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探讨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 6 月—2022 年 1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2 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共 90 颗患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1 例,46 颗患牙)和治疗组(41 例,44 颗患牙).对照组使用米诺环素软膏进行封闭治疗,米诺环素软膏注入注射针后,将针尖接近根尖孔,将药物注满根管内,待注满溢出后使用氧化锌丁香油黏固粉封闭,每周 1 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齿痛消炎灵颗粒,10 g/次,3 次/d.两组患者连续 4 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患牙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渗出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6.0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OHIP-14)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OHIP-14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渗出液IL-10、IL-1β、IL-34 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渗出液IL-10、IL-1β、IL-34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米诺环素软膏能提高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牙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Vitapex糊剂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Vitapex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100例(患牙108颗),随机分为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组(观察组)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组(对照组),每组50例(患牙54颗).在根管治疗完成后3~6个月复查,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年,观察组治愈34颗,有效16颗,无效4颗;对照组治愈28颗,有效13颗,无效13颗;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2.59%v s.75.93%)(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纤维桩冠修复联合Cortisomol糊剂根管充填对隐裂性牙髓病治疗效果及对咀嚼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纤维桩冠修复联合Cortisomol糊剂根管充填对隐裂性牙髓病的治疗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接诊的120例隐裂性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纤维桩冠修复联合Cortisomol糊剂根管充填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治疗后咀嚼能力、基牙相关指标及治疗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总疼痛率为15.0% (9/6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56.6%(29/60);咬合力、咀嚼效率优于常规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松动度小于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8.4% (59/60),显著优于常规组的75.0%(45/6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桩冠修复联合Cortisomol糊剂根管充填对隐裂性牙髓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材料受试形式对材料细胞毒性测试结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琼脂扩散法细胞毒性试验中材料受试形式对材料细胞毒性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制备光固化复合树脂、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的固体试样及浸提液,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此5种材料凝固即刻和24 h的固体试样及其浸提液的细胞毒性.结果:细胞毒性由重到轻依次为:①以材料浸提液为试样时,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重度) >磷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中度) >光固化复合树脂(轻度);②以凝固24 h为受试样品时,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重度) >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轻度);③以即刻凝固为受试样品时,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重度) >磷酸锌水门汀(中度) >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轻度).结论:3种受试形式对轻、重度细胞毒性材料的测定结果无影响,而对中度细胞毒性材料的测定结果有影响,其中浸提液测出相对较高的细胞毒性,而试样凝固24 h的细胞毒性则小于即刻凝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固体蚊香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生物活性,比较筛选冬青油等12种植物精油对固体蚊香的增效活性,为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淡色库蚊羽化后3-5d的成蚊为试虫,采用密闭圆筒法测定冬青油、八角叶油、黄樟油、香樟油、香茅油、山苍子油、白樟油、柠檬草油、薄荷素油、八角茴香油、芳樟油和熏衣草油12种精油对蚊香中烯丙菊酯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密闭圆筒法和5.8 m3小屋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筛选出增效活性明显的植物精油进行组合复配,筛选出最佳组合配方并进行质量指标测定.[结果]通过生物测定发现冬青油、芳樟油、黄樟油、白樟油和香樟油5种植物精油对烯丙菊酯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比为1.292~1.364;冬青油和香樟油的混合物(1∶1)对盘式蚊香中烯丙菊酯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对溶剂、乳化剂的筛选,确定增效剂的配方为30% ~ 84%的植物提取物、10% ~ 53.5%的溶剂、6.5%的乳化剂(NP-2),其中最经济的增效剂配方为30%冬青油+30%香樟油+3.35%乙酸乙酯+ 30.15%乙酸丁酯+6.5% NP-2.[结论]本研究得出的盘式蚊香增效剂配方(30%冬青油+30%香樟油+3.35%乙酸乙酯+30.15%乙酸丁酯+6.5% NP-2)在蚊香中对于烯丙菊酯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具有显著的产业化开发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胶态二氧化硅与β-环糊精固化丁香油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β-环糊精和胶态二氧化硅SYLOID 244FP 2种不同方法固化丁香油的特性.方法 以β-环糊精和胶态二氧化硅为载体,分别用饱和水溶液法和研磨法固化丁香油制备固化粉末,采用HPLC法测定丁香酚含量并比较两者的收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比较两者固化粉末的物相表征,采用加速试验法考察两者的稳定性.结果 β-环糊精固化粉末中丁香酚的平均收率为78.59%,胶态二氧化硅固化粉末中丁香酚的平均收率为98.69%;2种固化粉末DSC图中的丁香油吸热峰均消失,得到了较好的包合;丁香油、β-环糊精固化粉末和胶态二氧化硅固化粉末在60℃下密闭放置8h加速试验中丁香酚损失率分别为17.35%、1.76%和3.74%,敞口放置8h加速试验中丁香酚损失率分别为24.29%、4.64%和5.97%.结论 胶态二氧化硅和β-环糊精均能较好地固化丁香油,但前者辅料用量少,操作简单,丁香油收率明显高于后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主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牛至的品质资源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GC-FID和GC-MS联用技术,鉴定6个不同产地的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应用主成分分析对牛至挥发油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鉴定6个不同产地牛至的挥发油提取物共11~4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8.5%~99.9%.6个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是桉树脑和丁香油酚甲醚;第二主成分是大根香叶烯和石竹烯氧化物;第三主成分是百里香酚,累计贡献率达99.57%.结论 首次比较6个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含有香茅醇(72.7%~85.3%)、香茅醇乙酸酯(8.8%~12.2%)、百里香酚(1.5%~42.9%)、石竹烯(0.4%~17.7%).和田昆仑山、巴基斯坦、和田这3个产地的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似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种植物精油对黑翅土白蚁触杀和驱避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黑翅土白蚁的天然植物精油,减少有机合成农药的使用,该文研究了大蒜精油、肉桂油、丁香油和印楝素油四种植物精油对黑翅土白蚁的触杀效果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大蒜精油、肉桂油和丁香油的浓度为5和10 mg·mL?1时,处理2 h后,黑翅土白蚁的校正死亡率达100%,而相同浓度的印楝素油和对照处理的黑翅土白蚁校正死亡率低于5%.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浓度为1.25和2.5 mg·mL?1的大蒜精油、肉桂油和丁香油处理6 h时,黑翅土白蚁的校正死亡率仍达100%,而此时对应的印楝素油和对照处理的黑翅土白蚁校正死亡率仅为10%,说明大蒜精油、肉桂油和丁香油对黑翅土白蚁具有较强的触杀效果.大蒜精油、丁香油和肉桂油在处理黑翅土白蚁2 h后LC50值(半致死量)分别为1.572、1.05和1.03 mg·mL?1,说明肉桂油对黑翅土白蚁的毒性相对最大,触杀效果最好.此外,10 mg·mL?1的大蒜精油、肉桂油、丁香油和印楝素油的驱避试验表明,处理4、6、8和12 h后,大蒜精油、肉桂油和丁香油三精油处理区的黑翅土白蚁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区的,驱避率总体>93%,而对应的印楝素油的驱避率总体<28.5%,表明大蒜精油、丁香油和肉桂油三种植物精油对黑翅土白蚁均有显著的驱避活性.综上可知,四种植物精油中大蒜精油、肉桂油和丁香油在防治黑翅土白蚁方面应用潜力很好,是开发绿色环保白蚁防治药剂的可选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丁香油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丁香油对变形链球菌细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确定丁香油的组成成分;制备变形链球菌悬液,进行杀菌实验,测定丁香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丁香油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记录生物膜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确定8种丁香油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丁香酚,含量48.93%;其次为石竹烯、水杨酸甲酯,含量分别为20.78%、14.96%;丁香油对变形链球菌有抑菌作用,并随丁香油浓度增加而增强,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表现出杀菌作用,其MIC和MBC分别为0.3125%、2.5000%.丁香油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强抑制作用增强,当丁香油浓度2.5000%时,平均荧光强度为(0.082±0.007),活菌比例明显降低,生物膜基本消失.结论 丁香油对变形链球菌及变形链球菌形成的生物膜有抑制及清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刺芹侧耳栽培料及菌体中漆酶介体分子的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3/8/6
虽然真菌能够分泌漆酶从木质素中获取碳源,然而纯化后真菌漆酶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却极低.本文利用萃取方法提取刺芹侧耳栽培料及菌体中可溶性化合物,通过快速漆酶介体体系(LMS)动力学实验确定其对漆酶催化氧化反应的促进或抑制能力,进一步利用HPLC-MS和代谢组学差异分析的方法从最高活性萃取液的柱层析组分中挖掘潜在的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料中可能含有活性介体成分,生物信息学XCMS代谢产物组分析揭示了CTE05分离组分中富含的木质素代谢产物,涉及到软木脂单体合成、香豆素合成、丁香油酚或异丁香油酚合成、质体醌醇合成、由苯丙氨酸合成硫代葡萄糖苷和安息香酸合成等代谢途径.最后讨论了其中11种潜在的天然介体分子物理化学性质,其中4种为已有文献报道的天然介体小分子.本研究暗示木质素降解与合成代谢在分子机制上存在有某种联系,相关的代谢产物可能参与了真菌降解木质素的代谢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