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颌升支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下颌骨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在髁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采用下颌骨升支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行骨折复位的28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5岁;左侧髁突骨折11例,右侧13例,双侧4例。术中于下颌骨后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口长度为2~3 cm,平行于面神经走行钝性分离,直接穿过腮腺及咬肌,不必刻意解剖面神经,暴露骨折线后,直视下以2块4孔钛板复位固定骨折断端。于术后3 d及3~6个月期间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内容包括:术后血肿、术后感染、神经损伤、涎瘘、最大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瘢痕情况等。结果:28例患者骨折断端均复位良好,无神经损伤,涎瘘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取出钛板。所有患者出院时张口度为1.5~3.8 cm,平均3.1 cm,较手术前(0.5~2.0 cm,平均1.2 cm)均有明显改善。1例患者开口时颏部稍偏向患侧,术后配合颌间弹性牵引3~5 d,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其余患者张口口形均基本正常。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瘢痕均不明显,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所有患者于术后3~6个月拍摄术后CT及三维重建,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结论:下颌升支后缘小切口穿腮腺入路对于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效果良好、方法简单、高效、快捷,不需要解剖面神经,不仅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损伤面神经的可能性,而且术后瘢痕也较隐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的术式选择与并发症处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术口内入路是主流的手术方式,截骨的方法有下颌角直线截骨、多次直线截骨、弧形截骨与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截骨等。由于手术在狭窄的视野内完成,会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髁突骨折、第二下颌角等并发症,术者要具备良好的美学观点,科学评估,微创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该文综述了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的术式选择与并发症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技术在颅颌面多发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3DP)在颅颌面多发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48例颅颌面多发性骨折患者,术前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颌面部三维重建,将数据输入3D打印机,智能化地模拟颅颌面多发性骨折内固定手术,并打印3D模型。利用模型设计复位治疗方法:如设计手术切口,置入固定钛板的长度、定位及数目等,完成内固定置入手术。术前、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和术后分别测量:额结节至鼻根部点直线距离(双侧Fr-N),下颌角点至髁突点直线距离(双侧Co-Go),双侧额结节点直线距离(Fr-Fr′),鼻根部点至颏下点直线距离(N-Me),下颌角点至颏下点直线距离(双侧Go-Me),鼻根部点至眶下点直线距离(双侧N-Or)。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和术后左右两侧Go-Me/Co-Go、Fr-N/N-Or、Fr-Fr′/N-Me及Or-Or′/N-Me,采用 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各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 结果: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对称,颞颌关节功能得到改善,与术前设计吻合度较高,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咬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患者术前与术后左右侧Go-Me/Co-G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012、0.006, P<0.05),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与术后左右侧Go-Me/Co-G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31、0.167, 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左右两侧Fr-N/N-O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050、0.044, P<0.05),术前左右两侧3D模拟复位模型Fr-N/N-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55、0.003, P>0.05);患者术前、术后Fr-Fr′/N-M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065, P<0.05),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与术后Fr-Fr′/N-M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19, P>0.05);术前及术后Or-Or′/N-M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076, P<0.05),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与术后Or-Or′/N-M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79, P>0.05)。 结论:3D打印技术在颅颌面多发性骨折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术中切口定位的精准度、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感染、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8月— 2017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9例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9例;年龄1.5~8.1岁[(4.0±1.8)岁]。34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采用X线监测复位效果(对照组);25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采用超声监测复位效果(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评价采用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结果:患儿均获随访17~31个月[(23.2±4.2)个月]。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0.7±22.2)min、术中出血量为(6.1±3.8)ml,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分别为(21.4±3.3)min、(1.1±0.3)ml]( P均<0.05)。对照组和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0.8)周和(7.8±0.7)周( P>0.05)。按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对照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其中优31例,良2例,中1例,差0例;研究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其中优22例,良3例,中0例,差0例( P>0.05)。研究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或畸形愈合,仅有2例术后出现针尾激惹,拔除克氏针后均恢复良好;对照组3例出现伤口感染,2例出现畸形愈合,均为肱骨远端外侧骨突形成。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高于研究组0%( P<0.05)。 结论: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相比,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效果相似,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资料。男24例,女4例;年龄(6.5±1.6)岁;骨折根据Jacob分型:Ⅱ型24例,Ⅲ型4例;骨折根据Milch分型:Ⅰ型1例,Ⅱ型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6±21.3)h。所有患儿根据复位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16例和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1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拔针时间和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肘关节X线外侧骨突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组内比较健侧与患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提携角。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28例患儿术后获(4.9±0.4)个月随访。关节镜组患儿的切口长度[(1.3±0.4)cm]、拔针时间[(42.8±3.5)d]均显著短于切开组[(4.8±0.5)cm、(95.5±16.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关节镜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与切开组比较[(70.6±15.5)min vs.(61.7±14.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健侧与患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提携角各自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的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肘关节X线片结果示关节镜组外侧骨突发生患儿数与切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关节镜组1例患儿出现针道感染,切开组1例患儿出现克氏针针尾外露。 结论:关节镜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实现骨折端清理,直观评估骨折并进行复位,相比切开复位,在减小创伤的同时没有显著增加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肘关节后外侧脱位的诊治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后外侧脱位的诊治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四川省骨科医院儿童骨科诊断并治疗的19例肘关节后外侧脱位患儿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7~14岁,平均10.9岁。合并伤: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11例,肱骨外上髁撕脱骨折5例,肱骨小头撕脱骨折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4例。治疗方案选择:评估肘关节稳定性后,稳定的肘关节采用非手术治疗;合并骨折且为不稳定肘关节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所有患儿治疗后伤肢均屈肘90°前臂旋前位固定4~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疗效。结果:4例患儿采用非手术治疗;15例患儿采用手术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肱骨外上髁或肱骨小头撕脱骨折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可吸收锚钉缝合固定处理,3例冠状突骨折给予钢板内固定处理,1例冠状突骨折未予内固定处理。所有患儿治疗后获6~30个月(平均13.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儿骨折均获愈合,无异位骨化,肘关节解剖关系良好,无再次肘关节脱位及肘关节不稳表现;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75~100分,平均93.2分。结论:重建肘关节稳定性为儿童肘关节后外侧脱位的治疗关键。儿童肘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肘关节稳定,建议行非手术治疗;肘关节不稳定建议手术治疗,术后患儿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对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与分类治疗的几点认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关节创伤约占颞下颌关节强直病因的85%以上,髁突矢状骨折是最易导致关节强直的“危险类型”骨折。关节盘移位是关节强直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上下关节面重度损伤及彼此间紧密接触也是关节强直发生的重要条件。关节强直的发生及形成机制类似于肥大性骨不连,强直骨球内透射带的持续存在主导了强直进程。Ⅰ型强直要求复位关节盘、Ⅱ型强直要求保留假关节,是创伤性关节强直的治疗特点。目前关节强直术后的复发率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儿童、双侧强直和喙突移植重建髁突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可调节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开放性肘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节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肘关节开放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自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我们采用可调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开放性损伤高龄患者5例。肘关节开放性损伤包括肘关节后脱位、桡骨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肱骨髁骨折、冠状突骨折等病例。术后随访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1.5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5~100分,平均87分,优良率为80%。其中1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屈伸范围40°~115°,基本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疼痛、关节不稳定、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高龄肘关节开放性损伤患者,可以把可调节外固定支架技术作为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汇聚型肘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汇聚型肘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共收治的8例急性汇聚型肘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15~51岁,平均30.9岁;左侧5例,右侧3例。合并伤:桡骨头骨折6例,桡骨远端骨折2例,冠状突骨折1例,肱骨内上髁骨折1例,腕舟骨骨折1例,下尺桡脱位1例。所有患者均闭合复位失败后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阻挡桡骨头复位的因素均为肱肌腱纵向撕裂,桡骨头从前方进入肱肌腱撕裂口而发生绞锁。末次随访时记录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12个月(平均6.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屈伸活动度平均101.9°(65°~150°)、旋转活动度平均132.5°(75°~170°)。8例患者均无明显疼痛及关节不稳定,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平均96.3分(90~100分)。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其中1例行肘关节松解术。1例因尺神经损伤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术。结论:闭合复位失败的汇聚型肘关节脱位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其疗效相对可靠。因为该损伤严重程度及合并损伤个体差异大,治疗方法也应个体化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青少年髁突肋(软)骨移植术后咬合诱导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影像学、模型分析探讨儿童及青少年髁突肋(软)骨移植后,使用正畸功能矫治器促进牙列发育,诱导建 的治疗疗效。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髁突肋(软)骨移植后的儿童、青少年患者进行正畸功能矫治共9例。利用头颅侧位片观察下颌生长;通过石膏模型观察咬合关系变化。配对样本差值符合正态分布时,使用配对 t检验统计学分析;不符合时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治疗后患者颏部及口内咬合偏斜显著改善。头影测量显示患者下颌矢状向SNB角增加4.13°±1.49°, P<0.001,ANB角减小3.51°±1.95°, P<0.001。垂直向,MP-FH角增加2.23°±1.29°, P<0.001;Y轴角增加量 M( Q1, Q3)为1.30°(0.80°,1.60°), P=0.0149。模型分析显示前牙覆盖减小(2.49±1.43) mm, P<0.001;上颌第一前磨牙/乳磨牙间宽度增加(4.97±2.13) mm, P<0.001;上颌第一恒磨牙间宽度增加(2.30±1.90) mm, P<0.001;下颌第一前磨牙/乳磨牙间宽度增加(2.60±1.25) mm, P<0.001。 结论:接受髁突肋(软)骨移植术的儿童、青少年,术后正畸功能矫治可以促进患儿牙列发育,可诱导建 ,改善咬合功能。提示正畸-髁突手术联合治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