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培医师临床科研现状以及科研认知与产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调查住培医师的临床科研现状,分析其与认知对住培医师科研思维能力及产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5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住培医师165名,通过问卷调查临床科研现状,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并进行量化后,使用R软件(4.3.3)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敏感性检测,以明确混杂因素对中介效应的影响.结果 本调查共获得165份数据,结果显示,92.7%住培医师没有发表过CSCD文章,96.4%住培医师没有发表过SCI文章;94.6%住培医师表示参与临床科研培训有益处,83.6%住培医师愿意参与医院组织的临床科研培训.另外,科研培训对住培医师平日阅读科研文献期刊频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介分析结果显示,自变量(科研培训)对于因变量(科研思维能力及成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介变量(科研培养态度及认知)对于因变量(科研思维能力及成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科研培养态度及认知在模型中的中介作用成立,并且为完全中介.结论 大部分住培医师对科研培训持积极态度,能够接受在协调临床工作与科研学习的同时,进行科研培养,提高对医学专业的认识.在科研培训中,应重点关注住培医师对科研的认识与学习态度,从而提升科研思维能力及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省级教学医院临床医学专硕科研现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在"双轨合一"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下,科研水平处于中等的省级教学医院,临床专硕目前面临的科研现状。方法:通过对一所省级教学医院所有在读的3个年级医学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对科研相关的认知、现状、自我评价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分别对专硕和学硕的科研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硕参与科研课题的比率要高于专硕,专硕研究生即使到三年级参与科研课题的比例仍然不高。而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学硕与专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硕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要高于专硕。虽然学硕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相对较多,但是专硕与导师的沟通增加,并且调查显示专硕对导师、院校研究生政策和科研政策的满意度均要高于学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研究生的自我科研压力调查发现,学硕和专硕的科研压力程度都超过了50%。结论:学硕由于专业特点及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更多,其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明显优于专硕。但是近年来基于科研课题管理的专硕培养模式改革,已经使得专硕生与导师交流更多,对导师、院校的满意度显著增加。另外,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压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科研背景与职业认知的调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学术型医学博士研究生在入学时的科研背景及职业认知的差异与现状。方法:选取2017至2020年某高校入学时的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共158人(男40人、女118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至2020年纳入的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中超过50%既往进行过2年及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2018至2020年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的科研基础水平不断提升,Fisher精确卡方 P值为0.02;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自2018年起选择在医疗机构从事相关管理、行政教育工作的比例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P=0.01)。 结论:针对往届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所存在的科研问题和职业认知倾向,提出了加强科研能力及素养的培训,注重研究生全过程的培养质量和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和职业认同感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医务人员对医学科研伦理的认知和实践探索医学科研伦理的再教育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对医学科研伦理的认知情况,结合实践现状,为探索医学科研伦理的教育新模式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以某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并分析医院医务人员对医学科研伦理的认知及实践现状。结果:对医学科研伦理的认知情况,不同的学历、专业、职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生、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对医学科研伦理的认知情况优于护士、本科及以下学历、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 结论:医务人员对医学科研伦理的认知及伦理行为的践行尚存在不足,医院应重视医学科研伦理的教育,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升医务人员的伦理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欧洲精神病学协会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评估指引(全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和社会认知功能损害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导致严重功能残疾的原因。尽管认知功能对精神分裂症预后起关键作用,但无论是在科研研究中,还是临床实践中,相关评估都非常不足。方法:本文对科学文献进行系统综述,详细阐述在科研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估的若干推荐。结果:专家共识和系统综述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最佳评估提供了指导。基于遴选的证据,本欧洲精神病学协会精神分裂症认识功能损害评估指引(下文简称指引)建议,在精神分裂症的全病程以及精神病风险人群中进行神经认知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2个领域的全面且系统的评估。指引不仅建议使用知情者报告,也建议使用自我报告和基于访谈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指引还系统地回顾了首次发作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病高危人群的评估现状。结论:对证据的全面审查和推荐建议可能有助于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有利于进行更好的认知功能评估,并避免与其他精神病理学维度重叠。该指导性文件的传播可促进涉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估的相关指南的制定,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并获得临床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学生参与理论视角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学生参与理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6月,选择北京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1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回顾性了解医学生在医预、基础、临床教育阶段的学生投入与院校投入状况。拟合多水平模型分析学生投入与院校投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学生投入变量中,元认知策略( β=0.058, P<0.01)、情感投入( β=0.040, P=0.013)、课余学习投入( β=0.006, P<0.01)会对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产生影响,且这些影响不随学业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科研活动投入对GPA的影响与学业阶段有关,从医预、基础到临床教育阶段,科研活动投入的效应由负转正。院校投入变量中,只有设备设施对GPA产生影响,其效应在医预和基础阶段为负,而仅在临床阶段为正。 结论: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和情感投入促进提升学业成绩;院校硬环境本身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学生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认知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得益于认知神经科学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数字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认知障碍疾病的预防、诊断、干预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技术,亟需临床、科研、监管部门及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对认知数字疗法的应用形成推荐意见。本专家共识系统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认知数字疗法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综合各领域专家意见,提出了8条认知数字疗法临床应用推荐及多项针对监管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认知数字疗法的良性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硕士研究生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将临床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有机融合,通过对课程改革进行效果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本研究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2022级494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阐述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改革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分析其对课程认知、课程教材、课程设置、授课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课程改革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458名研究生中,433名(94.5%)研究生对该课程感兴趣,448名(97.8%)研究生认同其重要性;分别有435名(95.0%)、425名(92.8%)和437名(95.4%)研究生认为理论教材、实习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很实用;435名(95.0%)研究生认为授课安排较为合理。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后,成绩由10.0分(8.0,13.0)提升至16.0分(14.0,1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科研方法学与统计分析课程满意度较高,课程改革较为合理,有助于其理解科研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且为其他医学院校相关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神经外科执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简称医学生)神经外科执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2年6至8月,通过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至八年级的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神经外科既往经历、对神经外科认知及其未来从事神经外科的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医学生神经外科执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65名(43.3%)医学生愿意从事神经外科。主观兴趣( OR=7.00, 95% CI:2.57 ~19.11, P<0.001)、选修神经科学课程( OR=3.68, 95% CI:1.49 ~9.08, P=0.005)和科研经历( OR=5.25, 95% CI:1.23 ~22.48, P=0.025)是医学生从事神经外科的促进因素;神经外科见习或实习经历( OR=0.31, 95% CI:0.13 ~0.75, P=0.009)以及职业压力( OR=0.18, 95% CI:0.04 ~0.94, P=0.042)是医学生从事神经外科的削弱因素。 结论:主观兴趣、神经外科课程学习和科研项目的早期接触、见习和实习经历以及职业压力是医学生选择神经外科的影响因素。因此培养医学生对神经外科的学习兴趣,为其设立早期接触神经外科的课程和科研项目,提升见习和实习教学质量及其满意度,有助于提升医学生从事神经外科的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效果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科研训练对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参加临床科研创新项目的2014级~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参与科研训练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座谈会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科研训练前,仅有19.0%(19/100)的学生认可自己的科研能力;通过1年的科研训练,63.0%(63/100)的学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提升效果感到满意;82.0%(82/100)的学生认为科研训练经历将在自己日后的学业生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50.0%(50/100)的学生进行了课题组内的开题、中期汇报和结题答辩工作;51. 0%(51/100)的学生主笔撰写了学术论著或综述,18.0%(18/100)的学生发表了学术论文。经过座谈会分析,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主要与学生对科研训练意义的认知、指导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有关。结论:系统的科研训练有助于高年级本科生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本科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应当进一步完善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