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外囊泡表征检测方法的对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囊泡,天然携带母细胞来源的各种内容物,保留母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可以反映其分泌时的母细胞状态.为了解EVs的生物发生及其在机体内的生物学功能,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尝试,但直接检测EVs有一定的困难,目前的检测技术通常以EVs内容物作为检测对象,实现间接表征的目的.通过分析体液中的EVs,可以实现疾病诊断的目的,对EVs进行详细表征可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EVs属于内源性物质,可作为递送药物的载体,具有增加药效、降低药物毒理作用和辅助药物通过生物屏障的优势.目前,作为药物或者递送药物的载体应用尚存在的问题,包括(1)EVs内容物的表征,以便使用更明确定义的EVs;(2)开发适合的检测方法来监测体内的EVs,以确定和优化EVs的剂量、给药途径及潜在毒性;(3)确定EVs膜组成的种类及数量.EVs直径为纳米级别,内容物含量少,但临床应用价值大.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分析技术将能够对EVs类型进行全面表征,并进一步推进对EVs生物学的理解,开发基于EVs的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促进其临床转化.本综述介绍了 EVs研究中分析技术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重点是EVs和EVs中蛋白质的表征检测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利用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命案侦查过程中,准确找到被丢弃、掩埋的人体遗骸至关重要.寻找人体遗骸的方法主要有人类的视觉搜索、空中探测、地球物理技术、远程成像技术以及犬类嗅觉搜索技术等.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是一种公认的具有时效性的非侵入性搜索方法,是法医调查中最有价值的搜索工具.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以人体遗骸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理论基础,探寻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基本原理,对以人类血迹、人体组织、尸体腐败液、气味替代物作为嗅源训练犬类搜索人体遗骸技术在法医调查中的使用进行综述,从尸体腐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气味替代物和吸附装置的研发、犬类训练与使用的技战法等角度展望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可观察的生化反应转变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仪器.生物传感器由分子识别元件(抗体、适配体、蛋白质等)、转换元件(氧电极、光敏管等)和信号放大装置组成.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分子识别元件,由其识别并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的信息由转换元件转换成可量化和可处理的声、光、电等信号,再经信号放大装置放大并输出,从而得到待测物浓度.生物传感器由传感器检测原理可分为热敏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介体生物传感器等,在食品检测、环境污染、临床诊断、药物发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表面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物传感器是一种光学生物传感器,具有无需标记、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简易、可靠、低成本、实时响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细菌、病毒、生物毒素、重金属、蛋白、核酸等快速检测.本综述作者对SPR的原理、检测形式和近年来快速检测的应用进行总结,期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管性血友病实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血管性血友病(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但其诊断实验和分型流程复杂,国内大部分实验室并未普遍开展,仅有极少数医院能够对VWD进行精准诊断和分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内血栓与止血领域临床及实验室专家总结了国内所建立的VWD诊断和分型体系临床应用结果,并结合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形成了本诊断共识。本共识详细介绍了VWD出血评分工具、筛查实验、诊断实验、分型实验和基因检测的原理及适用范围,对诊断过程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加以评价和建议。冀在诊断VWD时,不同单位可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合理选择相关诊断和分型实验,提高国内该病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阴性对照法:原理、方法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阴性对照法系基于"阴性对照的实验检测结果必须阴性"的思想而建立,是人群研究多个比较组和关联特异度的进一步扩展。阴性对照不参与待研究的因果假设,但具有与研究假设相同的潜在偏倚结构。阴性对照法可分为阴性暴露对照法、阴性时期对照法和阴性结局对照法,主要用于探测和控制选择偏倚、混杂偏倚和测量偏倚,以补充样本量为辅。合理应用阴性对照法有助于提高试验法和观察法因果推断估计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酰胺质子转移MRI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唾液腺肿瘤是常见的唾液腺组织疾病,MRI是其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中,传统的动态对比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虽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MRI技术,然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不高。近年来,一种全新的MRI扫描技术——酰胺质子转移MRI(amide proton transfer-MRI,APT-MRI),因其特殊的成像原理以及在人体多种肿瘤组织检测中所具有的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而备受关注;同时也有一些研究开始将这一新技术成功应用于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本综述将重点围绕APT-MRI技术原理、APT-MRI与传统MRI技术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优劣比较等内容展开,并基于APT-MRI技术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肿瘤示踪动力学分析原理(第1部分):原理和方法概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PET可以实现局部体内肿瘤生物学的无创显像。通过设计放射性示踪剂来靶向与肿瘤相关的特定生物过程(例如肿瘤代谢、血流、增殖和肿瘤受体表达或配体结合),PET可以检测肿瘤扩散,表征肿瘤表型,并评估其对治疗的反应。例如,放射性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 18F-FDG糖代谢显像已被广泛用于完成上述3种任务,并在癌症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临床实践通常是在示踪剂注射后的单个时间点进行显像(即静态显像),并没有使用PET肿瘤显像可提供的所有信息,尤其是在解决肿瘤检测以外的问题时,仅依赖从静态显像获得的示踪剂测量信息可能出现误导性结果。该篇论文由2部分组成,描述了肿瘤PET显像动力学分析的原理(第1部分),然后举例说明了肿瘤PET显像动力学分析的具体实现(第2部分)。该综述旨在介绍肿瘤显像中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概念,阐明动力学分析如何增强对体内肿瘤生物学的理解,改进临床决策方法,并指导对静态图像定量测量的解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济南市6~18岁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济南市6~18岁健康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范围。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1日至26日济南市6~18岁在校健康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采用电化学原理的检测方法分别测定50 mL/s流速时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50)、200 mL/s流速时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200)、肺泡一氧化氮(CaNO)及10 mL/s流速时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nNO 10)水平。分析FeNO 50、FeNO 200、CaNO和FnNO 10分布情况,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72名健康儿童,其中男364名,女408名;年龄12.1(11.8~12.3)岁,身高154.8 (153.6~156.0) cm,BMI 20.3(20.0~20.6) kg/m 2。FeNO 50、FeNO 200、CaNO、FnNO 10测量值分别波动于3.0~168.0 ppb、2.0~44.0 ppb、0.5~44.2 ppb、0~1 253.0 ppb。FeNO 50、FeNO 200、CaNO均呈偏态分布,其95%上限值分别为35.0 ppb、13.3 ppb和8.5 ppb。FeNO 50在男童中的几何均值(95% CI)为14.6 (13.7~15.5) ppb,高于女童[13.3 (12.7~14.0) 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470, P=0.027);在多元线性回归中,FeNO 50与年龄、身高均呈正相关( β=0.023、0.007,均 P<0.05),与BMI呈负相关( β=-0.016, P<0.05)。FeNO 200在男性中几何均值(95% CI)为7.1(6.8~7.4) ppb,高于女童[6.4 (6.1~6.6) 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747, P=0.004);在多元线性回归中,FeNO 200与身高呈正相关( β=0.005, P<0.05),与性别呈负相关(女童: β=-1.126, P<0.05)。男童与女童间Ca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与性别、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均 P>0.05)。FnNO 10呈正态分布,其均值为456.2 ppb,95% CI为29.3~863.4 ppb,男童均值(95% CI)为408.7 (377.1~443.0) ppb,高于女童[368.8 (339.0~401.3)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722, P=0.005);在多元线性回归中与性别相关( β=-36.098, P<0.05),与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济南6~18岁健康儿童FeNO 50、FeNO 200、CaNO和FnNO 10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3.0~35.0 ppb、2.0~13.3 ppb、0.5~8.5 ppb和29.3~863.4 ppb。FeNO 50与年龄、身高、BMI相关,FeNO 200与性别、身高相关,FnNO 10与性别有关,CaNO及FnNO 10与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眼底图像配准检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眼底图像配准是将间隔一段时间拍摄的眼底图像,通过软件搜索特征后进行叠加和重合并交替闪烁显示,以便观察者可清晰观察到眼底图像因时间不同出现的细微变化。《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已将眼底图像配准列为观察青光眼眼底解剖结构改变和损伤进展的推荐使用方法。本文从视神经形态随访检查方法的优劣和眼底图像配准检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变化的原理及表现等方面进行介绍,以说明眼底图像配准是检测青光眼早期和中期视神经损伤进展和变化的敏感方法,从而推动国内有条件的眼科机构尽早推广使用该方法。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37-24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自身免疫细胞、自身抗体及其他免疫分子直接或间接攻击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髓鞘)为主要致病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类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疾病进展监测以及疗效预后评估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辅助检查。而国内中枢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学的选择和判读依据尚缺乏适合的标准或指导性规范,迫切需要规范实验室诊断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基于国内外抗体检测技术进展和临床诊断需求,并在充分征求学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本共识总结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脑炎为例)实验室辅助检查的原理和传统检测方法,对如何选择实验检查项目以及解读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