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次复发乳腺叶状肿瘤1例临床诊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多次复发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 患者,女,46岁.因"右乳肿物切除术后6年余,再发右乳肿物20余天"于2023年5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2017年3月28日)发现右乳包块,于当地医院行右乳包块切除术;3年前原术区肿物首次复发,于外院行右乳包块切除术;2年前患者再次出现术区原位肿瘤复发,外院行右乳肿块扩大切除术,术后行右乳三维适形放疗.20天前患者再次触及右乳肿物,入院后行全身筛查未见确切肿瘤转移,经查体、超声检查、双乳X线片正斜位检查、彩超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右乳纤维上皮性肿瘤.于2023年5月27日行右乳皮下单纯切除术联合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左乳予以倒T法缩乳上提术.结果 术中肿物剖视:肿物呈粉红色,分叶状,内可穿刺的淤血和迂曲扩张的静脉.术后病理检查: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左乳仍大于右乳,但患者对外形较为满意,拟积极减重,待外形稳定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二次调整手术.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诊治存在难点,对于术后复发且联用放疗局部控制不佳的患者,全乳切除是可选手术方式,采用乳房整形术可获得理想的术后外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融合特征结合XGBoost模型对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基于 18F-FDG 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融合特征结合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在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预测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的21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2(46,60)岁;HER2阳性95例,HER2阴性115例],采用Python 3.7.1软件从HER2阳性组及HER2阴性组分别随机抽取70%作为训练集[147例,其中HER2阳性67例,年龄52(46,60)岁;HER2阴性80例,年龄55(45,62)岁],30%作为测试集[63例,其中HER2阳性28例,年龄54(43,65)岁;HER2阴性35例,年龄52(45,61)岁]。在CT和PET图像上进行肿瘤分割后,分别提取CT、PET影像组学特征,经后处理获得PET/CT融合特征(包括PET/CT拼接特征和PET/CT平均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和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输入经特征筛选后保留的特征,用于预测乳腺癌原发灶中HER2的表达状态,并用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采用Delong检验分析不同模型及组学特征的预测效能,并绘制预测效能最高的机器学习模型的校准曲线。 结果:与SVM模型比较,XGBoost模型在输入CT特征、PET特征、PET/CT拼接特征和PET/CT平均特征时均有更佳的预测效能( z值:2.26~3.54, P值:0.016~0.040)。在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中,PET/CT平均特征预测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的ROC AUC为0.83(95% CI:0.73~0.93),优于CT特征[0.75(95% CI:0.63~0.88); z=3.57, P=0.027]、PET特征[0.73(95% CI:0.60~0.86); z=2.64, P=0.034]及PET/CT拼接特征[0.74(95% CI:0.60~0.87); z=2.49, P=0.037]。 结论:基于PET/CT影像组学融合特征建立的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有望用于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微钙化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微钙化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45例,均行X线摄影检查、超声检查、病理学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超声阳性组和超声阴性组,对超声诊断微钙化乳腺癌的敏感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该组145例微钙化乳腺癌患者中,导管原位癌80例(55.17%),浸润性癌65例(44.83%);组织学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及未知分级分别为14例(9.66%)、91例(62.76%)、37例(25.52%)、3例(2.07%)。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微钙化乳腺癌诊断敏感性为81.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微钙化大小 > 2 cm、微钙化形态为多形性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微钙化乳腺癌诊断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病理学、X线摄影、超声测量肿瘤大小分别为(2.02±0.45)cm、(2.45±0.36)cm、(2.14±0.38)cm,X线摄影、超声测量结果与病理学测定的肿瘤大小间均存在相关性( r=0.58、0.73,均 P < 0.05),超声测定肿瘤大小更接近于病理学测定的肿瘤大小。 结论:对微钙化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受肿瘤的病理类型、微钙化形态及微钙化大小影响较大,其与X线摄影对肿瘤大小的测定值均略大于病理学测定,但更接近病理肿瘤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导管原位癌X线表现与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关系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X线摄影表现与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5例DCIS患者共514个病灶的资料。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全部DCIS病灶分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型(215个病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型(282个病灶)和三阴性型(17个病灶)。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摄影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如病变类型,钙化性病变的钙化形态、分布,乳腺构成及BI-RADS分类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分子分型DCIS患者影像表现分布的差异,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α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结果:ER阳性型44.7%(96/215)表现为阴性或非钙化性病变;HER2阳性型41.1%(116/282)表现为钙化伴肿块/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三阴性型82.4%(14/17)为钙化性病变,包括单纯钙化(7/17)和钙化伴肿块/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7/17)。DCIS HER2阳性型与ER阳性型在病变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7, P=0.003)。细线样/细小分支状钙化(34/201)多见于HER2阳性型,无定形钙化(67/119)多见于ER阳性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98, P<0.001)。团簇状分布钙化(59/119)多见于ER阳性型,线样/段样分布(76/201)多见于HER2阳性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23, P=0.004)。 结论:DCIS的X线表现与其病理学免疫组化不同分型有一定关系,认识其X线表现有助于为临床个性化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PECT/CT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 99Tc 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84, 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76、15.95,均 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1 , 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9, Z=-2.28、-3.65, t=-5.96,均 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71~13.07,均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43、5.13, H=13.47,均 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41, H=6.28,均 P>0.05)。 结论: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 99Tc 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 99Tc 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1 501 753名中国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的乳腺超声优化流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评估中国农村基于乳腺超声(BUS)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效果和质量。方法:采用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中2015年1~4季度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乳腺癌筛查季度统计表和个案报表的数据,计算中国各地区乳腺癌筛查的召回率、乳腺X线检查(MG)复筛率、活检率、检出率、早诊率、原位癌比例、漏检率、假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等主要指标。结果:2015年共1 501 753人完成农村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全国召回率为3.01%(45 156/1 501 753);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3.41%(17 173/503 130)和3.56%(14 499/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2.28%,13 484/590 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全国MG复筛率为2.78%(41 694/1 501 753);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3.19%(16 036/503 130)和3.29%(13 421/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2.07%,12 237/590 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全国活检率为0.23%(3 462/1 501 753);中部地区为0.26%(1 078/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0.21%,1 247/590 884)和东部地区0.23%(1 137/50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全国活检阳性率(PPV)为37.00%(1 281/3 462);东部地区PPV为34.30%(390/1 137),低于中部地区(39.33%,424/1 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检出乳腺癌1 281例,检出率为0.85‰(1 281/1 501 753);中部地区检出率为1.04‰(424/407 739),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为0.79‰(467/590 884)和0.78‰(390/50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检出乳腺癌人群中,BUS初筛PPV为96.96%(1 242/1 281),MG复筛PPV为2.42%(31/1 281)。全国乳腺癌早诊率为85.25%(1 092/1 281);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87.95%(343/390)和88.21%(374/424),高于西部地区(80.30%,375/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东部地区筛查出Ⅱ期及以上乳腺癌比例(55.64%,217/390)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64.62%(274/424)和62.31%(291/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筛查漏检率为0.62%(8/1 281),假阳性率为1.20%(17 528/1 464 149)。 结论:基于BUS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东部地区筛查的效果和质量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狼疮性乳腺炎影像学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告1例狼疮性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患者女,38岁,20余年前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2014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左乳皮肤出现片状红斑,伴皮肤破溃,治疗后左侧乳房皮肤残留暗红色皮疹。2022年4月乳腺X线表现为左侧乳腺萎缩伴营养不良钙化,皮肤增厚,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MRI检查显示为不均匀强化肿块;左侧乳腺肿物穿刺标本病理提示狼疮性乳腺炎。狼疮性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特别是慢性期狼疮性乳腺炎,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精确的分析,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组织活检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数字乳腺断层摄影、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对致密型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X线摄影(DM)、超声检查(US)对致密型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疑似致密型乳腺肿块患者,均进行DBT、DM、US以及病理活检,其中经病理活检确诊的有121例,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并用ROC曲线分析各项诊断方式的预测效能。结果:DM诊断准确率为72.30%(107/148),在良恶性肿块分辨中诊断正确率为74.38%(90/121);US诊断准确率为78.38%(116/148),在良恶性肿块分辨中诊断正确率为79.34%(96/121);DBT诊断准确率为83.78%(124/148),在良恶性肿块分辨中诊断正确率为84.30%(102/121);三项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8.65%,在良恶性肿块分辨中诊断正确率为99.17%。DM诊断致密型乳腺肿块的AUC为0.687,灵敏度为74.4%,特异度为63.0%;US诊断致密型乳腺肿块的AUC为0.767,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74.1%;DBT诊断致密型乳腺肿块的AUC为0.829,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81.5%;三项联合诊断致密型乳腺肿块的AUC为0.977,灵敏度为99.2%,特异度为96.3%。结论:DBT、DM、US联合诊断能够提高对致密型乳腺肿块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MRI及乳腺X射线摄影特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MRI及乳腺X射线摄影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21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年龄(47.6±9.3)岁。根据其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分为4组:Luminal A型31例,年龄(49.2±10.8)岁;Luminal B型104例,年龄(46.1±8.9)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45例,年龄(49.6±10.1)岁;三阴性乳腺癌(TNBC)32例,年龄(48.5±8.5)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MRI及乳腺X射线摄影的影像特征。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进一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及曲线下面积(AUC)对诊断效能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结果:在临床特征中,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绝经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45、10.026, P=0.016、0.018)。超声检查结果显示,Luminal A型乳腺癌肿瘤边缘多表现为模糊,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肿瘤边缘多表现为成角或毛刺,TNBC肿瘤边缘多为分叶状;四者肿瘤内部回声多为不均匀回声,更多见于Luminal B型;Luminal A型和TNBC肿瘤内血流Alder分级多为0或Ⅰ级血流信号,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肿瘤内血流Alder分级多为Ⅱ或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3.542、12.283、10.699,均 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肿瘤强化特征以不均匀强化为主,TNBC肿瘤环形强化的占比高于其他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142, P<0.001)。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结果显示,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肿瘤内多伴有钙化,Luminal A型及TNBC肿瘤内多无钙化;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乳腺癌肿瘤内钙化形态以点状钙化为主,HER-2过表达型及TNBC肿瘤内钙化形态以多形性或线样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627、11.792,均 P<0.05)。乳腺癌患者绝经情况与肿瘤边缘可作为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独立预测因子( B=0.729、0.775, OR=7.053、23.696,95% CI:0.193~1.267、0.463~1.087,均 P<0.05),AUC为0.635(95% CI:0.528~0.742)。 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MRI及乳腺X射线摄影特征存在差异,均对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动乳腺超声系统在乳腺非肿块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超声系统(ABUS)在乳腺非肿块病变(N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08例NML患者(共114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均为女性。以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ABUS、常规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NML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ABUS与常规超声、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一致性。结果:114个NML病灶中,病理确诊为良性病灶65个,恶性病灶49个。ABUS诊断NML的灵敏度为77.55%,特异度为81.54%,诊断符合率为80.70%。三种检查方法诊断NML的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均为常规超声>ABUS>乳腺X线摄影,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US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对NML的BI-RADS分类诊断的Kappa系数值为0.71,一致性较强。 结论:ABUS是诊断NML的有效工具。使用ABUS对NML进行BI-RADS分类管理,可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