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颌无牙患者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侧貌软组织的轮廓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上颌无牙患者在种植修复前与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侧貌软组织轮廓变化,调查患者术后容貌满意度.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上颌种植即刻修复患者24例,收集患者修复前后病史、正侧位定位片,术前使用便携式三维面扫仪对患者进行面部扫描,设计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行种植手术治疗.使用Dolphin Imaging 11.95软件分别对上颌无牙状态、种植即刻修复后状态下的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角度测量,分析患者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前后角度变化,包括鼻唇角、prn'-sn'-ul'(Ls)、鼻尖角、全面突角、Z角、H角,以及线距测量项目,包括上唇距E线距离.术后使用电话问卷调查患者容貌满意度.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过渡义齿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鼻唇角、上唇距E线距离均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女性患者的Z角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进行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男性、女性患者鼻唇角、上唇距E线距离与标准值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H角,女性患者鼻尖角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男性与女性患者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鼻唇角、H角、上唇距E线距离与美貌人群标准值无统计学差异,全面突角、Z角与美貌人群标准值具有统计学差异.完成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相比种植治疗上颌无牙状态,患者的鼻唇角、Z角、H角均有显著变化.患者对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术后容貌满意度高.结论: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患者侧貌软组织轮廓即刻得到明显改善,侧貌软组织基本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甚至部分达到美貌人群标准.进行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时,需结合患者主观美学诉求和个体情况,优化修复体功能和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浅谈牙列缺损的修复前正畸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牙列缺损可破坏牙弓完整性,影响微笑美学效果和口腔功能。相较于单纯的修复治疗,修复前正畸治疗可弥补单一治疗方式的局限性,既可有效避免天然牙的过度磨除,一定程度上减少修复体制作单位,又可有效改善面型和咬合关系,以获得最大化的美学和修复治疗效果。本文从修复前正畸治疗角度,探讨不同类型牙列缺损的错 表现、矫治目标、矫治方法及保持等方面的要点,以供后续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列缺损微创固定咬合重建中天然牙与种植体同期修复的数字化整合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牙列缺损微创固定咬合重建是以微创修复理念为导向,以咬合重建为目标,涉及余留天然牙的微创修复、牙列缺隙区的种植修复以及咬合改变从可逆到不可逆的序列重建过程。牙体修复和种植修复共同完成咬合重建可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口内扫描、锥形束CT、电子面弓、虚拟 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等数字化技术可用于修复各阶段,如修复前的整体记录和评估、功能性修复空间的确定、过渡修复与正式修复过程中兼顾美学与功能的天然牙微创修复体和种植冠桥修复体的同期精准设计与制作,以及修复后随访记录和评估等循证医学资料的保存等。数字化技术的整合应用不仅可优化修复流程,还有利于提高修复的精准性。本文简要阐述牙列缺损微创固定咬合重建理念及修复过程中天然牙与种植体同期修复的数字化整合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端粘接桥修复儿童单颗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CA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单端粘接桥修复儿童单颗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3至12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的10~14岁儿童中选择单颗前牙缺失患儿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上颌中切牙9颗,上颌侧切牙5颗。使用口内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端粘接桥,使用CAD/CAM PMMA材料进行数字化制作,之后进行口内试戴、粘接。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查修复体有无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颜色、继发龋、有无折断及基牙松动情况,根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对修复体的临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分为3个等级,A级表示修复效果理想,B级表示修复效果尚可(不包括修复体完整性、基牙松动度及继发龋评价),C级表示修复效果不佳。结果:在临床随访期间14例CAD/CAM PMMA单端粘接桥均未出现脱落,术后3个月14例修复体均无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良好,颜色未见变化,无继发龋,未出现修复体折断,基牙无异常松动,所有评价指标均为A级;术后6个月1例修复体折断为B级;术后12个月2例修复体出现边缘着色评价为B级。结论:CAD/CAM PMMA单端粘接桥修复儿童单颗恒前牙缺失临床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前后上唇轮廓美学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评估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对锥形束CT上唇轮廓的影响,为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修复美学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的32例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的种植治疗前(T0)、戴入放射导板时(T1)及最终修复后(T2)锥形束CT资料。对患者各时间点上唇长度和厚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对上唇轮廓数据及面部美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种植治疗前相比,最终修复后上唇总长度由(21.72±2.84)mm增加至(24.98±2.93)mm( t=-8.13, P<0.001);上唇中部厚度和上唇唇红厚度分别由(13.24±1.41)和(12.81±1.67)mm下降至(11.36±1.67)和(10.21±1.69)mm( t=7.79, P<0001; t=9.37, P<0.001),患者面下部高度从(54.52±4.95)mm增加至(58.70±4.42)mm( t=-11.05, P<0.001);而鼻唇角则由(95.35°±7.70°)减小至(90.53°±7.28°)( t=7.68, P<0.001)。最终修复后上唇中部厚度比戴入放射导板时[(10.94±1.24)mm]显著增加( t=-0.76, P<0.05)。最终修复后上唇侧面轮廓形态分类为直形(19例;59%)和凹形(13例;41%)。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鼻唇角变化量与剩余牙槽嵴高度占前鼻棘点至上中切牙切点距离的比例呈中等弱相关( r=-0.37, P=0.049)。 结论: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后患者上唇长度增长、厚度变薄,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义齿能恢复上唇支撑,改善患者侧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弯曲式咽喉镜取食管入口义齿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64岁,因“误吞义齿后咽痛10 h”于2022年2月17日入院。患者10 h前不慎误吞义齿,出现咽部疼痛,吞咽时加重,伴吞咽困难,无咯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对义齿形状描述不清。门诊拟“食管内异物”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史。专科检查:咽部未见义齿,咽部黏膜无充血、未见明显破溃;间接喉镜检查示会厌无充血肿胀,双侧梨状窝及声带窥视不清、未见义齿;颈部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食道CT扫描示两侧咽部软组织未见增厚,食管上段(C 5~7水平)见不规则高密度影,食管壁未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食管及咽旁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为“食管上段异物”。急诊行全身麻醉下硬质食管镜探查: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成功后,肩下垫橡胶枕;术者左手持硬性食道镜经口咽经右侧梨状窝进入食道内,距门齿约17 cm处窥及异物,但大小及形状无法窥清,异物钳取异物阻力明显,无法取出,遂退出硬性食道镜。改用弯曲式咽喉镜(日本永岛医科器械株式会社,型号10342100)探查:术者左手持弯曲式咽喉镜,沿舌背进入,挑起会厌,暴露声门、下咽部、食道入口,支架固定,旋转支架抬起患者喉体;助手操作内镜,内镜下可见食道入口下方义齿,食管黏膜水肿;以下咽异物钳夹持义齿主体时见两侧义齿钩均钩住食管壁,术者一手持吸引器、另一手持抓钳,将左侧义齿钩与食管壁分离;调整义齿方向,同法松解右侧义齿钩与食管壁,顺利取出异物。再次探查见食道黏膜局部破损未见明显穿孔,无活动性出血。置入胃管,撤除弯曲式咽喉镜。术毕患者安返病房。见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压对多晶颗粒表面改性氧化锆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负压对多晶颗粒表面改性氧化锆陶瓷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120个预烧结氧化锆圆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喷砂组以及30、50、70 s酸蚀组(每组24个)。对照组、喷砂组试件致密烧结前无额外处理;30、50、70 s酸蚀组分别浸入氢氟酸溶液30、50、70 s,再置于CaCl 2溶液中90 s,80 ℃ NaOH溶液中浸泡2 h。5组试件致密烧结后,喷砂组喷砂,用扫描电镜观察5组试件表面形态,测试表面粗糙度。根据涂布粘接剂后是否施加负压,每组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个亚组,负压亚组和常压亚组(每亚组12个)。将预制树脂柱粘接至氧化锆试件上,扫描电镜观察粘接试件纵断面(每亚组1个试件),测试剪切强度(每亚组11个试件),即粘接强度,并分析其破坏模式。 结果:对照组试件表面光滑,粗糙度为(0.24±0.11) μm,喷砂组试件喷砂处理后形成粗糙表面,粗糙度为(0.95±0.12) μm,30、50、70 s酸蚀组试件氧化锆表面产生多晶颗粒,随着酸蚀时间延长,试件表面多晶颗粒增加,粗糙度分别为(0.60±0.15)、(1.04±0.11)和(1.57±0.16) μm,各组粗糙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喷砂组、30、50、70 s酸蚀组各负压亚组粘接强度分别为(13.56±1.19)、(20.98±2.11)、(17.37±2.44)、(24.19±2.97)和(21.36±2.16) MPa,分别比相应常压亚组[分别为(10.74±0.93)、(18.47±2.14)、(14.81±1.54)、(20.74±2.56)、(17.75±2.54) MPa]显著增加( P<0.05)。负压亚组粘接剂界面未见明显裂隙与气泡。各负压亚组粘接试件混合断裂模式比例比相应常压亚组显著提高( P<0.05)。 结论:负压可有效增强树脂与多晶颗粒改性的氧化锆陶瓷之间的粘接强度,改善粘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颧种植体支持式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颧种植体支持式赝复体(ZIP)在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上颌骨缺损患者。纳入标准:单侧上颌骨缺损,年龄18~70岁,无全身慢性系统性疾病,无放疗史,口内余留牙列基本完整,无中、重度牙周炎,牙齿无松动,无明显错 畸形。于患侧颧骨植入颧种植体2颗,即刻佩戴传统可摘式赝复体(RP),术后6~12个月完成ZIP修复,通过日常生活牙科影响量表(DIDL)对患者佩戴RP和ZIP后的主观感受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从外观、疼痛、舒适度、咀嚼效率和一般性能5个方面进行评分,结果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利用1例25岁正常男性志愿者头颅CT数据建立半侧上颌骨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绘制颧种植体和赝复体模型,在该复合模型中对赝复体的义齿咬合面加载150 N垂直力模拟咬合力,并分析颧种植体、赝复体卡环、腭板、基牙等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集中点,比较RP修复和ZIP修复后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8例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8~63岁,平均48.9岁。8例患者共植入颧种植体16颗,术后9~10个月全部完成ZIP修复。DIDL量表结果显示,ZIP在外观、舒适度、咀嚼效率和一般性能这4项指标中得分分别为(0.79±0.15)、(0.70±0.15)、(0.63±0.24)、(0.73±0.13)分,均明显高于RP的(-0.41±0.22)、(0.35±0.22)、(-0.09±0.34)、(0.30±0.19)分,而ZIP在疼痛指标中的得分为(0.29±0.15)分,低于RP的(0.48±0.23)分,除疼痛指标外,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物力学分析证明,ZIP与RP相比,应力主要由颧种植体承担,腭板、卡环、基牙等处的应力明显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点。 结论:ZIP可改善外观、降低不适感、提高咀嚼效率,是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较好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研究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切削、增材制造等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口腔修复临床。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流程,提高了义齿生产效率,而且改变了义齿的设计和制作理念。关于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涌现了大量研究报道,包括选区激光熔化金属粉末等新材料的性能研究,义齿固位体、连接体、人工牙等组件的创新性设计,支架、基托和人工牙的高精度成形,应用新材料、具有新结构的可摘局部义齿的精度、适合性和力学性能定量评价,以及对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评价等诸多方面,本文针对近年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研究应用最新进展进行系统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8例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腓骨瓣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后缺损并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切除病变组织后使用游离腓骨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骨移植后6~9个月植入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种植后3~4个月进行上部烤瓷冠修复,以恢复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术后6、12个月进行复诊随访,观察手术修复效果,并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问卷的头颈专用问卷(EORTC QLQ-H&N35)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生命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估。采用方差分析进行3个时间点各量表(问卷)评分的比较,然后以SNK- q检验进行评分的两两比较。 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男36例,女22例;年龄18~62岁,平均31.6岁。58例患者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患者下颌骨缺损区的弧度得以恢复,颌面部对称,咬合关系良好,语言、咀嚼、吞咽功能恢复正常。EORTC QLQ-H&N35问卷调查显示:在饮食、社会接触和牙齿方面,术后6个月时评分最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时评分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张口度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评分逐渐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语言方面,术后6个月较术前评分升高,术后12个月时评分降至术前水平;在吞咽方面,各时间点的评分无明显改变( P>0.05)。OHIP-14量表调查显示:在功能限制、生理障碍和残障方面,术后6个月时评分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时评分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心理不适、心理障碍和社交障碍方面,术后6个月时评分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时分值明显降低,但仍无法恢复至术前水平( P<0.05);与术前相比,生理性疼痛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逐步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并进行种植义齿修复,不仅能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而且能恢复患者的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