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左心耳缺如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62岁,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下夜间出现胸闷气短,程度尚可,5~6 d发作1次,10 d前自觉症状较前加重,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既往高血压50年,糖尿病18年。体格检查:体温36.5 ℃,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3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检查:异位心律,心房颤动(房颤)伴慢心室率,不完全右束支阻滞,ST-T改变。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显示:双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钙化,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显示:多切面扫查,正常左心耳位未见左心耳结构,双房及右心耳结构正常,内壁光滑,未见血栓回声(图1A,B)。左房CTA提示:左心房略大、未见明确左心耳影像,肺动脉干增宽,主动脉瓣钙化(图1C,D)。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房颤,先天性左心耳缺如。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房颤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22通过抑制去乙酰化转移酶6的表达在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22(miR-22)对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在主动脉瓣钙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切除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15例,其中钙化主动脉瓣组织作为实验组,正常主动脉瓣组织为对照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VonKossa法观察瓣膜钙化程度;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瓣膜组织中miR-22的表达变化和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以及Von Kossa钙沉积染色提示实验组中有大量羟基磷灰石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Runx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阳性表达。相较对照组,实验组miR-22基因表达明显升高( P<0.01),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高于对照组(1.39±0.02比1.09±0.01, F=4.00, P<0.01);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OCN高于对照组(0.92±0.03比0.58±0.02, F=2.250, P<0.01),实验组去乙酰化转移酶6(HDAC6)低于对照组(1.09±0.05比1.52±0.04, F=1.563, P<0.01)。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22过表达可以显著增加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过表达miR-22显著减低HDAC6的表达。 结论:miR-22通过抑制HDAC6的表达促进Runx2、OCN的表达和活性,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参与主动脉瓣膜钙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病理类型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瓣膜修复手术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收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及随访结果,总结报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术的临床资料。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根据二尖瓣病变情况联合采用交界切开、瓣叶削薄、钙化剥除、腱索松解及乳头肌劈开方法,全部应用二尖瓣人工瓣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人工瓣环(C型环)固定,合并房颤患者均采用迷宫射频消融(Maze-Ⅳ)术式进行射频消融。收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二尖瓣、心功能及心律等情况。结果:根据病理分型,术中探查可见,Ⅰ型9例,Ⅱ型31例,Ⅲ型8例。其中Ⅰ、Ⅱ型病例均修复成功,Ⅲ型中出现1例患者因术中心脏复搏后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而中转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110.62±27.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63±17.63)min,ICU停留(46.16±11.37)h,机械通气(21.60±10.89)h。全组术后30天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3例,无卒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完成瓣膜修复的47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9.86±6.78)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次手术等事件发生,随访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 P<0.001)。 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修复,保留了完整的二尖瓣结构,有利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熟练掌握心脏瓣膜修复的基础上,熟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解剖特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开展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是可行的,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而采取相应策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as超家族亚群A/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在无机磷酸盐中诱导大鼠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Ras超家族亚群A(RhoA)/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在无机磷酸盐中诱导大鼠瓣膜间质细胞(VICs)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只雄性大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动物实验有限公司)的主动脉瓣膜消化培养至第3代后免疫荧光鉴定。小干扰RNA(siRNA)-RhoA转染VICs后用无机磷酸盐成骨培养基(IP-OIM)分别诱导转染组(RNAi),阴性对照组(NC)及空白对照组(CON)的成骨分化,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与聚合酶链反应(PCR)评估转染后RhoA、Rock-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及骨钙素(OST)的变化;7 d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相关检测,14 d行钙含量相关检测评估其早期与晚期成骨分化趋势。用IP-OIM刺激转染后的VICs 60 min,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MAD1/5/9的磷酸化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鉴定后的VICs转染siRNA-RhoA并用IP-OIM培养,经过Western blot及PCR检测后可知RNAi的RhoA(Western blot:0.330±0.020;PCR:0.357±0.060)及Rock-1(Western blot:0.366±0.020;PCR:0.383±0.040)比CON均出现表达下调(RhoA Western blot: t=36.680, P<0.05 PCR: t=10.610, P<0.05;Rock-1 Western blot: t=31.240, P<0.05 PCR: t=13.21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Ai的OST(Western blot:0.520±0.030;PCR:0.510±0.070)和Runx-2(Western blot:0.573±0.020;PCR:0.57±0.060)比CON也出现了下降(OST Western blot: t=16.630, P<0.05;PCR: t=6.970, P<0.05;Runx-2 Western blot: t=21.040, P<0.05;PCR: t=6.71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7 d的ALP染色中RNAi的颜色最浅,ALP活性检测中RNAi [(1.005±0.101) U/mg]活性比较NC[(2.042±0.116) U/mg]和CON[(1.931±0.136) U/mg]明显下降( t=10.570, P<0.05; t=9.4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4 d的相对钙含量测定中RNAi[(22.290±1.981) ng/L]钙含量比较NC[(41.100±2.440) ng/L]和CON[(41.760±1.215) ng/L]明显下降( t=10.530, P<0.05; t=14.51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茜素红钙沉积染色中,也是RNAi颜色最浅。经IP-OIM分别刺激60 min,RNAi的SMAD1/5/9的磷酸化水平(0.337±0.030)比CON明显下降( t=25.4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机磷酸盐可通过RhoA/Rock-1引起瓣膜间质细胞的成骨分化,SMAD1/5/9的磷酸化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多中心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 t=9.51, 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 t=13.79, 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 2=17.21, 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 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ho A/ROCK信号通路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主动脉瓣置换术,但围手术期和长期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主动脉瓣暴露于复杂的机械环境中,异常血流动力学在主动脉瓣钙化的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ho A/ROCK作为一机械敏感通路,与CAVD的起始及进展阶段均密切相关。该文对Rho A/ROCK信号通路在主动脉瓣钙化各阶段中发挥的病理生理作用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经导管冲击波球囊治疗钙化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经导管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尚无成熟的其他新型治疗方式。该文报道了2例经导管冲击波球囊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病例,术后即刻主动脉瓣狭窄明显改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其中1例在术后随访过程中狭窄进一步加重而接受瓣膜置换治疗,另1例随访至6个月时临床效果仍较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蛋白α和循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主动脉瓣钙化性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脂蛋白α[Lp(α)]和循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主动脉瓣钙化性疾病(CAVD)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55例CAVD患者(CAVD组)和41例无瓣膜病变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源CT检查将CAVD组分为3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比较并分析治疗前CAVD组和对照组血清Lp(α)和ox-LDL水平;比较并分析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血清Lp(α)和ox-LDL水平;比较并分析治疗前后CAVD组患者血清Lp(α)和ox-LD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Lp(α)和ox-LDL水平与Agatston积分的关系。结果:CAVD组患者的Lp(α)和ox-LDL水平[409.20±134.55) mg/L、(49.44±16.02)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73.94±71.09) mg/L、(14.40±7.32) ng/ml, t=10.08、12.89, P<0.05]。重度钙化组患者的Lp(α)和ox-LDL水平[566.81±47.19) mg/L、(68.31±7.05) ng/ml]明显高于中度钙化组[(410.57±76.29) mg/L、(50.07±6.96) ng/ml]和轻度钙化组[(259.08±54.99) mg/L、(30.88±6.37) ng/ml, t=7.05、7.72、16.67、15.54,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VD患者血清Lp(α)和ox-LDL水平与Agatston积分呈正相关( r=0.73、0.75, P<0.05)。CAVD患者治疗后的Lp(α)和ox-LDL水平[273.51±93.99) mg/L、(31.66±8.70) 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409.20±134.55) mg/L、(49.44±16.02) ng/ml, t=6.08、7.17, P<0.05]。 结论:Lp(α)和ox-LDL参与CAVD的发展,其水平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早期诊断和监测评估主动脉瓣钙化性疾病的良好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APK信号通路介导主动脉瓣钙化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发育、应激和凋亡的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MAPK通路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密切相关,有望成为CAVD向治疗的潜在靶点。该文就近年来MAPK调控CAV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CAVD的靶向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与心血管疾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可检测突变体细胞比例>2%定义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CHIP相关突变以DNMT3A、TET2、ASXL1、JAK2、TP53为多见,携带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此外,近期研究发现CHI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独立相关,CHIP携带者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升高,且患有主动脉瓣狭窄、慢性心力衰竭的CHIP携带者临床预后更差。该文从CHIP相关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修饰、表型改变及细胞因子机制入手,探讨了CHIP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机制及可能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