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天麻钩藤饮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天麻钩藤饮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天麻钩藤饮的研究进展与探究其前沿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文献并筛选,运用CiteSpace V对从建库至2022年11月1日以来公开发表的天麻钩藤饮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分析及关键词聚类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文献2 615篇,由来自711所机构的972位研究者发表;邢之华、冼绍祥等团队是该研究领域贡献最大的团队;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发文量领先;图谱共生成817个关键词,研究热点包括高血压、临床疗效、眩晕等,研究前沿包括用药规律、数据挖掘、不良反应等.结论:天麻钩藤饮的相关研究近5年研究成果较多,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临床适应病症、联合治疗、药效作用机制展开.天麻钩藤饮的中医理论探讨较少,其药物成分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不足,需要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天麻钩藤饮仍存在很大研究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味结肠舒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肝郁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加味结肠舒方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肝郁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的老年肝郁肾虚型STC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 2 组,每组各 50 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加味结肠舒,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均进行为期 2 个月的治疗,分别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中医证候积分、结肠传输实验结果、肠神经递质 5-羟色胺(5-HT)的水平和肠道菌群水平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 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 7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肠传输试验残留标志物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 5-HT水平提高(P<0.05),肠道菌群的水平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数量增加而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加味结肠舒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于治疗老年肝郁肾虚型STC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益生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危重症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背景 部分危重症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患儿可发生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但其早期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目的 建立儿童危重症IAV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帮助临床早期识别危重症IAV感染.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1 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IAV感染连续病例,根据出院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分为危重症和非危重症患儿,截取患儿的人口学资料、入院时症状、入院时实验室检查项目、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情况.根据IAV在河南省的发生率计算样本量需>320 例,将纳入患儿按 7∶3 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病例中筛选危重症IAV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 4.3.2 软件包构建危重症IAV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主要结局指标 儿童危重症IA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91 例IAV感染住院患儿中,危重症 134 例,其中20 例(14.9%)出现后遗症,均为神经系统受损,12 例(9.0%)死亡;非危重症患儿均治愈出院;建模组 274 例,验证组 117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OR=3.092,95%CI:1.379~6.934)、出现神经系统症状(OR=6.923,95%CI:2.569~18.65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OR=1.404,95%CI:1.029~1.914)和 IL-6 升高(OR=1.009,95%CI:1.000~1.018)是发生危重症 IAV 感染的危险因素,白蛋白升高(OR=0.925,95%CI:0.862~0.992)是发生危重症IAV感染的保护因素.以危重症IAV感染为预测结局,以有神经系统症状、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实验室指标NLR、IL-6、白蛋白,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 0.949(95%CI:0.915~0.982)和 0.912(95%CI:0.871~0.952);该列线图模型拟合较好(χ2=5.077,P=0.749),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率.结论 基于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NLR、IL-6、白蛋白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其有效性和鉴别能力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中菌株全基因组测序与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对2023年淮安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耐药性分析,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进行溯源,在线数据库鉴定菌株携带的毒力和耐药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共分离到12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来自病例、9株来自留样食品.其中2株食物分离株与3株病例分离株wg-SNP差异数为0~2bp,都属于ST3型,判断为同一克隆;其余7株食物分离株与病例分离株wg-SNP差异数为11 341~37 173 bp,判定为不同克隆.从病例和食品中分离的ST3型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外毒素基因tdh和tlh,其余菌株仅携带tlh.本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blaCARB型耐药基因,且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结论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本起事件由携带tdh毒力基因的ST3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引发,显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中毒事件快速溯源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可为临床治疗抗生素选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骨髓炎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慢性骨髓炎发病率较高,其主要发生于四肢骨,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目前,慢性骨髓炎的研究取得许多新成果,但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依然是诊断金标准.在早期诊断基础上,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和手术干预对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慢性骨髓炎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改善诊治规范性,提高慢性骨髓炎治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6年至2018年国内33家医院4 981例住院儿童心肌病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33家医院近12年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心肌病患儿的精准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7月至2018年12月国内33家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心肌病患儿,收集其性别、年龄、入院时心功能状态、入院时伴发疾病、心电图、心脏超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等资料,电话随访了解心肌病患儿出院后情况。结果:2006年7月至2018年12月国内33家医院共收住心肌病住院患儿4 981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患儿的0.079%(4 981/6 319 678例),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DCM)最多[1 641例(32.95%)],其次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1 283例(25.76%)]和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635例(12.75%)];年度住院人数整体呈逐年增多趋势;发病年龄以0~6月龄最多[1 566例(31.44%)];其次为1~3岁[1 015例(20.38%)]和7~12月龄[664例(13.33%)]。入院时3 548例(71.23%)患儿临床呈现心力衰竭状态,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Ⅲ级及以上、Ross评分≥7分者占47.83%(2 262/4 729例);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5.90%(294/4 981例);住院期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0.64%(32/4 981例)。37.50%(1 868/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存在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最常见。17.95%(894/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心脏超声检查中有心包积液,瓣膜返流的发生率为79.32%(3 951/4 981例),以二尖瓣返流最多。分别有35.88%(1 787/4 981例)和42.84%(2 134/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异常;3.33%(166/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行基因检测。总体病死率为7.31%(364/4 981例)。结论:国内儿童心肌病患儿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发病年龄以0~6月龄最多,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多见,多发生瓣膜返流;需要进一步提高儿童心肌病患儿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在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人体重建和3D打印的数字化骨科技术融入到临床研究生脊柱后凸畸形CBL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在我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授课内容为典型脊柱后凸畸形病例。实验组采用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先后进行小班理论讲授、模型讲解、分组讨论、术前手术设计、手术观摩及具体问题提问抽答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进行大班理论授课。课后分别对两组学员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运用SPSS 25.0进行 t检验。 结果:针对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半椎体伴脊柱后凸畸形教学而言,实验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手术方案理解度得分分别为(9.4±0.2)、(91.1±3.8)、(91.5±3.5);对照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手术方案理解度得分分别为(8.2±0.4)、(82.1±3.5)、(83.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脊柱后凸畸形的教学中,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临床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usashi-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Musashi-1(MSI1)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调控功能。方法: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对目的基因MSI1进行差异分析、生存分析和临床相关性分析。通过在DU145细胞中敲低目的基因,探究MSI1其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MSI1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5±1.01比4.56±0.54, t= 4.82, P<0.01)。且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表达MSI1组的无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组[风险比( HR):1.71(1.15~2.53), P<0.01]。T1+T2期MSI1表达水平和T3+T4期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t=0.38, P>0.05)。MSI表达水平[ HR:1.47(1.02~2.10), P<0.05]、T分期[ HR:1.93(1.02~3.60), P<0.05]及Gleason评分[HR:3.17(1.59~6.30), P<0.01]可作为前列腺癌的预后因素。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结果,第4天Ctrl DU145细胞在波长450 nm吸光度( A)值为0.929±0.085,而shMSI1#1和shMSI1#2 DU145实验组第4天 A值分别为0.687±0.005和0.711±0.0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21、44.19, P<0.01)。DU145中ctrl组伤口愈合面积显著高于si-MSI1#1和si-MSI1#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同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实验发现,ctrl组及si-MSI1#1和si-MSI1#2组PC3迁移细胞分别为790.9±80.7、403.3±49.9和504.6±11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80、13.55, P<0.01)。 结论:MSI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抑制MSI1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氟康唑治疗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运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我国用于治疗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 CS)的药物很少,无日常可用的抑制肾上腺类固醇生成的药物,酮康唑由于肝毒性退市无法获得,氟康唑是否为临床上可行的皮质醇生成抑制剂?本文对氟康唑用于各类内源性CS的个案疗效、作用机制的基础实验和不良反应报告等研究进行综述,并重点与酮康唑进行比较,为氟康唑应用于CS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虽然氟康唑降低皮质醇效果不如酮康唑,但它通过抑制11β-羟化酶和17α-羟化酶,对类固醇生成有抑制作用,可用于CS患者的短期治疗,它不良反应小、经济和普及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DED)是糖尿病(DM)的一种常见并发症。DED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创伤,还可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定。DED的患病率约为67.4%,其病理生理过程涉及神经传递、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等多种因素,其中血管和海绵体损伤为其首要原因。DED的临床治疗仍存在局限性,且这些治疗方法仅限于缓解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干细胞疗法(SCT)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随着SCT在动物实验上的不断成功,其作为治疗DED的新疗法备受关注。本文就目前SCT治疗DE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