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双极射频效应联合小切口提升手术对下面部及颊颏颈区塑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借助双极射频效应联合小切口提升手术用于下面部颊、颏、颈部区域塑形年轻化的效果。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北京黄寺医疗美容诊所对要求年轻化美容就医者26例(年龄35~60岁,平均45岁)采用下面颊部、下颌缘、颏下颈区精细吸脂,用双极侵入射频设备——EMBRACE RF(钻石精雕)facetite面部手具射频皮下收紧皮肤,耳屏前至耳后隐蔽小切口,面部浅表肌肉腱膜浅层剥离,折叠收紧悬吊。去除多余皮肤同时多层次减张,美容缝合切口。结果:2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感觉障碍等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瘢痕隐蔽轻微、皮肤紧致、上提效果明显、口角囊袋消失或减轻、下颌缘轮廓清晰、颈颌角清晰显现、颈部显现修长形态、下颏臃肿得到显著改善,面部年轻化效果明显。2例有效果但患者自觉未达预期效果,6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调整后满意。1次手术满意24例,满意率92.3%。结论:借助双极射频效应联合小切口提升手术对下面部颊、颏、颈区塑形年轻化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瘢痕隐蔽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残耳软骨合页状翻转耳屏再造术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修整术三期手术时,利用残耳软骨合页状翻转再造耳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的残耳Ⅲ型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资料。患者耳再造二期手术时保留残耳组织,三期手术时利用残耳组织进行合页状翻转重建耳屏,并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模拟外耳道进行矫治。术后随访观察再造耳屏宽度、隆起高度,以及耳屏形态对称性。结果:共纳入31例小耳畸形患儿,男19例,女12例,年龄6~14岁,平均8岁;右耳16例,左耳15例。术后再造耳屏及移植皮片血运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正常侧耳屏宽度为(1.05±0.12)cm,患侧为(0.98±0.1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28);正常侧耳屏高度为(0.53±0.08)cm,患侧为(0.55±0.0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41)。再造耳屏立体感强、形态稳定,外耳门模拟形态良好,患者可佩戴耳机进行活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结论:利用残耳软骨进行合页状翻转再造耳屏可起到完善耳廓三维结构形态的作用,联合耳屏后耳甲腔植皮模拟外耳门,可使再造耳更加逼真,同时利用残耳软骨合页状翻转所形成的软骨弹力可实现佩戴耳机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打印术前设计和内镜辅助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3D打印术前设计和内镜技术应用于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4例B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均伴发颧弓骨折,面部凹陷明显伴开口受限.术前行CT扫描后将数据转化为STL格式,3D打印骨折模型和镜像模型,在模型上完成手术设计和钛板预弯制.手术采用耳屏前小切口和颧弓表面隧道手术入路,内镜辅助下完成颧弓骨折的复位及坚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面部恢复对称性,面部凹陷消失,开口度正常,面部瘢痕不明显,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术前3D模型手术设计降低了内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术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精准度,避免了头皮冠状切口,创伤小,美容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耳屏切口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手术入路介绍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耳屏切口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术式并初步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6例(7侧关节),依据Wilkes-Bronstein分期,纳入Ⅳ~Ⅴ期患者,采用改良耳屏切口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结果:术中术区视野显露充分,术后MRI显示全部7侧关节盘复位良好,面神经功能保存良好.结论:经改良耳屏切口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术中暴露关节区充分,术后短期疗效可靠,且具有切口美观,手术创伤小,面神经受损程度轻等优点.可作为颞下颌关节手术的入路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利用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修复耳垂前侧缺损患者1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标记耳屏前穿支血管的位置;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创面远端至耳屏距离等,设计以耳屏前动脉穿支为蒂的皮瓣;切开皮瓣远端,紧贴SMAS筋膜浅面由远端开始向近端分离,形成穿支皮瓣,转移覆盖至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皮瓣存活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12个月,未发生皮瓣臃肿、明显瘢痕、面部“猫耳”畸形等并发症,形态功能效果均满意.结论 利用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的缺损,皮瓣设计简单,血供丰富,操作方便,供区切口隐蔽,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耳屏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手术经耳屏小切口入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5例19侧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经耳屏约4 cm长隐蔽小切口入路,解剖颞浅动静脉并向前拨开,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并沿筋膜深面解剖暴露颧弓及颞下颌关节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在直视下进行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6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1周拆线,其中2例出现轻度面瘫,分别为患侧颞支Ⅱ级面瘫及患侧颞支Ⅲ级面瘫、颧支Ⅱ级面瘫,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术后涎瘘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复查CT提示骨折断端复位良好,髁状突形态良好.术后3个月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大于30 mm,关节无弹响,开口型无偏斜,术后6个月复查,疤痕不明显.结论 经耳屏小切口入路手术创伤小,解剖层次清晰,避免损伤面神经,可为髁状突矢状骨折手术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安全便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41例外耳道色素痣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外耳道色素痣的诊治特点,以期为临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外耳道色素痣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与随访结果.结果无痛性外耳道肿块与听力下降是本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41例患者中行耳道内肿物切除16例,行耳轮脚与耳屏切迹处切口肿物切除加筋膜移植术11例,行经耳内切口肿物切除加耳后游离皮瓣移植术10例,行外耳道肿物切除加耳垂局部U形皮瓣转移修复4例.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均为外耳道皮内痣,术后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色素痣应积极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应视肿物大小、基底范围,决定是否在耳轮脚与耳屏间切迹处做切口及皮瓣移植,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不同美容切口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根据腮腺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选择相适应的不同美容切口,并探讨腮腺肿瘤手术的最适美容切口选择方法.方法 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3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肿瘤的位置、大小采用不同的美容切口进行手术,包括腮腺耳屏前垂直切口、耳屏前拐杖切口及除皱切口.术中注意保护面神经及耳大神经.术后检查暂时性面瘫、涎瘘以及术后外观情况,并与传统手术切口入路的21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共随访6~12个月,采用腮腺美容切口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暂时性面瘫、涎瘘的发生率与传统手术切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腮腺肿瘤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美容切口入路,术后患者有较满意的面部外形,较传统手术切口有其优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位SMAS除皱术中三种耳前切口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高位SMAS除皱手术中3种耳前切口术后瘢痕形成情况及对耳屏形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进行的42例(84侧耳前切口)除皱手术病例资料.根据耳前切口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1)直线切口(straight-line incision,SLI)组;(2)曲线切口(curve line incision,CLI)组;(3)耳屏缘切口(tragus margin incision,TMI)组.观察3组术后切口瘢痕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耳屏的凸度.结果 (1)上述3种切口的术后瘢痕均是线性瘢痕,未出现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但由于SLI组的切口远离耳屏,外观更明显一些.(2)SLI组和CLI组术后耳屏的凸度未变低,TMI组术后耳屏的凸度变低(P<0.05).结论 采用耳屏前弯曲切口对耳屏凸度的影响较小,术后瘢痕不明显,优于另两种耳前切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在髁突中高位骨折复位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中、高位)髁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7例(共29侧)下颌骨中高位髁突骨折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14例(15侧)采用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13例(14侧)采用传统切口即拐杖型切口入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开口度、咬合关系、有无面神经损伤、有无涎瘘、有无颞下颌关节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口腔曲面断层片和颌面部CT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端段的复位情况,评价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在下颌骨髁突中、高位骨折复位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采采用耳屏前直线型切口入路的患者,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手术时间少,开口度、咬合关系明显改善,无涎瘘和面瘫发生.采用拐杖型切口入路的患者,骨折断端复位良好,开口度、咬合关系改善良好,3例有面神经不同程度损伤,无涎瘘发生,1例术后3个月出现颞下颌关节症状及张口末闭口初弹响.结论 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中高位骨折,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