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吡非尼酮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抑癌基因Dab2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抑癌基因Dab2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每组均为16只。模型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复制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过程。治疗组予吡非尼酮250 mg/(kg·d)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予等量1%羟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分别于手术后第7天及第14天处死每组大鼠各8只,取梗阻侧肾脏,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Dab2 mRNA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未显示肾纤维化,模型组大鼠显示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第7天肾间质损伤评分分别为0.650±0.015,8.826±0.017,6.120±0.022;第14天分别为0.650±0.015,9.420±0.021,6.290±1.010。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肾组织结构正常,间质无明显胶原纤维;模型组造模后,形成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第14天时模型组基本形成弥漫性蓝染的胶原纤维,吡非尼酮治疗组肾间质蓝染的胶原纤维比模型组明显减少。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第7天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半定量评分分别为0.025±0.050,0.470±0.060,0.220±0.015;第14天分别为0.025±0.050,0.590±0.015,0.390±0.033。模型组大鼠肾间质损伤评分、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半定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 P<0.05),吡非尼酮治疗后明显改变( P<0.05)。模型组大鼠Dab2 mRNA相对表达较对照组升高( P<0.05),治疗组大鼠Dab2 mRNA相对表达较模型组升高( P<0.05),治疗组Dab2 mRNA相对表达较对照组亦升高明显( P<0.01)。 结论:吡非尼酮能够显著改善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提高大鼠肾组织Dab2的相对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环状RNA PNN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Circ PNN(Circ PNN/hsa_Circ_0101802)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以及调控肝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肝癌患者血浆中Circ PNN差异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肝癌细胞Huh-7、SK-HEP-1中Circ PNN表达。应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Circ Bank数据库预测Circ PNN结合的miRNA及位点。结果:Circ PNN在肝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肝癌患者[差异倍数(FC)为268.63, P<0.05]。人HCC细胞系Huh-7和SK-HEP-1中Circ PN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8.206±0.118比0.950±0.010, P<0.05;20.822±0.288比0.950±0.010, P<0.05)。在SK-HEP-1细胞中转染Circ PNN siRNA-1和siRNA-2后,siRNA-1组、siRNA-2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0.826±0.040比1.022±0.053, P<0.05;0.492±0.027比1.022±0.053, P<0.05);siRNA-1组、siRNA-2组SK-HEP-1细胞凋亡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16.633±0.404比4.800±0.608, P<0.05;27.133±0.751比4.800±0.608, P<0.05);siRNA-1组、siRNA-2组凋亡蛋白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121±0.926比0.805±0.628, P<0.05;1.372±0.161比0.805±0.628, P<0.05),可促进细胞的凋亡能力。Circ Bank数据库生物信息学预测Circ PNN上结合的miRNA数量为10个。 结论:肝细胞癌通过增高Circ PNN表达,通过分子海绵机制作用于miRNA,下调Caspase-3表达从而促进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调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半乳糖凝集素10在不同类型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检测半乳糖凝集素10(Galectin-10)在不同程度嗜酸粒细胞浸润的鼻息肉中的表达差异,探讨Galectin-10是否可作为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的新型标志物,及其在ECRSw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共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14~74岁。36例患者分为3组:ECRSwNP组11例;非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组15例;对照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10例。采用HE染色对CRSwNP进行组织学评估并将其分为ECRSwNP和non-ECRSwNP。根据患者有无变应性鼻炎,将CRSwNP患者分为AR组及非AR组(non-AR),将CRSwNP与对照组根据是否属于特应性状态分为特应性状态阳性组(Atopy)及阴性组(non-Atopy)。免疫组织化学测定Galectin-10在ECRSwNP、non-ECRSwNP及对照组组织中的阳性定位及半定量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alectin-10蛋白分别在3组中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alectin-10 mRNA在3组中的不同表达;分析Galectin-10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如合并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特应性状态是否相关。运用IBM SPSS 19.0及Graphpad prism 7.0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作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Galectin-10主要位于嗜酸粒细胞,与non-ECRSwNP组(0.028±0.004)和对照组(0.025±0.004)相比,ECRSwNP组中Galectin-10的半定量表达(0.051±0.00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862、5.137, P值均<0.01),non-ECRSwN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60, 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Galectin-10蛋白的表达发现,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相比,ECRSwNP组中Galectin-10蛋白的表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5.351、27.376, P值均<0.01),non-ECRSwN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71, P>0.05)。Galectin-10 mRNA在3组中的表达:与non-ECRSwNP组(1.188±0.054)和对照组(1.020±0.142)相比,ECRSwNP组Galectin-10 mRNA表达量(2.413±0.303)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973、4.156, P值均<0.05),non-ECRSwN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10, P>0.0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间Galectin-10蛋白的半定量表达差异,结果显示AR组与non-AR组比较,Galectin-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特应性状态阳性组(Atopy)与特应性状态阴性组(non-Atopy)相比,Galectin-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Galectin-10在ECRSwNP中表达升高,但是在AR与non-AR以及在特应性状态阳性组(Atopy)与特应性状态阴性组(non-Atopy)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Galectin-10可作为ECRSwNP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并可能在非变态反应诱发的ECRSwNP发病机制中具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CD19抗原表位缺失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CD19异构体对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治疗的反应,进一步探讨BiTE治疗无效的相关机制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1例CD19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BiTE治疗前后CD19异构体mRNA表达量的情况,Sanger测序对相应的异构体序列进行分析,流式细胞术及转录组测序分析治疗前后谱系特异性分子的表达情况。 结果:患者初诊时即存在2号外显子缺失型CD19异构体的表达,BiTE治疗后患者未缓解,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D19抗原表达转阴,但2号外显子缺失型CD19异构体的表达量并无增加,且细胞表型及转录组测序均未见谱系转化的发生。外显子可变剪接引起的缺失型CD19异构体的表达及谱系转化并非该患者CD19抗原表位缺失的机制。该例患者在疾病进展退出BiTE治疗组之后,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自主研发的CD22及CD19 CAR-T序贯治疗后完全缓解。结论:该例患者CD19抗原-缺失导致BiTE治疗无效,其缺失并非由可变剪接或谱系转换所致,更换为CD22、CD19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TopoⅡα、RRM1在吡柔比星、吉西他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基M1(RRM1)与吡柔比星、吉西他滨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85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化疗药物行膀胱灌注治疗将患者分为吡柔比星组(45例)和吉西他滨组(40例)。通过转染TopoⅡα shRNA质粒在BIU-87细胞中敲除TopoⅡα(TopoⅡα shRNA组),并以未转染TopoⅡα shRNA质粒的BIU-87细胞作为对照(BIU-87对照组);通过转染RRM1 cDNA质粒在KK47细胞中过表达RRM1(PCDNA RRM1组),并以未转染RRM1 cDNA质粒的KK47细胞作为对照(KK47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的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半抑制浓度值。结果:在吡柔比星组中,TopoⅡα高表达患者的复发率为25%,而TopoⅡα低表达患者的复发率为61.5%( P<0.05)。吉西他滨组中,RRM1高表达的复发率为66.7%,而低表达的复发率为27.3%( P<0.05)。BIU-87细胞系中TopoⅡα、RRM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KK47细胞系中水平( P=0.024、0.031)。与BIU-87对照组比较,TopoⅡα shRNA组的TopoⅡα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P=0.012);与KK47对照组比较,PCDNA RRM1组的RRM1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 P=0.028)。吡柔比星对BIU-87和KK47细胞系的IC50值分别为(0.84±0.22)μg/mL和(1.82±0.31)μg/mL。吉西他滨对BIU-87和KK47细胞系的IC50值分别为(4.94±0.31)μg/mL和(3.45±0.32)μg/mL。 结论:TopoⅡα高表达或RRM1低表达可以预测吡柔比星或吉西他滨对NMIBC治疗的敏感性,对临床上选择更有效的化疗药物治疗NMIBC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纤维连接蛋白1经PI3K/Akt途径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影响胆道闭锁肝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FN1)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阐述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凋亡肌醇磷脂-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利用基因数据库数据对FN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时留取的患儿肝组织标本31例,其中因非肝胆疾病导致死亡的婴儿肝脏组织样本3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5例和BA 23例;根据日本Ohkuma's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对所有肝组织样本进行分级处理,按照纤维化程度又将BA分两组:轻度(Ⅰ~Ⅱ级)、重度(Ⅲ~Ⅳ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N1、PI3K、p-Akt和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以上蛋白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利用qRT-PCR检测肝组织FN1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FN1在肝脏中表达量较高,是调控小鼠肝纤维化的核心基因之一。FN1在BA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FN1表达于BA肝细胞的细胞质以及肝细胞外间隙,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FN1的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rs=0.938, P<0.01),其在BA重度肝纤维化组表达明显高于轻度肝纤维化组[(0.135 8±0.041 6)比(0.054 8±0.009 5), t=-6.035, P<0.001];(2)qRT-PCR定量分析显示BA重度肝纤维化组FN1 mRNA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肝纤维化组,为(1.038±0.264 3)ng/ml比(0.522 1±0.236 5)ng/ml, P<0.01。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I3K与PI3K/Akt通路上下游基因FN1( r=0.981, P<0.01)和α-SMA( r=0.988, P<0.01)在BA肝纤维化中的表达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同样,p-Akt与该通路上下游基因FN1( r=0.946, P<0.01)和α-SMA( r=0.971, P<0.01)在BA肝纤维化中的表达也都呈现显著正相关。 结论:BA肝组织中FN1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并经PI3K/Akt信号途径参与调控肝纤维化进程,干预FN1可能会成为治疗BA肝纤维化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SOX9在胆道闭锁肝脏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SOX9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肝脏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之间关系,探索其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普外科收治手术患儿40例,其中胆道闭锁30例(BA组);非胆道闭锁10例(non-BA组),包括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5例及胆道发育不良(biliary hypoplasia,BH)5例。术中取肝活检组织标本行HE染色,据日本Ohkuma's肝纤维化分级标准进行肝组织分级后,按照纤维化程度分两组:轻度、重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染色观察肝组织SOX9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qRT-PCR检测肝组织SOX9 mRNA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先行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 P25, P75)]表示,则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体外细胞实验分析肝星状细胞SOX9的表达。 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染色示:SOX9表达于BA肝细胞、胆管细胞的细胞核内,激活的肝星状细胞细胞核呈SOX9阳性。②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示:与non-BA组相比,SOX9在BA组表达明显增高,为(0.126 6±0.047 2)比(0.069 5±0.033 1), t=3.531, P<0.01;SOX9在重度纤维化组表达高于轻度纤维化组,为(0.158 6±0.033 9)比(0.094 7±0.035 6), t=-5.048, P<0.01。③qRT-PCR定量分析检测示:与non-BA组相比,BA组SOX9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为(0.031 3±0.024 5)ng/ml比(0.005 9±0.005 0)ng/ml, t=4.34, P<0.01;重度纤维化组SOX9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轻度纤维化组[0.040 9 ng/ml(0.030 5,0.054 9)比0.013 9 ng/ml(0.003 0,0.031 2), P=0.001];LX-2激活态中ACTA2及SOX9的mRNA表达均高于LX-2静止态,为(16.023 6±1.116 3)比(6.810 5±1.005 9), tACTA2=-10.619 8,P ACTA2<0.01;(11.530 1±1.180 2)比(4.569 8±0.716 8), tSOX9=-14.954 4, PSOX9<0.01。 结论:SOX9在BA肝组织中高表达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与肝纤维化进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ZNF407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皮肤黑色素瘤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ZNF407在黑色素瘤(melanoma)中的表达和功能,及对黑色素瘤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自2015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集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的黑色素瘤临床样本 42 例和 20 例正常色素痣组织,以黑色素瘤组织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PCR检测ZNF407 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相对表达,实时荧光PCR检测ZNF407 在黑色素瘤细胞系中相对表达;Pearson相关性检测分析ZNF407 与TGF-β1 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相关性;以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ZNF407基因过表达,分别转染pcDNA3.1(+)-Flag-ZNF407(实验组)和pcDNA3.1(+)-Flag-Vector(对照组),未转染为空白对照组.Transwell实验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中A375 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半定量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ZNF407 对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检测ZNF407 对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检测ZNF407 对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PCR显示:与色素痣细胞组织相比,ZNF407蛋白和mRNA在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下调(P<0.001);实时荧光PCR显示:与正常色素痣细胞相比,ZNF407 mRNA在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下调(P<0.001).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穿出小室细胞数(116±17)低于对照组(265±27,P<0.01)和空白对照组细胞(259±28,P<0.01);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穿出小室细胞数(82±14)低于对照组(215±31,P<0.01)和空白对照组细胞(209±32,P<0.01).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显示:过表达ZNF407 后,实验组Vimentin、N-cadherin、Twist和MMP7的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上调(P<0.001);半定量PCR和实时荧光PCR显示:过表达ZNF407后,实验组中干细胞标记物ABCG2、Snail2和OCT4 mRNA表达下调(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黑色素瘤组织中ZNF407 mRNA与TGF-β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33,r=-0.714).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显示: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蛋白水平相比,实验组中TGF-β1、p-Smad1、p-Smad2、p-Smad3、p-Smad4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ZNF407蛋白和mRNA在黑色素瘤中表达下调,对ZNF407基因过表达能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系的细胞迁移和侵袭;ZNF407基因过表达后可抑制TGF-β/Smad信号及通路下游靶分子的表达,能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参与其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脑红蛋白在赛加羚羊主要内脏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属于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原产地主要为高寒低氧地区,现存种群则主要栖息于中亚地区的荒漠及半荒漠草原上.脑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具有运输和储存血氧能力的球蛋白,在动物适应低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初步探究赛加羚羊对低氧环境的耐受性机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脑红蛋白及脑红蛋白基因(NGB)在赛加羚羊的心、肝、脾、肺、肾等5种主要内脏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与表达情况进行了探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脑红蛋白在赛加羚羊的心、肝、脾、肺、肾中均有分布,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其心肌细胞、肝细胞、脾白髓区中的淋巴细胞、肺泡细胞以及肾小球内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脑红蛋白基因在赛加羚羊心、肝、脾、肺、肾中的表达量不同,脾的表达量最高,心的表达量次之,两者均显著高于肝、肺和肾(P<0.05);其后依次为肝、肾、肺,其中,肝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肾和肺(P<0.05),肾和肺之间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肺的表达量最低.上述研究表明,脑红蛋白在赛加羚羊的主要内脏器官中均有阳性表达,不同内脏器官中的表达量不同,这表明脑红蛋白可能参与了这些内脏器官的氧利用过程,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黄芪总皂苷抑制胆管反应抗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研究黄芪总皂苷(ASTs)抑制胆管反应改善胆汁性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结扎组和ASTs干预组,每组8只.胆管结扎造模后第2周首日,ASTs组给予ASTs 160 mg·kg-1·d-1体重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3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予以同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第4周末处死取材.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天狼猩红染色阳性面积半定量分析和羟脯氨酸含量评估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蛋白(Desmin)、细胞角蛋白(CK)19、CK7、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OV6及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蛋白表达变化.体外采用丁酸钠诱导肝祖细胞株WB-F344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表型分化,给予ASTs干预,4天后收集细胞.qRT-PCR法检测细胞CK19、LOXL1和LOXL2表达变化.结果 与BDL模型组比较,ASTs组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和胆管增生明显减轻,Hyp含量和天狼猩红阳性面积比均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STs组肝组织α-SMA、Desmin、CK19、CK7、Epcam和OV6阳性表达显著减少;且α-SMA、CK7、LOX和LOXL1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Epcam和LOXL1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体外结果显示,丁酸钠诱导后细胞CK19、LOXL1和LOXL2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与丁酸钠组比较,ASTs组细胞CK19、LOXL1和LOXL2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ASTs通过抑制胆管反应改善胆汁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LOXL1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