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苦酒实质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通过分析经方苦酒为醋说的依据,指出了苦酒被混淆为酸醋的问题所在.从相关原著、文献记载以及酿造方法等角度对苦酒进行分析,提出经方苦酒的味道酸苦,但实质为酒的观点.在苦酒味酸、苦酒佚失及"酢""醯""醋"含义混用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下,使后人产生了"苦酒为醋"的误会.最终苦酒之名虽得以沿用,但其内涵却从酒被替换为醋,名存实亡.苦酒与酸醋二者功效相近,临床上可以相互替代,但绝不可等同.明确经方中苦酒的实质,澄清本源,可以为经方规范用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梅师方》佚文考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梅师方》是亡佚医方书,其书名出自《证类本草·所出经史方书》,《证类本草》保留其佚文117条。除《证类本草》外,共50种医书明确引用《梅师方》部分佚文。其中38种医书未超出《证类本草》引《梅师方》佚文范围,12种医书所引《梅师方》佚文为《证类本草》所未载,以此推测《梅师方》在1552—1578年间的长江流域有可能还存世。就《梅师方》现存的佚文而言,其内容与《肘后备急方》有学术渊源的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阴庄履严《医理发微》考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理发微》为明代江阴籍医家庄履严所著,普遍认为是书已经亡佚。通过考查,于《江阴庄氏宗谱》中发现《医理发微》3卷,其成书年代应在万历乙未(1595)或之前,由庄氏后人庄文鹤于咸丰九年(1859)修入宗谱。《医理发微》共计3卷,分5部,部之一论述脉诀、脉经、诊家诸书等;部之二论述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等;部之三论述伤寒诸证;部之四论述妇人诸证;部之五论述小儿幼科诸书。现传庄氏《妇科百辨》一书系《医理发微》部之四“胎产百辨”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草图经》引录亡佚方书考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草图经》在本草学术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其成书于宋初,所载宋以前的医籍内容未经宋臣校改,保存了较早文献原貌。国内外学者以对其本草学与本草图考证、学术价值研究为主,关于其中亡佚医籍的专门研究较为少见。通过《本草图经》中以“××方”或“某某方”命名者进行梳理,初步统计出今已亡佚的方书约46种。以韦宙《独行方》、刘禹锡《传信方》、《天宝单方图》(《天宝单行方》)举例示之,发现《本草图经》记载的亡佚方书资料丰富,线索明晰,对于相关方书的研究与辑佚具有进一步发掘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陆彦功《伤寒类证便览》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伤寒类证便览》是明新安医家陆彦功编集整理的一部伤寒类医籍,计12卷,初刊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国内外现存有3种版本:一种为藏于日本内阁文库全本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的残本,两地藏本均为婺源汪范依据陆氏保和堂于明弘治十二年刊本进行缮写翻刻的刻本,刊刻时间不详,原保和堂弘治十二年刊本未见;一种为藏于四川省图书馆的所谓“明弘治刻本”;一种为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清代精抄本。其文献来源主要有《伤寒类证》《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活人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事难知》《伤寒图歌活人指掌》《胎产药方》《小儿伤寒药方》。该书使已经亡佚的《伤寒类证》得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经》《素问》编撰与流传解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通过对传世本《灵枢》《素问》编纂思想的发掘和梳理,发现二者是一部完整书的两个部分,二者的性质、关系是以《灵枢》为内篇,系理论创新之作,叙述方法以"撰"为主;以《素问》为外篇,为临床应用和资料整理性质,叙述方法以"编"为主。内、外篇皆成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之间,作者为曾长期在国家藏书机构任职的一流学者。在宋以前外篇流传更广,内篇则流传很有限,二者在传承过程中,虽内容有亡佚及添补、篇次有错乱及人为调整,但总体而论,失真的程度不大,特别是内篇《灵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医心鉴》古今流传小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食医心鉴》3卷,唐代昝殷撰,成书于公元9世纪,载有各科食治理论及食疗方,对食治及临床各科影响深远。《食医心鉴》在北宋时尚存,《太平圣惠方·食治》《养老奉亲书》《证类本草》《圣济总录·食治门》先后引用本书内容。靖康之难后,原书罕见,甚至有已亡佚的可能,至明代原书彻底在国内亡佚。但《证类本草》等书保存有《食医心鉴》佚文,内容依然经常被后世医籍收录转引。后有日本人从朝鲜《医方类聚》中辑得《食医心鉴》211方,罗振玉将其带回国内并于1924年在东方学会刊行,使《食医心鉴》自亡佚后首次在国内单独成册出现,促进了本书在国内的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学者重新辑佚,使《食医心鉴》内容更加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效产宝》流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唐昝殷所著《经效产宝》是中国现存最早妇产科著作,成书后散佚,至清末再次流传。尽管后世医书广泛引用此书,但其流传过程至今未能梳理清楚。通过梳理《经效产宝》成书过程与历代史志目录,并分析宋元明3代医著引用《经效产宝》条文的类型和范围,推测此书曾于宋末亡佚,元明医家未见传本,从而勾勒其流传图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普济方》中医眼科外治法及外用处方考略
编辑人员丨2024/7/6
《普济方》是中国古代最大方书之一,于1406年由明朝周定王朱橚组织编撰,原书已散佚不全,现存版本为清初《四库全书》重新编次整理本.本文以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普济方》为研究对象,以《普济方》著者、成书、主要内容和特色价值为研究背景,概述明以前中医眼科外治法及外用药发展源流,重点探讨《普济方》中眼科外治法及外用方药收录情况、收方特色和学术价值.《普济方》广泛收集了明初以前眼科外治法及外用方药,其中有明确出处者729首,来源于51部自汉至明代的各类医籍,其中包含了10余部今已亡佚不存、或著者成书均已不详的稀有中医古籍.深入研究《普济方》所载中医眼科外治法及外用方剂,对认识古代中医眼科外治法的发展史,了解传统眼科外治技术的演变、眼科外用药的选择、眼科经典方剂和新药研发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本草纲目》引用今佚古医籍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若干亡佚医籍在《本草纲目》中的引用作为例证,探讨其引用文献的错综复杂情况.《陈氏经验方》《小儿宫气集》《张焕小儿方》、姚和众《童子秘诀》均为《本草纲目》引用书目,今皆亡佚.经考证研究,有些今亡佚医籍当时为李时珍亲眼所见,如《陈氏经验方》;也有可能转引自其他古籍,如《小儿宫气集》《张焕小儿方》和姚和众医方书.《本草纲目》引录前人文献,一般医理内容与之相同,但李时珍有意简略处理文字.推测其或许出于压缩版面,降低出版费用,以益于促使《本草纲目》出版之考虑.《本草纲目》“序例”提及引用书目数量统计与正文所载不完全吻合,不能依照“序例”确定其具体引用文献的数量.《本草纲目》保存了诸多亡佚古医籍之佚文与相关线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