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与可溶性ST2联合应用对住院死亡及1年全因死亡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评价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可溶性刺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2蛋白(sST2)两种标记物联合应用在住院死亡、1年全因死亡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以心力衰竭为主要原因就诊患者900例.测定患者入院时NT-proBNP与sST2水平.随访1年,终点事件为住院死亡及1年全因死亡.结果 入选患者中38例住院死亡,139例于1年内死亡.根据患者基线sST2与NT-proBNP中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NT-proBNP低+sST2低)、B组(NT-proBNP高+sST2低)、C组(NT-proBNP低+sST2高)、D组(NT-proBNP高+sST2高).B组与C组患者相比年龄、扩张型心肌病比例、估测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比例、左室舒张末内径及血钠水平明显增高(P<0.05),心房颤动发生比例、感染发生比例、左室射血分数水平、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减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组患者与A组患者相比住院死亡风险(HR=4.515,95%CI:1.288~15.602,P=0.018)明显增加;D组患者1年死亡风险最高,是A组的5.736倍(95%CI:3.114~10.396,P<0.001),其次为B组与C组患者.结论 不同NT-proBNP及sST2水平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两种标记物联合可分析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及1年死亡的风险分层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核素肺通气/灌注分布异质性的初步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核素肺通气/灌注(V/Q)SPECT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分布异质性中的应用,探讨分布异质性定量指标与肺动脉压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8年2月至12月经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确诊的CTEPH患者20例(CTEPH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8.75±14.07)岁;13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名、女性6名,年龄(54.46±8.56)岁。CTEPH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均行肺V/Q SPECT显像及同床位低剂量CT扫描,CTEPH患者在一周内行超声心动检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通过图像重建和分析,获得肺V/Q放射性分布异质性指标LogSD V、LogSD Q和LogSD VQR(SD为标准差;V、Q、VQR分别为通气、灌注的放射性计数及二者的比值)。在CT图像上采用肺CT阈值的方法自动勾画左肺、右肺和全肺的感兴趣区,并将之复制于肺灌注图像上,获得左肺、右肺和全肺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包括SUV的峰值(SUV peak)、最大值(SUV max)、最小值(SUV min)、平均值(SUV mean)和标准差(SUV SD),其中SUV SD代表肺灌注放射性分布的异质性。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 t检验,分布异质性指标与PASP的相关性采用 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健康对照组的肺V/Q放射性分布曲线呈对称性单峰状分布,而CTEPH组的肺V/Q放射性分布曲线呈非对称性的多峰分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TEPH组的LogSD V、LogSD VRQ、全肺灌注的SUV peak、SUV max、SUV SD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SD V:0.56±0.16对0.31±0.11, t=4.91, P=0.000;LogSD VQR:0.61±0.15对0.40±0.14, t=3.89, P=0.001;SUV peak:19.12±7.94对10.81±4.05, t=3.48, P=0.002;SUV max:20.19±8.30对11.44±4.33, t=3.49, P=0.001;SUV SD:3.54±1.44对2.42±0.91, t=2.50, P=0.018);而2组的LogSD Q、SUV mean和SUV min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EPH组的PASP为(72.80±0.15)mmHg,LogSD VQR与PASP呈中等程度相关( R=0.544, P=0.013)。 结论:核素肺V/Q显像可定量评估CTEPH患者肺V/Q放射性分布的异质性,同时可反映CTEPH患者肺动脉压力的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以广泛的、渐进的骨骼肌质量和力量减少或丧失为特点,并可能导致机体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综合征。肌少症可导致罹患者行动障碍、跌倒及骨折风险增加,从而造成日常生活能力丧失和残疾等严重后果。双能X线吸收法(DXA)具有经济、快速、可重复性强、辐射剂量小及能同时呈现肌肉、脂肪和骨量等优点,现已成为研究及临床应用中估测肌肉质量的首选方法。笔者就DXA肌肉质量测定在肌少症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老年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的预测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老年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远期死亡预测模型,并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入组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医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329例,男性183例(55.6%)例,女性146例(44.4%),年龄(77.8±7.3)岁,80岁及以上142例(43.2%)。失访11例(3.3%),死亡151例(45.9%),最后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18例。根据患者生存结局,将318例患者分为死亡组(151例)和存活组(167例)。此外,另选取2015年4—7月入院的60岁及以上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为外部数据验证集。采集人口统计学参数、合并疾病、辅助检查和临床治疗情况。随访至少6年,记录包括死亡在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最后将入组患者按9∶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不同模型预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率,并通过外部数据(60例)验证比较确立最优模型,利用Shapley加法解释算法对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得出排名前20位的特征变量,以确定危险因素。结果:329例患者中,总体中位随访时间77.0月(95% CI:54.0~84.0),失访11例(3.3%),死亡151例(45.9%)。通过分析得出支持向量机模型、k-近邻算法(KNN)模型、决策树模型、随机森林模型、ADABoost模型、XGBoost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远期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75、0.75、0.91、0.86、0.85和0.81。其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效能最高,其准确率达0.789,F1值高达0.806,且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AUC:0.91比0.81, P<0.05)。D-二聚体、年龄、MACCE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人血白蛋白水平、贫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静息心率是预测远期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可预测老年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远期死亡率,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其准确性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通过干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改善心功能和控制静息心室率降低远期死亡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无创性超声指标预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及三维参数预测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肺血管阻力(PV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及前瞻性纳入2015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确诊CTEPH的患者141例。根据PVR计算公式构建反映PVR的二维超声指标: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 Ech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肺动脉平均压(mPAP Echo)/LVIDd;三维超声指标:sPAP Echo/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sPAP Echo/左心室心输出量(LVCO)。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二维及三维超声指标与右心导管所测PVR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预测PVR>1 000 dyn·s -1·cm -5的曲线下面积(AUC)及临界值。分析54例进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患者术前、术后的超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以及超声指标降低率与PVR降低率的相关性。 结果:sPAP Echo/LVIDd、sPAP Echo/LVEDV、sPAP Echo/LVCO与PVR呈中度相关( rs=0.62、0.52、0.63,均 P<0.001)。sPAP Echo/LVEDV预测PVR> 1 000 dyn·s -1·cm -5的AUC为0.860,最佳截断值为≥1.41,敏感性为0.800,特异性为0.933。sPAP Echo/LVIDd预测PVR>1 000 dyn·s -1·cm -5的AUC为0.830,最佳截断值为≥2.14,敏感性为0.647,特异性为0.861。与术前相比,PEA术后sPAP Echo/LVIDd和mPAP Echo/LVIDd显著降低(均 P<0.001)。sPAP Echo/LVIDd降低率(ΔsPAP Echo/LVIDd)和mPAP Echo/LVIDd降低率(ΔmPAP Echo/LVIDd)与PVR降低率(ΔPVR)显著相关( rs=0.61、0.63,均 P<0.05)。 结论:二维超声指标sPAP Echo/LVIDd及三维超声指标sPAP Echo/LVEDV可用于无创估测CTEPH患者的PVR。sPAP Echo/LVIDd更便捷,适用于监测治疗前后PVR改善情况,sPAP Echo/LVIDd≥2.14可预测CTEPH患者PVR显著升高(>1 000 dyn·s -1·cm -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晚期妊娠正常胎儿脐静脉内径、血流量和标化血流率正常范围以及Z-评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胎儿脐静脉内径、血流量的方法,建立正常胎儿脐静脉内径、血流量和标化血流率的参考值范围以及脐静脉内径和血流量的Z-评分。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株洲市妇幼保健院的907例正常胎儿(20~39周),收集游离段(FUV)及腹腔段(IUV)脐静脉内径(Duv)、血流量(Quv)及标化血流率(nQ=Quv/估测胎儿体重),计算不同节段脐静脉Duv、Quv和nQ的均值以及90%可信区间,并对比不同节段脐静脉的参数。最后以孕周(GA)为自变量建立Duv和Quv的Z-评分。结果:成功获得858例(94.6%)正常胎儿脐静脉Duv、Quv和nQ的均值以及90%可信区间。FUV和IUV的Duv和Quv随孕周增长而增加,以Quadratic曲线和Linear线性拟合度最高( r=0.951、0.941、0.986、0.982,均 P<0.001)。而nQ与GA呈双相模式,以Quadratic曲线拟合度最高( r=0.610、0.611,均 P<0.001)。Duv-FUV>Duv-IUV( P<0.001),nQ-FUV>nQ-IUV( P=0.001),而Quv-FUV与Quv-I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3)。成功建立Duv和Quv的Z-评分模型,所有Z-评分呈高斯分布。 结论:脐静脉参数正常范围和Z-评分的建立有利于完善胎盘循环的评估,为不良妊娠的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选用FUV或IUV评估胎盘循环可依据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情况而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05年9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住院的CHD-PAH患者共507例。将入选患者按不同临床亚型分为4组,即艾森曼格综合征(ES)组、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SP)组、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SD)组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CD)组。根据心脏畸形的复杂程度,又将入选患者分为简单-中等复杂畸形组和复杂畸形组。根据分流位置,又将入选患者分为三尖瓣前分流组、三尖瓣后分流组及复合或复杂畸形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等)、经皮血氧饱和度(SPO 2)、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及B型利钠肽(BNP)等。收集入选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房平均压(mRAP)和心指数(CI),及计算得出的肺血管阻力(PVR)。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定期随访结果,包括随访期间接受PAH靶向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情况、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咯血、晕厥、水肿、心律失常等)及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的发生时间和原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共纳入CHD-PAH患者507例,年龄23.1(13.9,32.1)岁,女性345例(68.0%)。按临床亚型分组,确诊ES者235例(46.4%),即ES组;确诊CD者193例(38.1%),即CD组;确诊SD者47例(9.3%),即SD组;确诊SP者32例(6.3%),即SP组。507例患者均完成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不同临床亚型组患者的sP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共有289例(57.0%)患者完成了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显示ES组患者的mPAP和PVR最高,mRAP最低( P均<0.001);CD组患者的mRAP最高,CI最低( P均<0.001)。ES组患者6MWD明显短于SP组、SD组和CD组( P均<0.001)。SD组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比例高于SP组( P<0.001),但与ES组和C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分别为0.077和0.072)。首诊时SP组NYHA心功能Ⅰ/Ⅱ级患者的占比最高[96.9%(31/32)],其次为CD组[85.5%(165/193)]和ES组[85.1%(200/235)],SD组最低[75.0%(35/47)]。SD组患者首诊时的BNP水平亦高于SP组、ES组和CD组( P均<0.001)。507例患者中有379例(74.8%)在末次随访时接受了PAH靶向药物治疗,治疗方案以单药治疗为主[75.7%(287/379)]。入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6(2.0,5.6)年,期间37例(7.3%)患者死亡,包括CD组13例、ES组17例、SD组7例,SP组患者无死亡。右心衰竭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1(29.7%)],其次为大咯血呼吸困难[7(18.9%)]、心脏性猝死[6(16.2%)]及肺动脉高压危象[4(1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CHD-PAH患者确诊后第1、3、5和10年无终点事件的生存率分别为98.2%、95.9%、90.6%和85.8%;ES组与CD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 P=0.918),且均高于SD组( P值分别为0.011和0.01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时NYHA心功能Ⅲ/Ⅳ级是CHD-PAH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HR=6.452,95 %CI 3.378~12.346, P<0.001);首诊时BNP >100 ng/L是CHD-PAH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HR=2.481,95 %CI 1.225~5.025, P=0.0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Ⅲ/Ⅳ级是CHD-PAH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HR=4.998,95 %CI 1.246~20.055, P=0.023)。 结论:CHD-PAH不同临床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中远期生存率不同,其中SP患者预后最好,ES及CD患者预后相似,SD患者预后最差。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CHD-PAH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脏MR评估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心肌结构及功能受损表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临床明确诊断为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PTA)患者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LGE)、心功能参数及组织特征追踪技术(FT)所得的心室心肌整体应变情况,探讨其心肌结构及功能受损表现。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临床明确诊断为PTA的患者32例和无心肺疾病的健康受试者21名,且均进行了CMR检查。依据有无肺动脉高压(PAH),将PTA患者分为PAH组(11例)和非PAH组(21例),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PTA患者间心肌LGE表现的差异。进一步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PAH组、非PAH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心功能参数,以及左、右心室心肌的整体应变峰值,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将PAH组上述FT参数值与右心导管检查(RHC)所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经胸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PTA患者存在心肌LGE阳性者23例(71.9 %)。PAH组心室结合部(IP)(11/11)、心肌中层(11/11)或心外膜下(10/11)与非PAH组IP部(11/21)、心肌中层(7/21)或心外膜下(9/21)比较,更易出现LGE阳性( P值分别为0.006、<0.001和0.011)。PAH组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LVGPC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峰值(LVGPLS)和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峰值较健康对照组绝对值均明显减低( P<0.05),非PAH组LVGPCS和LVGPLS绝对值小于健康对照组( P<0.05)。PAH组中RHC所得平均肺动脉压与多个FT参数值相关性良好( P<0.05),尤其是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峰值( r=-0.807, P=0.009)和LVGPCS( r s=0.817, P=0.007)。 结论:PTA患者可出现心肌损伤,且合并PAH的患者更易出现IP部、心肌中层或心外膜下LGE。LVGPCS和LVGPLS可早期提示未合并PAH的PTA患者左心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来自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年年度报告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青年女性高发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复杂,异质性强,易导致如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损害,是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据估测,我国现有SLE患者约100万,与国际相比,我国SLE患者具有脏器受累多、病情重者多、发生合并症者多的特点。但我国风湿免疫科学科建设起步晚,发展与分布极不均衡,造成我国从事风湿免疫病专科的专业人员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低,不能满足广大SLE患者的需求,此外,我国基层医务工作者对SLE的认知度低,对SLE的诊治规范性差,加之我国目前尚缺乏科学的慢病管理体系,对SLE患者的管理与疾病监测不足,再加上我国SLE患者对疾病认知严重不足,治疗依从性差,造成我国SLE患者的诊治延误多。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成立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建立了全国三级联动的医联体联盟,开展了“一市一科一中心”的学科建设项目,颁布了我国SLE诊治指南。近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相关文件,以及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立,为我国风湿免疫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必将使我国SLE的研究与诊治水平大幅提高,造福更多的SLE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正常中晚孕胎儿左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夹角的正常参考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左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夹角(LIOA)参考范围,观察胎儿LIOA与孕周、心轴、心腔大血管内径、估测胎儿体重(EFW)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胎儿超声检查的中晚孕期(16~39 +6周)单胎胎儿651例。二维超声获取胎儿LIOA,建立中晚孕正常LIOA范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胎儿LIOA与孕周、心轴、心腔大血管内径、EFW的相关性。 结果:651例正常胎儿LIOA范围为(44.39±7.67)°。LIOA与心轴呈轻度正相关( r=0.22, P<0.05),LIOA与孕周、心腔大血管内径、EFW无明显相关性(均 P>0.05)。 结论:正常胎儿LIOA在妊娠中晚期是恒定的,其与心轴呈轻度正相关。建立胎儿LIOA正常参考值可为深入研究胎儿主动脉生物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提供有效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