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成分分析研究青翘、老翘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差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从药效相关性和成分差异阐释青翘与老翘改善博来霉素(BLM)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差异.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50mg·kg-1),青翘低、高剂量组(1.3、2.6g·kg-1),老翘低、高剂量组(1.3、2.6 g·kg-1).采用气管滴注BLM制备肺纤维化模型,统计小鼠存活率及体质量变化;给药完成后计算肺指数,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生化法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羟脯氨酸(HYP)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胶原蛋白I型(collagen I)、E-cadherin、TNF-α、波形蛋白(vimentin)、TGF-β1、α-SM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中α-SMA的表达;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老翘与青翘改善肺纤维化的作用差异;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老翘中含量高的化合物与TGF-β1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CCK-8法检测其对TGF-β1诱导BEAS-2B和HFL1细胞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青翘、老翘可提高肺纤维化小鼠存活率,降低肺指数,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与胶原纤维沉积水平,改善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受损情况,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下调肺组织中HYP、MMP7、vi-mentin、collagen Ⅰ、TGF-β1、α-SM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胶原纤维沉积水平,其改善程度为老翘高剂量>老翘低剂量>青翘高剂量>青翘低剂量.分子对接显示羟基酪醇、咖啡酸、连翘脂素、落叶松脂素与TGF-β1受体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且可显著减轻TGF-β1诱导BEAS-2B细胞损伤,抑制TGF-β1诱导HFL1细胞增殖.综上,青翘、老翘均可有效改善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损伤,老翘在减少胶原沉积方面优于青翘,可能与老翘中羟基酪醇、咖啡酸、连翘脂素、落叶松脂素含量高于青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炎症后肺纤维化的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然而,很多患者在出院时都有炎症后肺纤维化,部分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并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后呼吸困难。此炎症后肺纤维化能否完全吸收,对肺功能的影响是否会持续存在,只有随访能够回答。现有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是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尚未有应用于炎症后肺纤维化的报道。根据既往SARS和MERS的随访经验及目前COVID-19的控制现状,我们需对出院患者加强随访,以了解炎症后肺纤维化的转归,必要时开展药物临床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地高辛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改善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探讨地高辛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将6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吡非尼酮(300 mg/kg)组及地高辛1.0 mg/kg、0.2 mg/kg组,每组12只。一次性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5 mg/kg制备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制模后次日起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持续28 d;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检测肺系数;苏木素-伊红(HE)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和胶原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细胞外基质(ECM)胶原蛋白(COL-Ⅰ、COL-Ⅲ)阳性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ECM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磷酸化Smad3(p-Smad3)的蛋白表达。②体外实验: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当细胞密度达到70%~90%时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活化模型组(模型组)、吡非尼酮(2.5 mmol/L)组及地高辛100 nmol/L、50 nmol/L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3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加入诱导剂TGF-β处理48 h制备细胞活化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α-SMA、FN、p-Smad3蛋白表达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蛋白PI3K、Akt的磷酸化(p-PI3K、p-Akt)水平。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泡结构破坏明显,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内胶原沉积,且肺组织中ECM沉积增加,α-SMA、FN、TGF-β、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说明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地高辛可以显著抑制气道炎症、胶原纤维沉积,减少ECM沉积,降低α-SMA、FN、TGF-β、p-Smad3的蛋白表达,且效果优于吡非尼酮组,除FN外以地高辛1.0 mg/kg组效果更好〔α-SMA( A值):5.37±1.10比9.51±1.66,TGF-β蛋白(TGF-β/GAPDH):0.09±0.04比0.33±0.23,p-Smad3蛋白(p-Smad3/GAPDH):0.05±0.01比0.20±0.07,均 P<0.01〕。②体外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FN、α-SMA、p-Smad3及PI3K/Akt信号蛋白表达均增加,表明TGF-β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活化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地高辛可以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明显降低FN、α-SMA、p-Smad3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且效果优于吡非尼酮组,其中以地高辛100 nmo/L组FN、α-SMA及p-Akt表达降低更为明显〔FN蛋白(FN/GAPDH):0.21±0.15比0.88±0.22,α-SMA蛋白(α-SMA/GAPDH):0.20±0.01比0.50±0.08,p-Akt蛋白(p-Akt/GAPDH):0.30±0.01比0.65±0.10,均 P<0.01〕。 结论:地高辛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有关,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IPPFE)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及病理组织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至2021年收治的5例IPPF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 30~70岁,均经病理证实,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以“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为中文关键词,“pleuroparenchymal fibroelastosis”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以及PubMed 数据库检索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5月30日。阅读相关文献,总结IPPFE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 IPPFE患者从出现咳嗽气喘至诊断时间为9个月至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侧胸膜增厚,双上肺及胸膜下为主的实变影,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或外科肺活检病理表现为特征性的胸膜及其下区域内密集分布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染色阳性,符合IPPFE。1例患者经小剂量激素治疗,2例患者未给予特殊治疗,2例患者口服吡非尼酮治疗,3例患者病情稳定。文献检索获得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229 篇,除外综述,资料不详及无病理诊断结果的文献后,最终对305例患者的进行总结。结论:IPPFE的病理表现独特,但临床报道较少,可能存在漏诊或误诊,需要提高对IPPFE 特征的认识,对指导临床和治疗、判断预后非常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吡非尼酮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抑癌基因Dab2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抑癌基因Dab2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每组均为16只。模型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复制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过程。治疗组予吡非尼酮250 mg/(kg·d)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予等量1%羟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分别于手术后第7天及第14天处死每组大鼠各8只,取梗阻侧肾脏,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Dab2 mRNA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未显示肾纤维化,模型组大鼠显示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第7天肾间质损伤评分分别为0.650±0.015,8.826±0.017,6.120±0.022;第14天分别为0.650±0.015,9.420±0.021,6.290±1.010。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肾组织结构正常,间质无明显胶原纤维;模型组造模后,形成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第14天时模型组基本形成弥漫性蓝染的胶原纤维,吡非尼酮治疗组肾间质蓝染的胶原纤维比模型组明显减少。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第7天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半定量评分分别为0.025±0.050,0.470±0.060,0.220±0.015;第14天分别为0.025±0.050,0.590±0.015,0.390±0.033。模型组大鼠肾间质损伤评分、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半定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 P<0.05),吡非尼酮治疗后明显改变( P<0.05)。模型组大鼠Dab2 mRNA相对表达较对照组升高( P<0.05),治疗组大鼠Dab2 mRNA相对表达较模型组升高( P<0.05),治疗组Dab2 mRNA相对表达较对照组亦升高明显( P<0.01)。 结论:吡非尼酮能够显著改善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提高大鼠肾组织Dab2的相对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停药后出现的免疫相关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并在停药后出现免疫相关肺炎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64岁,食管癌术后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二线给予Keytruda(200 mg,静脉注射,每3周1次)治疗8个周期,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缩小,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停用Keytruda 4周后,出现胸闷、气急,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网格状影。抗细菌治疗无效,使用足量激素2周仍未见明显改善,激素减量并加用吡非尼酮2个月后双肺间质性改变明显改善,但转移性腹腔淋巴结再次增大。文献复习PD-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肺炎,发病的中位时间为用药后2.8个月,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气短、呼吸困难,发热相对少见;最常见的影像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网格状影、实变影;病理类型以机化性肺炎为主;轻症患者足量激素治疗后缓慢规律减量预后较好,重症患者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级以上病例病死率高。结论:需要提高对PD-1/PD-L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肺炎的认识,停药后仍需定期随访,监测各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肺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临床试验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纤维化是多种间质性肺疾病的终末期表现,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其中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肺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预后较差。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是目前上市的抗肺纤维化药物,在IPF治疗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认可。我们就两种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临床试验进行综述,为抗肺纤维化药物适应证的拓展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吡非尼酮抑制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在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预防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予安慰剂、150 mg/kg或300 mg/kg吡非尼酮灌胃给药治疗28 d。术后28 d取支架段食管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实验,以评估黏膜上皮细胞层数、黏膜下纤维结缔组织厚度、增生纤维结缔组织面积百分比、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胶原蛋白沉积程度以及α-SMA染色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层数、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胶原蛋白沉积程度以及α-SMA染色评分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间黏膜下纤维结缔组织厚度以及增生纤维结缔组织面积百分比的差异。 结果:术后28 d的食管大体组织学结果显示吡非尼酮治疗组均较安慰剂组管腔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及管腔狭窄的程度显著减少。安慰剂组、150 mg/kg吡非尼酮组、300 mg/kg吡非尼酮组的增生纤维结缔组织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7.23%±25.68%、21.80%±6.65%、12.18%±6.37%,150 mg/kg及300 mg/kg吡非尼酮组均优于安慰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安慰剂组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胶原蛋白沉积程度以及α-SMA染色评分为(3.28±0.55)、(3.38±0.63)、(2.75±0.38)分,150 mg/kg吡非尼酮组为(2.30±0.46)、(2.36±0.58)、(2.00±0.42)分,300 mg/kg吡非尼酮组为(1.86±0.38)、(1.91±0.41)、(1.57±0.28)分,150 mg/kg及300 mg/kg吡非尼酮组均优于安慰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吡非尼酮通过显著减少大鼠支架置入后食管组织内的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抑制大鼠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特发性肺纤维化起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起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AID-IL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以IPF起病的14例AID-ILD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55~87(69.7±9.1)岁。总结诊疗过程以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确诊IPF后规律随访,因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进一步筛查发现AID:气短加重7例、发热6例,镜下血尿5例,关节肿痛4例,关节痛、晨僵、肾功能不全2例。最终诊断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6例,抗蛋白酶3抗体(PR-3)-ANCA阳性1例,抗环瓜氨酸肽阳性7例。在最初诊断为IPF阶段,7例接受抗纤维化药物治疗,5例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1例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后加用抗纤维化药物,1例患者未接受药物治疗。诊断AID-ILD后,1例继续吡非尼酮治疗,其余均加用了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调整治疗方案后,13例患者病情均好转或稳定。结论:IPF患者出现发热、镜下血尿以及关节炎的相关表现时,需要警惕AID-ILD可能,尤其是ANCA相关性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ANCA相关性血管炎-UIP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UIP;加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使其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代谢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间质性肺病。目前临床上经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IPF的药物只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但治疗效果欠佳,IPF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因此开发新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近年来,脂代谢研究在IPF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脂代谢在IPF的发病机制、生物学标志物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