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扣带回调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模型大鼠疼痛及焦虑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调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诱导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大鼠痛行为与焦虑样行为的潜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8周龄SPF级SD大鼠9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4只):对照组、模型组、对照+D-AP5组(D-AP5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和模型+D-AP5组。采用第5腰椎左侧多裂肌注射NGF建立腰痛大鼠模型(注射2次,间隔5 d)。造模5 d后,对照+D-AP5组和模型+D-AP5组大鼠右侧前扣带回注射D-AP5(2 μg,0.3 μL,1次/d,连续3 d),模型组和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采用机械刺激和冷热板实验评估大鼠疼痛阈值,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焦虑样行为,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和c-Fos(一种即早基因)阳性细胞密度,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脊髓GFAP、c-Fos蛋白、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s,p-JN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CXCL-1]的表达。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Krus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并对 P值进行Bonferroni校正。 结果:4组大鼠腰部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3.498,41.939,均 P<0.001)。造模后7 d,模型+D-AP5组PPT[(418.5±46.9)g]、足底PWT[(55.6±7.1)g]均高于模型组[(290.0±32.0)g,(30.5±7.5)g](均 P<0.001)。各组旷场实验中央区活动距离百分比( H=11.922, P<0.01)、中央区活动时间百分比( H=21.614, 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D-AP5组中央区活动时间百分比高于模型组[5.6(4.3,7.9)%,3.1(2.1,3.8)%]( P<0.01)。各组左侧脊髓背角浅层GFAP、c-Fos阳性细胞密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49.085, F=18.120,均 P<0.001)。模型+D-AP5组左侧背角浅层GFAP [34.3(21.1,47.5)个/mm 2]、c-Fos阳性细胞密度[(52.7±39.4)个/mm 2]低于模型组[76.5(68.6,94.9)个/mm 2,(112.4±63.7)个/mm 2](均 P<0.001)。各组腰2节段GFAP、c-Fos、p-JNK、MCP-1、CXCL-1蛋白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9.413,38.437,41.867,36.735,130.951,均 P<0.001)。模型+D-AP5组腰2节段GFAP(1.7±0.5)、c-Fos(1.1±0.1)、p-JNK(1.7±0.3)、MCP-1(1.0±0.4)、CXCL-1(0.8±0.1)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4.3±0.7),(2.6±0.5),(2.8±0.4),(2.9±0.4),(3.5±0.4)](均 P<0.01)。 结论:ACC可调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及焦虑样行为,这可能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p-JNK通路、MCP-1和CXCL1的参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麻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AMPK/TRPA1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天麻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TRPA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质量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生理盐水组(NP组)和神经病理性痛+天麻素组(GAS组)。2%异氟烷麻醉下,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HAM组未结扎。造模后连续14 d,GAS组腹腔注射天麻素100 mg/kg,SHAM组和N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前1 d(T 0)、造模后第1、3、5、7、10和14天(T 1-6)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在T 4和T 6时测完痛阈后,2%异氟烷麻醉处死大鼠取L 4-6脊髓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TRPA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TRPA1、AMPK和p-AMPK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脊髓TRPA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TNF-α、IL-1β和c-fos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相比,NP组T 1-6时MWT和TWL降低,脊髓TRPA1 mRNA、TRPA1、TNF-α、IL-1β和c-fos表达上调,p-AMPK表达下调( P<0.05),AMP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NP组相比,GAS组T 3-6时MWT和T 2-6时TWL升高,脊髓TRPA1 mRNA、TRPA1、TNF-α、IL-1β和c-fos表达下调,p-AMPK表达上调( P<0.05),AMP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天麻素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TRPA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Fos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相互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Fos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增殖、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T-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A-FLS和正常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细胞C-F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RA-FLS细胞分为C-Fos过表达组(转染pcDNA3.1-Myc-C-Fos质粒)、过表达对照组(转染pcDNA3.1-Myc空质粒)、C-Fos沉默组(转染siRNA-C-Fos)、沉默对照组(转染siRNA-NC)和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C-Fos、MAPK14、p-MAPK14、ki-67、Bax蛋白表达水平。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C-Fos和MAPK14在细胞中的定位关系。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C-Fos-MAPK14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GraphPad Prism 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以 ±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应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RA-FLS细胞中C-Fos mRNA(5.37±0.9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FLS细胞(1.46±0.32)( t=9.94, P<0.001)。C-Fos在RA-FLS蛋白水平(1.12±0.15)均显著高于FLS(0.81±0.07)( t=3.18, P=0.017)。与空白对照组和过表达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Fos可显著促进RA-FLS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率,上调细胞p-MAPK14、ki-67蛋白水平,下调细胞Bax蛋白水平(均 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沉默对照组相比,沉默C-Fos可显著抑制RA-FLS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凋亡率,下调细胞p-MAPK14、ki-67蛋白水平,上调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均 P<0.05)。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C-Fos与MAPK14均可在RA-FLS细胞核中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C-Fos与MAPK14蛋白具有相互作用。 结论:C-Fos与MAPK14相互作用促进磷酸化MAPK14蛋白表达,从而促进RA-FLS增殖,并抑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K-ras基因沉默对PM 2.5染毒HBE细胞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 K-ras基因对PM 2.5染毒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部分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于2019年9月,根据 K-ras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干扰序列,转染HBE细胞构建 K-ras基因沉默细胞。用10、50 μg/ml PM 2.5混悬液及10 μmol/L Cr 6+分别染毒HBE细胞和 K-ras基因沉默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c-myc、 c-fos、 N-ras、 cyclin-D1、 p16、 p5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myc和p5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K-ras基因沉默细胞中 K-ras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降(80.5%±3.6%),K-ras蛋白表达水平下降(58.9%±4.7%)( P<0.01)。各浓度PM 2.5染毒HBE细胞组、 K-ras沉默细胞组及10 μmol/L Cr 6+染毒HBE细胞组、 K-ras沉默细胞组 c-myc、 c-fos、 N-ras、 cyclin-D1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未染毒相应细胞对照组, p16和 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染毒相应细胞对照组( P<0.01);10 μg/ml PM 2.5染毒 K-ras沉默细胞组 c-myc、 c-fos、 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于10 μg/ml PM 2.5染毒HBE细胞组, 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高于10 μg/ml PM 2.5染毒HBE细胞组( P<0.01);50 μg/ml PM 2.5染毒 K-ras沉默细胞组 c-fos、 N-ras、 cyclin-D1、 p16和 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50 μg/ml PM 2.5染毒HBE细胞组( P<0.01)。50 μg/ml PM 2.5染毒HBE细胞组c-myc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未染毒HBE细胞组,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未染毒HBE细胞组( P<0.05);50 μg/ml PM 2.5染毒 K-ras沉默细胞组c-myc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未染毒 K-ras沉默细胞组( P<0.05)。 结论:PM 2.5可引起HBE细胞癌基因表达升高, K-ras基因沉默能抑制PM 2.5诱导HBE细胞癌基因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38MAPK基因沉默对PM 2.5染毒肝细胞后癌基因和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沉默对大气细颗粒物(PM 2.5)染毒肝细胞(L02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于2019年6至9月,根据GenBank提供的p38MAPK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条干扰序列,退火后连接到PLVX-shRNA2-puro中,将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L02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对p38MAPK基因沉默效果进行鉴定。用浓度为50 μg/ml的PM 2.5水溶物和10 μmol/L阳性对照Cr 6+分别染毒L02细胞、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24 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癌基因(c-fos、c-myc、k-ras)、抑癌基因(p53)和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中p38MAPK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L02细胞明显下降( P<0.05),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株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M 2.5染毒L02细胞组癌基因c-fos、c-myc、k-ras和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抑癌基因p53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M 2.5染毒L02细胞组比较,PM 2.5染毒p38MAPK基因沉默细胞组癌基因c-fos、c-myc、k-ras和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水平下降,抑癌基因p53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M 2.5对L02细胞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凋亡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而p38MAPK基因沉默可抑制PM 2.5对L02细胞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2型受体参与慢性偏头痛小鼠痛觉敏化及焦虑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2型受体(CRFR2)对慢性偏头痛小鼠痛觉敏化及焦虑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48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每组12只。后3组小鼠于第1、3、5、7、9天腹腔注射10 mg/kg硝酸甘油建立慢性偏头痛模型,NBI35965组及K41498组小鼠于第2、4、6、8天双侧三叉神经脊束尾核分别注射100 nL NBI35965、K41498溶液,对照组小鼠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第1、3、5、7、9天腹腔注射2 h后及第10天上午11时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小鼠眶额部机械痛阈值。于第11天上午11时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焦虑样行为。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1型受体(CRFR1)、CRFR2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 CRFR1及 CRFR2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即刻早期基因(c-fo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蛋白的表达。 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小鼠第3、5、7、9、10天的眶额部机械痛阈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K41498组小鼠第7、9、10天的眶额部机械痛阈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小鼠的开臂进入次数较少,开臂停留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K41498组小鼠的开臂进入次数较多,开臂停留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CRF和CRFR2蛋白的表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K41498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CRF蛋白的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 CRFR2 mRNA的表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BI35965组、K41498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CGRP、c-fos、Iba-1、GFAP蛋白的表达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K41498组小鼠三叉神经脊束尾核中CGRP及c-fos蛋白的表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RFR2通过调控三叉神经脊束尾核的神经元活化及CGRP释放而影响慢性偏头痛小鼠眶额部痛觉敏化及焦虑样行为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聚果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水溶性膳食纤维低聚果糖(FO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为UC的治疗寻找新的药物选择。方法: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诱导7 d建立UC小鼠模型,将6~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模型组给予4%葡聚糖硫酸钠;FOS组在4%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同时给予20 mg/mL的FOS灌胃;每日监测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肠道中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降低、DAI评分升高;而FOS组小鼠体重高于模型组,DAI评分低于模型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缩短[(7.52±0.41)cm比(5.48±0.19)cm],组织病理学评分增高(0.53±0.38比3.51±0.18);而FOS组小鼠结肠长度[(6.82±0.63)cm]长于模型组,病理学评分(2.33±0.63)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模型组小鼠ZO-1、Claudin-1、Occludin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 P<0.05);而FOS组小鼠均较模型组增高( P<0.05)。 结论:FOS能够减轻UC小鼠体重下降症状,降低其DAI评分,改善结肠组织炎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Occludin的表达,保护肠黏膜屏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霉素体外抑制成骨分化和促进破骨形成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阿霉素在体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和骨髓单核细胞(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BMSCs在成骨培养基中用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处理,以CCK-8法检测其对BMSCs活性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以及ALP活性的测定检测阿霉素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BMMs同样用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处理,检测其对BMMs活性和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检测破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阿霉素干预BMSC后ALP活性及钙结节吸光度均下降,且成骨相关基因(ALP、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表达减少( P<0.05)。阿霉素可以抑制BMSCs的Smad1/5/9、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Osterix、核心结合因子α1(Runx2)的表达,加入BMP-2可以消除阿霉素对ALP活性的影响。阿霉素可以抑制护骨素而促进NF-κB受体活化蛋白配体(RANKL)的表达。阿霉素可以直接、间接促进BMMs分化为破骨细胞,促进破骨相关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1c(NFATc1)和c-Fos的表达。 结论:阿霉素在体外可通过BMP-2/Smads信号通路抑制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同时,促进RANKL诱导的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蓝斑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系统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中枢蓝斑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系统在IBS中的作用,探索影响其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母婴分离联合出生后复合应激构建大鼠IBS模型,后采用脑核团微取样的方法获得大鼠蓝斑区的组织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对照组和IBS组大鼠蓝斑核内细胞癌基因 Fos( c- Fos),以及 CRH和其相应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CRHR)1、 CRHR2的mRNA表达;同时检测DNA甲基转移酶( DNMT)1、 DNMT3a和 DNMT3b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组蛋白甲基转移酶——ASH2样蛋白(ASH2L),以及SET核癌基因和MYND域2蛋白(SMYD2)的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 t检验。 结果:IBS组的直肠充气压低于对照组[(69.82±5.47) mmHg比(86.86±5.98) mmHg(1 mmHg=0.133 kPa)], c- Fos基因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11±0.44比1.00±0.19), CRH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99±0.35比1.00±0.13),SMYD2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调(1.04±0.21比0.61±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15、2.321、2.797、4.451, P均<0.05)。IBS组大鼠 CRHR1、 CRHR2、 DNMT1、 DNMT3a、 DNMT3b的mRNA水平以及ASH2L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0.96±0.13比1.00±0.26、1.35±0.63比1.00±0.43、1.40±0.61比1.00±0.19、1.39±0.58比1.00±0.21、1.45±0.71比1.00±0.39和0.80±0.19比1.05±0.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母婴分离联合出生后复合应激通过影响蓝斑核内 Crh基因的转录进而造成CRH系统和去甲肾上腺能系统应激调控网络的激活,导致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加。 Crh基因转录异常可能与SMYD2介导的组蛋白H3K36的甲基化有密切关系,而与DNA的甲基化修饰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髓源性生长因子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及破骨分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eloid-derived growth factor, MYDGF)对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及破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MYDGF重组蛋白(rMYDGF)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脂多糖(LPS)对RAW264.7细胞进行炎症诱导,然后观察rMYDGF干预后炎症介质表达及细胞极化情况;利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对RAW264.7细胞进行破骨分化诱导并添加rMYDGF干预,随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的情况,显微镜下观察破骨吸收陷窝及肌动蛋白环(F-actin环)数目;逆转录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组织蛋白酶K(CTSK)和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印迹)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rMYDGF浓度低于100 ng/mL时对RAW264.7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rMYDGF抑制LPS诱导的炎症介质表达及M1型细胞极化;破骨诱导后,rMYDGF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TRAP阳性细胞数目和面积均减少,骨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均减少,并且F-actin环面积减少,形态不完整;此外,rMYDGF减少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IκBα蛋白磷酸化。结论:MYDGF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及破骨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