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工智能的血细胞形态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性能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血细胞形态分析仪(AI阅片机)对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的性能。方法:多中心研究。(1)从全国11家三级医院收集3 010份静脉血标本,用AI阅片机进行14类白细胞分析,并且将预分类结果与资深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进行比较,以此评估AI阅片机白细胞预分类的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和一致性。(2)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选取400份血液标本(预分类人工审核后含异常白细胞的标本不少于50%),由形态学专家进行人工镜检并分析人工审核后的WBC分类结果和专家显微镜镜检结果之间的相关性。(3)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找出诊断为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标本结果,通过比较预分类和专家审核后结果,反映AI阅片机对这5种恶性血液病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白细胞的预分类的能力。WBC预分类和专家审核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Cohen′s Kappa 检验,比对试验采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并根据公式统计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AI阅片机可对14类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进行预分类,与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对比,白细胞总的预分类符合率达97.97%,其中正常类型白细胞预分类符合率均>96%,总的异常白细胞预分类符合率>87%。(2)AI阅片机专家审核后结果与人工镜检对比,各种白细胞类型及有核红细胞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原始细胞、有核红细胞、恶性细胞均 r>0.90,反应性淋巴细胞 r=0.85),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定义的白细胞阳性血涂片标准,AI阅片机对白细胞异常标本具有与人工镜检同等的筛查能力。(3)对5种恶性血液病中有较大意义的白细胞与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进行对比,AI阅片机对原始细胞预分类符合率均>84%,检出率均>9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为95.40%。 结论:AI阅片机对外周血中各类型白细胞的预分类结果与专家审核后结果的总体符合率和检出率均较高,与人工镜检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为恶性血液疾病的筛查提供了高效的辅助检测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并发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并发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例AITL并发EBV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例1为混合淋巴瘤(CL)患者,以低热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右侧腋窝肿物活组织检查示AITL并发EBV阳性DLBCL,予以8个周期化疗后达不确定的完全缓解;后续应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仍生存中。例2为不一致性淋巴瘤(DL)患者,以皮下结节起病,后出现浅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皮下结节病理检查诊断为DLBCL,右腹股沟淋巴结病理检查诊断为AITL;接受7个周期化疗,因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而死亡。结论:AITL合并EBV阳性DLBCL罕见,临床症状主要以AITL的表现为主,存在T细胞及B细胞免疫表型特征,预后差,治疗方案主要依据预后较差的淋巴瘤进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伊布替尼治疗伴 MyD88突变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对伴髓样分化因子( MyD) 88突变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34例难治性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按2∶1分为训练集( n=94)和测试集( n=40)。其中,训练集患者年龄为60~78岁,男、女性患者分别为41、53例,根据 MyD88基因型将训练集患者分为 MyD88突变型组( n=33)和 MyD88野生型组( n=61)。测试集患者年龄为62~80岁,男、女性患者分别为18、2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如性别、年龄、病变部位、DLBCL结外累及部位、Hans分型、Ann-Arbor分期、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MG)水平、CD5表达情况、Ki-67指数、治疗方案、既往治疗方案种类、 MyD88突变等。采用 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伊布替尼疗效等定性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患者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不同患者生存曲线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别对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建立预测患者预后的危险分层系统。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本研究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32846),所有患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 MyD88突变型组难治性DLBCL患者采取伊布替尼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0.6%(20/33)和97.0%(32/33),均高于 MyD88野生型组的34.4%(21/61)和82.0%(50/6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7, P=0.015; χ2=4.33, P=0.037)。训练集94例难治性DLBCL中 MyD88野生型组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64.8%和63.7%, MyD88突变型组分别为63.6%和62.3%,2组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6.0和11.7个月,中位OS期分别为18.1和13.2个月,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采用伊布替尼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MyD88野生型者( n=25)的2年PFS和OS率分别为57.5%和54.7%,均高于 MyD88突变型者( n=21)的50.3%和48.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37、 P=0.002, χ2=7.79、 P=0.005)。③对难治性DLBCL患者PFS、OS率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2分( HR=1.846,95% CI:1.476~2.283, P=0.036),LDH水平≥250 IU/L( HR=2.983,95% CI:2.525~3.358, P=0.008),β2-MG表达呈阳性( HR=3.241,95% CI:2.508~3.956, P=0.005),既往治疗方案种类>2种( HR=3.062,95% CI:2.547~3.618, P=0.011),伴 MyD88突变( HR=3.742,95% CI:3.028~4.439, P=0.041)是难治性DLBCL患者P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ECOG评分≥2分( HR=3.726,95% CI:1.842~3.677, P=0.014),β2-MG表达呈阳性( HR=2.529,95% CI:1.927~3.124, P=0.027),既往治疗方案种类>2种( HR=2.796,95% CI:2.145~3.425, P=0.018),伴 MyD88突变( HR=2.483,95% CI:2.139~2.917, P=0.024)是难治性DLBCL患者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④构建预测患者PFS和OS率的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95% CI:0.801~0.924)和0.849(95% CI:0.795~0.918),灵敏度分别为90.28%和88.46%,特异度分别为87.42%和85.93%,对患者预后情况区分度较好。预测患者PFS和OS率的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评价结果显示,训练集、测试集的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拟合度良好( χ2=1.21、 P=0.093, χ2=1.31、 P=0.085),一致性、准确性均较好。预测患者PFS和OS率的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决策曲线评价结果显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高风险阈值为0~0.9时,净获益值均为正值,即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⑤根据对难治性CLBCL患者危险评分总分,将40例测试集患者分为3个危险组:低风险组( n=12,总分<65分),中风险组( n=16,5分≤总分<105分),高风险组( n=12,总分≥105分),其中低、中、高风险组难治性DLBCL患者比例分别为30%(12/40),40%(16/40)和30%(12/40)。3组患者的O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15, P=0.010),提示该危险分层系统能较好区分患者生存情况。 结论:MyD88突变与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伊布替尼疗效有关,采用伊布替尼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可改善伴 MyD88突变患者的预后。预测患者DFS和OS率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的区分度较高,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ET/CT、骨髓活检及骨髓涂片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的应用及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PET/CT、骨髓活检(BMB)、骨髓涂片(BMA)在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侵犯中的作用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且同时具有PET/CT、BMB、BMA结果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髂骨骨髓SUVmax与正常肝脏组织SUVmax比值≥1为诊断PET/CT骨髓受累的标准。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男32例,中位年龄53(17~79)岁。PET/CT阳性者16例,BMB阳性者12例,BMA阳性者13例。BMB与BMA在诊断DLBCL骨髓侵犯方面具有良好一致性( κ=0.943),PET/CT与BMB( κ=0.763)及BMA( κ=0.776)的一致性略差。中位随访52(0~82)个月,BMB及BMA阳性是总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 P值分别为0.037和0.007),PET/CT阳性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P值均>0.05)。 结论:PET/CT、BMB、BMA对于诊断DLBCL骨髓侵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为有效的检测手段。BMB和BMA的预后判断价值优于PET/C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及RNA原位杂交检测PD-L1的一致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IHC)、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RNA原位杂交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之间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诊断为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59例,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 +DLBCL)27例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30例。分别运用IHC、FISH及RNA原位杂交(RNAscope)检测PD-L1的状态。 结果:所有样本均成功进行上述3种方法学检测,59例EBVaGC中PD-L1 IHC阳性率为84.7%(50/59),FISH阳性率为10.2%(6/59),RNAscope显示81.4%(48/59)为高表达;27例EBV +DLBCL中PD-L1 IHC阳性率为74.1%(20/27),FISH阳性率为7.4%(2/27),RNAscope显示66.7%(18/27)为高表达;30例TNBC中PD-L1 IHC阳性率为66.7%(20/30),FISH阳性率为16.7%(5/30),RNAscope显示81.5%(22/30)为高表达。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IHC与RNAscope相关性为0.759( P<0.01),IHC和FISH相关性为0.759( P=0.040),FISH与RNAscope相关性为0.077( P=0.031)。 结论:PD-L1不同检测方法中,RNAscope与IHC检测一致性较强,FISH与IHC和RNAscope的一致性均较差,单纯依靠IHC诊断PD-L1状态存在误诊的可能,利用RNAscope技术可以检测其mRNA的表达水平。RNAscope是一种评价PD-L1状态的相对准确和客观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存的不一致性淋巴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两种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方法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性能和临床应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两种平台血清游离轻链(sFLC)的检测性能,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游离轻链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基于多克隆抗体的sFLC的检测性能(重复性、正确性、线性范围、参考区间、抗干扰能力等)进行评估。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214例同时在两个检测平台上检测得到的sFLC结果,以评估用2种方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学偏倚原因。纳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明确诊断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aMM)初诊患者119例,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POEMS综合征、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共23例进行回顾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得出单克隆抗体平台MM患者诊断的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切点。结果:基于多克隆抗体的检测平台的重复性、正确性、线性范围、参考区间、抗干扰能力等均通过验证,满足临床需求。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所得sFLC检测结果(FLC/κ、FLC/λ和κ/λ比值)整体一致性分别为89.3%、84.1%和77.1%;但相关性结果异质性较大,FLC/κ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 R 2)为0.922( P<0.001),而FLC/λ和κ/λ比值的 R 2仅为0.349和0.441( P<0.001)。分区段分析后发现,在FLC/λ线性范围内相关性有所提高, R 2可升至0.784( P<0.001)。与单克隆抗体相比,Bland-Altman分析发现FLC/κ绝大多数点落在95%界限范围内,而FLC/λ结果存在显著正偏倚。自建单克隆抗体的MM诊断AUC为0.809( P=0.001),最佳临界值为24.67。 结论:两种平台间整体一致性尚佳,但结果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不具有可比性,无法互换使用。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监测,应该选择同一平台的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一致性骨髓侵犯淋巴瘤3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高对不一致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例不一致性骨髓侵犯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以淋巴结肿大起病,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穿刺及活组织检查证实骨髓为小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与骨髓淋巴瘤组织学亚型不同,确诊为不一致性骨髓侵犯淋巴瘤;给予R-CHOP样方案一线治疗后,2例患者疾病进展或复发,疗效欠佳。结论:不一致性淋巴瘤较为少见,临床易漏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由恶性程度高的淋巴瘤类型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联合临床分期/评分系统对鼻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并筛选测量鼻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NKTL)肿瘤代谢体积(MTV)的最佳方法,评价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临床分期/评分系统对鼻型ENKTL患者的预后价值,并探讨二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增益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型ENKTL并于治疗前行 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7.5±13.6)岁],采用SUV 2.5、SUV 4.0及41%SUV max分别作为阈值测量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不同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利用ROC曲线比较不同方法的预后预测效能;采用校正 χ2检验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及临床分期/评分系统组间死亡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联合诊断模型。 结果:44例患者中,6例(13.6%)死亡,总生存(OS)为32.05(11.77,64.43)个月,2年、5年OS率分别为86.6%、82.5%。年龄(≥60和<60岁)、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NK)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低危和高危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5.02、4.12、3.88,均 P<0.05)。不同阈值法测量的MTV之间一致性良好,以SUV 2.5作为阈值测量的MTV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效能(AUC=0.7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MTV[风险比( HR)=10.488, 95% CI: 1.864~59.026, P=0.008]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去除其他因素得到最小化模型,其中包括MTV和PINK评分( P值:0.006、0.048),MTV、PINK评分及两者联合诊断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81、0.741及0.912,联合诊断预测模型可提高预后预测效能。 结论:SUV 2.5作为阈值测量MTV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效能;MTV为影响鼻型ENKTL患者OS的独立因素,MTV联合PINK评分具有更好的预后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代测序与FISH检测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一致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基于二代测序(NGS)的淋巴瘤多基因检测包(panel)与FISH检测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23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对489份石蜡包埋的B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淋巴瘤相关的413个基因靶向捕获测序后发现的融合基因,与同步采用FISH检测BCL2、BCL6、MYC和CCND1 4种断裂/融合基因的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方法对同一个样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或阴性为一致。同时分析NGS中融合突变丰度与FISH中阳性细胞比率的关系。结果:Kappa一致性分析显示NGS和FISH在检测4种B细胞淋巴瘤相关基因重排上有较高的一致性( P值均<0.001),但在阳性个体检出率上4种基因有所不同,NGS对BCL2重排的检出率高于FISH,对BCL6和MYC重排的检出率低于FISH,对CCND1重排的检出率与FISH相同。NGS中融合突变丰度与FISH中阳性细胞比率无相关性。 结论:NGS与FISH检测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总体上具有较好一致性。在检测BCL2重排上,NGS优于FISH;在检测MYC重排上,NGS劣于FISH;在检测CCND1重排上二者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