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LPE)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64例)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9例)收治,经术前影像学或术中发现的原发直肠肿瘤侵犯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以外、及侵犯邻近组织脏器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cT4b)并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PE)治疗的共计173例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行LPE的患者为LPE组,91例行开放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OPE)的患者为OPE组,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以及1、3年累计局部复发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除新辅助治疗外,LPE和OPE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PE组手术时间(319.3±129.3)min,短于OPE组的(417.3±155.0)min( t=4.531, P<0.001),术中出血175(20~2 000)ml,少于OPE组的500(20~4 500)ml( U=2 206.500,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PE组与OPE组患者肿瘤R 0切除率分别为98.8%和94.5%(χ 2=2.355, P=0.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E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3%(15/82),低于OPE组的37.4%(34/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727, P=0.005);术后手术部位感染LPE组和OPE组分别为7.3%(6/82)和23.1%(21/91)(χ 2=8.134, P=0.004),腹部伤口感染分别为0和12.1%(11/91)(χ 2=10.585, P=0.001),泌尿系感染分别为0和6.6%(6/91)(χ 2=5.601, P=0.030);LPE组住院时间12(4~60)d,短于OPE组的15(7~87)d( U=2 498.000, P<0.001)。中位随访时间,LPE组40(2~88)个月,OPE组59(1~130)个月。LPE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3%、76.0%和62.5%,OPE组则分别为91.2%、68.9%和57.6%;LPE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8%、64.9%和59.7%,OPE组则分别为76.9%、57.8%和52.7%;LPE组1年、3年累计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1%和14.1%;OPE组则分别为8.0%及15.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LARC患者,与开腹手术相比,LPE并未降低手术根治性和远期肿瘤学疗效,且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围手术期发并症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评估体系与康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作为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不仅能够获得满意的肿瘤学结果,并且可降低永久性造口概率。然而,控制排便功能紊乱是ISR术后不容忽视且最为常见的临床难题。目前仍缺少以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评价术后肛门功能与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笔者单位临床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阐述ISR术后肛门功能、生活质量、生理功能、解剖形态学评估以及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术后肛门功能常根据多种量表组合进行评估,包括大便失禁评估量表、胃肠功能问卷、特异性LARS评估量表和大便日记。ISR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更适合采用症状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可采用水灌注式或高分辨率固态直肠肛管测压评估ISR术后患者生理功能,并采用排粪造影和3D直肠腔内超声评估其解剖形态学变化。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功能锻炼、直肠球囊训练、经肛门灌洗和骶神经调节术等均是术后康复治疗的可选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以肿瘤学理念审视胆囊癌的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由于胆囊癌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症状和特征性肿瘤标志物,且易侵犯肝脏、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导致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成为消化系统肿瘤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癌症之一。临床实践证实,单纯的根治性切除手术虽然能改善早期胆囊癌患者的预后,但对中晚期胆囊癌治疗效果改善不明显。近年来,以肿瘤学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各种辅助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在普及外科规范手术切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各种辅助治疗方法,将为提高胆囊癌整体治疗效果铺就更为宽广的道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Mini-FERO量表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首个针对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简易形成性评价(Mini-FERO)量表,初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评估其实际教学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放射肿瘤科规培教学大纲及考核要求和临床公用的Mini-CEX量表结构,制订针对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Mini-FERO量表。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选择2021年3月1日—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轮转的26名住院医师,应用Mini-FERO量表进行轮转初期、中期、末期3次测评,使用配对 t检验分析考核前后的测评结果差异,由参与考核的住院医师和带教老师进行满意度评分,对量表进行全面评估。 结果:26名住院医师的3次测评平均分数逐次提高,各考核项目单项成绩同样逐次提高,且第2次与第1次测评之间成绩提升较显著,平均提升(1.43±1.02)分( t=7.13, P<0.001),第3次较第2次测评平均提升(0.41±0.50)分( t=4.07, P<0.001),二者相差(1.02±1.15)分( t=4.53, P<0.001)。考核平均用时(34.31±24.46)min。被考核住院医师对Mini-FERO量表总体满意度评分(8.42±0.85)分,带教老师总体满意度评分(8.45±0.85)分,满意度为96%(25/26)。 结论:本研究建立Mini-FERO量表,并验证了其在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其可以体现住院医师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的过程,同时考核时间短,不增加带教老师的教学负担,弥补了目前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无形成性评价的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10年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围手术期和肿瘤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加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21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6例,女52例;中位年龄62 (52,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2分183例,3分35例;吸烟史80例,腹部手术史33例,高血压病61例,糖尿病28例,心脏病26例;3例接受新辅助化疗。82例行LRC,136例行RARC。手术采用从右至左先清扫盆腔淋巴结再行膀胱前列腺切除的方式。保留输尿管周围血供及周围腹膜,采取筋膜内方式切除前列腺,取30 cm回肠末段利用切割闭合器制成U形新膀胱,然后在无张力条件下吻合尿道残端与两侧输尿管,术中使用单J管作为输尿管支架与导尿管一起引出体外。评估围手术期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总体手术时间为281 (229,400)ml,术中出血量为200 (100,480)ml,术中输血24例,住院时间15 (13,22)d,11例(5.0%)术中出现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2(1,3)d,进固体食物时间4(3,5)d。术后30 d内总并发症为61例(28.0%),术后30~90 d总并发症为81例(37.2%)。所有患者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9 (14,24)枚,淋巴结阳性21例(9.6%),切缘阳性6例(2.7%)。术后肿瘤病理分期T a/T 1/T is期48例,T 2期134例,T 3期36例。218例中位随访时间33.0(20.6,48.2)个月,77例肿瘤复发,55例死亡,其中39例为肿瘤特异性死亡。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55.4%、62.4%、66.4%。 结论: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能很好地应用于肌层浸润性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腔镜下完全体内重建膀胱切实可行,术后肠道及新膀胱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远期肿瘤控制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肿瘤直径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肿瘤直径的Ⅰa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Ⅰb1期[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的分期标准]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长期肿瘤学结局的差异。方法:(1)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项目,纳入2009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符合入组条件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开腹组)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匹配,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2)将纳入的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进一步根据肿瘤直径的不同分为4层,即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3~4 cm,并在每个分层中分别对腹腔镜与开腹组进行1∶1 PSM方法匹配,比较不同肿瘤直径的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肿瘤学结局的评价指标为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瘤生存率(DFS)。结果:(1)本研究纳入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开腹手术患者共4 891例,其中腹腔镜组1 926例,开腹组2 965例。PSM方法匹配前,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4.1%、94.0%,5年DFS分别为89.1%、90.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971, P=0.165);多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367,95% CI为1.105~1.690, P=0.004)。经1∶1 PSM方法匹配后,腹腔镜组、开腹组各纳入1 864例,两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4.1%、95.4%)比较无显著差异( P=0.151),但腹腔镜组的5年DFS显著低于开腹组(分别为89.0%、92.3%, 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420,95% CI为1.109~1.818, P=0.006)。(2)在不同肿瘤直径的分层分析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及5年DFS在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的3个分层中均无显著差异(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途径不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OS和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而在肿瘤直径>3~4 cm的分层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比较无显著差异( P=0.284),但腹腔镜组的5年DFS显著低于开腹组(75.7%、85.8%, P=0.02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705,95% CI为1.088~2.674, P=0.020)。 结论:对于Ⅰa1(LVSI阳性)~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是影响患者5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对子宫颈癌患者肿瘤学结局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于肿瘤直径>3~4 cm的患者中,而对于肿瘤直径≤1 cm、>1~2 cm、>2~3 cm的子宫颈癌患者,两种手术途径的肿瘤学结局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视路胶质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视路胶质瘤(OPG)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收治的OPG患儿(年龄≤16岁)的临床资料。患儿常规行肿瘤切除或活组织检查术,术后接受改良德国国际儿科肿瘤协会(SIOP)低级别胶质瘤(LGG)2004方案化疗。疗效评估指标包括影像学反应(以儿童神经肿瘤学应答评估量表为标准)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儿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生存率。结果:共纳入57例患儿,其中54例经手术切除肿瘤,2例行活组织检查术,1例予保守治疗。3例接受长春新碱+卡铂化疗,54例接受长春新碱+卡铂+依托泊苷化疗(或联合贝伐珠单抗、放疗或口服靶向药治疗)。截至末次随访,所有患儿均存活,其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3.5年(2.3~7.1年)。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33例,微缓解2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2例。57例患儿治疗的中位起效时间为6.0个月,5年PFS和OS分别为(73.0±7.2)%和100.0%。确诊时存在肿瘤脊髓播散、未能手术切除肿瘤患儿的PFS分别低于无肿瘤脊髓播散、行手术切除的患儿(均 P<0.05)。至末次随访,除性早熟外,57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化疗耐受性良好。 结论:对于OPG患儿,采用包括手术和术后化疗、放疗及应用靶向药物等的个体化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的PFS。手术切除肿瘤和无肿瘤脊髓播散的患儿生存预后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肿瘤力医学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世界人口的主要死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全球近1/6的死亡是由恶性肿瘤导致的。中国的恶性肿瘤负担也在日益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恶性肿瘤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死因之一。开发有效的诊疗手段对降低我国恶性肿瘤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各种研究集中于利用肿瘤的生物化学特性诊断和治疗肿瘤,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肿瘤临床诊疗的诸多难题。随着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与肿瘤学的交叉研究不断深入,力学因素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肿瘤新特征,调控肿瘤发生发展并有望成为肿瘤诊疗的新靶点。目前,许多临床医师对肿瘤的力学特征尚缺乏深入了解,也未完全掌握其在诊疗中的潜在价值。鉴于此,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并系统性地介绍了肿瘤力医学这一概念,从肿瘤生物力学、肿瘤力生物学、肿瘤力诊断学和肿瘤力治疗学四个方面系统性地阐述肿瘤的多尺度力学特征及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力学特征在肿瘤诊疗中的潜在应用,旨在为肿瘤诊疗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解决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手术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胃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肿瘤学安全性的证实,其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相较于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阻碍了近端胃切除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消化道重建方式来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就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术式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TCGA数据库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涵盖了多种癌症组学数据,包括转录组数据、表观遗传组学数据、基因突变数据和疾病样本临床数据等,是肿瘤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文章介绍近年来围绕TCGA数据库进行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部分肿瘤学研究成果,期望利用数据库资源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