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子孝从湿热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魏子孝教授根据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特点及传变规律,认为外感湿热疫毒、内伤湿滞为本病关键病因病机,急性期热毒夹湿,盘踞少阳;中后期湿遏热伏,脾胃受邪;恢复期湿热交蒸,弥漫三焦。临证可按感邪轻重、湿热偏盛、脏腑病位,治以清热解毒、和解少阳、调达气机、利湿化瘿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三焦膜系理论探讨IgA肾病的病机和治疗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入手,探讨如何从三焦膜系理论认识IgA肾病的病机.邪气从清窍皮毛而入,伏于膜系,影响膜系气机升降,阻滞膜系,从而产生癥瘕等病理产物,影响肾脏功能.因此外通膜系透邪外出,内通膜系消癥通络,固本以先安未受邪之地,最后泄浊消癥、畅达三焦是基于三焦膜系理论的IgA肾病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王悦芬利下焦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糖尿病肾脏疾病病机演变与三焦气化失常密切相关,消渴病日久,三焦燥热怫郁、气化失常,因燥致虚,与此同时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流变障碍,酿生痰湿、瘀血、浊毒等有形之邪,病理产物凝滞胶结,伏匿于肾络,进一步加重三焦气化障碍,发为本病.临证应用以"宣上焦、畅中焦、利下焦"为核心的"畅三焦"治疗思路.其中利下焦即恢复下焦肾脏气化功能之意,一则祛除痰湿、瘀血、浊毒等干扰肾脏气化之因素;一则补肾益肾提供能量.利下焦可以概括为补益肾元,平调阴阳以补肾气;固肾涩精,敛阴益肾以涩肾精;行气化瘀,活血通络以通肾络;分清泻浊,利水渗湿以泻肾浊,攻补兼施恢复下焦肾脏气化之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思路.[方法]基于古代医籍对伏气温病理论的阐述和HNL的现代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传变规律,总结其治疗原则,并报道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HNL的病机以正虚邪伏为主,表现为在正虚基础上,外感邪气伏于膜原,阳郁化热,外发少阳三焦,内生痰瘀浊毒为病.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重在祛邪,针对伏邪、郁热和病理产物内生三个病机环节,制定疏利透达、祛邪清热和清理夹邪、解毒散结的治疗原则;扶正重在顾护气阴和愈后调养,预防余邪复遗.所举医案为应用伏气温病理论治疗HNL一例,证属湿热毒蕴、痰瘀互结,先后方选升降散合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治疗,随证加减,效果显著.[结论]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HNL的诊治思路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可为诊治HNL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中医药调节IgA肾病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医学家从正邪失衡、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功能紊乱、伏邪学说等方面探讨了本病免疫紊乱的病因病机,并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可通过改善黏膜免疫、调节B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抑制补体系统异常激活等途径发挥调节IgA肾病免疫紊乱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干预IgA肾病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中医药进一步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伏邪学说探讨暴聋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伏邪是指伏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之邪,而暴聋发病与伏邪的致病规律亦是有着契合之处.文章基于伏邪学说,并结合暴聋的疾病特点,从邪伏部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三个方面探讨暴聋的发生与辨治.认为少阳三焦为暴聋伏邪的匿藏之所;风动伏湿,厥乱少阳则是暴聋的关键病机;治疗上以和解少阳、疏利三焦为基本治法,常施以小柴胡汤作为基础方,另外,还强调灵活加减化裁,临床上常合用风药、达原饮、蒿芩清胆汤、升降散及虫药等进行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赵进喜从"虚、瘀、水、毒、风"论治糖尿病肾病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赵进喜教授认为,"微型癥瘕"与"肾络伏风"是其主要病机,病位主要在脾肾,与多脏腑相关;病性虚实夹杂,涉及虚、瘀、水、毒、风等多个证候要素.治疗上,补虚以气阴血为主,兼以助阳;化瘀兼以通络散结,贯穿始终;利水应不离肺脾肾,三焦同治;解毒重视给邪出路,不忘和胃;治风强调外散内息,搜风通络.根据疾病不同时期与具体临床表现的不同,合理选用以上多种治法,灵活选方用药,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名中医李惠林从三焦伏邪论治肥胖2型糖尿病经验采撷
编辑人员丨2023/11/4
随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加.李惠林教授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可属中医"消渴、消瘅"等范畴,指出三焦为水火、气机之通路,痰、湿、瘀等邪气伏匿三焦,影响三焦功能,致水液代谢障碍,诸身气机不利,亦使伏邪更甚,病邪郁久化热伤阴所致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故李教授守正创新,主张治疗上应从三焦伏邪的角度出发,以通调三焦,重在祛邪为主要原则,立论"汗、消、下"祛邪三法,随证治之.李教授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如"抵当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化裁,消、下并用,疗效颇佳.文章总结了李惠林教授从三焦伏邪论治肥胖2型糖尿病的经验,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代谢记忆学说背景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沉积于肾脏,导致疾病移时后发、迁延难愈与中医邪伏膜原理论相吻合.现基于邪伏膜原学说,提出DN 气阴不足、气化不利、痰瘀互结、邪伏膜原的病机.治疗方面,在透达膜原的基础上,重视三焦的畅通.从邪伏膜原角度论治DN,扩展了邪伏膜原学说的应用范畴,开拓了中医药治疗DN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清代名医张璐治痰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张璐治痰强调求本,认为脾胃在痰邪的生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遣方用药遵循"由胃而上胸胁心肺之分者,驱其还胃,或下从肠出,或上从呕出,而不至于伏匿"的原则.治疗上明辨痰邪侵犯的部位,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采用探吐痰涎、健脾化痰、补肾豁痰等方法,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其中.痰在上焦,可吐可消,需防探吐损伤脾胃;痰在中焦,脾胃为生痰之源,更宜调理脾胃;痰在下焦,多因肾虚痰邪下注,治宜固肾为主;痰邪每随脾失健运而渗灌于经隧,久之而成顽痰,故需借温药为导.本文通过梳理《张氏医通》中关于痰证辨治的论述,分析其病因病机,总结其治法规律及特点,以期挖掘古代名医思想,指导临床合理选方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