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15例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病人的CT影像资料,以期能提高放射科医生对该病的正确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病人的CT影像资料,并归纳总结其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 15例患者中11例出现"漩涡征",9例出现肠系膜动静脉血管"换位征",4例出现回盲部异位,1例出现十二指肠异位,1例出现横结肠异位;其中1例合并异位阑尾炎,1例合并小肠梗阻,1例合并胆总管轻度低位梗阻改变.结论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CT表现可能有一些较特异的征像,如"漩涡征"和肠系膜血管"换位征"等,但还需密切结合临床仔细分析,鉴别其他疾病,以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 男,出生6天,因呕吐6天,伴皮肤黄染3天,无腹胀,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实验室检查:出生3天测胆红素12. 9 mg/dl.超声检查显示脐水平腹正中横切面探及同心圆状混合回声团,内呈螺旋状回声,向下移动探头呈旋转感,CDFI显示红蓝相间环状血流,向下呈顺时针"旋涡征",PW显示为动静脉血流频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胎儿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产前诊断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肠旋转不良是一种肠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旋转和固定异常造成的疾病。肠管位置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易并发肠扭转,肠扭转可造成严重的肠管缺血坏死,在宫内胎儿期也一样。产前发现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具有挑战性,超声检查是筛查的首选方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产前诊断消化道结构畸形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对胎儿期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产前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纺锤式"复位法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介绍一种"纺锤式"肠扭转复位方式治疗肠旋转不良,分析该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纳排标准共收集228例,其中男96例、女132例,年龄8(3,28)d,体重3.5(2.0,4.3)kg。收集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28例均经造影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174例(174/228,77.6%)因呕吐首次就诊;48例(48/228,21.4%)临床表现为便血;6例(6/228,2.6%)因其他原因行腹部彩超检查发现。手术均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时间(58±15)min,术后开奶时间2.5(1,4)d,住院时间11(9,18)d。44例中转开腹手术,主要原因包括:肠管扩张积气25例(25/44,56.8%)、合并梅克尔憩室15例(15/44,31.8%)、系膜血管破裂腔镜下难以止血4例(4/44,9.0%)。9例术中诊断为肠扭转复发,复发时间最早发生在术后第10天,最晚出现于术后2年6个月。肠扭转复发患儿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一例复发。4例出院后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下"纺锤式"复位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操作简单,复位时间短,疗效好,手术容易掌握,可作为一种新的肠扭转复位方法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5例经机器人辅助治疗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患儿术前、术中以及预后情况,总结器人手术在肠旋转不良应用的相关经验。结果:15例患儿中男13例,女2例;胎龄36 +2~40 +4周;早产儿2例,足月儿13例;剖腹产7例,顺产8例;手术时日龄(11.7±5.9)d;手术时体重(3 065±377)g;7例术前超声检查提示肠扭转720°,5例术前B超提示肠扭转540°,3例术前B超提示肠扭转360°;12例胆汁性呕吐,3例非胆汁性呕吐;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其余7例未合并心脏畸形。15例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7±8)min,装机时间为(14 ± 3)min。术中气腹压力为(5.6±0.3)mmHg;呼气末PaCO 2为(38.4±4.3)mmHg,估计出血量1~3 mL。术后撤离呼吸机时间为(5.2±1.8)h。初次经口进食时间为术后(3.1±1.2)d,足量进食时间为术后(7.2±1.8)d,住院时间为(12.1±2.7)d。1例术后因局部肠粘连导致肠梗阻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因肠动力异常住院时间达27 d,其余13例恢复良好,无呕吐、腹胀、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结果提示15例均喂养良好,手术切口愈合满意,生长发育正常。 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应用安全、可行,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7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检索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总结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确诊7例患儿,男6例,女1例,早产儿6例,足月小样儿1例。反应差6例,发热5例,呼吸困难3例。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先天性空肠闭锁、肠粘连肠狭窄各1例,4例有手术史。白细胞增多3例,白细胞减少1例,均有血小板减少及炎性指标升高。7例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共纳入4篇文献4例新生儿,男3例,女1例,早产儿2例。皮肤潮红、呼吸困难各3例,发热2例,反应差1例。1例因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白细胞减少2例,白细胞增多1例,血小板减少2例,炎性指标升高3例。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3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新生儿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败血症多发生于合并肠道疾患、有手术等侵袭性操作病史、抵抗力低下的早产或足月小样儿以及合并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多数抗感染治疗效果好,如合并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致急性肠坏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儿科医生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12岁因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的急性肠坏死女性患儿,体重14 kg,身高115 cm,曾有6年餐后腹痛病史,以持续性腹痛3 d,伴呕吐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开腹探查,术中见空、回肠总长约150 cm(无肠旋转不良),小肠远端约80 cm肠管缺血性坏死,并2处穿孔。行坏死肠管切除,近端空肠造瘘术。术后待病情稳定后,行肠系膜上动脉超声、腹部增强CT及腹腔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管径细小,血流缓慢。通过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2019年10月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行关瘘术后,给予经口饮食并于关瘘术后14 d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儿可进普食,但餐后腹痛症状无缓解,体重不增。术后半年,餐后腹痛症状缓解,体重未增长。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患儿急性小肠缺血坏死由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文献检索,共有59例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例报道。患儿的主要症状包括餐后不适或腹痛19例(51.4%),生长发育停滞或体重下降5例(13.5%),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3例(8.1%),消化道出血并出血性结肠炎1例(2.7%),缺血性胃炎伴溃疡1例(2.7%),无明确症状17例(45.9%)。狭窄受累的血管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髂外动脉、前支主动脉。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血管成形术和介入治疗下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绝大部分有症状的患儿,一次或多次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诊断困难,若能及时诊治,预后较好,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5例脐膨出患儿死亡的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导致脐膨出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脐膨出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5例死亡的脐膨出患儿的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早产儿5例,足月儿10例。收集并分析包括患儿孕周、性别、出生体重、脐膨出分型、合并和(或)伴发异常等资料。结果:15例患儿中,巨型脐膨出13例,小型脐膨出2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3例,动脉导管未闭13例,房间隔缺损15例,室间隔缺损9例,先天性膈疝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右室双出口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例,美克尔憩室3例,肠旋转不良9例。治疗期间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例。因肺动脉高压死亡8例,合并复杂畸形家属放弃治疗2例,先天性膈疝无法修补家属放弃死亡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死亡2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右室双出口术后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先天性脐膨出患儿死亡病因多样,肺动脉高压是导致患儿死亡的最多见原因。住院治疗期间须积极防治其他疾病和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生儿腹腔镜Ladd's术后再手术经验教训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腹腔镜Ladd's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间一期完成的98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腹腔镜Ladd's术后患儿的恢复情况(不包括中转开腹病例)。结果:98例中90例顺利出院,另8例患儿术后1~3周内再次手术。其中7例因胃肠减压持续多量胆汁或喂养增量困难,消化道碘水造影提示十二指肠不全肠梗阻再手术;另1例术后1周行X线片检查发现气腹再手术。此8例患儿二次手术后2周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均恢复顺利。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经腹腔镜行Ladd's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的优点。但术者因经验及操作技能不足的原因可能出现松解Ladd's索带不彻底、小肠系膜扩展不充分或其他意外导致患儿再手术。术后2周内胃肠减压持续多量胆汁或喂养增量困难的患儿,应及时行腹部X线立位平片及消化道碘水造影检查,为再次手术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四例胎儿肠扭转的产前超声诊断特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胎儿肠扭转的产前超声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前超声提示胎儿肠扭转且经生后手术或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的病例4例。分析超声仪器中储存的4例肠扭转胎儿的11次超声检查动态及静态图像,总结声像图特点。随访妊娠结局及伴发畸形。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例胎儿共11次产前超声检查声像图中,肠扭转直接征象—肠管排列呈whirlpool征6次、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流呈漩涡样改变5次以及咖啡豆征3次,检出间接征象—肠管扩张11次、腹腔积液8次、羊水过多5次、腹膜钙化4次、假性囊肿1次。3次处于扭转初期阶段,均可见肠管排列呈whirlpool征及血流呈旋涡样改变,但随病程进展,进入胎粪性腹膜炎阶段,该2种征象可消失,间接征象出现。出生后手术或引产后尸体解剖均证实节段性肠扭转,均不合并肠旋转不良,3例合并小肠闭锁。结论:胎儿肠扭转超声检查有典型的直接征象与不典型的间接征象,是诊断胎儿肠扭转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