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RNA-22通过抑制去乙酰化转移酶6的表达在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22(miR-22)对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在主动脉瓣钙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切除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15例,其中钙化主动脉瓣组织作为实验组,正常主动脉瓣组织为对照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VonKossa法观察瓣膜钙化程度;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瓣膜组织中miR-22的表达变化和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以及Von Kossa钙沉积染色提示实验组中有大量羟基磷灰石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Runx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阳性表达。相较对照组,实验组miR-22基因表达明显升高( P<0.01),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高于对照组(1.39±0.02比1.09±0.01, F=4.00, P<0.01);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OCN高于对照组(0.92±0.03比0.58±0.02, F=2.250, P<0.01),实验组去乙酰化转移酶6(HDAC6)低于对照组(1.09±0.05比1.52±0.04, F=1.563, P<0.01)。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22过表达可以显著增加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过表达miR-22显著减低HDAC6的表达。 结论:miR-22通过抑制HDAC6的表达促进Runx2、OCN的表达和活性,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参与主动脉瓣膜钙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华蟾素激活去乙酰化酶6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制备脂性肝原代细胞模型,以华蟾素低、中、高剂量干预24 h后,检测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检测脂肪酸氧化蛋白(PPARα、Cpt1a)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去乙酰化酶6(SIRT6),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pt1a)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随机数表法,将野生型小鼠高脂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高脂加华蟾素低、中、高剂量组,通过分子对接及相关脂质合成蛋白检测出SIRT6-PPARα的激活状态;最后通过SIRT6小鼠肝脏原代细胞观察华蟾素给药后TG变化。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华蟾素高剂量组TG含量低于模型组(0.40±0.06比0.67±0.07, t=6.274, P<0.05)。华蟾素对小鼠肝原代细胞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高剂量组PPARα表达高于模型组(0.85±0.15比0.29±0.04, t=7.178, P<0.05);高剂量组Cpt1a表达高于模型组(0.84±0.06比0.62±0.12, t=3.357, P<0.05)。高剂量组肝脏TG含量低于模型组(0.66±0.15比1.51±0.09, t=12.15,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SIRT6敲除小鼠肝脏原代细胞中,模型组TG含量高于空白对照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0.08比0.35±0.09, t=6.31, P<0.05),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07比0.66±0.08, t=1.38, P>0.05)。 结论:华蟾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激活SIRT6-PPARα信号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水平,改善代谢,减轻脂肪性肝病小鼠的脂质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AD +介导的SIRT1去乙酰化活性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介导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去乙酰化活性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 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5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野生(WT)型10只,NAD +合成途关键酶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酸转移酶1(NMNAT1)敲除(KO)型1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WT型小鼠分为2组( n=5):对照组(WT+C组)和ALI组(WT+ALI组);将KO型小鼠分为3组( n=5):对照组(KO+C组)、ALI组(KO+ALI组)和ALI+ NAD +前体物质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组(KO+ALI+NMN组)。静脉注射LPS 15 mg/kg制备内毒素性ALI模型,KO+ALI+NMN组注射静脉注射LPS前1 h腹腔注射NMN 500 mg/kg。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12 h时,取腹主动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后处死小鼠留取肺组织,测定肺湿重/干重(W/D)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NAD +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SIRT1、乙酰化NF-κB (Ac-NF-κB)、乙酰化p53(Ac-p53)、乙酰化叉头框蛋白O1(Ac-FoxO1)、乙酰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Ac-PGC1α)水平。 结果:与各C组比较,各ALI组pH值和PaO 2降低,PaCO 2、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肺组织IL-6、IL-1β、TNF-α和NAD +含量升高,SIRT1表达上调,Ac-NF-κB、Ac-p53、Ac-FoxO1和Ac-PGC1α表达下调( P<0.05)。与WT+ALI组比较,KO+ALI组pH值和PaO 2降低,PaCO 2、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NAD +含量降低,SIRT1表达下调,Ac-NF-κB、Ac-p53、Ac-FoxO1和Ac-PGC1α表达上调( P<0.05)。与KO+ALI组比较,KO+ALI+NMN组pH值和PaO 2升高,PaCO 2、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NAD +含量升高,SIRT1表达上调,Ac-NF-κB、Ac-p53、Ac-FoxO1和Ac-PGC1α表达下调( P<0.05)。 结论:NAD +介导的SIRT1去乙酰化活性增强参与了小鼠内毒素性ALI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鼠肝脏组蛋白H3K18乙酰化水平与砷诱导肝损伤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砷暴露大鼠肝脏组蛋白H3第18位赖氨酸乙酰化(H3K18ac)水平与砷致肝损伤的关系,为砷中毒肝损伤机制及干预研究提供新靶点。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24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80~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中、高砷剂量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低、中、高砷剂量组按体质量用亚砷酸钠(NaAsO 2,2.00 g/L)溶液灌胃(灌胃量依次为2.5、5.0、10.0 mg/kg·bw),每周染砷6 d,持续4个月。实验终末收集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肝砷含量;酸抽提法提取大鼠肝脏组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3K18ac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水平。 结果:对照组,低、中、高砷剂量组肝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2.41(1.83,2.99)、62.64(56.26,65.17)、68.81(62.58,77.24)、88.48(74.47,98.99)μ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8.98, P < 0.01),低、中、高砷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05);且大鼠肝砷含量随染砷剂量增加逐渐升高( Z趋势=5.04, P < 0.01)。对照组,低、中、高砷剂量组血清TBA、γ-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11、12.26, P均< 0.05);且大鼠血清TBA、γ-GT水平随染砷剂量增加逐渐升高( F趋势=32.09、33.22, P均< 0.01)。对照组,低、中、高砷剂量组肝组织H3K18a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2, P < 0.05),中、高砷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05);且大鼠肝组织H3K18ac水平随染砷剂量增加逐渐降低( F趋势=12.82, P <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肝砷含量与肝功能指标TBA、γ-GT水平呈正相关( r=0.631、0.863, P均< 0.01),与H3K18ac水平呈负相关( r=- 0.476, P < 0.05);H3K18ac水平与肝功能指标TBA、γ-GT水平呈负相关( r=- 0.628、- 0.544, P均< 0.05)。H3K18ac对砷致肝损伤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组蛋白H3K18ac在砷暴露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对TBA和γ-GT水平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7.10%[95%置信区间( CI):9.71%~92.45%]和20.05%(95% CI:2.61%~52.89%)。 结论:大鼠肝脏H3K18ac水平不仅响应于砷暴露,还与砷诱导的肝损伤密切相关,提示H3K18ac可能作为砷中毒肝损伤机制及干预研究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期心肌组织自主神经活性物质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期心肌组织自主神经活性物质的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8~10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脊髓损伤组(18只),脊髓损伤组又分为伤后4,12,24 h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观察和记录各组术后表现,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下肢运动功能。各组分别于伤后各时间点取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检测心肌酪氨酸羟化酶(TH)、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术后四肢活动正常,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BBB评分均为21分。脊髓损伤组活动和进食显著减少,双下肢呈弛缓性瘫痪,无自主排泄;BBB评分伤后4,12 h均为0分,伤后24 h评分稍有升高,最高为1分。假手术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脊髓损伤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Western blot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伤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TH和NET蛋白表达下降,AChE和ChAT蛋白表达升高( P<0.05或0.01)。RT-PCR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伤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TH 和NET mRNA表达下降,AChE和ChAT mRNA表达升高( P<0.05或0.01)。脊髓损伤组伤后24 h与4,12 h比较,TH、NET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伤后12,24 h与4 h比较、伤后24 h与12 h比较,ChAT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大鼠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期心肌组织交感神经活性物质TH和NET减少,迷走神经活性物质AChE和ChAT增多,这可能与高位脊髓损伤后阻断高级中枢对心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导致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是骨组织再生修复的潜在作用靶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创伤、感染、肿瘤或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节段性骨缺损和骨折不愈合具有成骨范围局限、骨骼愈合周期长等特点.骨组织再生代谢调节因子可加速骨组织修复和高效重建骨缺损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作为一种去乙酰化酶和核苷酸转移酶,广泛参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骨细胞的分化、凋亡、代谢和炎症反应的调节,是骨代谢调节的重要因子.SIRT6通过与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形成复合体,并下调核因子κB通路表达,促进雌激素受体α-Fas配体轴信号表达,以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成熟分化,从而阻碍骨吸收,导致骨组织骨量增加.另外,SIRT6能通过激活Akt-mTOR途径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水平和成骨能力,并抑制成骨细胞内糖酵解和活性氧生成,通过CREB/CCN1/COX2途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加骨的形成,加速骨组织骨再生修复.本文综述了SIRT6参与骨再生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揭示其可能作为骨组织修复潜在治疗靶点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四川黑茶药膳配方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代谢改善肥胖小鼠肾脏脂质紊乱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以四川黑茶为基础的药膳配方(元清)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并探究其具体机制.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普通维持饲料和纯净水,另外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以建立肥胖模型.此后模型组继续饲喂高脂饲料,治疗组同时给予元清12周,期间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12周后处死小鼠,取血清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白蛋白水平以评估肝功能,提取肾脏脂质检测肾脏TG及TC含量,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和油红O染色评估肾脏病理损伤.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的磷酸化AMPK(pAMPK)/AMPK比值.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调控脂肪酸氧化蛋白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A carboxylase 1,ACC1)、肉毒碱酰基转移酶1(carnitine acyltransferase 1,CT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 alpha,PGC1α)及脂肪酸合成关键分子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的表达水平.16SrRNA及代谢组学分析其肠道内容物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质量(P=0.0003),血清ALT(P<0.0001)、AST(P=0.000 1)水平,肾脏TC(P=0.019 1)、TG(P=0.010 1)水平升高,肾脏脂质沉积.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有效降低小鼠肝质量(P=0.0316),改善血清AST(P=0.0012)、ALT(P=0.0027),肾脏TC(P=0.0200)、TG(P=0.0499)异常水平,同时显著改善肾脏脂质沉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pAMPK/AMPK比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脏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SREBP-1、FASN、SCD1)的表达上调,而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和蛋白中,ACC1表达升高,CPT1A、PPARγ、PGC1α表达相应降低,而治疗组以上变化均得到改善.治疗组肠道菌群稳态得到改善,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尤其是异戊酸和丙酸含量也得到恢复.结论 四川黑茶药膳配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含量、改善肾脏脂质代谢,从而保护肥胖相关肾损伤,异戊酸和丙酸可能是其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关键代谢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高糖诱导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代谢记忆细胞模型的构建及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体外构建高糖诱导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代谢记忆"细胞模型,探究"代谢记忆"对HT-22细胞凋亡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方法 以高糖培养基(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和常规糖培养基(葡萄糖浓度为25 mmol/L)培养HT-22细胞,分为常糖组(NG 4、6、8组,25 mmol/L葡萄糖分别培养4、6、8 d),高糖组(HG 4、6、8组,高糖培养4、6、8 d),代谢记忆组(HG2NG2、HG2NG4、HG2NG6、HG4NG2、HG4NG4组,即高糖2d转25 mmol/L葡萄糖培养2、4或6d,高糖4d转25 mmol/L葡萄糖培养2d或4 d).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筛选出建立"代谢记忆"模型的最佳作用时间.后续将细胞分为NG4组、NG8组、HG4组、HG4NG4组和HG8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去乙酰化酶(HDAC)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G4NG4组为理想的高糖"代谢记忆"细胞模型;NG4、NG8组细胞交织成致密网状,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呈梭形,突触结构明显.而HG4、8组细胞胞体变圆,突触结构消失,生长受抑,HG4NG4组细胞数量增多但形态受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NG8组相比,HG8、HG4NG4组凋亡率增加(P<0.05);ELISA结果表明,与NG8组相比,HG8组及HG4NG4组HAT和HDAC的水平均增高(P<0.05),与HG8组相比,HG4NG4组HAT和HD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G8组相比,HG8组、HG4NG4组HDAC4、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G8组相比,HG4NG4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经高糖55 mmol/L培养4d后,再以25 mmol/L葡萄糖培养4d是理想的高糖"代谢记忆"细胞模型.其机制可能与高糖模型中HDAC、HAT活性及HDAC4表达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观遗传学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随着二代测序等技术的发展,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发现了越来越多与表观遗传调控相关的基因存在突变、易位或缺失.这些事件的发生经常与AML发病、耐药和预后不良有关6表观遗传调控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机制调节,而这些调控方式在AML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相较于传统化疗,调控表观遗传的药物联合化疗治疗AML取得显著疗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缓解率.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调控表观遗传学的药物治疗AML,本文就AML表观遗传学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在牙周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牙周炎是以牙菌斑生物膜为主要致病物质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发生于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细菌复合体的抗原及其分泌的毒素、酶等直接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并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使机体组织受到间接损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SIRTs)在抗衰老、抗氧化应激、调节炎症、介导细胞自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针对Sirtuins在牙周炎中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涉及Sirtuins在牙周炎中的相关研究,以"Sirtuins,Sirtuin1-7,periodontitis"为英文检索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7,牙周炎"为中文检索词,经过筛选后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SIRT1、SIRT2、SIRT3、SIRT6参与调控了牙周炎的发生与发展;②SIRT1:抑制SIRT1表达可能是牙周炎治疗靶点;SIRT1的过表达对牙周炎症有抑制作用,保护牙周组织;SIRT1的激活剂可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并可改善牙周炎引起的全身组织病变;③SIRT2:参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牙周炎症,SIRT2在牙周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中发挥一定的作用;④SIRT3:可改善年龄相关的牙周病;天麻素可通过SIRT3的上调促进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SIRT3的激活剂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水平,降低牙周炎对牙周和肾脏组织的破坏程度;⑤SIRT6:可抑制牙周组织炎症反应,抑制成牙骨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SIRT6对根尖周炎的预后有利;⑥SIRT4、SIRT5、SIRT7与牙周炎的关系鲜有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