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颌升支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下颌骨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在髁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采用下颌骨升支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行骨折复位的28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5岁;左侧髁突骨折11例,右侧13例,双侧4例。术中于下颌骨后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口长度为2~3 cm,平行于面神经走行钝性分离,直接穿过腮腺及咬肌,不必刻意解剖面神经,暴露骨折线后,直视下以2块4孔钛板复位固定骨折断端。于术后3 d及3~6个月期间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内容包括:术后血肿、术后感染、神经损伤、涎瘘、最大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瘢痕情况等。结果:28例患者骨折断端均复位良好,无神经损伤,涎瘘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取出钛板。所有患者出院时张口度为1.5~3.8 cm,平均3.1 cm,较手术前(0.5~2.0 cm,平均1.2 cm)均有明显改善。1例患者开口时颏部稍偏向患侧,术后配合颌间弹性牵引3~5 d,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其余患者张口口形均基本正常。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瘢痕均不明显,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所有患者于术后3~6个月拍摄术后CT及三维重建,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结论:下颌升支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对于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效果良好、方法简单、高效、快捷,不需要解剖面神经,不仅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损伤面神经的可能性,而且术后瘢痕也较隐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的术式选择与并发症处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术口内入路是主流的手术方式,截骨的方法有下颌角直线截骨、多次直线截骨、弧形截骨与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截骨等。由于手术在狭窄的视野内完成,会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髁突骨折、第二下颌角等并发症,术者要具备良好的美学观点,科学评估,微创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该文综述了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的术式选择与并发症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下颌骨发育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下颌骨的发育来源及发育过程均与全身其他骨骼有着显著差异,其发育异常会导致各种骨相关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Hedgehog信号通路在骨骼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Hedgehog基因包括Sonic Hedgehog(Shh)、Indian Hedgehog(Ihh)和Desert Hedgehog(Dhh)3种亚型,其中Shh及Ihh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骨代谢调节,Shh主要参与肢体发育过程,而Ihh主要是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Hedgehog信号通路包括Hedgehog信号蛋白配体、Patched(Ptch)受体、Smoothed(Smo)受体、核内转录因子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ue,Gli)和下游靶基因等.典型Hedgehog信号通路由Gli激活调控,而非典型Hedgehog信号主要由Ptch、Smo等调控.Shh在早期脊椎动物胚胎形成过程中调控多种生物学行为,如器官的分化、神经干的形成、干细胞的分化增殖、四肢骨骼发育以及牙胚发育等;在骨细胞分化过程中,Shh、Ptch1和Gli1在成骨细胞中均有表达,进一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Ihh对骨骼生长发育以及稳态维持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参与膜内骨领的形成、软骨细胞的增殖和成熟,Ihh在成熟的颅骨成骨细胞中表达,其可作为促成骨因子调控Ptch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表达来诱导膜内骨化过程;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BMAL1)可通过与Ptch1和Ihh结合,调节Hedgehog信号通路,在颞下颌关节的软骨形成和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而Hedgehog信号激活剂可以改善由BMAL1缺失引起的下颌骨骨量减少.Hedge-hog信号失调会对骨发育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并导致一系列骨疾病如骨发育异常、骨折、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然而,Hedgehog信号通路与下颌骨疾病的相关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Hedgehog信号作为治疗下颌骨发育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下颌骨髁突骨折45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总结基于新分类的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年 1 月—2021年 12 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及苏州九龙医院口腔科收治的 45例(57 侧)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受伤原因、骨折分类、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男性 34例、女性 11例,平均年龄 34.67 岁(16~76 岁).交通事故(56%)为主要致伤原因.髁头骨折(囊内骨折)26例(35 侧),其中A型13例(13侧)、B型7例(11侧)、C型1例(1侧)、M型3例(6侧)、无移位2例(4侧);髁颈骨折12例(13侧);髁突基底部骨折 7例(9 侧).10例髁头骨折(B型 4例、C型 1例、M型 3例、无移位 2例)及 3例髁颈骨折共 13例行保守治疗;16例髁头骨折(A型13例、B型3例)、9例髁颈骨折及7例髁突基底部骨折共32例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中,5例失访,40例随访 6 个月以上.保守治疗者中,3例关节区长期酸痛、1例关节弹响、1例张口受限;手术治疗者 1例髁突吸收、2例面神经颞支麻痹.结论:下颌骨髁突骨折应结合骨折分类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三维形态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髁突骨折三维骨折线分布进行三维形态学分析,揭示髁突骨折的分布及走行特点,为颌面外科诊疗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方法 选取 37 例下颌骨髁突骨折行螺旋CT检查的病例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导入Mimics和 3-matic软件中对下颌骨骨折体进行分离、建模和模拟复位,并在健康标准的下颌骨模型上临摹骨折线,获得髁突骨折线分布图.结果 冠状髁突骨折呈斜行走行,在上内部无明显骨折线,左右侧髁突骨折线无明显区别;水平髁突骨折线以外高内低环绕髁突颈部走行,上内部骨折线明显减少.结论 通过髁突骨折分析联合运用 3D Mapping技术,得出髁突骨折主要集中在髁突外侧伴随骨折碎块的断裂和脱离髁突情况出现,常需手术螺钉固定治疗,运用3D Mapping技术可进行术前虚拟指导螺钉角度、方向及长度,为提高手术准确性提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学术界对于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依然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当囊内骨折伴发关节盘、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时,目前依然没有清晰的处理准则和指南可供借鉴.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髁突囊内骨折治疗的文献报道,总结其治疗方法,理清治疗思路,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头颌部弹力套的设计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头颌部弹力套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口腔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头颌部弹力套;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相同骨折位置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普通弹力头套,评价两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患者舒适度和护士换药时间.结果 实验组在以上3个评价指标方面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头颌部弹力套切口愈合好、舒适度高且换药操作省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有限元方法分析具有不同形态第三磨牙的下颌骨受到冲击力时的应力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下颌骨在具有不同形态的第三磨牙或者没有第三磨牙的情况下,当遭受到前部或侧部2000N冲击力时,其应力分布.创新点:第三磨牙的存在对下颌骨的力学性能有影响,而且不同位置形态的第三磨牙对下颌骨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方法:根据一个具有完整牙列的健康下颌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构建出其三维模型,以CT图像上的Hounsfield值(HU)为基础,计算出下颌骨的力学性能参数(包括密度和杨氏模量),共分成9组数据.构建出第三磨牙分别为水平向、垂直向以及近中方向呈45度角时的完全阻生和部分阻生的共6组下颌骨计算模型.并以无第三磨牙的下颌骨为基准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在下颌前部和侧面分别受到2000N的静态冲击力的情况下Von Mises应力分布.结论: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相同载荷条件下,当第三磨牙部分阻生时的下颌骨髁突颈和角部区域的应力值比完全阻生时要大,因此具有部分阻生第三磨牙的下颌骨具有更高的骨折风险;当具有水平向部分阻生的第三磨牙时,下颌骨骨折的风险最大.对于各种计算模型,下颌骨受到侧向冲击力时,应力最大位置均位于下颌角区;对于无第三磨牙的下颌骨,应力最大位置位于髁突颈部区域,此时髁突颈更容易发生骨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角、髁突骨折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髁突骨折、下颌角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影响髁突骨折及下颌角骨折的因素有生物力学特点、外力强度及方向、软组织等.此外,髁突骨折、下颌角骨折还与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与否有关,认为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减少了颌骨的骨量、削弱了下颌角的自身结构,增加了下颌角骨折的发生风险;但拔除会影响颌骨的最大应力集中区,增加髁突骨折的发生风险.因此,当临床医师决定是否预防性拔除无症状的下颌第三磨牙时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耳屏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手术经耳屏小切口入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5例19侧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经耳屏约4 cm长隐蔽小切口入路,解剖颞浅动静脉并向前拨开,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并沿筋膜深面解剖暴露颧弓及颞下颌关节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在直视下进行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6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1周拆线,其中2例出现轻度面瘫,分别为患侧颞支Ⅱ级面瘫及患侧颞支Ⅲ级面瘫、颧支Ⅱ级面瘫,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术后涎瘘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复查CT提示骨折断端复位良好,髁状突形态良好.术后3个月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大于30 mm,关节无弹响,开口型无偏斜,术后6个月复查,疤痕不明显.结论 经耳屏小切口入路手术创伤小,解剖层次清晰,避免损伤面神经,可为髁状突矢状骨折手术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安全便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