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护患安全需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护患安全需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9年12月成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小组,研发信息平台,制订包括服务对象、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方案并实施。该模式平稳运行后,统计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已开展的护理服务项目和服务次数以及提供服务的21例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共为21例患者提供了55次上门护理服务,完成了16个项目共151次操作,未发生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患者对上门服务全部五星评价,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均为5分,总体服务评价为99.88分。结论:基于护患安全需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开展,满足了出院患者的照护需求和上门服务的安全需求,切实保障护士上门服务安全,为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及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信APP上门护理服务对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信APP上门护理服务对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微信APP上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效能得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健康行为、服药、遵医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及HAMD得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及HAMD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微信APP上门护理服务是提高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有效途径,可作为日常院外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网约护士"上门服务真实工作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互联网模式下"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的真实工作体验,为政府及管理部门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9年8月—11月,采用立意抽样,以最大差异化为原则,选取宁波市某三甲医院及其托管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提供过上门护理服务的20名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资料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影响"网约护士"护理服务工作体验的2个主题,其中积极因素包括职业价值感明显提升,政策支持保障,患者需求剧增,保险保障,急救安全保障;消极因素包括投入与收获不平衡,服务费用未纳入医保,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团队支持缺乏,"网约"护理服务宣传不足,多学科护理知识薄弱,"网约"护理病历标准化不规范。结论:"网约"护士在服务体验中有职业价值感提高等正向性体验,同时也存在收支不平衡,团队支持不足等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医院-社区-企业间的协作,多角度多方位逐步完善"网约"护理服务规范,为网约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培训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培训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为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内容体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以最大差异化为原则,于2020年3—5月选择宁波市"网约护士"12名,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Braun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共得到4个主题:执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风险防范培训,不良事件处置流程培训,应急预案及并发症处理培训;人文关怀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上门服务语言、行为规范培训,护患沟通培训,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结论:"网约护士"对执业安全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的需求较大,建议多方联动,尽快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应急法律法规,提供多样化培训模式,储备高质量"互联网+护理服务"人才,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规范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护士多点执业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分析我国护士多点执业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护士多点执业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运用CiteSpace 5.1.R6软件,从文献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来源、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及关键词突现词7个方面对数据库中与护士多点执业相关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结果:共纳入100篇文献,文献年度发文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总量偏低;发文作者中孙鸿燕发表11篇,位居第1名;发文机构共88家,各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少,发文机构以高校或者其附属医院为主要依托单位。期刊来源主要是护理类期刊。关键词共125个,聚类结果显示护士多点执业研究主要包括上门服务、执业注册、网约护士、意愿、护理质量、影响因素等;关键词突现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护理质量、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研究热度自2020年起持续至今,在未来几年可能继续成为研究热点。结论:我国护士多点执业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内容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的上门护理服务。本文分析国内外"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研究进展和开展情况,并对我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面临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游戏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游戏对脑瘫患儿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儿采取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游戏等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持续干预3个月后进行上门随访,发放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儿童生活质量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券(PSQ),统计分析患儿的康复质量及负性情绪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WeeFIM、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S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游戏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同时还可提高患儿独立性,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互联网视域下构建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老年患者不同类型的专业居家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依托延续护理服务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将"出院准备—出院随访—上门服务—在线诊疗—机构复诊—健康指导"6个环节互联互通,构建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总结该模式实施后"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量,并调查149例患者满意度和112名居家服务护士赞成度。结果:模式实施2年9个月,团队共为居家老年患者提供糖尿病足换药、PICC导管维护、更换留置导尿管、伤口护理、造口护理、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等11项居家护理服务;为149例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452例次,患者满意度为(94.47 ± 3.07)分;112名居家服务护士对该模式赞成度为(4.69 ± 0.43)分。结论: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了居家老年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同时拓展了护士执业空间,提升了护士专业价值,对促进护理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级医院主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体验及服务质量的田野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主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体验及服务质量,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奠定基础。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采用田野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结合开放性抽样法对青岛市市北区、市南区、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区的10个居民区的11名"互联网+护理服务"出诊护士,进行为期5个月的参与式观察。结果:"互联网+护理服务"出诊护士的工作体验:满足社会和患者的刚性需求,护士职业价值感及满意度倍增;监管机制尚存缺陷,信息化建设需不断加强;患者安全与护士执业安全问题尚有隐患。解析出影响"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的6项关键因素:出诊前物品准备不规范、上门服务着装不规范、操作前评估准备工作不到位、操作过程中缺乏同理心、院外感染预防意识不强、操作后未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结论:青岛市三级医院主导"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实现社区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切实提升了延伸性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接受度及满意度高,护士工作积极性、职业价值大幅提升,仍需建立健全"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实现护理服务同质化及专科多样化,带动社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门式延续护理在居家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上门式延续护理对居家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为居家老年压力性损伤患者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老年压力性损伤患者20例,共计2~4期压力性损伤25处。由伤口专科护士采用上门式延续护理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出诊过程对照护者提供培训与指导。观察患者压力性损伤愈合效果以及比较照护者压力性损伤相关照护能力。结果:20例患者共有25处压力性损伤,干预后有23处痊愈,愈合时间10~218 d。干预后,照护者压力性损伤相关照护能力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上门式延续护理对居家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明确,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