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S e.max press热压铸造陶瓷全冠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对前牙修复患者牙龈健康美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IPS e.max press热压铸造陶瓷全冠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对前牙修复患者牙龈健康、美观度的影响,为前牙美学修复的材料选择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前牙修复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52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以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及修复后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等显著小于对照组,龈沟液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12个月后,观察组P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二氧化锆全瓷冠,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具有良好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可降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牙龈健康,并能提高前牙美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疗效及对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CRP)、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牙周炎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甲硝唑药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系统检查指标[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龈沟液生化指标[CRP、细胞内弹性蛋白酶(EA-p)、细胞外弹性蛋白酶(EA-s)]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半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χ 2=6.17,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GI、PD、BI、PLI、AL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01);观察组龈沟液CRP、EA-p、EA-s分别为(5.31±1.19)μg/L、(0.70±0.20)Abs/mL、(0.48±0.19)Abs/mL,均低于对照组的(7.92±1.27)μg/L、(1.15±0.52)Abs/mL、(1.12±0.31)Abs/mL( t=9.24、4.97、10.85,均 P < 0.001)。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为2.63%(1/38),低于对照组的20%(6/38)(χ 2=3.93,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安全有效,有助于下调龈沟液CRP、EA-p、EA-s水平,缓解炎症,改善牙周状况,减少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光动力疗法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不同治疗方式分为PDT联合治疗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37例)。A组患者在常规非手术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实施PDT辅助治疗,功率100~140 mW,照射功率密度100 mW/cm 2,光斑直径4 mm,时间1 min;B组患者单纯采取常规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改变,记录牙周状态指标包括牙周附着丧失(AL)距离、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 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B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IL-1β、HMGB1、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均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TIMP-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L、BI、PD及BO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且A组低于B组(均 P<0.05)。 结论: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PDT辅助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牙周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及对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海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8月收治的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患者72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龈沟液VEGF、bFGF的变化,观察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0.3%(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01, P < 0.05)。术前两组龈沟液VEGF、bFGF、牙根长度、牙根管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术后研究组VEGF、bFGF、牙根长度、牙根管壁厚度分别为(43.25±4.87)ng/L、(40.72±4.83)ng/L、(8.95±0.27)mm、(3.08±0.24)mm,对照组分别为(39.90±4.80)ng/L、(36.05±4.66)ng/L、(8.55±0.18)mm、(2.90±0.20)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6、4.18、5.67、2.88,均 P < 0.05);术后研究组根尖炎症、牙根发育、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7.61、4.83、9.47,均 P < 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8/37)(χ 2=5.79, P < 0.05)。 结论: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可改善牙齿功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牙周炎及炎症因子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至11月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100例GDM孕妇和100名健康孕妇分别纳入病例组与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采集两组样本信息并对两组受试者牙周状况进行检查。同时,收集两组受试者龈沟液及静脉血,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IL-10和IL-33的表达情况。将组间差异表达的因素纳入多元回归模型,初步明确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样本基本信息进行比较,病例组年龄[(33.4±5.1)岁]与对照组年龄[(30.5±4.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3, P<0.001)。病例组体重指数[(28.11±3.85)kg/m 2]显著高于对照组[(23.31±3.15)kg/m 2]( t=9.65, P<0.001)。GDM孕妇牙周状况较差,牙周炎患病率[47.0%(47/100)]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的牙周炎患病率[29.0%(29/100)](χ2=6.88, P=0.009)。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是影响GDM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OR=1.882, P<0.001)。此外,龈沟液(IL-8)及血清(TNF-α、IL-8和IL-10)中的炎症因子对GDM发生同样具有显著影响( P<0.05)。其中,血清中TNF-α和IL-8影响GDM发生的 OR值分别为2.077和2.060( P均<0.001)。 结论:牙周炎与GDM发病存在关联;牙周局部炎症微环境引起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升高可能在两种疾病关联中发挥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IRT1激活剂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慢性牙周炎小鼠的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激活剂SRT1720对于慢性牙周炎小鼠炎症反应的作用以及其机制是否与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选取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4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 n=8)和实验组( n=32)。实验组小鼠结扎牙周袋并给予高糖饮用水喂养,实验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 n=8)和SRT1720组( n=24),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生理盐水灌胃,SRT1720组根据SRT1720剂量不同又分为低剂量组[20 mg/(kg·d), n=8]、中剂量组[50 mg/(kg·d), n=8]和高剂量组[100 mg/(kg·d), n=8]。4周后,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龈沟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牙龈组织IL-6、IL-1β、MCP-1、SIRT1、TLR4、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小鼠牙龈组织中SIRT1、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龈沟液中IL-6、IL-1β、MCP-1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牙龈组织中IL-6、IL-1β、MCP-1、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升高,牙龈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牙龈组织中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模型组比较,SRT1720组小鼠龈沟液中IL-6、IL-1β、MCP-1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牙龈组织中IL-6、IL-1β、MCP-1、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及牙龈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牙龈组织中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IRT1激活剂SRT1720可以改善慢性牙周炎小鼠的炎症反应,这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miR-146a、miR-155表达及其与骨吸收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GCF)中微小RNA-146a(miR-146a)、miR-155表达及其与骨吸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种植体周围炎患者80例80颗种植体为疾病组,另取同期复查种植体周围健康者80例80颗种植体为对照组,采用吸潮纸尖采集受检牙GC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GCF中miR-146a、miR-155表达水平,采用X线片检测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桥蛋白(OPN)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GCF中miR-146a、miR-155表达水平及与骨吸收量、IL-1β、TNF-α、OP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探针深度PD(4.56±0.73)mm、菌斑指数(PLI)(2.21±0.44)、龈沟出血指数(SBI)(2.69±0.32)、骨吸收量(1.86±0.34)、GCF中miR-146a水平(2.46±0.43)、miR-155水平(4.20±0.57)、IL-1β水平(75.48±10.29)ng/ml、TNF-α水平(54.16±9.23)ng/ml、OPN水平(252.41±42.03)p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7±0.26)mm,(1.02±0.19),(0.94±0.21),(0.47±0.09),(0.97±0.16),(1.03±0.21),(44.52±8.14)ng/ml,(21.45±4.27)ng/ml,(181.91±36.28)pg/L]( 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炎患者GCF中miR-146a与miR-155水平互呈正相关( P<0.05),其分别与骨吸收量、IL-1β、TNF-α、OPN水平均呈正相关( P<0.05)。 结论:龈沟液中miR-146a、miR-155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可能通过机体炎症反应影响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骨吸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牙周炎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谱筛选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CP)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与牙周炎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筛选与CP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并用GEO2R在线软件进行分析,绘制火山图。对筛选出的CP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EG)、基因本体论(GO)分析,预测其可能功能及信号通路。采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分析筛选出的CP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编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用Cytohubba软件鉴定信号通路关键基因。选取120例CP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采用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PCR)法对筛选出的CP相关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CP差异表达基因1 151个。这些基因在GO通路上主要富集于粒细胞分化的正调控、辅助性T细胞分化、白细胞聚集、急性炎症反应调节、趋化因子介导和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等;在KEGG路上主要富集于NFB通路、趋化因子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白细胞跨内皮迁移通路、B细胞受体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等。使用筛选到的CP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共包括78个节点和496个链接,平均聚集系数和平均连接度分别为0.69和12.7。Cytohubba分析结果显示,Sell为信号通路的关键基因,其在不同程度的3个CP组中齿龈液的相对表达水平(1.14±0.46、0.86±0.41、0.52±0.46)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65)( P<0.05)。用齿龈液中Sell表达水平诊断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5% CI:0.71~0.86)。将Sell作为评价CP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时,95% CI条件下的AUC值均大于0.65。 结论:CP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牙周炎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上。Sell基因在CP患者的齿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Sell基因有望成为CP分级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BT直丝弓矫正治疗对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直丝弓矫正治疗对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医院2021年2-9月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范围13~18岁)、B组(年龄范围30~35岁)各45例,患者均给予MBT直丝弓矫正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A组患者分为100 g力组(A1组)22例和150 g力组(A2组)23例,B组分为100 g力组(B1组)22例和150 g力组(B2组)23例。观察年龄对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含量及咬合力的影响,结合施力后牙齿咬合力的改变及颌骨密度、高度的变化,评价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对不同矫形力施加过程中的拮抗作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骨膜蛋白、咬合力分别为(1 249.38±89.29)pmol/L、(1 038.37±79.54)N,均明显高于B组的(831.54±76.38)pmol/L、(921.45±81.36)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86、6.89,均 P < 0.05)。治疗1个月、3个月,A2组咬合力、颌骨密度、颌骨高度改善程度均优于A1组( t=2.92、6.39、0.64、1.30、1.07、2.48,均 P < 0.05)。治疗7 d、14 d后,B1和B2组患者骨膜蛋白含量均升高,B2组高于B1组( t=0.59、1.89,均 P < 0.05);治疗1个月时,B1和B2组咬合力、颌骨密度、颌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3个月后,B2组改善程度均优于B1组( t=0.27、4.02、3.07、1.52、0.06、1.57,均 P < 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牙齿松动3例、牙髓反应2例、黏膜溃疡1例、继发龋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9%。 结论:MBT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牙齿畸形患者效果好,安全性高,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中骨膜蛋白及咬合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矫正力可诱导骨膜蛋白表达的增强和活化,能改善牙周伤口愈合和再生,提高患者的咬合力、颌骨密度和高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咀嚼功能及龈沟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咀嚼功能及龈沟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98例,其中49例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行常规修复治疗(对照组)。两组均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位功能、生命质量及龈沟液MCP-1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92%(47/49)比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78, 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固位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生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龈沟液MCP-1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32.09 ± 7.65)μg/L比(43.62 ± 9.23)μg/L、(2.19 ± 0.38)μg/L比(3.20 ± 0.51)μg/L]( P<0.05)。 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和生命质量,及降低龈沟液MCP-1和TNF-α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