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共享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旨在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在科研管理和科技覆盖中的作用。方法: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开放共享方式进行了文献调研,并结合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技术平台开放运转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分析。结果:虽然现阶段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的开放共享仍存在诸多问题,但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技术平台通过大型仪器设备的分层分级管理、建设高效灵活的共享管理信息系统、引入高层次的仪器管理和服务人员并加强培训以及加强共享平台的安全管理四方面的工作,实现了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的高效开放共享。结论:在现阶段通过一定的管理、系统能力以及人员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的开放共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仿生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设计并应用仿生型股骨远端假体,通过人造韧带及高稳定型衬垫重建人工关节的稳定性,替代铰链式关节,从而降低相应部位的应力,降低假体磨损、松动及折断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治并行假体置换的股骨远端骨肉瘤的患儿资料,共纳入仿生型假体12例(仿生组)及单纯铰链假体21例(单纯铰链组)。仿生组男6例,女6例,年龄(8.8±2.6)岁,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Enneking分期ⅡA期1例,ⅡB期10例,Ⅲ期1例;单纯铰链组男14例,女7例,年龄(8.6±2.2)岁,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Enneking分期ⅡB期15例,Ⅲ期6例。通过对比仿生组和单纯铰链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肿瘤学及假体预后情况,探讨仿生型股骨远端膝关节假体的围术期安全性、肿瘤学预后、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功能状态。结果:仿生组和单纯铰链组在性别比例、年龄、身高、体重、发病时长等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仿生组在总手术时间(126.7±27.9)min vs (143.3±38.9)min( P=0.203)、术中出血量(162.5±212.3)ml vs (247.6±175.6)ml( P=0.224)及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6.3±2.4)d vs (6.4±3.4)d( P=0.908)方面与单纯铰链组相似。仿生组平均随访(16.0±4.7)个月,1例因肿瘤进展死亡。3例出现远处转移,1例出现肿瘤复发合并假体半脱位,最终行截肢治疗。假体半脱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肿瘤巨大、股四头肌切除过多所致。余患儿未见假体并发症;单纯铰链组平均随访时间(12.7±4.5)个月,所有患儿均存活,其中3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均行局部切除;未见假体并发症。末次随访仿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单纯铰链组(120.6°±13.6° vs 92.0°±7.7°, P<0.05),但MSTS 93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0.9)分 vs(29.5±0.6)分。 结论:短期随访结果提示,仿生型股骨远端膝关节假体与单纯铰链假体相比具有良好的围术期安全性,不增加假体并发症发生率,并可获得更好的膝关节活动度及优良的功能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型口腔强吸装置对降低喷砂粉尘污染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改良型和常规型强吸装置在喷砂洁治时对喷砂粉尘的吸引效果。方法:使用含标准牙齿28颗的口腔仿生头模进行预实验,比较改良型和常规型强吸装置在不同条件下的粉尘吸引效果。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4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行喷砂洁治的18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改良型强吸装置,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型强吸装置,比较两组患者在喷砂洁治时的舒适度及VAS评分。结果:在1/3、2/3喷砂量条件下,5、10 min喷砂时间条件下,15、30 cm喷砂粉收集距离条件下试验组的降低粉尘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V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型强吸装置可从污染源控制粉尘扩散,改善诊室环境,从而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减少免疫力低下人群发病的刺激诱因,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及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杠杆-支点平衡重建"理论的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高龄人群越来越多,同时骨质疏松问题也变得相对突出,因此通常低暴力即可造成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给老年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随着医疗水平及内固定材料的进一步发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的出现极大改善了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但随着治疗患者量的不断增多,内固定失败也被不断报道。近年来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被报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主要阐述PFBN的设计理论依据、特点、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研究,为今后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与第三代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第3代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35例,女43例;年龄(76.0±7.9)岁。骨折改良Evans分型:Ⅰ型6例,Ⅱ型21例,Ⅲ型24例,Ⅳ型23例,Ⅴ型4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FBN组35例,采用PFBN固定;Gamma钉组43例,采用第3代Gamma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0±4.0)个月随访。PFBN组和Gamma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8.9±8.2)、(58.1±6.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8.0±24.9)、(126.8±25.7)mL,住院时间分别为(10.9±2.9)、(10.3±4.0)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0±1.3)、(5.1±1.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2.9%(29/35)、76.7%(33/43),疼痛VAS评分分别为0(0,1)、1(0,1)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35)、4.7%(2/43),以上项目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PFBN组患者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为(5.3±1.2)周,显著早于Gamma钉组患者[(6.9±1.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FBN与第3代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但前者较后者固定术后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更早,更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流控芯片在眼科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微流控芯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技术。其中,微流控器官芯片技术飞速发展通过在微米量级对细胞和微环境进行精确调控,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克服传统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技术的不足。在眼科领域,微流控器官芯片模型主要集中在仿生角膜、视网膜和眼后房等以进行干眼、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模型的研究。另外,控芯片实现对泪液、眼内液标志物的连续监测和即时诊断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微流控芯片在药物分析、药物研发与筛选领域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在眼科体外模型构建、即时检测和药物分析等应用方面的进展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型仪器技术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在大型仪器平台人才队伍中引入博士研究生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管理让其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方法: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人才队伍现状进行文献调研,并结合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技术平台运转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分析。结果: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平台近年来都加强了高层级人才的引入,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并通过职级晋升、提升待遇等管理手段,保持仪器服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结论:高精尖仪器是仪器技术平台的基础,高学历人才是仪器技术平台的核心。只有更多的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加入技术平台,才能让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更好地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D打印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的设计及功能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半肘关节仿生型全肱骨假体的设计、手术要点及短期随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全肱骨切除、3D打印辅助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置换术的8例肱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情况、肿瘤学预后、假体并发症及功能状态。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37岁;骨肉瘤5例,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结果:假体生产周期为(9.8±2.7)d,手术时间为(209±23)min,术中出血量为(569±173)ml。术中假体植入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桡神经麻痹和1例局部复发(行截肢术)。使用LARS人工韧带或疝补片重建肩关节和肘关节周围关节囊及肌腱韧带附着。术后屈肘活动度为(118±15)°(100~140°),伸肘受限度为(11±9)°(0~25°),肩关节外展(28±12)°(15~50°),肩关节前屈(26±9)°(15~40°)。术后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93量表功能评分为(24.1±1.5)分。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12~32个月),7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带瘤生存。结论:新型3D打印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具有良好的围术期安全性,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解决了全肘关节型假体尺骨髓内柄应力集中的问题,降低了假体的远期磨损率和松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仿生微泡超声造影剂制备方法及其生物效能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磷脂杂化法制备系列仿生微泡超声造影剂,通过检测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效能,评估该方法制备仿生微泡的可行性和广谱适用性。方法:通过薄膜-水化、磷脂杂化、机械振荡等步骤制备仿白细胞微泡(MB leu)、仿血小板微泡(MB pla)及仿红细胞微泡(MB ery),采用动态光散射检测仿生微泡的粒径、电位,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构,流式细胞计数检测MB leu、MB pla、MB ery典型细胞膜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仿生微泡所含相应细胞膜蛋白,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检测安全性,超声成像检测离体和在体成像能力和稳定性,活体荧光成像检测在体代谢情况,超声分子成像检测仿生微泡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和急性肝炎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仿生微泡呈圆形、分布均匀、无明显聚集,细胞膜成功嵌于微泡磷脂膜上。三种仿生微泡的粒径与对照微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电位低于对照微泡(均 P<0.05)。离体和在体实验证实仿生微泡生物安全性良好。仿生微泡包含相应细胞膜的主要蛋白。超声造影显示仿生微泡稳定性及在体成像效果良好。活体荧光成像显示仿生微泡膜主要经肝脾代谢。MB leu、MB pla在两种疾病模型中均有良好的靶向成像效果。 结论:本研究通过磷脂杂化法成功制备三种仿生微泡超声造影剂,其安全性良好、性能稳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广谱适用性,是一种便于推广应用的仿生微泡制备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杂性会阴撕裂仿生模具在助产士会阴撕裂防治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采用复杂性会阴撕裂仿生模具对223名助产士进行复杂性会阴撕裂防治的模拟培训。223名助产士分5次培训、每次培训1周。培训前、后均行正常分娩理论与接产分娩操作(技能)的考核,培训结束后助产士对模拟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培训前,高年资(助产工作年限>5年,85人)和低年资(助产工作年限3~5年,138人)助产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为(84.6±3.4)和(63.4±5.7)分、技能考核成绩为(87.5±3.6)和(61.2±3.1)分,培训后理论考核为(96.3±4.7)和(83.7±4.3)分、技能考核为(95.2±3.2)和(79.7±2.1)分,两组培训后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均 P<0.01);两组间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技能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均 P<0.05)。全部助产士对复杂性会阴撕裂仿生模具模拟训练效果的评价均为满分。提示采用复杂性会阴撕裂仿生模具进行模拟培训可提高助产士的理论水平、临床快速判断能力和缝合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