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免消毒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免消毒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8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使用一次性消毒帽连接输液接头,B组在输液前使用常规70%~80%酒精棉片反复擦拭15 s输液接头。按照输液间隔8、12 h和采样时机将A组分为A1-8 h、A2-12 h组,B组分为B1-8 h、B1-12 h组,每组33例。对4组患者的输液接头分别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输液接头表面细菌抑制情况。结果:A1-8 h组脱落2例,A2-12 h组脱落3例,B2-12 h组脱落1例,最终共126例患者完成研究。A组18例患者的输液接头处有细菌,高于B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1-8 h组使用消毒帽前后输液接头有无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2-12 h组使用消毒帽前后输液接头有无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一次性输液接头消毒帽消毒效果不等同于一次性酒精棉片消毒方法,但是可在8 h内抑制输液接头表面细菌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国内肺功能检查开展情况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2020年1至6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国内肺功能检查开展情况,为今后疫情防控期间肺功能检查的安全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向2020年1-6月期间全国多家医院肺功能检查室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COVID-19疫情期间肺功能检查室开诊情况、患者排查手段、操作员防护措施、检查感染控制措施、工作量和工作心态。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6人份,调查范围覆盖我国20个省。(1)有17.61%(31/176)的肺功能检查室疫情期间几乎没有停诊;有10.80%(19/176)的肺功能检查室几乎没有开展过检查;71.59%(126/176)的肺功能检查室在疫情严重时停诊而在疫情控制后恢复检查。(2)在患者排查方面,96.02%(169/176)的肺功能检查室会对门诊待检患者进行COVID-19排查,其中53.98%(95/176)会同时采用至少是核酸检测加肺CT的排查手段;对已住院患者排查比例为88.07%(155/176)。(3)在个人防护方面,77.30%(136/176)的检查操作者采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手套的防护措施。医用防护口罩的最高佩戴率为50.00%(88/176)。(4)在感染控制方面,有97.73%(172/176)的肺功能检查室在检查中使用了呼吸过滤器,有98.30%(173/176)的肺功能检查室能够做到每日消毒,其中有45.45%(80/176)的肺功能检查室能够做到一患一消。但也只有44.89%(79/176)的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科室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患者排查手段能够保证患者和操作者的安全。(5)COVID-19疫情对肺功能检查工作量产生较大影响,有80.11%(141/176)的肺功能检查室工作量不足去年的二分之一,只有6.82%(12/176)的肺功能检查室能够达到去年同期工作量的80%以上。(6)在工作心态方面,有78.41%(138/176)的工作人员担心疫情成为常态,并为肺功能整个行业的未来担忧。结论:COVID-19疫情对肺功能检查造成了较大影响,肺功能检查室应建立合理有效的患者排查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感染控制原则、做好人防护配备,时刻警惕,不恐慌也不心存侥幸,是保证日常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次性消毒帽对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一次性消毒帽在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一次性消毒帽用于预防CRBSIs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9 8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手动消毒相比,一次性消毒帽可降低CRBSI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 = 0.58,95% CI 0.43~0.79, P<0.01)。一次性消毒帽可降低成年人CRBSIs的发生率,但对儿童CRBSIs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降低ICU留置血管导管患者CRBSIs的发生率( RR = 0.58,95% CI 0.38~0.89, P<0.05),但对非ICU留置血管导管患者CRBSIs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护理人员消毒帽使用依从性提高80%~90%并节省治疗费用282~464美元。 结论:一次性消毒帽可降低CRBSIs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消毒帽使用依从性,节约患者住院治疗成本,建议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48所医院血液科中心静脉血管通路使用及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调查血液科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的使用与管理现状,并分析存在问题,为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完善相关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0月对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所医院93个血液科的护理管理者或静脉治疗负责人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91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5%.91个血液科中,开展PICC、中心静脉导管、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入技术的分别有91个(100%)、73个(80.22%)和68个(74.73%).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置入前血液检验指标评估中,评估比例较高的项目为血小板计数(100%)和D-二聚体浓度(87.91%),其余项目的评估比例均<85%;在置入PICC时,97.80%的血液科首选贵要静脉,83.52%使用区域置入法,95.60%皮肤消毒范围直径≥20 cm,98.90%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67.03%、96.70%分别采用术中心腔内电图或超声辅助定位、术后X线定位,开展隧道式置管和钝性分离扩皮技术的血液科分别占12.09%和53.85%;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维护方面,82.42%的血液科使用一次性专用维护包,61.54%使用透明敷贴固定PICC,45.21%使用缝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24.18%使用棉签消毒输液接头,60.44%未使用一次性输液接头消毒帽,74.73%使用纱布敷料加压固定的方式预防穿刺点渗血,仅6.59%的血液科使用含氯己定的抗菌敷料预防穿刺点感染;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质量管理方面,94.51%和86.81%的血液科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50.55%进行并发症风险评估,10.99%建立了静脉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结论 血液科PICC置入技术的开展比例较高,置入操作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置入前评估内容较完善,维护和管理较规范.然而,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置入前血液检验指标评估内容亟待规范、统一,置入PI C C时应重视新技术的应用,静脉治疗信息化管理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一种可拆卸安全型治疗盘的设计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设计一种可拆卸安全型治疗盘,以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方法 将治疗盘分为无菌用物放置区、消毒液放置区、锐器处置区,锐器处置区安置一次性可拆卸锐器盒,并设有医用针头拔出装置.将我院465名护士按科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不锈钢治疗盘,试验组使用可拆卸安全型治疗盘,观察2016年1月至今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例数及其使用治疗盘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针头未及时处理、回套针帽、处置医疗废物等操作环节可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盘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拆卸安全型治疗盘减少了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可提高治疗盘临床使用的满意度,对护理用具的革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次性消毒帽在留置针正压接头消毒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一次性消毒帽在正压接头消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诊重症病房行正压留置针输液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消毒帽对静脉留置针正压接头进行消毒,对照组采用一次性乙醇棉片进行留置针正压接头消毒.分别在消毒前、消毒后1 min、消毒后4h、下次输液前采样,比较两组留置针接头细菌菌落数、操作时间.结果 消毒后4h、下次输液前,观察组细菌菌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一次性消毒帽对留置针接头能达到快速消毒效果,能持续保护留置针接头、降低正压接头处的细菌菌落数,且其使用简单方便,可节约护士的操作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碘伏预防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镜头和透明帽模糊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中使用碘伏棉签擦拭镜头和透明帽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ESD治疗的484例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碘伏组,每组242例.2组术前准备和术中剥离病灶方法相同,碘伏组术前和术中退镜后使用医用棉签浸泡碘伏擦拭镜头和透明帽,常规组使用医用棉签浸泡0.9%氯化钠溶液进行擦拭.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剥离病灶时间、术中退镜擦拭次数≥2次的比率和ESD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切除,手术成功率100%.碘伏组ESD手术时间、术中剥离病灶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伏组术中退镜擦拭次数≥2次的比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组术中出血、穿孔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术前和术中使用碘伏消毒液擦拭镜头和透明帽,能有效减少术中退镜次数,缩短术中剥离病灶时间和ESD手术时间,是一种保证ESD手术视野清晰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自制封闭面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鼻咽拭子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自制一款封闭面屏,用于预防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鼻咽拭子过程中患者产生的气溶胶和飞沫所导致的病毒传播.方法 自制面屏由兜帽状面罩、面屏和面罩非垂直性孔道、松紧带、魔术贴等组成,获取封闭面屏内外部多部位病毒采样.结果 该封闭面屏阻挡了采样过程中因刺激鼻黏膜打喷嚏形成的高速气溶胶和飞沫,可以保护医护安全和防止病区交叉感染;该设计中面屏可以反复消毒使用,防护面罩为一次性更换,节省费用、操作简易.结论 该装置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等特点,能为一线救治医务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对洗涤中心工作人员职业防护认识水平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调查了解洗涤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认识水平。方法对部分医院洗衣房及洗涤公司的138名工作人员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对职业防护的认识、穿戴防护用品情况、职业危害的影响及锐器损伤后的处理等情况。结果掌握洗手指征者130人(94.20%),掌握戴手套指征者120人(86.96%),掌握戴口罩、眼罩指征者108人(78.26%),掌握更换区域服、鞋指征者80人(59.97%)。完全执行使用一次性帽子者127人(92.03%),完全执行使用一次性口罩者119人(86.23%),完全执行使用防水隔离衣者92人(66.67%),完全执行使用胶鞋者70人(50.72%),完全执行使用护眼镜者39人(28.26%)。在工作中发生过锐器损伤者38人,皮肤过敏者6人,高温烫伤者10人,听力减退者2人。锐器损伤后用清水冲洗并消毒切口者35人(92.11%),将血液挤出者26人(68.42%),进行血液检测者2人(5.26%),注射高效价球蛋白者1人(2.63%),报告上级者1人(2.63%),未做任何处理者3人(7.89%)。结论洗涤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认识水平低,不仅要通过职业培训等提高职业认识,还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次性双连袋Y形管保护套的研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治疗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时,腹膜透析是有效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医疗成本低,便于普及应用特点,对于提高我国尿毒症患者救治率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般常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每天交换透析液3~5次,如果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污染了透析相关物品,就极易引起腹膜炎。因此,必须要减少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接触污染。现有技术中,一方面,双连袋Y形管与外接短管连接处不能完全连接,外露部分与外界接触,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患者在用纱布包裹连接处时,重复使用未经消毒的纱布也极易引起感染;而且双连袋Y形管在去掉碘伏帽后,残余碘液容易外流污染用物。本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双连袋Y形管保护套,能够对Y形管与外接短管连接处的外露部分进行消毒,并且使外露部分不与外界直接接触,避免感染。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