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IshikawaⅡ区断指再植回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IshikawaⅡ区断指再植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70指IshikawaⅡ区完全离断患者进行再植术,术中因无指背皮下静脉吻合,采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其中吻合指腹静脉77条,吻合指侧方静脉86条,吻合甲床静脉12条。结果:本组70指,其中66指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无需湿敷放血治疗,指体血运良好,一期顺利存活;4指出现静脉危象,予甲床或指端小切口肝素棉球湿敷放血治疗,1指存活、3指坏死。再植成活率95.7%。存活指体术后随访时间为5~47个月,平均11.3个月,再植指体血供良好,皮肤质地良好,外形饱满。46指指甲生长良好,13指轻微畸形,8指畸形明显或生长不全。感觉恢复均S 3以上,两点分辨觉为3~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67指存活指体:优59指,良8指;优良率100%。 结论:了解IshikawaⅡ区断指静脉分布规律,采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可明显提高再植指体成活率,恢复良好的外观及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腿撕脱离断再植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2年5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1例因车祸伤致左大腿撕脱离断患者,急诊行左大腿清创再植术,Ⅱ期骨折改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再植肢体Ⅰ期成活。术后1年随访,膝关节屈110°、伸0°,肢体外观良好,行走、下蹲功能恢复能满足日常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踇甲皮瓣移植在重建甲床及指尖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踇甲皮瓣在重建甲床及指尖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骨科需进行游离踇甲皮瓣移植治疗的9例指尖缺损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llen分类方法,6例患者为Ⅱ型,3例为Ⅲ型,根据患者的医疗记录和随访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受区和供区术后愈合情况、两点辨别情况、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密歇根大学手概况问卷调查表(MHQ)及足部功能评价表(FFI)。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5.0 h,平均4.1 h,术中失血量100~250 ml,平均178 ml,术后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的指甲和皮瓣均存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未观察到并发症。9例患者重建手指外观与健侧相近,皮瓣两点辨别能力为5.0~7.5 mm,再植评分和MHQ问卷结果满意;供趾良好,行走时无畸形或疼痛。结论:采用游离踇甲皮瓣治疗指尖缺损,具有修复组织缺损,重建甲床,保持手指长度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骨和皮模型在拇指全形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骨、皮模型在拇指全形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17例(19指)拇指缺损患者,其中Ⅰ度缺损5指,Ⅱ度缺损5指,Ⅲ度缺损8指,Ⅳ度缺损1指,其中16指为急诊无再植条件、毁损严重,3指为既往外伤术后指体残缺。再造术前行双手CT扫描,通过对侧正常拇指CT数据镜像建模,对比患指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1∶1大小骨缺损部分及软组织缺损的模型。术中根据缺损的组织模型,切取 趾骨甲皮瓣;根据缺损的骨骼模型,取髂骨(12指)及第2趾近侧趾骨间关节(5指)和跖趾关节(2指),与皮瓣中的部分趾骨重建拇指指骨长度及关节。术后绝对卧床、烤灯照射并对症治疗。再造拇指成活后1个月均行足趾创面游离植皮。出院后分别于再造术后3、6周和3、6、12个月指导或联系患者来院定期复查,观察再造指外观、血运、功能、感觉、色泽、TPD等情况。 结果:术后皮瓣有1指发生动脉危象,行探查动脉再通;1指术后皮下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17指无并发症。19指均成活,再造手指美观,足部无功能影响。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再造指体外观良好;手指感觉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感觉恢复至S 1~S 3+;根据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的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结果均为优。 结论:3D打印骨和皮模型在拇指全形再造术中应用,可辅助精准设计和切取皮瓣,重建指骨长度,提高手术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重塑与再植技术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性比较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瓣膜保留手术中使用重塑(remodeling)和再植(reimplantation)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数据库,查找有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塑和再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相关结局指标通过Review Manager 5.3联合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共计356例患者。重塑手术与再植手术相比,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高( OR=5.56,95% CI:1.89~16.41, P<0.05)、术后5年再手术率高( OR=7.50,95% CI:2.11~26.65, P<0.05)、体外循环时间较短( MD=-20.81,95% CI:-35.08~6.54, 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 MD=35.23,95% CI:21.21~49.26, P<0.05)。两组术后30天/住院病死率( OR=1.09,95% CI:0.56~2.13, P>0.05)、术后二次开胸止血( OR=2.91,95% CI:0.34~24.99, P>0.05)、术后1年再手术率( OR=1.22,95% CI:0.20~7.56, P>0.05)、术后5年病死率( OR=7.50,95% CI:2.11~26.65,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重塑手术相较于再植手术,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较大及术后5年再手术率发生率较高、体外循环时间较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相对较长。使用重塑和再植技术在术后住院/30天病死率、术后二次开胸手术、术后1年再手术率及晚期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根据主动脉根部的实际情况及术者经验进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精分5型诊断技术在指端损伤精准修复中的应用:38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精分5型诊断技术在一体化手指指端损伤精准修复与重建方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22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手指指端损伤38例45指,患者平均年龄33岁,其中拇指15指,示指9指,中指16指,环指4指,小指1指。在显微镜视下按离断小组织块内有效血管情况精分5型诊断:Ⅰ型指掌侧固有动脉型(10指)、Ⅱ型细小动脉型(5指)、Ⅲ型全静脉型(4指)、Ⅳ型掌浅弓型(4指)及Ⅴ型血管缺失型(22指)。根据精分5型诊断选择手术时机及方法:①Ⅰ~Ⅳ型16例(23指),急诊分型、小组织块原位再植。其中Ⅰ~Ⅱ型常规再植;Ⅲ型静脉动脉化再植;Ⅳ型动、静脉转流再植。②Ⅴ型22例(22指),分期分类足趾小组织瓣移植修复。移植修复手术时机:急诊手术7例,亚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3例;优选足趾小组织瓣类型: 甲瓣9例,重建末节指骨的 甲瓣3例, 趾腓侧皮瓣5例, 趾腹皮瓣3例,第2趾末节甲床复合组织瓣2例。45个再植(或移植)的小组织块(或组织瓣)的大小1.0 cm×0.6 cm×0.4 cm~2.2 cm×1.5 cm×0.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应用医疗APP延伸指导手指功能锻炼,通过门诊和医疗APP定期随访,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45指再植和(或)移植术后的小组织块(或组织瓣)均成活,并获得6个月~7年随访,平均36个月,伤指指端外观接近正常,两点辨别觉(TPD)为3~7 mm。按《密歇根大学手概况问卷调查表》(MHQ)进行评价,结果优32例(37指),良5例(7指),差1例(1指),优良率97.78%。结论:精分5型诊断技术是手指指端损伤一体化精准修复与重建方式的关键,该方式经临床验证,伤指可获得逼真外形恢复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复肾上肾切除术后上肾输尿管末端膨出的转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上肾功能差的重复肾合并输尿管膨出患儿,行上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输尿管膨出的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19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重复肾合并上肾输尿管末端膨出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经后腹腔镜入路,行重复肾上肾输尿管切除术,随访其术后输尿管膨出的变化、并发症及再手术情况,分析输尿管膨出的转归情况。结果:最终仅24例患儿获得随访,获访患儿的手术年龄为(23.3±18.9)个月,范围在3~81个月;随访时间为(85.4±34.8)个月。其中19例术后超声检查提示输尿管膨出消失,4例输尿管膨出较术前缩小,1例输尿管膨出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共发生并发症5例:1例输尿管膨出自尿道外口再次脱出行手术治疗;2例输尿管膨出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显示下肾输尿管反流。1例反流为Ⅳ级,同时合并上肾输尿管残端的感染,行残存输尿管膨出切除及下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另外1例反流为Ⅱ级,目前在观察中。结论:对于上肾功能差的重复肾合并输尿管膨出患儿,行上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输尿管膨出多数会消失或缩小至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少数会出现并发症,术后需要注意警惕感染及下肾输尿管反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avid Ⅰ与David Ⅱ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中期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再植技术(reimplantation;David Ⅰ)与重塑技术(remodeling;David Ⅱ)两种不同的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12月,41例接受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年龄(44.63±11.34)岁,男36例,女5例。5例采用David Ⅱ技术,36例采用David Ⅰ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的主动脉瓣反流情况以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住院死亡占4.9%,两组各死亡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vid Ⅱ组在血液制品(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应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二次开胸止血、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床旁血液滤过等方面明显劣于David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39例出院生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4.56(3~121)个月,随访率100%。两组均无随访死亡患者,无出血及血栓事件发生,无心血管再干预手术。术后出现主动脉瓣2级或以上反流方面,David Ⅱ组明显高于David Ⅰ组( P=0.02)。应用 Cox回归分析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发现David Ⅱ手术是术后出现主动脉瓣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与David Ⅱ手术相比,David Ⅰ手术具有更好的围术期及中期结果,二次开胸止血及血制品应用率、术后发生主动脉瓣反流概率明显降低,远期结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间掌侧血管穿支营养的尺侧腕上皮瓣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25岁,因入院前7 h被高温的机器链条挤压伤及右手中、环、小指,致中环指多处挫裂口、疼痛流血、活动障碍,小指完全离断来我院急诊就诊。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专科检查:右中指尺背侧近节远端髁下、中节基底、中节远端三处凹槽样创面,深达骨质,创面间间隔宽约0.5 cm正常皮肤;右环指尺侧近节近端、远端、中节中部三处凹槽样创面,深达2/3骨质,创面间间隔宽约0.5 cm暗红色皮肤;中环指远端及桡侧半指体血运可,感觉减退;小指自近节完全离断、近中节毁损、末节指体较完整,指体无血运,皮肤断面近掌指横纹、近节指骨部分残留;所有创面均布满油污、黑色焦灼组织,创周皮肤红肿、浅Ⅱ度热压伤。右拇指、示指皮肤完好,活动度、血运、感觉无异常。X线片:右小指近节指骨远端以远骨质缺如,近端尺侧槽样缺损;环指近节指骨近端1/3、远端3/4骨质槽样缺损;其余骨质因体位遮挡显示不清。诊断:右手热压伤,右小指离断伴节段性缺损,右环指多节段皮肤肌腱骨质缺损,右中指皮肤缺损,右中、环指尺侧神经血管缺损。因热压伤且污染重,组织坏死界限不清晰,小指节段性缺损无再植指征,与患者沟通后,急诊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手清创术。术后2周,坏死界限清晰,拟行手术固定骨关节、修复创面,因预期手功能恢复不佳,为减少供区损伤,同侧肢体一次麻醉完成手术,拟行第4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筋膜瓣修复环指尺侧创面、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中指尺侧创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清创,小指掌骨头下截指、残端修整,切除中、环指原创面间残存的已皮革样坏死皮肤,咬除污染及坏死中、环指骨质,中指骨质缺损较少、骨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予关节功能位固定防挛缩;环指骨质缺损多、屈伸肌腱亦长段液化坏死,予适当短缩、姑息克氏针功能位固定,拟二期视功能情况决定重建肌腱骨质。顺利切取第4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筋膜瓣,修复环指尺侧创面,皮瓣血运良好,掌背供瓣区经局部皮肤旋转后无明显张力直接闭合。常规以尺侧腕屈肌尺背侧为轴、豌豆骨上约3.5 cm为关键点,设计大小为6.0 cm×2.5 cm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切开前侧皮瓣设计缘皮肤及皮下,于肌膜表面分离皮瓣至尺侧腕屈肌背侧,于肌间隙探查见尺动脉发出两条独立的极其细小皮支进入设计皮瓣的中部,向近端探查见距豌豆骨上约7 cm有一粗大穿支进入设计皮瓣近端,此三个皮支形成弓状吻合,沿近端粗大穿支分离,见此穿支并非起自尺动静脉,位于指屈肌深面,追踪探查见汇入与骨间前神经伴行的骨间掌侧血管束,考虑该皮支粗大、血供可靠,决定以此重新调整皮瓣设计,分离血管蒂长约4.5 cm,见两条细小伴行静脉,自起始部切断并缝扎,皮瓣游离完成,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显微镜视下修整血管,骨间前血管穿支动脉与中指尺侧指固有动脉、两条伴行静脉分别与中指尺侧皮下及尺背侧各一条浅静脉端端吻合,另一条皮瓣粗大浅静脉经鱼口状缩窄与中指近节背侧皮下口径相当的浅静脉端端吻合。术后常规保暖、抗感染、抗凝血、解痉挛等治疗。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完全存活,创口Ⅰ期愈合,手指恢复基本抓握功能(图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指Ⅳ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与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手指Ⅳ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010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Ⅳ度烧伤患者,其中男81例、女17例,年龄1~72岁,共160指受累。患指单指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12.0 cm×3.5 cm,将患指并指后最大创面面积为12.0 cm×10.0 cm。成人手部存在多指多处Ⅳ度烧伤创面时或者儿童手指Ⅳ度烧伤时,选用腹部带蒂皮瓣;成人单指或2指Ⅳ度烧伤时,选用手内带蒂皮瓣与游离组织瓣,其中游离组织瓣修复需受区血管条件好且有可供吻合的动静脉;拇指指甲Ⅳ度烧伤或拇指烧伤后部分缺失时,采用第1趾甲皮瓣或带第2趾的足背皮瓣重建拇指。本组采用45个腹部带蒂皮瓣修复91指创面,37个手内带蒂皮瓣修复37指创面,26个游离组织瓣修复28指创面,3个第1趾甲皮瓣重建3例患者拇指指甲并修复手部创面,1个带第2趾的足背皮瓣重建1例患者拇指并修复手、腕部创面。组织瓣面积为2.0 cm×1.5 cm~20.0 cm×10.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者于患肢上臂内侧切取全厚皮片、大腿外侧切取断层皮片移植修复。观察术后组织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供瓣区外观与功能;对获得随访的患者,于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患指功能,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 H检验与Nemenyi法检验。 结果:112个组织瓣中,104个组织瓣完全成活,血运良好;1个带蒂移植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1个带蒂移植的指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个游离移植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末端少许坏死,经换药、肉芽组织生长后,取大腿外侧断层皮片移植修复;2个游离移植的跗外侧动脉皮瓣及1个带蒂移植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予拆除部分缝线、肝素盐水擦拭伤口后皮瓣成活;1个带蒂移植的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个游离移植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坏死,Ⅱ期分别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上臂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移植组织瓣术后外形好,不臃肿,质地柔软,弹性好;供瓣区无功能障碍,仅遗留轻微瘢痕。72例患者共117指获得3~24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时,腹部带蒂皮瓣、手内带蒂皮瓣、游离组织瓣修复患指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77.3%(51/66)、96.3%(26/27)、95.8%(23/24),其中游离组织瓣、手内带蒂皮瓣修复患指功能均明显优于腹部带蒂皮瓣( P<0.01);游离组织瓣修复患指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腹部带蒂皮瓣( P<0.05)。 结论:结合手指Ⅳ度烧伤创面具体情况,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成人多指多处Ⅳ度烧伤创面或儿童手指Ⅳ度烧伤创面,采用手内带蒂皮瓣或游离组织瓣修复成人单指或2指Ⅳ度烧伤创面,采用第1趾甲皮瓣或带第2趾的足背皮瓣重建Ⅳ度烧伤拇指,术后组织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其中游离组织瓣与手内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患指功能恢复更好,游离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满意度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