及近足月臀位外倒转术(ECV)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0例妊娠36~39 +4周、单胎臀位行ECV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腹部超声凸阵探头可视化下加压(即探头加压法)推离胎臀分为加压组(81例,其中初产妇61例、经产妇20例)及未加压组(109例,其中初产妇72例、经产妇37例)。分析比较加压组与未加压组孕妇的临床特点、ECV成功率、并发症及分娩结局。 结果:(1)总体ECV成功率为64.2%(122/190),其中,加压组与未加压组孕妇的ECV成功率分别为69.1%(56/81)与60.6%(66/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490, P=0.222)。ECV成功后阴道分娩率为81.1%(99/122),其中,经产妇与初产妇的阴道分娩率分别为97.8%(45/46)、71.1%(54/76)。(2)加压组初产妇的ECV成功率高于未加压组初产妇[分别为70.5%(43/61)、45.8%(33/72)],且加压组初产妇的身高更高、行ECV时孕周更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加压组经产妇的ECV成功率(65.0%,13/20)低于未加压组经产妇(89.2%,33/3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初产妇ECV成功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探头加压法( OR=2.601,95% CI为1.113~6.075; P=0.027)、羊水指数( OR=1.010,95% CI为1.001~1.020; P=0.028)均是初产妇ECV成功的影响因素。(4)ECV的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胎心率减慢(8.9%,17/190),其中,加压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加压组[分别为14.8%(12/81)、4.6%(5/109); χ2=5.967, P=0.015]。其他并发症在ECV成功与失败孕妇中、加压组与未加压组孕妇中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所有孕产妇及新生儿未发生与ECV相关的不良母儿结局。 结论:采用探头加压法可明显提高初产妇的ECV成功率,且不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初产妇ECV成功率受操作方法和羊水量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初产妇剖宫产后抑郁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初产妇剖宫产后抑郁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初产妇剖宫产后抑郁的预防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对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剖宫产初产妇288例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自测量表(EPDS)进行评价,分析宫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初产妇剖宫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5.00%,其中存在抑郁状态的产妇SDS评分为(61.23±7.83)分,EPDS评分为(12.47±3.14)分,无抑郁状态的产妇SDS评分为(41.39±3.21)分,EPDS评分为(8.39±1.22)分,抑郁状态产妇SDS评分和EPDS评分均显著高于无抑郁状态产妇( t1=15.30, P < 0.001; t2=15.87, 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初产妇剖宫产后抑郁心理状况在产妇教育水平、家庭关系、婆媳关系、心理健康宣教、孕期抑郁状态、产时心理状态及配偶教育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产妇剖宫产后抑郁心理状况与家庭关系、婆媳关系、孕期抑郁状态、产时心理状态及配偶教育水平有关,其是导致初产妇剖宫产后抑郁心理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05)。 结论:初产妇剖宫产后抑郁发生率高,家庭关系和配偶文化水平是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应加强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心理干预,提供更多的孕期疏导,促进产妇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二产程靶向镇痛对初产妇疼痛、分娩恐惧与产后抑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靶向镇痛对初产妇疼痛、分娩恐惧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10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初产妇均实施程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时给予硬膜外靶向会阴神经与骶神经镇痛,对照组给予单侧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局部麻醉方法镇痛。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娩恐惧量表(childbirth attitudes questionnaire,CAQ)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以及母婴结局的差异。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前,两组产妇CA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EPDS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镇痛后,观察组在产妇胎儿娩出、会阴缝合以及产后2 h的VAS评分[(4.16±1.43)分,(2.76±1.55)分,(1.38±1.05)分]均低于对照组[(5.12±1.59)分,(3.74±1.31)分,(2.38±1.07)分]( t=3.175,3.424,4.729,均 P<0.05)。产后42 d,观察组CAQ评分总分[(31.12±2.85)分,(34.40±2.97)分]、对分娩时失去控制的恐惧维度[(6.82±1.30)分,(9.16±1.56)分]、对疼痛伤害的恐惧维度[(8.22±1.31)分,(9.32±1.27)分]、EPDS [(6.74±2.35)分,(9.20±2.11)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32.50(22.75,46.25)min,40.00(32.75,55.00)min]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率以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第二产程靶向镇痛有助于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分娩恐惧及产后抑郁情绪,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