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前导联V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左右心室起源体表心电图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胸前导联V 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前间隔和右冠状动脉窦(right coronary cusp,RCC),以及RVOT中后间隔和左侧冠状动脉窦(left coronary cusp,LCC)的室性期前收缩左右心室起源的体表心电图特点。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91例胸前导联呈V 3移行且于RVOT前间隔及中后间隔、LCC和RCC部位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比较RVOT前间隔组与LCC组,以及RVOT中后间隔组与RCC组室性期前收缩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包括Ⅰ、Ⅱ、Ⅲ、aVF导联R波振幅,Ⅲ导联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aVL、aVR导联Q波振幅、aVL导联与aVR导联Q波振幅的比值,V 1~V 3导联的R波和S波振幅,V 2S/V 3R指数,移行区指数和V 2移行指数。 结果:起源于RVOT前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36例,LCC的11例。RVOT前间隔组I导联R波振幅高于LCC组[(0.22±0.25) mV与-(0.17±0.33) mV, P=0.003];Ⅱ导联R波振幅低于LCC组[(1.59±0.35) mV与(1.76±0.27) mV, P=0.035];aVF导联R波振幅低于LCC组[(1.53±0.35) mV与(1.78±0.39) mV, P=0.050]; V 2S/V 3R指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0.66与0.76±0.38, P<0.001);V 2移行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43与1.05±0.35, P=0.005)。起源于RVOT中后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32例,RCC的12例。RVOT中后间隔组的Ⅰ导联R波振幅低于RCC组[(0.25±0.31) mV与(0.57±0.12) mV, P<0.001];Ⅲ导联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高于RCC组(0.89±0.14与0.72±0.18, P=0.002);aVL导联Q波振幅高于RCC组[(0.72±0.24) mV与(0.51±0.16) mV, P=0.002],aVL与aVR导联Q波振幅比值高于RCC组[0.76±0.23与0.50±0.21, P=0.002]。 结论:胸前导联V 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RVOT前间隔与LCC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Ⅰ、Ⅱ、aVF导联R波及V 2S/V 3R指数、V 2移行指数所有不同;RVOT后间隔及RCC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Ⅰ导联R波、Ⅲ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及aVL与aVR导联Q波振幅比值不同,结合其不同特点可协助鉴别左右心室起源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妊娠期起源于右心耳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和冷盐水灌注导管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局灶性房速女性患者55例,因例数过少排除2例非妊娠期的右心耳房速和4例妊娠期的非右心耳房速患者后,其余49例中,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6例(12%),其中4例(4/6)为轻重程度不同的心动过速心肌病;非妊娠期且非右心耳起源的房速患者43例(88%)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在三维系统指导下明确局灶性房速并标出最早激动部位,妊娠期右心耳房速患者行冷盐水灌注导管的零射线射频消融,对照组患者则均在非零射线下手术。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年在门诊进行评估,检查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并记录房速有无复发、有无手术并发症。妊娠期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N末端B型脑钠肽原),并记录分娩情况。分析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比较2组患者射频消融的疗效。结果: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年龄[(30.7±6.2)岁比(57.2±11.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46.0±12.8)%比(60.1±5.9)%]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比例(0比58%)低于对照组,持续性发作(6/6比7%)、胸闷和心慌症状(6/6比49%)、左心室射血分数≤50%(4/6比9%)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 P均<0.05),2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7±11.1)次/min比(153.7±15.2)次/min, P>0.05]。妊娠期右心耳房速患者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特征,P波在Ⅱ、Ⅲ、aVF导联均为直立波,Ⅰ导联P波为等电位线(1例,1/6)或直立波(5例,5/6),aVL导联P波均为等电位线(1例,1/6)或直立波(5例,5/6),V 1导联P波为宽深的全负向波(5例,5/6)或正负双向波(1例,5/6),V 2~V 6的P波均渐转变为直立;心动周期为(361.7±38.5)ms;成功消融靶点局部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领先(59.4±11.6)ms;三维标测显示6例患者起源点均是多点散在的片状区域,进行片状区域消融,其中2例(2/6)妊娠期患者进行了局部区域广泛消融。随访(15.3±4.0)个月,2组消融手术即刻成功率(6/6比93%)、术后复发率(1/6比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均无并发症,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均正常分娩。4例心动过速心肌病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减小[(30.3±1.3)mm比(36.8±6.7)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64.0±2.9)%比(39.8±10.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44.8±4.0)mm比(60.0±2.9)mm],N末端B型利钠肽原[(136.2±47.5)ng/L比(3 408.4±901.3)ng/L]降低( P均<0.05)。 结论: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速有独特的电生理表现,在三维标测下行冷盐水灌注导管零射线射频消融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民航空中乘务员体表心电图检出房室结双径路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报道1例民航空中乘务员2021年常规年度体检时体表心电图检出PR间期为0.46 s,较前明显延长,高度怀疑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进一步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更多存在房室结快、慢径路的证据,最后由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由此可见,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本例无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证据,但慢径路文氏阻滞形成的长RR间期导致心脏射血功能下降,危害飞行安全。因此,对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基础的飞行人员,在空勤人员健康管理及航空医学鉴定工作中需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心小静脉相关右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患儿 男,9岁,因发作性心悸3年入院,发作时心率180~190次/min,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提示心室预激,其心电图特点是V1导联QRS波呈QS型,预激波呈负向,提示右侧间隔旁路,但射频消融术中精细标测,靶点位于靠近三尖瓣环游离壁心房内,靶点处阻抗明显升高,造影提示靶点为开口于右心房的心小静脉,于靶点处消融,预激波消失,心动过速未再诱发,手术成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导管尖端定位准确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对导管尖端定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贺州市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腔内心电图置管。收集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置管长度和置管部位)、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X线结果、尖端异位情况。由该院放射科经验丰富医师对患者进行X线确定PICC导管尖端位置,判断依据为经转换器将体表心电图转换为腔内心电图,并通过观察P波情况,即PICC尖端进入上腔静脉内时,出现特征性的正向高尖P波;PICC尖端进入右心房时,P波达高峰,PICC导管进入右心房后,高峰P波回落,至右心房中部时可出现双向P波,继续进入出现倒置负向P波,此外为避免后期导管异位操作者需细心进行置管前的测量工作,并在术中操作时仔细观察P波形态以判断置管异位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3, P=0.00);研究组总异位率为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3, P=0.00)。 结论: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可提升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电图筛查失败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心悸、晕厥"就诊,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导管消融后形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再次出现心悸,拟植入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但体表心电图筛查不通过,改植入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因此,导管消融可能导致QRS-T波形态改变,从而影响S-ICD体表心电图筛查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束支不同起搏模式对心脏电和机械同步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评估左束支起搏(LBBP)不同起搏模式对心脏电和机械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LBBP治疗的患者19例,其中男7例(36.8%),年龄(63.6±15.5)岁,分别先后程控单极低电压1 V/0.5 ms(U-LBBP,19例)和双极高电压7.5 V/0.5 ms(B-LBBP,19例)两种起搏模式,分析起搏心电图的形态并测量QRS时限(QRSd)与左心室激动时间(LVAT)评估心脏电同步性;采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技术测量两种起搏模式下的相位直方图带宽(PHB)和相位标准差(PSD)评估左心室的机械同步性。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10例行右心室起搏(RV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70%),年龄(63.8±9.5)岁。比较U-LBBP、B-LBBP和RVP起搏模式的心脏电同步性和左心室的机械同步性。结果:行LBBP和RVP治疗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①心脏电同步性比较:U-LBBP时,体表心电图V 1导联常呈右束支传导延迟(RBBD)形态,B-LBBP时可纠正RBBD形态;U-LBBP组起搏的QRSd均显著短于RVP组[(117.4±8.6) ms对(147.0±15.7) ms, P<0.001]和B-LBBP组[(111.3±12.7) ms对(147.0±15.7) ms, P<0.001],而B-LBBP组QRSd明显短于U-LBBP组( P=0.013);B-LBBP组LVAT明显短于U-LBBP组[(67.6±12.7) ms对(72.1±10.2) ms, P=0.003]。②左心室机械同步性比较:U-LBBP组的PHB(48.1°±16.7°对60.9°±12.1°, P=0.042)和PSD[(14.9°±5.0°)对(21.0°±3.5°), P=0.002]均小于RVP组,B-LBBP组的PHB(49.8°±13.4°)和PSD(15.9°±4.4°)亦比RVP组小( P=0.037, P=0.004);但U-LBBP组和B-LBBP组相比,PHB和P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LBBP不论单极还是双极起搏较RVP可获得更好的心脏电同步性和左心室机械同步性;LBBP时,与单极低电压起搏相比,双极高电压起搏可纠正RBBD形态并改善心脏的电同步性,但并不能改善左心室的机械同步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左房室间期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优化左房室间期(LAVI)改善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的三度房室阻滞患者40例,于术后3个月同步行食管导联及体表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窦性心律或起搏心律时的房间传导时间(IACT)和室间传导时间(IVCT),并以LAVI=100、110、120、130、140和150 ms为参考值调整起搏器的房室延迟(AVD),通过超声心动图逐次评估并确定最佳的起搏器AVD及其对应的LAVI。所有患者分别于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术后3个月AVD调整后、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18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E峰减速时间(ED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容积(LAV),计算左房容积指数和E/e′。结果:40例患者的窦性心律IACT(55.55 ± 10.33)ms,起搏心律IACT(93.95 ± 12.77)ms,平均IACT(63.20 ± 17.84)ms;最佳LAVI 110~150 (132.00 ± 10.43)ms,其中82.5%(33/40)患者的最佳LAVI在120~140 ms。患者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至随访终点(术后18个月)LVEF、EDT、IVRT、左房容积指数和E/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3个月AVD调整后EDT和IVRT较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明显改善[(142.15 ± 35.58)ms比(125.94 ± 31.13)ms和(119.52 ± 22.15)ms比(133.92 ± 23.8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8个月IVRT和左房容积指数较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明显改善[(122.07 ± 16.99)ms比(133.92 ± 23.87)和32.94 ± 3.22比35.43 ± 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食管心电图可以测量LAVI并优化起搏器AVD,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房室同步,改善因三度房室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的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单中心三年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对单中心3年内所有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患者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统计并分析植入适应证、术前体表心电图筛查、术中麻醉方式和效果、除颤阈值(DFT)测试、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共成功植入S-ICD 11例,其中3例(27.3%)为移除原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后改植入S-ICD;均为男性,年龄12~68(39.7±15.3)岁,体重指数(24.0±3.9) kg/m 2;随访时间1~44(19.2±16.8)个月。手术时间(69.0±19.1) min,术中测试除颤阻抗(53.6±8.0) Ω,室性心律失常诱发后诊断至成功除颤时间(12.9±1.7) s。1例患者(9.1%)行局部麻醉,术后疼痛评分(VAS)6分;10例(90.9%)行局部麻醉+静脉镇静,VAS(3.0±0.9)分。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发现:识别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并正确治疗2例,识别VT/VF因自行终止而未治疗1例,出现误感知但未治疗1例。 结论:S-ICD为年轻的猝死高风险患者及移除TV-ICD需再次植入患者的适应证之一,术中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安全有效,诱发VF时间延长至8 s可能有助于成功DFT测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目的:探索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患者的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异常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流出道室早患者,研究其体表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MPI资料,分析室早负荷、起源部位、联律间期、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与MPI心肌代谢减低程度的关系。结果:入选12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年龄48(37,54)岁,室早负荷14.1%(7.1%,21.9%),LVEF为66%(62%,70%)。47例患者表现为正常MPI(正常组),其余78例(62.4%,78/125)根据MPI代谢减低程度分为单心室壁代谢减低组(35例)、至少两心室壁代谢减低组(32例)和广泛左心室壁代谢减低组(11例)。Spearman相关分析示特发性室早患者的MPI心肌代谢减低程度与室早负荷呈正相关( r=0.290, P=0.001),与LVEF呈负相关( r=-0.271, P=0.003)。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示,室早负荷是心肌代谢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OR=1.061,95% CI 1.026~1.097, P<0.001),男性风险高于女性( OR=8.387,95% CI 3.819~18.419, P<0.001),右心室流出道来源的室早导致心肌代谢减低的风险高于左心室流出道( OR=2.256,95% CI 1.062~4.792, P=0.034)。 结论:特发性室早患者的核素心肌代谢异常早于LVEF减低,其程度与室早负荷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室早负荷、男性、右心室流出道来源是特发性室早患者核素心肌代谢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