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甲草提取物下调微小RNA-183对肾母细胞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佛甲草提取物对肾母细胞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佛甲草提取物作用于肾母细胞瘤细胞(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miR-183表达。转染miR-183抑制剂至肾母细胞瘤细胞下调miR-183表达后,检测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及Ki-67、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改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83与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调控关系。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 q检验)。 结果:佛甲草提取物作用细胞后细胞周期G 0~G 1期增加( F=171.952, P<0.05),S期缩短( F=229.976, 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数显著减少( F=229.976、414.157, P<0.05),细胞中miR-183表达显著降低( F=524.898, P<0.05),Ki-67和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F=489.091、314.763, P<0.05),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F=547.549, 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183组细胞周期G 0~G 1期增加( t=18.177, P<0.05),S期缩短( t=17.548, P<0.05),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 t=23.476、22.082, P<0.05),细胞中Ki-67和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t=24.601、22.808, P<0.05),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t=26.833,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183可与PTEN靶向结合。 结论:佛甲草提取物可能通过下调miR-183表达阻滞肾母细胞瘤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食同源中药防治糖尿病心肌病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黄芪、人参、橘皮、香橼、佛手、橘红、姜黄、栀子、甘草、葛根、马齿苋、枸杞子、荜茇等药食同源中药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有显著作用。其中所含的黄芪多糖、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柚皮苷等有效成分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凋亡、调节自噬、抗纤维化、调节能量代谢等作用机制,防治糖尿病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脾化瘀方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8种成分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建立健脾化瘀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方中8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 μL,苦参碱的检测波长为211 nm,其他成分的检测波长为283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获得的10批健脾化瘀方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橙皮苷、槲皮素、佛手柑内酯、苦参碱8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健脾化瘀方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出27个共有峰,指认了8个化学成分.10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42~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n=6).绿原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橙皮苷、槲皮素、佛手柑内酯、苦参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8%、101.32%、101.18%、100.79%、101.12%、99.19%、99.81%、102.46%,RSD分别为1.34%、0.93%、1.90%、1.84%、0.54%、1.53%、1.33%、1.01%(n=6);含量分别为0.021~0.061、0.025~0.034、0.116~0.295、0.006~0.062、0.014~0.053、0.017~0.026、0.014~0.027、14.05~24.11 mg/g.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可为健脾化瘀方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新生儿遗传罕见病的早期识别和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研究新生儿遗传罕见病的早期识别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22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泰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及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2例遗传罕见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82例遗传罕见病中肝脏疾病15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3例,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缺乏症2例,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缺乏症或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 1例,吉尔伯特综合征6例,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缺陷病2例,低碱性磷酸酶血症1例),神经肌肉疾病17例(早发性脑病5例,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5例,钼辅因子缺乏症A型1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5型1例,7型杆状体肌病1例,3型杆状体肌病1例,Miller-Dieker综合征1例;德朗热综合征1例,PURA综合征1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先天性中枢低通气综合征),泌尿系统疾病5例(巴特综合征3型3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2例),遗传代谢病2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12例,高草酸尿症2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异戊酸血症2例,枫糖尿病1例,核基因变异所致新生儿原发性线粒体病4例,糖原累积症Ⅱ型1例),免疫缺陷7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1例,22q11.2微缺失综合征5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皮肤疾病2例(SAM综合征1例;色素失禁症1例),内分泌疾病4例(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性先天性甲减2例,先天性肾性尿崩症2例),微缺失或微重复1例(16p11.2微缺失综合征),表观遗传病2例(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1例;Prader-Willi综合征1例),涉及多个系统疾病5例(复合型甘油酸激酶缺乏症1例,CHARGE综合征2例,努南综合征5型1例,努南综合征8型1例).结论 新生儿遗传罕见病涉及多系统,对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彩超及头颅MRI异常进行综合判断,积极给予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筛查和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遗传罕见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臭草二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为研究臭草(Ruta graveolens L.)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Epstein-Barr病毒(EBV)活性.本研究采用硅胶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臭草地上部分的95%乙醇浸提物二氯甲烷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后化合物进行抗EBV活性测试.从臭草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部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小柑碱(1)、2-羟基-3-异丙氧基-1,4-甲氧基-10-甲基吖啶酮(2)、芸香日酮(3)、1-羟基-3-甲氧基-N-甲基吖啶酮(4)、羟甲基吖啶酮环氧化物(5)、rutalinium(6)、(-)-日把里尼定(7)、ribalinium(8)、(+)-ribaline(9)、γ-fagarine(10)、香草木宁碱(11)、合帕洛平(12)、茵芋碱(13)、(-)-去乙酰基芸香苦素(14)、chalepensin(15)、(+)-芸香瑞亭(16)、花椒毒素(17)、补骨酯素(18)、佛手柑内酯(19)、7-preniloxicumarin(20)、异东莨菪素(21)、6-羟基香豆素(22)、东莨菪苷(23)、芸香灵(24)、芸香宁(25)、3-(3,4,5-三甲氧基苯基)-2-丙烯-醇(26)、moskachan D(27)、胡椒基丙酮(28)、芦丁(29)、1,3-disinapoyl-gentiobiose(30),其中化合物 2、7、9、12、20、22、23、26、27、28、3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将30个化合物均测试其体外抗EBV活性,结果显示在30 μmol/L浓度下,共有6个化合物抑制EB病毒裂解复制达到50%以上,其中化合物5、24,显示较好的抗EB病毒活性,IC5e分别为2.4 μmoVL与4.8 μmoVL,高于阳性对照组(右旋芸香苦素,IC50=7.0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地胆草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及体外抑癌活性的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通过建立不同产地地胆草药材UPLC指纹图谱及1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主要成分体外抑癌活性研究,为预测地胆草质量标志物(Q-marker)提供科学依据.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UPLC C18(2.1 mm×150 mm,1.6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2 mL·min-1,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240 nm.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拟合地胆草UPLC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评价相似度,指认并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并通过CCK-8实验探究主要成分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在所建立的地胆草UPLC指纹图谱中确定了35个共有峰,指认了新绿原酸(峰1)、绿原酸(峰2)、隐绿原酸(峰3)、咖啡酸(峰4)、夏佛塔苷(峰6)、木犀草苷(峰9)、异绿原酸B(峰10)、异绿原酸A(峰12)、异绿原酸C(峰18)、去氧地胆草素(峰28)、异去氧苦地胆素(峰29)、异地胆草种内酯(峰31)、地胆草种内酯(峰32)共13种主要成分并建立了定量分析方法.体外抑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苦地胆素、异地胆草种内酯和地胆草种内酯在浓度为10μmol·L-1时,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率大于80%,高于阳性药紫杉醇.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地胆草指纹图谱特征性强,含量测定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地胆草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地胆草中4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显著抑癌活性,可作为地胆草的质量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广金钱草总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广金钱草总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金钱草总黄酮提取物中夏佛塔苷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5 mol/L磷酸溶液,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2 n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广金钱草总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以50%甲醇溶液为空白,检测波长为272 nm.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夏佛塔苷的线性方程为Y=672.53361X+11.36000,进样量在0.34~2.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回收率为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3%.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夏佛塔苷的线性方程为Y=0.0299X-0.00927,浓度在10.02~35.0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101.4%,RSD为0.86%.结论 所建立的广金钱草总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广金钱草总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没食子酸分离及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液—液萃取、硅胶和凝胶柱层析法,从佛甲草(Sedum lineare)分离出一种可以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生长的单体化合物,经质谱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在30 mg·mL?1浓度下,GA能抑制一些植物病原细菌如桃细菌性穿孔病菌(X. campestris pv. pruni)、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 oryzae pv. oryzicola)、水稻白叶枯病菌(X. oryzae pv. oryzae)、柑橘溃疡病菌(X. axonopodis pv. citri)、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glycinea)、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P. syringae pv. tomato)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的生长;GA还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如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滇刺枣褐腐病菌(Streptobotrys strepto?thrix)、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rum)、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 f. sp. nicotianae)、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300 mg·mL?1浓度下,G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64.62%.该研究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具有开发成为一种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杀菌剂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半边旗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大孔树脂、MCI Gel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并通过NMR和HR-ESI-MS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半边旗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β-D-龙胆二糖苷(3)、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4'-O-α-L-吡喃鼠李糖苷(4)、异佛莱心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苷(7)、木犀草素-7-O-β-D-龙胆二糖苷(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芦丁(11)、表没食子儿茶素(12)、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连翘苷(14)、岩白菜素(1S)、原儿茶酸(16)、反式咖啡酸(17)、没食子酸(18)、β-谷甾醇(19)、β-胡萝卜苷(20).结论 化合物3、5、12、13、15~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8~13、15~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MS/MS法测定鸡骨草与毛鸡骨草中主要成分在大鼠尿液和胆汁中的浓度及其排泄动力学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尿液中9种成分和胆汁中6种成分的HPLC-MS/MS法,并对鸡骨草与毛鸡骨草中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相思子碱、芒柄花素、木犀草素、维采宁-2、下箴刺桐碱、牡荆素、畀牡荆素在大鼠尿液和胆汁中的排泄动力学进行比较.方法:SD大鼠按一定剂量灌胃给予鸡骨草与毛鸡骨草提取物后,在24 h内收集胆汁,96 h内收集尿液.色谱分离采用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05%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源,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结果:尿液的胆汁中各待测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在-11.2%~14.0%,提取回收率均不低于85.9%,基质效应基质因子RSD均不大于15%,样品稀释效应RSD<15%.实验结果表明,鸡骨草与毛鸡骨草中的多数成分在尿液中的排泄情况相似,但在胆汁中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HPLC-MS/MS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测定结果为鸡骨草与毛鸡骨草相互替代合理性的全面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