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质类泛素修饰角度解读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蛋白质类泛素化修饰角度解析亚低温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保护机制,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亚低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小鼠NSCs,分为对照组、缺氧组、亚低温组、缺氧+亚低温组并予相应处理,Western Blot法检测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2/3(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2/3,SUMO2/3)、低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α,HIF-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 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 α,PGC-1α)和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的蛋白水平;比较NSCs克隆球直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NSCs中SUMO2/3、HIF-1α和PGC-1α的蛋白水平分别升高至1.33、2.26和2.40倍,亚低温组NSCs中SUMO2/3和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1.52倍和6.3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缺氧组相比,缺氧+亚低温组NSCs中SUMO2/3、HIF-1α、PGC-1α和Oct4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1.44、1.40、3.30和1.5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缺氧组、亚低温组、缺氧+亚低温组细胞克隆球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缺氧+亚低温组细胞克隆球直径明显小于缺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亚低温组与对照组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缺氧+亚低温组LDH水平明显低于缺氧组( P<0.05)。亚低温组细胞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缺氧+亚低温组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缺氧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和亚低温组巢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明显下降( P<0.05);与缺氧组和亚低温组相比,缺氧+亚低温组巢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强,同时NSE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 P<0.05)。 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强化蛋白质的SUMO化修饰方式增加NSCs对缺氧的耐受,进一步为亚低温治疗HIE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亚低温疗法在重症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亚低温疗法在重症颅脑损伤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早期实施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世界范围内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存活者往往留有神经发育障碍。除了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措施,亚低温是目前已知新生儿HIE的神经保护和改善预后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亚低温并不能提供完全的神经保护,且受胎龄、时间、设施等限制,故临床医师及研究者积极寻找HIE的补充和/或替代疗法。干细胞移植已被提出在HIE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促红细胞生成素、氙气、褪黑素等也可能在HIE中发挥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现就新生儿HIE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颅脑创伤后难治性高颅压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难治性高颅压(RIH)是导致颅脑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神经外科的治疗难点。RIH的定义目前仍未统一,分歧主要集中在颅内压升高的压力阈值和持续时间。临床上有多种治疗RIH的方法,包括去骨瓣减压、巴比妥疗法、亚低温治疗、高渗盐溶液、腰椎穿刺引流和脑池造瘘术等,但对于这些方法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尚有争议。本文对RIH的定义、病理生理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RIH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一种由于围生期窒息导致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而引发的新生儿脑损伤疾病,其在全球的发病率较高,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治疗HIE可减少脑损伤,提升HIE患儿生活质量。近年来亚低温疗法是临床公认的效果较好的HIE治疗方法,其可改善足月儿中重度HIE的生存率并显著降低致残率,但治疗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大约有40%~55%的患儿在接受亚低温治疗后,仍然可能面临中到重度的神经发育问题。因此,利用亚低温和神经保护性药物联合治疗新生儿HIE的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治疗方法能进一步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行为能力,缓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为未来探索更多HIE神经保护疗法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三胎政策的实施,将会迎接更多新生命的到来,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脑瘫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亚低温疗法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重要的方法,本文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适用标准,并对搜集的相关文献资料加以总结和提炼后对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以便为实施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提供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疗法患者腹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检索并获取符合行亚低温疗法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按照循证资源 6S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检索相关数据库和网站,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总结.结果 纳入 13 篇有关文献,包括 1 篇临床决策、5 篇指南、3 篇专家共识、2 篇随机对照试验、2 篇系统评价.最终提取了腹泻病因评估筛查、相关指标监测与控制、合理进行肠内喂养、提高胃肠耐受性、腹泻并发症预防和人员培训与管理等 6 个维度,共 26 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行亚低温疗法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管理相关证据,可为临床工作者对行亚低温疗法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管理提供循证依据,进而降低患者腹泻发生率,改善住院期营养状态,早日实现身体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褪黑素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足月儿死亡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尚无根治措施.亚低温治疗(therapeutic hypothermia,TH)是新生儿监护病房中HIE的标准疗法,但在偏远地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确定.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吲哚类内分泌激素,能够轻易穿透血脑屏障.通过受体和非受体机制,MT发挥抗氧化、抗炎效果,参与调控细胞器功能、抑制细胞死亡.可靠的安全性及临床(前)结果使MT被认为是治疗HIE有前景的药物之一.该文就MT联合TH治疗HIE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要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颅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所发生的损伤.重型颅脑损伤即格拉斯哥昏迷测量表(GCS)评分≤8分,此时患者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大脑继发损害发生率高,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体内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等细胞内因子分泌增多,加重细胞损害.自20世纪90年代起,经临床实验研究,国内外陆续采用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在近年广泛普及. 亚低温疗法即使用冬眠合剂和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降至32~35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是指创伤后4~14 h脑组织弥漫性膨胀或肿大. PADBS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其他类型颅脑损伤同时发生,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达80%[1]. 目前,关于PADBS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尚不完全清楚,对于PADBS的患者,是否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 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对PADBS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展开综述,为PADBS患者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