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焦亡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结直肠癌(CRC)作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治疗手段效果不甚理想,寻找低毒、高效的防治方案仍是CRC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临床防治CRC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有多方面的手势,包括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途径等.近年来,随着分子机制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多数学者发现,CRC发病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其中,细胞焦亡是一种机体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模式,能调节多种细胞信号级联反应,可参与CRC的调控过程.此外,在中医药领域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与细胞焦亡影响CRC的研究也逐渐兴起.通过文献筛选和相关报道发现,一些中药复方和中药单体能通过靶向干预细胞焦亡在CRC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对其进行简要归纳总结,以期在中医药防治CRC领域提供理论和诊疗思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2 年 7 月—2023 年 2 月选取烟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 21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随访问卷、运动益处/障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目的抽样法选取量性研究中依从性低的 14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得分为(13.11±4.0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 40.8%.质性研究共提炼出 3 个主题,7个亚主题:个人特质和经验(体能欠佳与既有疾病交互影响、运动兴趣不足与运动时间缺乏、认知误区);行为特定的认知(运动自我效能不足、安全体验感知欠佳);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支持不足、专业支持缺乏).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处于低等水平,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体能欠佳与运动兴趣不足、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的障碍难以克服、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局限以及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难以获得专业支持均是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重点人群,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障碍因素,给予针对性个案指导,提高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简易体能测试量表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简易体能测试量表(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是一种客观测量老年人平衡、下肢力量及身体活动功能的工具.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进行SPPB测验,不仅可以评估HF患者的身体功能,提供康复方案,还可以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本文就SPPB在HF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策略,提高HF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泌体减轻出血性脑血管病后继发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临床上采用外科手术干预较多,但是患者在治疗后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因此,寻求一种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继发性损伤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外泌体概念的引入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方向.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外囊泡,能够携带细胞内物质,在细胞间发挥信息传递功能,更重要的是外泌体能自由穿过血脑屏障,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发挥调控作用.本综述主要介绍外泌体减轻出血性脑血管病后继发性损伤的4种病理生理机制——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程序性死亡、保护血脑屏障以及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并总结了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医序贯式运动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中医序贯式运动方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干预小组基于循证方法学,构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序贯式中医运动方案.选取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造血干细胞移植运动康复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序贯式中医运动康复方案.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简易体能状况、疲劳严重程度、身体质量指数、改良Barthel指数和运动康复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运动康复依从性.结果 移植后14 d、28 d,干预组体能状况、疲劳严重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和运动康复依从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均未发生运动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中医序惯运动方案可行和安全,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运动能力,促进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局部晚期微卫星不稳定性高或错配修复缺陷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广州市中医院开展了一项单组、开放标签、Ⅱ期临床试验(NEOCAP),旨在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阻断加血管生成抑制药的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在局部晚期错配修复缺陷型结直肠癌患者中保留器官的可行性.入组患者为18~75岁且未经治疗的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不稳定性高或 DNA 聚合酶(polymerase epsilon,POLE)和 DNA 聚合酶 delta 1(polymerasedelta 1,POLDI)突变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直肠癌为cT3或N+,结肠癌为T3且侵袭≥5 mm或T4,有或无N+),且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评分为0~1分.患者在第1天静脉注射卡瑞利珠单抗200 mg,第1~14天口服阿帕替尼250 mg,每3周1次,持续3个月,随后进行手术,如果患者未进行手术,则为6个月.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不进行手术,而是继续观察等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膝关节0~30°运动控制训练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术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膝关节0~30°运动控制训练对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病例资料,其中34例为常规组,给予常规电针、体能训练、起立床及行走等整体训练,未接受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48例除常规治疗外,均接受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其中接受膝关节0~30°运动控制性训练患者22例,归为治疗组;接受膝关节0~15°运动控制性训练患者26例,归为对照组.经3个月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估下肢平衡能力、步幅及步速变化情况,并根据结果评定下肢步行能力.治疗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法评定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下肢运动功能、左右步幅差以及步速差均优于常规组,但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mR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并且治疗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0~30°运动控制训练可有效改善基底核区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难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间变淋巴瘤激酶阳性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局部多学科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系统治疗失败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阳性肺腺癌脑膜转移(LM)患者局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16例EGFR和ALK阳性复发难治肺腺癌L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全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基础上,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或ommaya囊脑室置入术),同时联合全脑放疗、局部脑室或鞘内注射化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6例患者接受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能状态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局部治疗后神经肿瘤评价标准(RANO)-LM疗效评估:13例改善,1例稳定,2例恶化,有效率87.5%(13/16)。随访0.5~29个月,16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个月,12个月总生存率为44.5%。结论:在全身TKI治疗基础上,EGFR和ALK阳性肺腺癌LM患者进行局部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钝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血透室行血液透析治疗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区域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记录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检测两组患者穿刺使用前、使用6个月时内瘘最大横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穿刺时疼痛程度;记录两组内瘘并发症。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依从性,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1.3版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37%(3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3, P=0.04)。观察组患者穿刺使用6个月时内瘘最大横径为(4.36±0.11)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26±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30, P< 0.01);两组穿刺使用6个月时内瘘最大横径均较穿刺前明显增加(均 P < 0.05)。观察组穿刺时VAS评分为(0.82±0.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29, P< 0.01)。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5, P=0.04)。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得分为(36.32±3.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18±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45, P< 0.01)。观察组患者体力所致的角色受限(PHP)、疼痛(P)、情感所致的角色受限(EHP)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体能(PF)、一般健康看法(GHP)、情感状况(EW)、社会功能(SF2)、精力状况(EF)和总体健康评级(OH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 < 0.0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动静脉内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从而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能测试中平板支撑替代仰卧起坐的依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0年美海军将平板支撑取代仰卧起坐作为身体准备测试(physical readiness test,PRT)的强制考核项目。研究表明仰卧起坐是造成腰背部和颈椎损伤或诱发脊柱损伤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与海军作战任务的相关性较低。平板支撑项目能够锻炼核心肌肉群,有助于增强官兵在提起、推动、牵引、搬运活动中更多地起到稳定躯干的作用。本研究对美海军在体能测试中将平板支撑替代仰卧起坐的依据进行分析,为我海军开展基于作战任务的体能训练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