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教育部鼓励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目前医患沟通共情能力教学多以模拟沟通、小组讨论形式为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较少.目的 探索构建可以用于课程教学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为今后医患沟通共情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开展教学应用,提高医学生、医生沟通共情语言表达能力,并收集反馈用于系统的优化改善.方法 2021 年 9 月—2022 年 2 月课题组基于讯飞语音识别技术和共情语义识别算法,应用课题组研制的 10 个医患沟通典型案例、示范共情语言、共情语言语义库、共情语言技能及其整体评分标准等进行系统"医患沟通共情语言虚拟仿真教学与评价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2022 年 3-5 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参与医患沟通学课程或培训的 950 名学生(包括 515 名本科生、102 名医学博士生和 333 名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本系统开展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学》技能课(2 学时)的教学试验.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等,并采用NVivo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词频分析.结果 应用系统后,本科生、临床医生、医学博士生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76.1%(723/950)的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评价结果为"完全掌握"或"掌握程度较高";93.8%(891/950)的研究对象表明本系统可"显著增强"或"有些增强"共情语言能力,89.5%(850/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便捷"或"比较便捷";95.1%(903/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合理"或"比较合理".反馈意见和建议中词频位于前五的关键词依次为:沟通、语音、教学、程序、标准.结论 该系统能够提高医学生和医生在医患沟通中由个案到一般的共情能力,自主型系统的使用解放了师生教学的时空局限,其规范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得到了研究对象的正向合理性反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仍需要不断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医学实验及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使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在医学实验中得以真正地体现。方法:本研究针对实验动物伦理认知情况、动物实验是否道德和如何看待动物伦理与实验教学问题,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认知情况等3个方面,制定了含25条问题的“基础机能实验中心动物实验问卷调查表”。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湖北医药学院2017级留学生(五年制)、2017级五年制本科生和2018级护理(四年制)学生及教师、科研人员及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以百分比表示。结果:本研究调查表回收率为98.04%(2 451/2 500)。其中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教师及科研人员实验动物伦理观清晰明了,但学生中普遍存在伦理观滞后现象。有16.24%(398/2 451)的学生未接受过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和培训,29.46%(722/2 451)的不清楚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7.14%(175/2 451)的认为动物实验不道德。对动物福利及伦理知识的认知情况模糊占比29.54%(724/2 451)。不熟悉操作步骤的占25.91%(635/2 451)。操作失误导致动物额外受伤中,无所谓的占9.38%(230/2 451);动物大出血后如何处理中,选择放弃实验的占7.83%(192/2 451),及时止血并输液后继续实验仅占5.43%(133/2 451),而是否做与本次实验无关操作的占9.26%(227/2 451)。在实验结束后采用放血处死动物的占2.28%(56/2 451)、只有5.51%(135/2 451)的学生选择过量麻醉安乐死,且仍有1.96%(48/2 451)选择颈椎脱臼、暴力处死。对动物尸体时选择缅怀2 min的仅占15.79%(387/2 451)。仅有32.56%(798/2 451)的被调查者了解虚拟仿真实验,34.92%(856/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或实验教学录像代替现有活体动物实验,77.56%(1 901/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结论:加强学生实验动物伦理观教育势在必行,这有利于医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动物伦理观,使“3R”原则和动物福利得以真正落实于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饮停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气虚血瘀饮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1月-2019年11月石景山区中医医院内科CHF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CHF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Lee氏心衰计分法评价症状严重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对照组为77.1%(2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050, P=0.014)。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T-proBNP[(1 725.3±1 473.8)ng/L比(2 485.7± 2 164.4)ng/L; U=341.200, P=0.031]水平低于对照组;NT-proBNP下降幅度[(54.3±26.7)%比(35.5± 19.8)%; U=4.310, P=0.003]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785、9.925, P值分别为0.031、0.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可提高CHF气虚血瘀饮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NT-proBNP水平以促进心肌损伤的修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沉浸式虚拟现实结合高仿真化妆技术在灾难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IVR)结合高仿真化妆技术在灾难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4至12月,以嘉兴学院医学院接受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灾难现场紧急医学救援"(以下简称灾难救援)章节教学的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个班的9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班级抽签方式分为传统教学组49人和IVR教学组48人。传统教学组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式,IVR教学组采用IVR结合高仿真化妆技术教学方式。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和对IVR教学组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6%(44/47)的学生认同IVR结合高仿真化妆技术的教学方式对灾难现场有较好的环境体验,83.0%(39/47)的学生认同感官体验良好,83.0%(39/47)的学生认同该教学方式对学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IVR教学组期末考试灾难救援相关试题的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9.10±2.36)分比(7.11±1.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IVR结合高仿真化妆技术能提升学生对灾难救援现场的环境体验和感官体验,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提高了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酒精性肝硬化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酒精性肝硬化脾虚痰瘀证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肝化湿活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邻苯二甲醛对比显色法检测脯氨酸肽酶(PLD)、Ⅳ型胶原(Ⅳ-C)、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水平,ELISA法检测五聚素3(PTX3)、Akt、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51/55)、对照组为76.36%(42/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64, P=0.018)。观察组治疗后肋痛胀满、痞块结坚、食欲不振、舌苔白腻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02、7.36、7.47、6.38、9.37, 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LD[(143.28±16.38)U/L比(160.69±18.35)U/L, t=5.25]、Ⅳ-C[(71.93±8.33)μg/L比(83.12±9.91)μg/L, t=6.41]、PINP[(32.36±5.32)ng/L比(39.02±5.61)ng/L, t=6.39]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PTX3[(36.82±4.96)ng/L比(42.14±5.83)ng/L, t=5.15]、Akt[(69.22±7.94)ng/L比(77.24±8.63)ng/L, t=5.07]、BAFF-R[(15.29±3.64)ng/L比(19.92±4.15)ng/L, t=6.2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7/55)、对照组为9.09%(5/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37, P=0.541)。 结论:清肝化湿活血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酒精性肝硬化脾虚痰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肝纤维化损伤程度,抑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董荣芬辨治痞满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董荣芬主任临床治疗痞满多分为水痞、气痞、食痞论治。水痞为“水渍胃中”导致饮停中焦,治疗重在健脾利水,常用茯苓甘草汤合五苓散加减;气痞为脾虚运化乏力导致腹部气胀,前期治疗重在理气,后期重在健脾,常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食痞为饮食不节导致食滞胃中,治疗重在消食导滞,常用保和丸合枳术丸加减。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检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自主研发MRI设备性能检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解决MRI设备实验教学不易开展的难题。方法:针对滨州医学院2016级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共202名学生,根据《医学影像设备学》中MRI设备教学要求,基于Unity3D引擎,应用Unity3D、3D Studio Max、Maya、Visual Studio技术,构建3D实验仿真模型、实验场景,设计实验学习内容、考核评价内容,研制教学系统软件,基于Web在线学习。并对实验学习进行满意度调查,统计本教学系统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上学习者实验成绩数据,多维度评价学习效果。结果: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为综合性实验,12个知识点对应12个实验项目,共计81个互动内容与步骤。本校学生实验学习满意度调查(202人)整体满意率为96.82%(2 347/2 424)。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参与本教学系统学习并提交实验报告的499人中,实验成绩平均分为78.07分(线上学习考核满分90分),整体通过率为96.79%(483/499),实验成绩获90分(18人)的平均学习时间为54 min。结论:本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验内容全面系统、实验场景真实度高、实验操作互动性强,学习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车祸伤院前急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构建车祸伤院前急救虚拟救援场景,提高学生在复杂现场环境下评估、沟通、应急救援能力。方法:选取扬州护理学院2018级大学生213名为研究对象。以项目设计构建-项目应用-效果判断为主导线,采用虚拟场景下的真实案例模拟,将院前急救中"120接诊沟通""现场安全评估与判断""伤员伤检评估""现场急救""患者转运"的五个模块融合,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完成"学习模式"、自行完成"训练模式"的课后练习、参加"考核模式"下急救能力考核。结果:车祸伤院前急救中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为患者转运;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学习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能均较应用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能给学生直观的抢救体验,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睡眠结构及神经心理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治疗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睡眠结构及神经心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51例慢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分为VR联合药物治疗组( n=26)与单纯药物治疗组( n=25)。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采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联合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VR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每周5 d、每天30 min的VR技术治疗。治疗前、治疗6周后应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抑郁情绪,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听觉词语学习测试(AVLT)、数字广度测试(DST)、连线测试(TMT)、Stroop色词测试A/B/C、线方向判断(JLO)、数字符号转换测试(SDMT)评估总体及单项认知功能,采用基于心肺耦合技术的便携式睡眠监测仪(PSM)-100A评估睡眠结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VR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主观睡眠质量、神经心理特征和睡眠结构的差异。 结果:(1)治疗6周后,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相比,VR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的PSQI、ISI及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AVLT-即刻回忆总分及AVLT-短时延迟回忆评分、长时延迟回忆评分、再认评分明显升高,TMT-A、TMT-B用时明显缩短,DST-倒背评分、SDMT评分明显升高,高频耦合带(HF)睡眠比例明显升高,低频耦合带(LF)睡眠比例、LF/HF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周后VR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的PSQI、ISI及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AVLT-即刻回忆总分及AVLT-短时延迟回忆评分、长时延迟回忆评分、再认评分明显升高,TMT-A、TMT-B用时明显缩短,DST-顺背、倒背评分明显升高,JLO、Stroop色词测试A/B/C和SDMT评分明显升高,HF睡眠比例明显升高,LF睡眠比例、LF/HF值明显降低,觉醒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VR技术联合药物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减轻抑郁焦虑情绪、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针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126例sTBI合并AG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疾病,留置鼻胃管每6 h回抽胃内容物判断胃残留量(GRV),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实施肠内营养(EN)并根据GRV调整EN饲入量及速度等,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下巨虚、中脘五穴进行电针刺激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7 d胃肠功能指标〔腹内压(IAP)、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胃肠功能衰竭评分(GIF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ICU院内获得性肺炎(HAP-ICU)发生率、机械通气(MV)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电针刺激的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28 d生存分析。结果:126例患者在7 d治疗观察过程中有26例退出研究,最终入组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3 d时两组患者IAP和DAO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IAP(cmH 2O,1 cmH 2O=0.098 kPa)为13.75±2.76比18.11±3.97,DAO(U/L)为129.88±24.81比158.01±22.64;观察组:IAP(cmH 2O)为13.56±2.19比18.50±3.54,DAO(U/L)为129.11±29.32比159.36±28.65;均 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均逐渐改善,且观察组治疗7 d时IAP、DAO和GIF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AP(cmH 2O):11.28±3.61比12.68±3.23,DAO(U/L):49.69±17.56比57.27±20.15,GIF评分(分):2.02±0.74比2.40±0.70,均 P<0.05〕。观察组患者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V时间(d):15.72±4.60比18.08±4.54,ICU住院时间(d):16.76±4.68比19.26±5.42,均 P<0.05〕,且HAP-ICU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0%比30.0%,22.0%比32.0%,均 P<0.05)。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4%比76.1%;Log-Rank检验: χ2=37.954, P<0.001)。观察组患者无明显电针刺激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电针刺激相应穴位治疗能有效改善sTBI合并AGI患者的胃肠功能,有利于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28 d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