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MAIC模型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急诊就诊流程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利用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LSS)管理中的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DMAIC)模型,优化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就医流程,提高患者就医效率,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根据DMAIC模型,对危重孕产妇的就诊流程进行优化:梳理就诊流程,明确到院—医嘱开立、采血—送检、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为院内延误的关键环节,对上述环节进行流程跟踪及分析,找出延误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优化流程.本研究回顾性纳入流程优化前(2019年1月—2021年12月)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优化前组,流程优化后(2022年1月—2023年12月)的患者为优化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到院—医嘱开立、采血—送检、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到院—办理住院的时间.结果 急诊就诊流程优化后,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总体就诊效率提高.到院—医嘱开立[24.0(13.5~38.5)min vs.39.0(17.5~98.0)min,P=0.027]、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48.0(10.0~73.0)min vs.65.5(22.7~90.7)min,P=0.025]以及到院—办理入院总时间[120.0(93.0~149.0)min vs.218.0(123.0~382.7)min,P<0.001]均较优化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血—送检时间有缩短趋势,但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DMAIC模型能够明确流程优化的关键环节,优化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急诊就诊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细胞外囊泡表征检测方法的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囊泡,天然携带母细胞来源的各种内容物,保留母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可以反映其分泌时的母细胞状态.为了解EVs的生物发生及其在机体内的生物学功能,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尝试,但直接检测EVs有一定的困难,目前的检测技术通常以EVs内容物作为检测对象,实现间接表征的目的.通过分析体液中的EVs,可以实现疾病诊断的目的,对EVs进行详细表征可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EVs属于内源性物质,可作为递送药物的载体,具有增加药效、降低药物毒理作用和辅助药物通过生物屏障的优势.目前,作为药物或者递送药物的载体应用尚存在的问题,包括(1)EVs内容物的表征,以便使用更明确定义的EVs;(2)开发适合的检测方法来监测体内的EVs,以确定和优化EVs的剂量、给药途径及潜在毒性;(3)确定EVs膜组成的种类及数量.EVs直径为纳米级别,内容物含量少,但临床应用价值大.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分析技术将能够对EVs类型进行全面表征,并进一步推进对EVs生物学的理解,开发基于EVs的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促进其临床转化.本综述介绍了 EVs研究中分析技术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重点是EVs和EVs中蛋白质的表征检测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机器学习的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流行性感冒临床证候学资料进行训练,获得流感辨证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病历资料,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将不同数据处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分别存储,以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为备选模型,通过Optuna进行超参数优化选择,并在各数据集中分别训练模型,以macro-F1评分为核心指标,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整理得到训练样本1 011个,其中风热犯卫证453个、风寒束表证152个、表寒里热证406个;得到用于训练的数据集8个,包含数据80份.经训练,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随机森林模型的macro-F1评分分别为0.783 0、0.774 2、0.731 5、0.782 4、0.716 7、0.793 8、0.815 3.加权样本能显著提高平均模型性能,而主成分分析降维会降低平均模型性能.单一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集成方法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最佳.结论 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lightGBM较为适宜,随着样本量增加,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可能更为合适.不同数据处理方式会影响模型性能,对证型典型程度信息的采集有利于提高模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血糖优化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血糖优化干预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方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血糖优化干预后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方案,前瞻性分析 2022年 5月—2023年 5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158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80),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与血糖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基于血糖优化干预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方案.比较 2组患者血糖管理质量指标及营养相关结局指标.结果 实施基于血糖优化管理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方案后,观察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胰岛素使用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血清前清蛋白、血红蛋白、7d热卡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血糖优化干预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方案可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血糖波动,提升血糖管理质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便携式医疗设备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算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为精准有效地预测便携式医疗设备的电池剩余寿命,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和麻雀搜索(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算法的SSA-BP算法.方法:首先,通过BP神经网络的结构确定权值以及阈值的总数;其次,利用SSA算法优化初始权值和阈值,并赋值给BP神经网络;最后,通过对输入样本的训练获取预测的输出值.选取不同环境温度(4、24、43℃)下的18650型号锂电池数据进行测试,通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验证SSA-BP神经网络算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医疗设备电池剩余寿命的预测精度.结果:SSA-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医疗设备电池剩余寿命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低于BP神经网络算法.结论:SSA-BP神经网络算法能够精准有效地对电池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提高了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UTAUT模型的医生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采纳意愿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医生对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aid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ADTS)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厘清ADTS推行的重要环节,进而提出优化技术、管理的建议.方法 在整合型技术接受使用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感知风险、认知信任、法律监管等因素设计问卷,在预调研修正后对226份正式回收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假设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得到医生ADTS采纳意愿关系链模型.结果 绩效期望、认知信任、社会影响对医生的行为意愿产生直接正向影响,其中社会影响的作用效果最大;促成因素、法律监管等存在间接影响.研究还发现,使用过ADTS的医生在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学习适应性等多方面赋分较高.结论 落实ADTS应用应重视培训科普、建立运维体系、完善风险责任规制,需要多方合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弹性边界下的模态测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针对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系统结构复杂、转动惯量高等特点,探讨其在弹性边界下的模态测试方法.方法:以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为测试对象,参照GJB 2706A-2008《航天器模态试验方法》和GB/T 11349.3-1992《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 冲击激励法》在离心机弹性边界下使用力锤作为激励源开展模态测试.每个激励位置锤击4次,对4次锤击数据进行线性平均计算后得出结果.利用三自由度加速度传感器、64通道数据采集仪收集数据,基于Test.Lab模态测试分析软件,采用频率响应函数对模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激励信号在30 Hz频段内相干系数不低于0.8;系统前3阶固有频率分别为9.15、15.66、19.22 Hz,均为扭转振型;在Z18和Z21激励位置下,系统一阶频率均为9.15 Hz左右,二阶和三阶频率也一致.结论:力锤测试法可用于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的模态测试,能够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提高受试者的舒适性,对指导后续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DRG的胃癌患者分组效果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下胃癌患者分组效果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DRG付费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总体方差减少系数评价DRG分组效果;采用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度分析不同DRG组住院费用结构变动情况,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次均住院费用的关联程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DRG分组效果不佳,组间异质性不够明显;住院费用结构不合理,耗材费占比过高,排在住院费用灰色关联度首位,综合医疗服务费、治疗费分别排在第三、五位;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治疗方式、住院日、是否伴有并发症、是否首次住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增加分组节点或提高CV标准,增强胃癌DRG分组效果;优化住院费用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和技术价值;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不合理药品、耗材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颌无牙患者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侧貌软组织的轮廓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上颌无牙患者在种植修复前与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侧貌软组织轮廓变化,调查患者术后容貌满意度.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上颌种植即刻修复患者24例,收集患者修复前后病史、正侧位定位片,术前使用便携式三维面扫仪对患者进行面部扫描,设计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行种植手术治疗.使用Dolphin Imaging 11.95软件分别对上颌无牙状态、种植即刻修复后状态下的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角度测量,分析患者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前后角度变化,包括鼻唇角、prn'-sn'-ul'(Ls)、鼻尖角、全面突角、Z角、H角,以及线距测量项目,包括上唇距E线距离.术后使用电话问卷调查患者容貌满意度.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过渡义齿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鼻唇角、上唇距E线距离均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女性患者的Z角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进行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男性、女性患者鼻唇角、上唇距E线距离与标准值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H角,女性患者鼻尖角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男性与女性患者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鼻唇角、H角、上唇距E线距离与美貌人群标准值无统计学差异,全面突角、Z角与美貌人群标准值具有统计学差异.完成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相比种植治疗上颌无牙状态,患者的鼻唇角、Z角、H角均有显著变化.患者对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术后容貌满意度高.结论: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患者侧貌软组织轮廓即刻得到明显改善,侧貌软组织基本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甚至部分达到美貌人群标准.进行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时,需结合患者主观美学诉求和个体情况,优化修复体功能和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ARIMA模型的医用缝线使用数据预测与配置优化方案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探讨影响医疗机构使用医用缝线的相关因素,为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用缝线提供依据与优化策略.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某院每月医用缝线使用金额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医用缝线使用金额数据作为训练集,采用R语言建立ARIMA模型;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医用缝线使用金额数据作为验证集,以验证ARIMA模型的可靠性.利用验证通过后的ARIMA模型预测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医用缝线每月使用金额并比较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用于评估2021年1月执行医用缝线优化政策带来的效益.结果:建立的ARIMA模型通过了白噪声检验(P>0.05),且2019年全年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医用缝线优化政策后,某院医用缝线实际使用金额有所下降,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实际值远小于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RIMA模型的医用缝线使用数据预测与配置优化方案可以充分挖掘某院医用缝线的使用规律,为医用缝线配置合理优化和智能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