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精准化监管为导向的牛黄与其临床急重病症用药中替代品的判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研究实现牛黄、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的准确判别,为实现此类型品种的精准化监管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首先使用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REIMS)技术对牛黄、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样品进行测定,然后通过机器学习中的逻辑回归模型对测得的样品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得到仅有22个特征离子通道的数据.使用特征降维后的数据训练经过超参数优化后的逻辑回归模型.结果:该逻辑回归模型对测试集中3种牛黄类药材样品的判别准确率为0.94,精确度为0.90,F1得分为0.93,AUC值为0.99.结论:REIMS技术和逻辑回归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快速而准确地实现牛黄、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的品种判别,对此类型品种精准化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体外培育牛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牛黄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药用历史已超过两千年.但是,牛黄产量低,价格昂贵.体外培育牛黄是天然牛黄的理想代用品,其性状、成分、临床疗效等方面与天然牛黄几乎相同.研究体外培育牛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助于更好的运用,挖掘其临床价值.通过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培育牛黄对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疾病具有作用,新的研究发现其可以调控胆汁酸,有助于在临床上精准调控牛黄的用药剂量,治疗肝胆疾病.体外培育牛黄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可以为治疗癌症、延长人的寿命领域提供重要的研究内容和参考价值,临床应用价值大.由于纳入的研究较少,今后还需要更多的文献进一步验证体外培育牛黄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体外培育牛黄配伍冰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元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从抗凋亡角度探讨体外培育牛黄(ICCB)、冰片及其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短暂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病理损伤情况;Tunel染色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RT-PCR检测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溶剂模型组比较,体外培育牛黄、冰片及两药配伍可不同程度地降低MCAO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病理损伤,抑制缺血侧皮层神经元凋亡,升高缺血侧脑组织中p-PI3K、p-Akt及Bcl-2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3、Bax蛋白表达以及Bax/Bcl-2比值.结论 体外培育牛黄、冰片及二者配伍的脑神经保护作用与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有关,进而发挥"开窍醒神"功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人工牛黄质量控制及抽验质量评价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建立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人工牛黄的质量控制及抽验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该药物TLC鉴别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冰醋酸-乙酸乙酯-异辛烷(5∶7∶15)为展开剂,点样薄层板凉干后,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下加热至有斑点出现,在紫外灯(365 nm)下检视.该药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Xterral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三氯甲烷-1%磷酸(81∶13∶6);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449 nm.结果 胆酸、猪去氧胆酸、去氧胆酸TLC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胆红素在1~3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99.5%,RSD1.1%.添加人工牛黄的248批制剂中,胆红素含量为每袋7.1~40.4 μg.以胆红素不得少于每袋26 μg计算,合格率约为22.6%.9批人工牛黄中,胆红素平均含量约为0.163 0 μg/mg,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与牛黄对照药材的扫描电镜图谱结构均有一定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小儿氨酚黄那敏制剂中牛黄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常用胆汁类动物药中特征离子的探索研究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对常用的胆汁类动物药的特征离子进行研究,以期解决该类药材及含有该类药材的复方制剂专属性检验的问题.通过UPLC-Q-TOF对样品进行测定,然后使用MarkerLynxTM v.4.1质谱数据处理软件以及胆汁酸类成分的选择离子色谱图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方法对于猪胆粉、熊胆粉、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的专属性鉴别效果较好,在护肝片和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的专属性鉴别中效果也较好.该方法适用于猪胆粉、熊胆粉、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以及一些含上述药材的复方制剂的专属性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牛黄及代用品中胆汁酸类成分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牛黄及代用品中胆汁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并对甘氨胆酸、牛磺胆酸、胆酸和去氧胆酸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HPLC-ELSD联用技术,使用SymmetryshieldTM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2%甲酸水溶液(含10 mmol· L-1醋酸铵)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5 min,2%A→35%A;5~12 min,35%A→37%A;12~23 min,37%A;23~45 min,37%A→50%A),流速1.0 mL· min-1,ELSD漂移管温度102℃,氮气1.9 mL· min-1,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和上述甘氨胆酸等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离子模式扫描,对牛黄指纹图谱中8个特征峰进行指认;并利用Chrompattern软件对测试所得到的色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牛黄及代用品的HPLC-ELSD指纹图谱,并指认了甘氨胆酸、牛磺胆酸、胆酸、甘氨鹅去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和去氧胆酸8个特征峰;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中胆汁酸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存在差异;指纹图谱经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均可用于区分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结论:本法可为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MS/MS法测定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中26种胆汁酸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体外培育牛黄Calculus Bovis Sativus(CBS)和天然牛黄Calculus Bovis(CB)中26种胆汁酸成分.方法 Symmetry C18色谱柱(150 mm×2.1 mm,3.5 μm),流动相为水(0.1%甲酸+10 mmol/L乙酸铵)-甲醇(0.1%甲酸+ 10 mmol/L乙酸铵),体积流量0.15 mL/min,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0 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监测,喷射电压-4 500 V,离子源温度350℃,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 牛黄中26种胆汁酸在线性范围内峰面积与摩尔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1 4),加样回收率为98.2%~102.3%,精密度RSD值小于0.95%,CBS和CB的胆汁酸类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该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结果可靠,适用于牛黄中胆汁酸成分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外培育牛黄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大鼠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体外培育牛黄(CBS)联合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制备大鼠精神分裂症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1.4 mg·kg-1),氟哌啶醇联合CBS低剂量(50 mg·kg-1)、中剂量(100 mg·kg-1)、高剂量(150 mg·kg-1)组,CBS低剂量(50 mg·kg-1)、中剂量(100 mg·kg-1)、高剂量(150 mg·kg-1)组.用高架十字实验评价各组大鼠焦虑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前额皮层c-Fos蛋白水平.结果:高架十字实验结果显示,氟哌啶醇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开臂次数百分比相比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而CBS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联合用药中、高剂量组开臂时间百分比显著大于氟哌啶醇组(P<0.05).CBS和氟哌啶醇均可降低大脑前额皮层中c-Fos蛋白含量(P<0.05或P<0.01);而联合用药各剂量组较氟哌啶醇组c-Fos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行为学评价发现,CBS与氟哌啶醇联合使用能协同降低大鼠精神分裂症模型中增高的焦虑水平,这可能与协同降低前额皮层c-Fos蛋白含量有关.本研究为临床上两药的联合使用提供了药效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牛黄及其代用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药牛黄药用历史悠久,但药源匮乏.为了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目前将人工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作为牛黄代用品.本文对牛黄及其代用品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其中,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定量分析方面详细阐述牛黄及其代用品的主要活性成分胆红素、胆酸、氨基酸及无机元素含量测定方法,药理作用方面系统阐述牛黄及其代用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以期为牛黄及其代用品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质量标准提高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外培育牛黄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中的抗凋亡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体外培育牛黄(Calculus Bovis Sativus,CBS)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抗凋亡机制.方法:将28只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BS低剂量组和CBS高剂量组.给予2%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分3个周期诱导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CBS低剂量组和CBS高剂量组在造模期间的最后7d分别给予50,150 mg·kg-1· d-1CBS灌胃处理.计算小鼠生存率,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苏木素-伊红染色、糖原染色评价小鼠结肠损伤情况,TUNEL检测结肠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肠组织损伤严重,结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增加而Bcl-2表达减少,Bax/Bcl-2比值升高.经CBS处理后,小鼠生存率提高,结肠组织损伤得到缓解,结肠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而Bcl-2表达上调,Bax/Bcl-2比值也有所降低.结论:CBS能够通过抑制结肠细胞的凋亡对DSS诱导的慢性UC产生疗效,其抗凋亡机制可能是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的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