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变异度(inferior vena cava variability,ΔD IVC)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撤机结局的可行性分析。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IM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达到撤机标准的患者进行2 h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然后立即拔管。将拔管超过48 h且自主呼吸稳定的患者纳入撤机成功组,反之纳入撤机失败组。评价两组临床资料和各项撤机指标。分析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的相关性、对撤机结局产生影响的因素。ΔD IVC、股直肌萎缩分数和两项联合预测撤机成功的诊断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IMV患者,其中38例撤机成功,22例撤机失败。两组临床资料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股直肌横截面积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延长逐渐缩小( F值分别为3.266、3.625,均 P<0.05),首次SBT时股直肌横截面积明显低于入院第1天[撤机成功组:(2.54±0.88)cm 2vs.(3.08±0.98)cm 2;撤机失败组:(2.22±0.87)cm 2vs.(3.02±1.10)cm 2,均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ΔD IVC:(25.02±4.65)% vs. (20.30±3.16)%;股直肌萎缩分数:(81.89±5.09)% vs. (72.68±8.98)%,均 P<0.05]。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呈正相关( r=0.346, P=0.007)。ΔD IVC和股直肌萎缩分数均是影响撤机成功的重要因素(均 P<0.05)。ΔD IVC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撤机成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0,显著高于ΔD IVC(AUC=0.791)和股直肌萎缩分数(AUC=0.826)。 结论:ΔD IVC联合股直肌萎缩分数预测IMV撤机成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指导撤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床旁经胸心脏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PICU需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共41例,年龄1~5岁。在完全机械通气、充分镇静镇痛、无自主呼吸情况下(潮气量8~10 mL/kg),给予患儿容量负荷试验。容量负荷前后测量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射血分数(EF)等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和TTE测量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每搏量变异度(SVV);此外,TTE测量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变异度(ΔVTI )、下腔静脉变异度(ΔIVC)、下腔静脉膨胀指数(dIVC)。以ΔSVI NICOM≥15%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将患儿分为有容量反应组和无容量反应组。统计分析SVV TTE、ΔVTI、ΔIVC、dIVC、ΔCVP、SVV NICOM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结果:(1)有容量反应组23例,无容量反应组1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EF、CI NICOM、CI TTE无统计学差异( P>0.05)。(2)有容量反应组补液后HR、MAP、CI、SVI、CVP均较补液前改善( P<0.001),无容量反应组仅CVP在补液后明显升高,其余指标在补液后无改善( P>0.05)。(3)容量负荷前,有容量反应组的SVV TTE、ΔVTI 、ΔIVC、dIVC均较无容量反应组高( P均<0.001);容量负荷后,有容量反应组的SVV TTE、ΔVTI 、ΔIVC、dIVC均明显减低,无容量反应组只有ΔIVC指标在容量负荷后明显减低,SVV、ΔVTI、dIVC在容量负荷前后无统计学差异。(4)ROC曲线分析提示,SVV TTE和ΔVTI的曲线下面积为0.971,以12.04%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957、特异性0.944;ΔIVC的曲线下面积0.981,以25.98%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70、特异性1.000;dIVC的曲线下面积0.980,以29.86%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70、特异性1.000;ΔCVP的曲线下面积0.778,以2.5 cmH 2O(1 cmH 2O=0.098 kPa)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913、特异性0.556;SVV NICOM的曲线下面积0.874,以12.50%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69、特异性0.778。 结论:TTE监测的动态指标SVV、ΔVTI、ΔIVC、dIVC用于评估儿童容量反应性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中ΔIVC和dIVC指标的准确性相对而言最高;ΔC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技术评估禁饮禁食时长对患儿血容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超声技术评估禁饮禁食时间与患儿诱导期血容量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至10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施择期手术患儿110例。七氟烷诱导镇静后,分别测量下腔静脉(IVC)直径最大值(呼气相,IVC max)、最小值(吸气相,IVC min)和心尖五腔心切面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并计算上述各个参数随呼吸变化的变异度;再行被动抬腿试验(PLR)重复测量和计算上述指标。对禁饮禁食时间长短与IVC变异度(IVC RVI)、主动脉VTI变异度(ΔVTI)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PLR前,IVC max、IVC min和IVC RVI分别为(0.78±0.19)、(0.43±0.15)cm和0.45±0.12;PLR后,IVC max和IVC min分别增加至(0.94±0.20)、(0.55±0.18)cm,而IVC RVI减小为0.42±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66、10.85、3.14,均 P<0.05)。IVC max、IVC min、IVC RVI均与禁饮禁食时长无相关性(PLR前: r=0.052、0.163、0.171;PLR后: r=0.062、0.169、0.165,均 P>0.05)。PLR前,呼气相VTI(VTI max)、吸气相VTI(VTI min)和ΔVTI分别为21±5、17±4和17±8;PLR后,VTI max和VTI min分别增加至23±5、1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3.60、10.43,均 P<0.05),而ΔVTI为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4, P>0.05)。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VTI max、VTI min及ΔVTI均与禁饮禁食时长无相关性(PLR前: r=0.111、0.100、0.047;PLR后: r=0.003、0.033、0.073,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回退法)分析发现,无论PLR前后,年龄和体重均是IVC RVI和ΔVTI的影响因素(IVC RVI:β=-0.441、0.515、-0.451、0.507;ΔVTI:β=-0.442、0.545、-2.422、2.850;均 P<0.05)。经年龄和体重校正后,禁饮禁食时长与IVC RVI以及ΔVTI仍无相关性(IVC RVI:β=0.177、0.160;ΔVTI:β=0.037、0.054;均 P>0.05)。 结论:患儿IVC直径和主动脉VTI随呼吸变异度与一定范围内的禁饮禁食时长无相关性,而与患儿的年龄和体重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超声指导间歇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容量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指导间歇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IVVH)治疗心力衰竭(H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容量管理。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收治的216例行IVVH治疗的HF合并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指导组(107例)和超声指导组(109例)。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拟每日12 h或隔日12 h行日间IVVH,常规指导组选择常规方法制定IVVH处方,超声指导组在常规指导组基础上加用重症超声技术调整IVVH治疗参数。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开始3、6、9 h应用超声记录下腔静脉(IVC)呼吸变异度(RVI)、右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比值、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瓣环速度峰值比值(E/E')、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心排血量(CO)、双肺B线范围、双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根据综合结果实时调整净脱水速率。监测两组患者IVVH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7、10 d的尿量、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B型脑钠肽(BNP)、β 2-微球蛋白(β 2-MG)、胱抑素C(Cys C)水平,记录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指标。 结果:IVVH开始时超声指导组脱水速率较慢,6 h后开始逐渐增加,总体脱水速率明显慢于常规指导组。超声指导组应用重症超声扫查显示,RVI逐渐增大,右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比值逐渐减小,E/E'比值逐渐下降,双肺B线范围逐渐缩小,双肾叶间动脉RI明显下降。两组患者首次IVVH开始后3、7、10 d的肾功能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超声指导组β 2-MG和Cys C在早期(3 d)的下降速度即快于常规指导组〔β 2-MG(mg/L):3.69±1.31比3.99±1.45,Cys C(mg/L):2.91±0.95比3.14±0.96,均 P<0.05〕,7 d时尿量、SCr和eGFR也较常规指导组明显改善〔24 h尿量(mL):1 128.23±153.92比1 015.01±114.18,SCr(μmol/L):145.86±32.25比155.64±28.42,eGFR(mL/min):50.26±11.24比46.51±10.61,均 P<0.05〕。超声指导组SCr恢复时间、达多尿期时间、IVVH总治疗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C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指导组,低血压发生率、需长期RRT率、28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指导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超声指导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指导组(Log-Rank检验:χ 2=3.903, P=0.048)。 结论:重症超声指导IVVH治疗HF合并AKI策略具有独特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预测膝关节镜手术驱血引起的容量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nferior vena cava respiratory variation index, IVC-RVI)预测膝关节镜手术驱血引起的容量变化,为临床预测驱血所引起容量变化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间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驱血带进行驱血。记录所有患者驱血前IVC-RVI和驱血前后的心率、MAP、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以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bility, SVV)≥15%作为评价有容量反应性的金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有容量反应性(CR)组和无容量反应性(NCR)组。分析IVC-RVI与SVV相关性,绘制IVC-RVI预测C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Youden指数、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患者IVC-RVI与SVV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r=0.655, P<0.05)。IVC-RVI预测CR的AUC为0.899(95%CI=0.835~0.963, P<0.05)。IVC-RVI预测切点为17.3%,预测敏感度79.2%,特异性86.5%。 结论: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中,IVC-RVI可有效预测驱血所引起容量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超声指导婴幼儿脓毒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治疗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监测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在PICU婴幼儿脓毒性休克不同阶段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 n=22)。按照脓毒性休克指南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在入院后给予重症急会诊超声流程(CCUE流程)动态监测,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滴定式调整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不同阶段CCUE监测结果对液体管理方案的影响。 结果:CCUE评估对原有治疗方案改变率各阶段不一致( P<0.001)。第1阶段(入院后0~6 h)CCUE评估32次,24次改变液体管理方案,方案改变率75.0%,大于其他3个阶段( P<0.001)。第4阶段(撤机~撤机后2 d),CCUE评估44次,改变液体管理方案1次,方案改变率2.3%,小于其他3个阶段( P<0.01)。第2阶段(入院后6~42 h)CCUE评估118次,改变液体管理方案36次,方案改变率30.5%。第3阶段(入院后48 h~撤呼吸机),CCUE评估136次,改变液体管理方案32次,方案改变率23.5%。在第1阶段,与控制输液组比较,快速输液组肺脏超声评分(LUS)更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50%者占比更多( P<0.05)。在第2阶段和第3阶段,与控制输液组比较,快速输液组LVEF>50%者占比更多( P<0.05),但LUS及RVEF>50%、下腔静脉内径随呼吸变异度(△Divc)>20%者占比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重症超声CCUE流程对PICU中的脓毒性休克婴幼儿进行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液体复苏早期尤其是抢救阶段对液体管理策略帮助更大。而CCUE监测下的快速输液,常受限于心脏射血分数、LUS,主要是LVEF,特别是在抢救阶段,需综合多项超声指标并结合临床资料共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床旁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10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患者容量负荷实验(VE)后心脏每搏量增加值(ΔSV)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VE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ΔSV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2例患者中有反应54例,无反应48例。VE前,有反应组下腔静脉扩张指数(ΔIVC 1)、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ΔIVC 2)、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ΔVpeak AO)、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ΔVpeak BA)及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呼吸变化率(ΔVpeak CFA)均高于无反应组(均 P<0.05),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E后,有反应组HR、ΔIVC 1、ΔIVC 2、ΔVpeak AO、ΔVpeak BA及ΔVpeak CFA显著降低,MAP和CVP显著增加(均 P<0.05);无反应组CVP显著降低( P<0.05),其他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VE前ΔIVC 1、ΔIVC 2、ΔVpeak AO、ΔVpeak BA及ΔVpeak CFA与ΔSV呈正相关( r=0.589,0.647,0.697,0.621,0.766;均 P<0.05),而CVP与ΔSV无相关性( r=-0.345, P>0.05)。VE前ΔIVC 1、ΔIVC 2、ΔVpeak AO、ΔVpeak BA及ΔVpeak CFA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均>0.7,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结论:床旁超声监测ΔIVC、ΔVpeak AO、ΔVpeak BA及ΔVpeak CFA均能较好地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可为临床液体复苏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温阳利水法治疗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后患者体液潴留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温阳利水法治疗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后体液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患者接受液体复苏后均出现不同程度体液潴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接受西药治疗)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真武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下腔静脉内径(IVC)及呼吸变异度(RV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液体复苏后T1、T2、T3 观察组 CVP 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FiO2 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 RVI大于对照组,IVC最小内径(IVCmin)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真武汤治疗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后体液潴留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及容量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床旁超声参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中的指导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中的指导价值,并分析其对患儿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3 年 2 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 60 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床旁超声监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床旁超声参数、组织灌注指标、乳酸、乳酸清除率、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B1)/白细胞介素(IL)-23/IL-17 炎症轴、累计输液量、尿量、液体正平衡量等差异,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 28d内病死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 6 h、12 h、24 h后两组HR、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明显下降,MAP及CVP、下腔静脉内径最大径、最小径及每搏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 6 h、12 h、24 h HR、Pv-aCO2 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 6 h、12 h、24 h乳酸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 6 h、12 h、24 h HMGB1、IL-23、IL-17 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 12 h、24 h液体正平衡量、累计输液量低于对照组,尿液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 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超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方面具有一定指导价值,可改善患儿组织灌注指标,并降低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助于患儿病情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B超测下腔静脉变异度指导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促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B超测下腔静脉变异度指导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促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3年2月期间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液体复苏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接受B超测下腔静脉变异度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血乳酸水平、促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输液量、总输血量少于对照组,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乳酸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MODS、ARDS、病死率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B超测下腔静脉变异度指导液体复苏,其促炎性因子、血乳酸水平及免疫功能可得到显著改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