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S e.max press热压铸造陶瓷全冠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对前牙修复患者牙龈健康美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IPS e.max press热压铸造陶瓷全冠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对前牙修复患者牙龈健康、美观度的影响,为前牙美学修复的材料选择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前牙修复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52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以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及修复后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等显著小于对照组,龈沟液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12个月后,观察组P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二氧化锆全瓷冠,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具有良好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可降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牙龈健康,并能提高前牙美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种类全瓷冠对龈沟液IL-1β、MMP-8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究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冠(铸瓷冠)及氧化锆全瓷冠(全锆冠)修复前后龈沟液内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的差异.方法:选取行全冠修复的24名患者共30个牙齿为研究对象,依全冠材料分为铸瓷冠组和全锆冠组,每组各15例.在修复前、修复后1、3、6个月时,测量两组修复牙及对侧同名天然牙的牙周探诊深度,采集修复牙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反应方法检测龈沟液中IL-1β、MMP-8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铸瓷冠及全锆冠组修复前、后不同时间,牙周探诊深度及龈沟液中MMP-8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锆冠组修复前后龈沟液中IL-1β无显著变化(P>0.05);铸瓷冠组组内不同时间比较,龈沟液IL-1β在3个月时表达最高,显著高于修复后1个月(P<0.05).全锆冠组与铸瓷冠组组间相比,在修复后3个月及6个月时,铸瓷冠组龈沟液中IL-1β显著高于全锆冠组(P<0.05).结论:全锆冠修复后龈沟液中生物标志物变化不明显,铸瓷冠较全锆冠对牙周组织产生影响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金合金烤瓷冠对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研究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金合金烤瓷冠对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需要展开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参照组修复治疗时选择金合金烤瓷冠,实验组修复治疗时选择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和修复3个月后,观察咀嚼功能组间变化、牙龈指数组间变化、菌斑指数组间变化、同时比较组间修复效果以及修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修复前,实验组咀嚼功能、牙龈指数及菌斑指数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实验组咀嚼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牙龈指数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修复3个月后,实验组的边缘适合率明显较高于参照组(P<0.05),颜色匹配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修复体完整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修复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于牙体缺损患者,在其临床修复治疗时,二氧化锆全瓷冠的修复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金合金烤瓷冠,前者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能够有效降低牙龈指数以及菌斑指数,减少不良反应,修复效果及安全性均明显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二氧化锆全瓷冠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美学指数和菌斑指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观察二氧化锆全瓷冠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美学指数和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04例上颌前牙体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修复组:52例,给予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二氧化锆修复组:52例,给予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测量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量,检测患者GC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8,MMP-8)水平,检测两组患者咬合力.修复后1年,给予患者牙龈情况、修复体固定、边缘适合性、修复体外形、继发龋、美学指数评价.修复前、修复后1年检测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给予两组患者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14(Oral health impact scale 14,HIP-14)评价,检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修复后1个月,二氧化锆修复组GCF、TNF-α、AST、MMP-8含量较常规修复组明显低(P<0.05);二氧化锆修复组咬合力较常规修复组高(P<0.05);修复后1年,二氧化锆修复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较常规修复组低(P<0.05),二氧化锆修复组牙龈情况、修复体外形、美学指数评分较常规修复组低(P<0.05);二氧化锆修复组患者心理状态、口腔疼痛、独立能力、身体机能评分较常规修复组明显低(P<0.05);二氧化锆修复组牙龈缘黑线、颜色改变、牙龈炎、食物嵌塞、牙龈刺激发生率较常规修复组低(P<0.05).结论:给予上颌前牙体缺损患者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可减少炎性因子及GCF、AST、MMP-8水平,改善牙齿咀嚼能力,降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美学指数,提升患者牙齿修复效果、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三种咬合关系中树脂陶瓷冠和二氧化锆全瓷冠种植修复的生物力学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在美学区的种植修复中,二氧化锆逐渐成为最常用的上部修复体材料,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树脂陶瓷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口腔修复材料,近年来开始尝试作为上部修复体材料应用于种植修复中,但目前对该材料在种植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较少.目的:在3种咬合关系中,对比树脂陶瓷冠和二氧化锆全瓷冠种植修复体修复上颌中切牙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选取1例上颌中切牙行单冠种植修复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运用Mimics 21.0软件提取上颌骨模型,将模型导入 Solidworks 2020软件,并建立牙冠、粘接剂、基台、中央螺丝、种植体等模型,装配完成构建出上颌中切牙单冠种植修复模型;在ANSYS Workbench 2021 R1软件中赋予模型材料属性参数(上部修复体材料分别为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二氧化锆)后,分别模拟3种咬合关系(对刃牙合、正常牙合、深覆牙合)进行加载,分析树脂陶瓷冠和二氧化锆全瓷冠种植修复模型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树脂陶瓷冠组和二氧化锆全瓷冠组种植修复模型在不同咬合关系中的应力集中区均分布于上部修复体加载点、基台与种植体连接处、种植体颈部及周围骨组织处,随着咬合关系由对刃牙合变为正常牙合、深覆牙合,两组中修复基台、中央螺丝、种植体、骨组织的等效应力峰值均逐渐减小;两组深覆牙合时上部修复体的等效应力峰值最高,二氧化锆全瓷冠对刃牙合时粘接剂层等效应力峰值最高,树脂陶瓷冠组深覆牙合时粘接剂层的等效应力峰值最高;②对刃牙合时,树脂陶瓷冠组粘接剂层、中央螺丝的等效应力峰值略小于二氧化锆全瓷冠组,两组上部修复体、修复基台、种植体、骨组织处的等效应力峰值无明显差别;正常牙合时,树脂陶瓷冠组上部修复体、粘接剂层、中央螺丝的应力峰值略小于二氧化锆全瓷冠组,两组修复基台、种植体、骨组织处的等效应力峰值无明显差别;深覆牙合时,树脂陶瓷冠组粘接剂、基台、中央螺丝的应力峰值大于二氧化锆全瓷冠组,两组上部修复体、种植体、骨组织的应力峰值无明显差别;③结果表明,上部修复体材料对种植体和骨组织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对上部修复体、粘接剂、修复基台、中央螺丝应力分布有一定影响,但差别不大;咬合关系对种植修复体各结构和骨组织的应力分布均有明显影响;对刃牙合和正常牙合时,树脂陶瓷冠对应力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和不同粘结剂对氧化锆全瓷冠粘结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氧化锆全瓷修复体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复杂牙体或牙列缺损的修复.由于氧化锆的表面化学惰性原因,其粘结成为临床治疗过程中及其关键的步骤.目前临床可选择的粘结材料和修复体的表面处理方法较多.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和不同粘结剂对氧化锆的粘结效果.方法:将氧化锆制成不同直径的瓷片,随机分为16组,每组瓷片30个.选用Super-Bond C & B、聚羧酸锌粘结剂、Panavia F树脂水门汀和富士Ⅰ玻璃离子粘结剂4种粘结剂,分别采用打磨粗化、喷砂、硅烷化和先喷砂后硅烷化处理等4种方式对氧化锆表面进行处理.大小瓷片通过粘结剂进行粘结,静置于37 ℃蒸馏水中24 h,采用力学万能试验机检测剪切粘结强度.结果与结论:①使用同种粘结剂进行粘结,采用打磨粗化、喷砂、硅烷化、先喷砂后硅烷化4种表面处理方式,对氧化锆粘结强度的影响有所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对氧化锆表面进行先喷砂后硅烷化处理的粘结强度最强;②用不同粘结剂进行粘结,采用同种表面处理方式,对氧化锆粘结强度的影响有所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Super-Bond C & B的粘结效果最好,其次为Panavia F树脂水门汀和富士Ⅰ玻璃离子粘结剂,聚羧酸锌粘结剂粘结效果最差;③结果表明,不同表面处理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粘结强度,使用Super-Bond C & B并进行先喷砂后硅烷化处理的粘结强度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冠修复材料对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组织影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钴铬烤瓷冠与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材料对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组织有无不良刺激.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治疗完成后的病例32例,种植体均选用瑞士士卓曼(straumann)4.1 mm×10 mm美学种植体,其中16例采用钴铬烤瓷冠修复,16例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种冠修复后的菌斑指数、探诊指数、探诊深度、骨组织吸收等情况.结果 修复后第12个月随访,植体稳定性均良好,冠修复体与基台粘结紧密,无基台折裂与崩瓷情况发生,种植体存留率100%.2种冠修复后种植体周围改良菌斑指数、改良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边缘骨吸收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钴铬烤瓷冠与二氧化锆全瓷冠均能取得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内数字化印模制作全瓷冠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Trios数字化印模、CAD/CAM制作的全瓷冠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对完成修复1年的92颗Trios数字化印模,CAD/CAM制作的全瓷冠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复查,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健康协会评价标准对全瓷冠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应性、对颌牙磨耗、继发龋、颜色匹配、牙龈指数进行评估,统计全瓷冠的存留率.结果 92颗应用3Shape Trios数字化印模、CAD/CAM制作的全瓷冠临床1年存留率为100%,在边缘适应性、对颌牙磨耗、继发龋、颜色匹配、牙龈指数方面达到A级的分别为91.3%、98%、95.6%、96.7%、94.7%.结论 使用3Shape Trios数字化印模CAD/CAM制作的全瓷冠临床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材料修复体的冠边缘粘性放线菌的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中,两种材料修复体冠修复前后不同时期冠边缘龈下菌斑中粘性放线菌的定植变化.方法 收集门诊就诊老年患者中下颌第一磨牙要求行冠修复的患者共60例,随机编入二氧化锆组与钯银合金烤瓷冠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将牙体预备前的患牙设为对照组,冠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的患牙设为试验组,并分别在这3个时期收集冠边缘龈下菌斑,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临床样本进行粘性放线菌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与修复前比较,二氧化锆全瓷冠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的粘性放线菌相对定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钯银合金烤瓷冠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的粘性放线菌相对定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氧化锆全瓷冠可能可以更好地降低冠修复后患继发龋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程数字化新型全锆冠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全程数字化扫描、设计和制作不加饰瓷的新型全锆冠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结合2例要求前牙修复的患者,1例常规牙体预备,分别采用不加饰瓷的全程数字化新型全锆冠和传统的数字化切割二氧化锆内冠加人工饰瓷方法制作全瓷冠,对比两种修复体在口内的修复效果差异.1例采用微创牙体预备,保存牙髓活力,全程数字化设计制作完成新型全锆冠,唇侧冠厚度仅为0.6 mm.结果:新型全锆冠可通过在唇侧上透明釉方式,或在冠唇侧厚度仅为0.6 mm情况下,获得较为自然的仿生美学效果.结论:新型数字化全锆冠在获得较为良好的美学效果的同时,能完成微创修复和咬合关系不良等一些复杂病例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