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年龄66~78岁,性别不限,体重46~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组(TSG组)。2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维持BIS 45~60。麻醉诱导后,TS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胸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待胸腔操作结束转平卧位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均注入0.3%罗哌卡因20 ml。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G组背景输注速率0.05 μg·kg -1·h -1,PCA剂量0.04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TSG组背景输注速率0.03 μg·kg -1·h -1,PCA剂量0.025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2组均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4分,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T 0)、麻醉诱导前即刻(T 1)、麻醉苏醒后1 h(T 2)、术后4、8、12、24和48 h(T 3~7)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局麻药中毒等)和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G组比较,TSG组T 2~7时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术中心血管事件和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痛敏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麻醉的优化策略: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8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4):全身麻醉组(G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G组)。E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竖脊肌平面阻滞,两侧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2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行PCIA,配方:舒芬太尼1.5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3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5 min,镇痛至术后24 h,维持静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补救镇痛。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中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G组比较,EG组患者术中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中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延长,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减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术后痛敏反应的抑制和术后早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减重术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腹腔镜减重术对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减重术治疗的120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60)、观察组( n=60)两组。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腹腔镜减重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镇痛、警觉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自控镇痛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地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手术切皮(T 1)时,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6、12 h观察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警觉/镇静(OA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24 h对照组出现苏醒期躁动3例,恶心呕吐7例,皮肤瘙痒1例;观察组出现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各2例,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呼吸抑制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3% vs 6.7%, P<0.05)。 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TAP阻滞腹腔镜减重术的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平稳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术后疼痛,镇痛、镇静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65~78岁,体重46~7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5):艾司氯胺酮PCIA组(E组)和舒芬太尼PCIA组(S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术毕前10 min时连接镇痛泵行PCIA,E组配方:艾司氯胺酮2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90 mg和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S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 μg/kg、酮咯酸氨丁三醇90 mg和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2组镇痛泵背景输注速率1.5 ml/h,PCA剂量1.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至术后48 h。数字疼痛评分≥4分,若自控镇痛效果不佳,则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后4、8、24和48 h时记录Steward苏醒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皮肤瘙痒和术后7 d内谵妄的发生情况。于术后24和48 h时行40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 结果:与S组比较,E组术后各时点40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升高,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降低( P<0.05),术后各时点Steward苏醒评分、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优于舒芬太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8例小婴儿色素失禁症眼部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小婴儿色素失禁症(IP)患儿的眼部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0~3月龄小婴儿IP患儿18例3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眼底检查。行基因检测9例。根据眼底病变程度选择是否行视网膜激光光凝(LIO)、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0.25 mg/0.025 ml)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4~43个月。观察患儿眼部临床特征和疗效。结果:18例患儿中,男性1例,女性17例;首诊年龄(1.2±1.0)个月(2 d~3个月)。均有典型的皮肤改变。合并神经系统异常4例;牙齿异常10例;瘢痕性脱发4例。行基因检测的9例中, IKBKG基因第4~10外显子缺失5例; IKBKG基因第9号外显子发生c.1124delT杂合突变1例。18例36只眼中,IP相关眼部病变13例21只眼(58.3%,21/36),均为视网膜病变。双眼病变不对称9例(69.2%,9/13)。21只眼中,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异常沉着3只眼(14.3%,3/21);视网膜血管异常改变18只眼(85.7%,18/21)。36只眼中,接受治疗8只眼。其中,LIO治疗4只眼;IVC治疗3只眼;IVC联合LIO治疗1只眼。治疗后患眼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视网膜全脱离1只眼,因监护人拒绝而未行手术治疗,随访过程中出现知觉性外斜视,眼球萎缩。 结论:IP相关眼部病变发病早,以视网膜血管异常改变为主;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海马miRNA-320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miRNA320 (miR-320)在小鼠围术期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小鼠75只,12~14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15):对照组(C组)、PN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miR-320激动剂组(AG组)和miR-320抑制剂组(AT组)。采取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制备小鼠PND模型。造模前2 h时NS组海马区注射生理盐水2 μl,AG组海马区注射miR-320激动剂agomir-320 2 μl , AT组海马区注射miR-320抑制剂antagomir-320 2 μl。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旷场实验(运动路程)。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各随机处死5只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miR-320的表达。 结果:与C组相比,PND组、NS组、AG组和AT组术后各时点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ND组和NS组术后1和3 d时、AG组术后各时点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AT组术后1 d时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术后3和7 d时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下调( P<0.05);与PND组相比,AG组术后各时点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AT组术后3和7 d时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缩短,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下调( P<0.05), N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旷场实验不同时点运动路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miR-320表达上调参与了小鼠PND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miR-21在脓毒症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与TRPM2表达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miR-21在脓毒症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瞬时受体电位M2(TRPM2)表达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SH组)、脓毒症组(S组)、miR-21抑制剂组(MI组)和miR-21抑制剂+TRPM2阻断剂Gd3 +组(MIG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于CLP前12 h,MI组和MIG组分别尾静脉注射miR-21抑制剂和miR-21抑制剂+TRPM2阻断剂组Gd3 +。于CLP后24 h时取颈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 2,计算氧合指数;随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行肺损伤评分,确定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qRT-PCR法检测miR-21和TRPM2的mRNA表达,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MDA和SOD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的浓度。 结果:与SH组比较,其余3组氧合指数和肺组织SOD活性降低,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MDA含量、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升高,S组肺组织miR-21 mRNA表达上调,TRPM2 mRNA表达下调( P<0.05);与S组比较,MI组氧合指数、肺组织SOD活性和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升高,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MDA含量降低,MI组和MIG组肺组织miR-21 mRNA表达下调,TRPM2 mRNA表达上调( P<0.05);与MI组比较,MIG组氧合指数和肺组织SOD活性降低,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MDA含量和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升高,肺组织TRPM2 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miR-21表达上调,TRPM2表达下调参与了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静息态功能MRI的舌咽神经痛中枢发病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技术分析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脑自发性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从脑功能学的角度探究GPN的中枢发病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23例右侧原发性G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rs-fMRI图像,与23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比较。采用基于Matlab R2022a编程平台的统计参数图SPM12和RESTplus软件处理rs-fMRI图像,并计算脑功能活动ReHo值,采用双样本 t检验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比较,找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根据是否存在神经血管压迫对GPN患者进行分层和亚组分析,采用AlphaSim方法对 P值进行多重比较校正。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患者的年龄、病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相比,GPN患者的左侧丘脑、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右侧岛叶、颞上回、颞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均 P<0.05):而双侧前扣带回的ReHo值显著降低(均 P<0.05)。(2)与伴有神经血管压迫的GPN患者相比,不伴有神经血管压迫的GPN患者双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ReHo值均显著升高(均 P<0.05),而双侧前扣带回的ReHo值显著降低(均 P<0.05)。(3)GPN患者双侧前扣带回的ReHo值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呈负相关( r=-0.47, P=0.024),其余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患者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均 P>0.05)。 结论:GPN患者多个参与疼痛处理的脑区存在显著的协调性异常,疼痛上行传导通路和下行抑制通路两者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失衡共同引起GPN患者疼痛调节功能的异常,GPN的发病可能是外周刺激和中枢兴奋共同导致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氯化琥珀胆碱致儿童横纹肌溶解症
编辑人员丨3天前
1例3岁男性患儿因腺样体肥大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静脉注射抑制腺体分泌;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纳布啡注射液静脉注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烷。术后约7 h患儿出现深茶色尿,下肢酸痛。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256 U/L,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 706 U/L,肌酸激酶(CK)>16 000 U/L,CK-MB>1 000 U/L,肌红蛋白(MYO)417 μg/L,尿潜血(+)。给予补液、碱化尿液、保护心肌等对症治疗。术后第1天患儿尿色正常,肌痛消失;术后第3天MYO 42 μg/L;术后第7天,实验室检查:ALT 126 U/L,AST 41 U/L,CK 395 U/L,CK-MB 23 U/L。1个月后门诊复查患儿心肌酶、肝肾功能均正常。经查阅文献,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丙泊酚、纳布啡注射液及七氟烷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可能性较小,考虑本例患儿为氯化琥珀胆碱相关横纹肌溶解可能性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合并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刘某,男,35岁,因发现肾上腺肿物3个月,皮质醇增多1个月,于2020年10月收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意外发现左侧肾上腺肿物,无血压增高,无体重增加、食欲亢进,无皮肤紫纹。入院前1个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查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表1)、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未被抑制,查24 h尿皮质醇2 689.50 nmol/24 h(参考值57.70~806.80 nmol/24 h),查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予以口服钙剂(钙元素每日900 mg)及骨化三醇每日0.25 μg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食欲正常,睡眠可,大小便如常,近半年节食运动后体重下降20 kg。既往史:幼时患有隐睾症并行单侧睾丸切除术(左侧);4年前因性腺功能低下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育2子;3年前踢球时右侧足趾骨折;1年前轻微外力后右手小指骨折。入院前辅助检查:2020年09月03日肾上腺CT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区结节,大小36 mm×30 mm。2020年09月10日甲氧基肾上腺素、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未见异常,醛固酮肾素未见异常。入院时体格检查:血压112/76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4次/min,脉搏78次/min,身高180 cm,体重95 kg,体重指数29.32 kg/m 2。神清语利,无满月脸、水牛背及向心性肥胖,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球结膜无水肿,粗测视力、视野正常,颈软,无抵抗感,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率78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无皮肤紫纹,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脏、脾脏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