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互联网移动医疗APP应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互联网移动医疗APP应用意愿的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12月的550例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门诊接诊并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互联网移动医疗APP应用意愿量表、互联网移动医疗APP行为意向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移动医疗APP应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38份。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是否有合并症患者的互联网移动医疗APP应用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应用意愿得分的增加,患者行为意向中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期望效应、便利条件条目均分随之升高,其趋势及差异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年龄较轻、有合并症、较高的努力期望及期望效应、较好的社会影响和条件便利是患者互联网移动医疗APP应用意愿的促进因素( P<0.05)。 结论:年龄、有合并症、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期望效应、便利条件均不同程度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互联网移动医疗APP的意愿,因此在开发互联网移动医疗APP的过程中可参考,以提高应用意愿及使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互联网移动医疗使用意愿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对互联网移动医疗的使用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4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08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糖尿病人家庭支持问卷以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互联网移动医疗使用意愿量表(SWUMIMS-EDP)进行调查.运用线性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互联网移动医疗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T2DM患者互联网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得分为(39.34±4.62)分.老年T2DM患者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与互联网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呈显著正相关(r=0.522,0.513,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75岁(β=-0.354,P=0.015)和≥75岁(β=-0.507,<0.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β=0.439,P<0.001)、使用过手机医疗服务APP(β=0.352,P=0.006)、有智能手机(β=0.574,P=0.012)、社会支持(β=0.443,P=0.005)和家庭支持(β=0.428,P=0.008)为老年T2DM患者互联网移动医疗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T2DM患者互联网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家庭支持、高龄、文化程度、使用过手机医疗服务APP以及有智能手机是其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研发互联网移动医疗时可参考这些因素,提高老年T2DM患者使用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移动医疗数据安全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4
《药品监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 APP、公众号和小程序等多种方式推进监管业务和监管服务方式创新,实现国家、省、市、县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在监管业务移动互联方面的协同发展.持续推进"中国药品监管""化妆品监管"等重点移动应用建设,鼓励各级药品监管部门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广度,逐步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药品监管移动互联服务新格局.本研究针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移动应用数据面临的诸多安全挑战,以医疗行业移动应用为研究对象,以近年来国家针对移动应用数据安全实施的监管动作以及 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明确的安全建设方向作为研究内容,探讨移动应用数据安全建设思路,提出建议思路:一是移动应用数据处理全生命周期进行技术能力建设,重点放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防护技术能力上;二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数据保护方向进行安全体系建设,重点放在前端监测机制及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上,以期搭建全面的移动应用数据安全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哮喘患者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综述了哮喘患者健康管理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干预方法、存在缺陷.互联网技术在哮喘患者健康管理应用包括:专业网站、普通社交平台、App、智能移动、穿戴设备.互联网技术在哮喘患者健康管理中也存在安全隐患、领域应用不足、互联网知识储备不足、医疗事故无法有效处置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高签约居民满意度,提升家庭医生工作效率,增强医疗机构科学管理水平,以家庭医生需求为导向,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了以签约、双向转诊、客服中心、移动App和服务监管为主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平台运行8个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加强患者院后管理,形成“签约+服务”的闭环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移动医疗研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国内外移动医疗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为今后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PubM ed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文献出版总库中2006年—2016年发表的关于移动医疗的文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高频主题词/副主题词共现矩阵进行转换,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图谱.[结果]近10年关于移动医疗的相关文献发表量剧增,其中美国在该领域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我国近年来的研究产出增长加快.智能手机、自我照护、远程医疗、移动APP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是国际上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移动健康、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医疗信息化等是我国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结论]近年来我国在移动医疗领域的研究发展速度较快,但研究质量和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多借鉴国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高签约居民满意度,提升家庭医生工作效率,增强医疗机构科学管理水平,以家庭医生需求为导向,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了以签约、双向转诊、客服中心、移动App和服务监管为主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平台运行8个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加强患者院后管理,形成“签约+服务”的闭环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例PCI术后患者居家个案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介绍基于慢病管理APP的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CM)经验,为CM创新提供依据.方法:组建跨学科CM团队,以自主研发的慢病管理APP及可穿戴式设备为载体,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运用整合式CM模式对1例PCI术后并有多种慢病共存的老年患者开展远程居家个案管理.结果:经过3个月的个案管理,患者所有的管理目标均达标,期间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2次,未再发生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及非预期急诊或再住院.结论:基于慢病管理APP的CM模式能充分发挥移动医疗及CM模式两者的优势,促进高质量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服务,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移动互联网与机器人技术在脑卒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在脑卒中管理中应用现状,探讨科学高效管理脑卒中人群的方法 .方法以移动互联网、 远程、APP、 机器人、telenursing、Telemedicine、Smartphone、robot、stroke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阅读文献,从应用角度进行内容综述.结果 移动互联网与机器人技术在脑卒中人群管理中应用广泛,但脑卒中临床决策系统不够完善,初级预防环节相对薄弱;康复机器人种类不够丰富;远程护理、远程康复仍在起步阶段.结论 移动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在脑卒中人群初级预防、居家康复护理方面的应用存在不足,加强康复机器人语言、认知等功能建设,建设一套集预防、救治、康复、护理服务于一体的移动医疗设备,是创新脑卒中人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在医患沟通中的构建与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构建信息化科室平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信息需求,探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在临床工作(患者宣教、医疗展示、业务学习、病患随访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互联网建立医生工作站即终端信息平台,将医生、护士、患者移动设备终端(App)与工作站连接,将工作站编辑信息按自定义模块方式发送至移动终端.指导患者使用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App加入使用.结果: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的建立方便了患者获取必要的医疗信息,为科室医护人员提供了宝贵的业务学习资源,在服务好患者的同时通过信息化的广泛传播,提升了科室的区域影响力.结论: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的构建加速了科室的信息化进程,增进医患交流,提高了医务工作效率及医疗服务水平,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