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茯苓四逆汤对脓毒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茯苓四逆汤对脓毒性心肌病(SIC)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 60 例S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茯苓四逆汤(组成:茯苓 30 g,干姜 12 g,人参 10 g,制附子 12 g,炙甘草 15g),每剂煎煮成 200 mL,每日 1 剂,分 3 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 8d.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和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降钙素原(PCT)、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Lac)、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E/A比值及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d):4.47±2.16 比 6.32±3.23,ICU停留时间(d):9.18±3.32 比 12.25±4.39,总住院时间(d):13.58±5.14 比 17.13±6.65,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 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6/30)比 43.33%(13/30),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且以治疗 8d两组对比最为显著[APACHE Ⅱ评分(分):13.71±3.37 比 16.21±3.82,SOFA评分(分):3.24±0.85 比 4.13±1.56,均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以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分:治疗 3d为 26.25±6.64 比 29.43±6.83,治疗 5d为 21.42±4.22 比 24.81±4.65,治疗 8d为 14.43±3.45比 17.58±4.56,均P<0.05);两组治疗后PCT、Lac、H-FABP均较治疗前下降,而PaO2/FiO2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尤以治疗 8d对比最明显[PCT(μg/L):2.47±1.18 比 3.54±1.51,Lac(mmol/L):1.86±0.41 比 2.33±0.64,H-FABP(μg/L):4.67±1.22 比 6.34±1.55,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297.63±53.92 比 265.44±48.38,均P<0.05].两组治疗后cTnI、NT-proBNP、LVESD、LVEDD先升高后降低,LVEF、E/A比值、TAPSE先下降后升高,于治疗 8d达到谷值或峰值,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nI(μg/L):0.15±0.06 比 0.24±0.13,NT-proBNP(ng/L):825.43±164.73 比 1234.40±243.37,LVESD(mm):48.36±4.46 比 52.64±5.15,LVEDD(mm):38.39±3.22 比 41.87±2.65,LVEF:0.55±0.08比 0.50±0.07,E/A比值:1.23±0.12 比 1.12±0.08,TAPSE(mm):22.45±2.23 比 20.55±2.66,均P<0.05].结论 茯苓四逆汤能改善SIC患者中医证候,提高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超声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年 6 月就诊于我院RA-ILD患者 56 例,按照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轻度组 17 例、中度组 14 例、重度组 10 例,将肺动脉压正常的 15 例RA-ILD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右心相关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MPI)、右心室游离壁长轴应变(RVLSFw).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TAPSE、Sm、RVFAC、RMPI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RVLSFw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RMPI逐渐增加,TAPSE、Sm、RVFAC、RVLSFw依次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VLSFw与RMPI呈正相关,与TAPSE、RVFAC、Sm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RVLSFw评估右心功能不同指标下降的诊断价值均较高.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更早发现RA-ILD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对该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心动图评估限制型心肌病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限制型心肌病(RCM)患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由心脏磁共振或病理活检证实为RCM的患者15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保留组(LVEF≥50%,8例)和LVEF减低组(LVEF<50%,7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技术评价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E峰减速时间(EDT)、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峰值速度(e′)、E/e′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容积指数(LAVI)、三尖瓣反流速度(TVR)、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左室纵向应变(LS)、左室圆周应变(CS)等,比较RCM两组间及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LVEF保留组LV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VEF减低组LVEF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LVEF保留组LVEDd明显小于LVEF减低组( 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VEF保留组与LVEF减低组E/A、E/e′、LAVI、TVR明显大于对照组(均 P<0.05),RC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LVEF保留组与LVEF减低组e′、EDT、IVRT、TAPSE明显小于对照组(均 P<0.05),RC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间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切面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LVEF保留组整体CS及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CS明显大于LVEF减低组(均 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CM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均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并可逐渐出现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及左室重构,2D-STI表明LVEF正常的RCM患者已存在心肌收缩功能的减低,左室整体LS可作为一个敏感的预测心肌收缩功能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PAF)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右室收缩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前瞻性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12月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HFpEF-PAF的患者,分别于消融术前及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分析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内径(TVAD)、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DI-S′)、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LS)。术后相应时间点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复发。结果:入选的30例患者中,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完成随访者7例,心房颤动复发4例,余19例患者完成随访,并进行右心结构及功能分析。与消融术前相比,心房颤动未复发组在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上述右心室结构及功能(RVFAC、TAPSE、TVAD、TDI-S′、RVFLS)参数明显改善(均 P<0.05)。与心房颤动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术前RVFLS、TDI-S′较低( P=0.039、0.019)。 结论:HFpEF-PAF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能够使右室收缩功能得到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开放策略对腹腔镜手术老年衰弱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肺开放策略(OLS)对腹腔镜手术老年衰弱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腹腔镜直肠肿瘤根治术或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84例,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Fried衰弱量表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2):OLS组和非OLS组(NOLS)组。OLS组患者术中给予进阶式肺复张和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NOLS组患者给予5 cmH 2O的固定PEEP。于气管插管后10 min(T 0)、肺复张达到峰值后即刻(T 1)、个体化PEEP设定后30 min(T 2)、1 h(T 3)和手术结束前10 min(T 4),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指标,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并记录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于术前、术后1和2 d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记录术后7 d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术后预后指标。 结果:最终纳入81例患者:NOLS组41例,OLS组40例。与NOLS组比较,OLS组T 1,2时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量、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降低( P<0.05),其余时点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 1~4时PaO 2、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升高,PaCO 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降低,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PACU滞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P<0.05),各时点ONSD、血清cTnT、CK-MB、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OLS可改善老年衰弱患者肺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又不会对心脏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可安全用于无明显心功能障碍的老年衰弱患者术中气道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肺动脉收缩压比值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用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肺动脉收缩压比值(TAPSE/PASP)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CM合并HFpEF患者74例和健康体检者22例。依据TAPSE/PASP值三分位数将HCM合并HFpEF患者分组(低层组:<0.280 0 mm/mmHg;中层组:0.280 0~0.476 2 mm/mmHg;高层组:>0.476 2 mm/mmHg)。采集常规超声参数并获取磁共振右心室功能参数。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将TAPSE/PASP与临床参数和右心室功能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6 min步行试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心房颤动发生率、左心房面积(LAA)、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TAPSE、PASP、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ST)、磁共振右心室射血分数(CMR-RVEF)等参数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PSE/PASP与6 min步行距离、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RV s′)、CMR-RVEF呈正相关( r=0.449、0.284、0.358、0.577,均 P<0.0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NYHA分级、LAA、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LV E/e′)、LVGLS、RVGLS、RVFWST、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RV E/e′)呈负相关( r/ rs=-0.336、-0.349、-0.468、-0.452、-0.444、-0.339、-0.405、-0.320,均 P<0.05);LAA、CMR-RVEF与TAPSE/PASP存在独立相关性(均 P<0.05)。 结论:TAPSE/PASP可对HCM合并HFpEF患者的右心功能进行早期、简单快速、便捷有效的评估,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监测病情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估中重度三尖瓣反流胎儿右心房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在定量正常胎儿右心房整体纵向峰值应变(PRAGLS)以及其在评估中大量三尖瓣反流(TR)胎儿右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被诊断伴发中重度TR的胎儿25例作为病例组,孕周25.00(24.00,30.00)周;另选取正常单胎100例作为对照组,孕周25.83(23.00,28.75)周。获取标准的基底或心尖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通过TOMTEC-ARENA离线心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获取两组胎儿PRAGLS值,测量两组胎儿常规产科超声及胎儿心脏超声参数:胎儿心率(FHR)、双顶径(BPD)、股骨长(FL)、主动脉瓣环内径(AO)、肺动脉瓣环内径(PA)、肺主比(PA/AO)、右房收缩末期长径(RAESL)、右房收缩末期横径(RAESD)、右房收缩末期面积(RAESA)、右室舒张末期横径(RVEDD)及三尖瓣环收缩期瓣环位移(TAPSE);病例组同时测量TR峰值速度及峰值压差。比较两组胎儿PRAGLS以及其他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并对两组胎儿PRAGLS与孕周(GA)及各常规测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进行重复性检验。结果:两组间PRAG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55, P<0.01);两组间TAP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45, P=0.01);两组间AO、PA、PA/AO、RAESL、RAESD、RAE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间孕妇年龄、GA、FHR、BPD、FL及R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PRAGLS与GA呈中等度负相关( r=-0.47, P<0.01),与BPD、FL、AO、PA、RAESL、RAESD、RAESA、RVEDD存在相关性( rs=-0.50、-0.46、-0.39、-0.43、-0.45、-0.36、-0.43、-0.32,均 P<0.05),与孕妇年龄、FHR、PA/AO、TAPSE无明显相关性(均 P>0.05);病例组PRAGLS与GA及各常规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均 P>0.05)。对照组PRAGLS值的测量者间及测量者内ICC分别为0.87、0.79,病例组PRAGLS值的测量者间及测量者内ICC分别为0.94、0.97,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2D-STE在中重度TR胎儿右房功能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中重度TR胎儿PRAGLS降低,提示中重度TR胎儿右房储备功能显著降低,胎儿右房应变为胎儿心脏功能异常改变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心动图心室功能指标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脓毒性心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相关指标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28 d预后;同时记录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的超声相关参数。比较28 d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超声指标的差异,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超声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脓毒症患者145例,其中脓毒性休克患者106例。145例患者中,脓毒性心肌病73例,发生率为50.3%;其中,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肌病发生率41.4%(60例),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性心肌病发生率24.8%(36例),右室收缩功能障碍性心肌病发生率12.4%(18例)。28 d存活98例,死亡47例,病死率32.4%。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超声指标二尖瓣侧壁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和右室收缩期三尖瓣环运动速度(RV-Sm)均明显降低〔e'(cm/s):7.81±1.12比8.61±1.02,RV-Sm(cm/s):12.12±2.04比13.73±1.74,均 P<0.05〕;死亡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LV-Sm)略高于存活组〔LVEF:0.550±0.042比0.548±0.060,LV-Sm(cm/s):8.92±2.11比8.23±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和RV-Sm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优势比( OR)=0.623,95%可信区间(95% CI)为0.410~0.947, P=0.027;RV-Sm: OR=0.693,95% CI为0.525~0.914, P=0.010〕。ROC曲线分析显示,e'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7,95% CI为0.532~0.781, P=0.016;最佳截断值为8.65 cm/s时,敏感度为62.1%,特异度为73.4%。RV-Sm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AUC为0.641,95% CI为0.522~0.759, P=0.030;最佳截断值为14.80 cm/s时,敏感度为96.6%,特异度为26.6%。 结论:脓毒性心肌病的发生率高;早期超声心动图测量的LVEF与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无关,而RV-Sm和e'均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心脏超声对脓毒症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心脏超声指标在诊断脓毒症心功能不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住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80例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等一般临床资料;确诊后1、3、7、10 d检测心脏超声指标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H-FABP水平。根据有无心功能不全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30例)和心功能不全组(50例),比较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心脏超声指标和心脏标志物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心脏超声指标和心脏标志物后,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心功能不全组仅SOFA评分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分:6.12±4.09比4.57±2.45, P<0.05)。在相同时间点,心功能不全组N%、H-FABP均高于心功能正常组(N%: F=6.973, P=0.010;H-FABP: F=17.303, P=0.000)。在不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两组间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E峰与室间隔之间的垂直距离(EPSS)、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减速时间(EDT)、A峰持续时间(Ad)、左室收缩期肺静脉血流速度(S)、左室舒张早期肺静脉血流速度(D)、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三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肺动脉瓣环血流速度(PVB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心脏超声指标和心脏标志物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LVEDV为0.636、77.30%、56.03%,SV为0.779、88.82%、71.19%,LVEF为0.753、92.12%、55.21%,CO为0.754、88.82%、77.19%,LVFS为0.728、81.25%、66.99%,EPSS为0.663、96.99%、51.56%,IVRT为0.775、86.97%、73.55%,A'为0.908、96.58%、89.60%,Sm为0.738、93.37%、56.77%,H-FABP为0.673、80.26%、57.25%。将H-FABP分别与LVEDV、SV、LVEF、CO、LVFS、EPSS、IVRT、A'、Sm进行平行诊断试验,其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试验(分别为85.45%、93.91%、96.72%、94.74%、89.43%、98.00%、92.00%、99.42%、93.60%),阴性预测值均低于单项诊断试验(分别为50.89%、57.93%、49.15%、58.18%、57.05%、45.74%、57.92%、64.13%、47.78%)。 结论:心脏超声指标LVEDV、SV、LVEF、CO、LVFS、EPSS、IVRT、A'、Sm联合H-FABP对脓毒症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NDC5对亚临床型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Ⅲ型纤维蛋白结构域结合蛋白5(FNDC5)对亚临床型糖尿病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入选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入院的无心血管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将患者分为亚临床型DCM组和糖尿病不伴心功能不全组(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FNDC5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不同参数和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94例,其中亚临床型DCM组47例,对照组47例。与对照组比较,亚临床型DCM组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病程更长、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更高( P均<0.05)。亚临床型DCM组患者外周血FNDC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01)。FNDC5水平与亚临床型DCM患者室间隔e′波速度( r=0.451, P=0.005)、二尖瓣环e′波速度( r=0.291, P<0.001)和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A)比值呈正相关( r=0.490, P=0.002),而与A值( r=-0.399, P<0.001)、平均E/e′比值( r=-0.490, P<0.001)、三尖瓣峰值流速( r=-0.567, P<0.001)、左心房容积指数( r=-0.491, P<0.001)呈负相关。单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NDC5的诊断效能( AUC=0.940,95% CI 0.897~0.982)优于年龄( AUC=0.639,95% CI 0.523~0.752)、糖尿病病程( AUC=0.663,95% CI 0.555~0.772)、HbA1c( AUC=0.740,95% CI 0.638~0.839)、TG( AUC=0.661,95% CI 0.547~0.776)、TC( AUC=0.675,95% CI 0.563~0.788)和LDL-C( AUC=0.644,95% CI 0.532~0.756)。以是否发生亚临床型DCM作为因变量,以年龄、糖尿病病程、TG、TC、LDL-C和HbA1c作为自变量,构建亚临床型DCM诊断预测模型(模型1),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自变量FNDC5,构建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模型2)。采用ROC曲线比较模型1与模型2的诊断效能,结果示引入FNDC5作为自变量的模型2对于DCM的诊断效能优于模型1( AUC分别为0.980和0.879, P<0.001)。进一步对两个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发现当灵敏度同为0.617时,模型2的特异度高于模型1(0.979比0.936);当特异度同为0.532时,模型2的灵敏度高于模型1(1.000比0.915)。 结论:FNDC5联合其他相关基础临床资料对亚临床型DCM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诊断亚临床型DCM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