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图经》引孙思邈文献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北宋苏颂主编的《本草图经》引用孙思邈文献原文18则,涉及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月令》,均为北宋本或更早的版本,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和辑佚价值。《本草图经》所引《备急千金要方》与今传本《备急千金要方》及古本《孙真人千金方》互有异文,这些异文有些是苏颂等人化裁所致,有些则是因为所据版本不同所致,据前者可校正、补充后者。《本草图经》所引《千金翼方》早于今传元大德本《千金翼方》,据前者可以校正后者的错误。孙思邈《千金月令》已佚,朝鲜《医方类聚》收录该书的部分内容,后人据此对该书有所辑佚。《本草图经》所引《千金月令》可用于校正《千金月令》辑佚本的错误,并补其未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草图经》中涉及今山东省的草木类药图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草图经》有48幅药图名称涉今山东省区域,其中草木类药图共42幅,分属7个州军。对《本草图经》涉及到今山东省区域草木类药图进行考证,可推测到种的药图26幅,可推测到属的药图3幅,尚有11幅药图待考。《本草图经》涉及今山东省区域的州军冠名药图中,以兖州、齐州、淄州药图篇幅最多,反映了北宋时期该地区的中药资源利用水平。“单州菟丝子”图刻画了菟丝子属植物吸器,“兖州茯苓”图如实描绘了野生茯苓生境,这说明《本草图经》绘图者开展了细致严谨的实地调查,体现了《本草图经奏敕》“欲望下应系产药去处,令识别人,仔细详认根、茎、苗、叶、花、实,形色大小,并虫、鱼、鸟、兽、玉石等,堪入药用者,逐件画图”的要求。“鬼臼”“人参”“山茱萸”“淫羊藿”“漏芦”等部分药图出现文图不一致,这说明北宋时期存在射干混鬼臼、由跋混半夏、漏芦品种混乱等现象,也反映了苏颂“举凡进呈药物,所记形类,与文献不符者,则并存之”的编写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草图经》引录亡佚方书考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草图经》在本草学术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其成书于宋初,所载宋以前的医籍内容未经宋臣校改,保存了较早文献原貌。国内外学者以对其本草学与本草图考证、学术价值研究为主,关于其中亡佚医籍的专门研究较为少见。通过《本草图经》中以“××方”或“某某方”命名者进行梳理,初步统计出今已亡佚的方书约46种。以韦宙《独行方》、刘禹锡《传信方》、《天宝单方图》(《天宝单行方》)举例示之,发现《本草图经》记载的亡佚方书资料丰富,线索明晰,对于相关方书的研究与辑佚具有进一步发掘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草纲目》引据《图经本草》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本草纲目》对《图经本草》有关内容的引据,探析李时珍对《图经本草》的著录方式、首载于《图经本草》药物品种、对《图经本草》有关药物“校正”、具体引据内容之用途和引据文献特点,认为李时珍对《图经本草》的引据既全面又科学,汲取了《图经本草》精华,为李时珍成功编撰《本草纲目》贡献巨大,同时李时珍又本着“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客观地对《图经本草》中“但图与说异,两不相应。或有图无说,或有物失图,或说是图非”作了实事求是的纠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纪念苏颂诞辰1 00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葱豉汤治疗外感热病初起探赜
编辑人员丨2023/8/6
葱豉汤首载于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由葱白、淡豆豉两药组成,淡豆豉具有“表透”之功,葱白具有“通阳”之效,二者相合具有发汗不伤阴、无凉遏之虞的特点.因此历代医家中如苏颂、张镜人等对该方治疗时气、温病等皆有论述,彭子益尤为推崇运用该方治疗小儿外感热病,并对该方的适应症做了详细说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千金要方》考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秸二年(1057)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机构.至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的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千金要方》为校正医书局最初计划校正的8部医籍之一,该书由高保衡、孙奇、苏颂、林亿等校正,成为宋朝之后定型化版本.从校勘过程、方法和内容3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考释,发现《千金要方》的主要校勘人员均为馆阁官员或知医儒臣,医官只是起辅助作用;在校正过程中大量应用他校法,广泛运用对校法,个别使用本校法;内容方面从注音释义、示疑示阙、避重示重及避讳现象进行了详细校正,对当今中医古籍整理具有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嘉祐补注本草》是苏颂所撰考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嘉祐补注本草》一书,学术界对编撰者素有争论.通过对《嘉祐补注本草》一书的体例、内容、源流的考述,证明是苏颂所编撰.又引述《魏公谭训》《续资治通鉴长编》《掌禹锡墓志铭》等对《嘉祐本草》的记载,也证明不是掌禹锡编撰而是苏颂主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橘红与化橘红采制、炮制及功效的古今演变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古代橘红基原经历了橘及其栽培变种、柚及其特异性变种化州柚的品种延续与变迁,前者为橘类橘红,后者为柚类橘红,橘红在清朝以前以橘类橘红为主,清及以后,以化州柚为代表的柚类橘红脱颖而出.1949年以后,由于化州柚产地遭到破坏,不得已以普通柚补充,柚与化州柚从此于《中国药典》中共同列为化橘红的基原,前者称光橘红,后者称毛橘红.该文从采制、炮制及功效角度,梳理橘红的历史应用情况.考证发现,①柚类橘红原植物经历了"果实成熟时采收"至"未成熟时采收"的转变.橘红的采收加工方法于宋·苏颂《本草图经》中首次记载,至明清时期,橘类橘红强调去白需极净,而毛橘红则加工成不同规格(七爪、五爪、象眼块等),民国时期,出现化州柚幼果的加工工艺.②橘红的炮制方法最早于《雷公炮炙论》中出现,首次使用鲤鱼皮制,考证推测鲤鱼皮制有助于橘红消骨哽.宋金元时期出现焙制、炒制及盐制橘红,明清时期出现蜜、土、姜汁、白矾作为橘红的炮制辅料.其中橘类橘红以盐制为主,盐制毛橘红则较为少见,原因或为前者需盐以辅助下气,而后者自身下气消痰能力极强,无需盐制.炒制、蜜炙的炮制方法有助于降低毛橘红的峻烈之性.③从橘红的功效应用历史梳理可知,橘红的药用价值于汉唐萌芽,宋金元发展,明清成熟.毛橘红的应用历史从明清伊始,如今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药性考证可知,光橘红性寒,毛橘红性温、峻,两者药性不同,不宜继续将柚、化州柚同列为化橘红基原,目前化州柚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建议下一版《中国药典》将化橘红仅收载来自化州柚者.该考证结果有助于橘红、化橘红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为化橘红及其炮制品的合理运用提供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本草图经》中涉及今江苏省区域的州军府地名药图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草图经》于1061年编撰成书,可视为我国历史上继《新修本草》之后的第二次全国性中药资源普查的成果结晶,为探究宋代中药资源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史料.《本草图经》中所涉及今江苏区域的州军府地名的药图共50幅,文中考释出涉及今江苏省区域的药图共38幅,其中可以推测到种的药图31幅,可推测到属的药图4幅,可推测到科的药图3幅;待考药图12幅.药图基原绝大部分可考,归功于药图精美及具有较强的写实性,且图经对原动植物性状描述详实,为考证宋代药物提供了精美的本草图文史料.在对《本草图经》药图考证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图文不一致的情况及不同药图可能来源于同一植物的情况,推测可能与苏颂"举凡进呈药物,所记形类,与文献不符者,则并存之;若与文献有联系者,即根据文献加以注释,以条悉其本源."的整理原则有关.结合《本草图经》中江苏省药材产地分布情况,反映出北宋时期江苏省中药资源的利用与发展侧重于低海拔的山谷地貌及沿海地区.对于涉及今江苏省地名的药图来看,药图数量较多的产地,不论是当时的政治、经济,还是交通都较为发达,使得其药材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