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具体实施策略.方法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整合数字识别、数据清洗、结构化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疾病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用流程及团队协作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和个性化随访支持,满足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随访需求.结果 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构建的管理平台,在多学科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个性化定制方案并进行长期动态管理,共纳入428名随访需求患者,依从性提高到了 94%,复诊率达到了 78%,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同时,显著提升了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该项目框架还促成了多个项目、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等,促进了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论 通过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地强化了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了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稿约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刊报道检验医学领域各学科(专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以及检验医学与临床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成果.本刊辟有论著、综述、短篇论著栏目和"点石成金"专栏(各栏目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热忱欢迎广大检验专业人员、临床工作者、实验室研究人员踊跃投稿,撰写及投递稿件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考"背景下三级公立医院内科专科持续发展SWOT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旨在强化功能定位,考核指标中手术占比等指标权重较高.在此背景下,部分内科业务比重较高的三级综合医院面临较大的持续发展挑战.梳理绩效考核指标对内科专科的导向影响,运用SWOT分析工具凝练三级公立医院内科专科持续发展路径,包括增长性策略(提升疑难危重疾病收治能力、承接科教任务)、扭转型策略(技术创新、价格立项)、多种经营策略(调整门诊与住院结构、建设专病中心等)、防御型策略(合理诊疗、临床路径),以期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小荣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特色探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常小荣教授认为"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总结常小荣教授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在临床诊治脾胃病过程中注重经脉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则以调畅中焦、调和五脏气机为要,辨证严谨,选穴精准,以四白、梁门、足三里为治疗脾胃病的基础用穴,并注重灸法的运用.常小荣教授提倡学习经典与继承创新,坚持研究与临床相结合,为传承发展"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9 月在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轮转的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48 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 24 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仅培训临床能力,而研究组实施临床与科研能力协同培训的新带教模式.从临床能力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临床能力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学生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思维能力、提高论文发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评价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教学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效果更好,学生满意度更高,对科研兴趣更大,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到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模态MRI在眼底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变化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眼底疾病是眼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复杂性和对视力的严重威胁,深入研究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随着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在眼底疾病的研究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通过这一技术,我们逐渐认识到,眼底疾病并非仅仅局限于眼部的病理变化,而是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改变.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多模态MRI技术对眼底疾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旨在提高对眼底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机制的认识,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针灸和神经内科的融合与发展——访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围绕针灸和神经内科的融合与发展对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进行深度访谈,追溯孙申田教授创立国内首个"针灸神经内科病房"、提出"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的渊源,以期促进针灸学的进一步发展.孙申田教授在访谈中指出,组建针灸神经内科病房是基于针灸与神经的关系、神经内科疾病自身的特点以及独特的个人经历和临床体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提出的.同时,为规范头针疗法具体选穴,进一步阐明头针作用机制,他创新性提出"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使头针疗法操作愈精、理论愈明、疗效愈好.最后孙申田教授指出针灸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应该牢牢把握"继承、实践、创新"原则,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推动针灸学创新性发展,迈向新的历史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黜浊培本"理论指导长夏季节治癌思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三因制宜"是中医经典理论,贯穿古今,其中"因时制宜"最能体现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思想.贾英杰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工作近四十载,传承经典并创新性提出"癌浊"病机概念和"黜浊培本"理论,临证观察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素体虚弱,易受季节变化影响,故强调治疗应结合季节特点,法时用药.长夏季节湿热,最易蕴结化浊,与"癌浊"内外相合,极易生变.总结贾英杰教授在长夏季节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第二批经典名方的分析及相关理论研究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经典名方是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不断传承创新治病救人的宝贵遗产.继 2018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第一批经典名方后,2023 年继续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再次激发广大中医药企业对于经典名方研究和开发的热情.本文基于公布的第二批经典名方,从剂型、药味数及每服剂量、煎煮程度、功效、毒性、炮制方法和儿科专录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三结合"重视挖掘经典名方特色理论、基于"毒-量-效"关系开展相关药物理论研究、立足临床需求开展儿童药物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基于少数民族医药特性推动民族医药特色理论研究等相关策略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经典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护人员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系统性描述和分析临床医护人员的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临床医护人员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12日,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整合后,采用定性方法分析总结研究结果.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涉及12 298例医护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的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包括医护人员因素(一般人口学因素、医护服务意愿、创新自我效能感、远程照护模式的了解及参与情况、电子信息能力);组织因素(远程医疗政策、远程医疗培训、人力资源充足、工作环境及氛围、医院等级及类型).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的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但其参与远程健康照护的意愿较高,建议根据健康照护准备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构建科学可行的远程健康照护培训方案,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