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蔓长春花对草地贪夜蛾杀虫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寻找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具有良好杀虫活性的化学成分,对蔓长春花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物通过小叶碟添加法、浸叶法和浸虫法,测定其拒食、胃毒和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蔓长春花石油醚萃取物对草地贪夜蛾3 龄幼虫的触杀活性最好,第1、3、5和7天的LC50分别为6.11、5.43、5.27和4.62 mg/mL.采用硅胶柱层析对蔓长春花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 22 个馏分,馏分 5 和馏分 7 的触杀活性最好.对馏分 5进行GC-MS分析,主要化学成分为对二甲苯(17.56%)、壬烷(20.92%)和十三烷(28.33%).馏分7经小孔树脂(MCI)分离后得到8个馏分,馏分Ⅵ的触杀活性最好,经GC-MS分析,主要化学成分为壬烷(19.09%)、十三烷(53.19%)和2,2,4,6,6-五甲基庚烷(5.21%).对二甲苯的触杀活性最好,第1、3、5和7天时LC50分别为10.45、8.87、6.54和5.05 mg/mL.随着对二甲苯浓度的升高,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Ca2+-Mg2+-ATPase的活性呈现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C联合ERCP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中国贵航集团三 0 二医院收治的 82 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1 例.对照组行LC+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ED),观察组行LC+ERCP,术后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d,两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C联合ERCP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少的并发症,能够更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且对患者肝功能无明显损伤,有利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快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乙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4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5~6 d"于2021年4月27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外伤史、吸烟史。浅表性胃炎病史3~4年;饮酒史3~4年。近2个月饮350~400 g白酒/d(根据患者提供饮用白酒的信息计算196~224 g乙醇/d,甲醇含量在国家卫生标准范围内),停酒后手抖。眼部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01,左眼0.02;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0.02,左眼0.1;眼压:右眼16.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5 mmHg。双眼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未见异常;瞳孔直径:右眼3.5 mm,左眼3.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视网膜血管走行自然,黄斑未见异常。超广角眼底照相显示:双眼视网膜平伏,未见异常。眼底自发荧光示:双眼黄斑区小片低自发荧光(见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略薄,双眼颞下RNFL略增厚(见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未见异常。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示:双眼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正常(见图3)。血常规、生化、电解质检查示:红细胞3.60×10 12/L,血红蛋白浓度129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5.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8 g/L;谷丙转氨酶235 U/L,谷草转氨酶295 U/L,r-谷氨酰转肽酶217 U/L,总胆红素33.00 μmol/L,直接胆红素14.80 μmol/L;血钾3.43 mmol/L。免疫常规示:梅毒、HIV、乙肝、丙肝抗体均为阴性。头颅MRI(外院)示:脑实质MRI平扫未见异常,右侧中下鼻甲肥大。诊断:双眼急性乙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嘱患者戒酒,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每日3次,维生素B1片10 mg/次,每日3次,氯化钾缓释片0.1 mg/次,每日2次,银杏叶提取物片40 mg/次,每日3次;双眼点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每日4次,溴酚酸钠滴眼液每日2次。患者遵医嘱用药20 d后复查视力,BCVA:右眼0.8,左眼0.9。眼底视盘界清色可,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可见。嘱继续戒酒,改善营养治疗,半年后复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CSK9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PCSK9)抑制剂已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物。近年来研究表明,PCSK9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细胞凋亡、自噬、炎症、泡沫细胞形成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等密切相关,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PCSK9抑制剂的"作用多效性"。本综述旨在分析PCSK9在分子结构、细胞功能、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这将进一步巩固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新治疗策略的成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旨在探讨近年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药物和临床特征,识别药物性肝功能衰竭和慢性DILI的危险因素,以便于早期识别和更好地管理。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诊断为DILI并随访至少6个月的2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药物性肝功能衰竭和慢性DILI的危险因素。结果:中药(占62.5%)包括草药(占中药的84.3%)和一些中成药是研究中发现引起DILI的主要原因。胆汁淤积型与严重和慢性DILI更相关。已存在胆囊疾病、初始总胆红素、初始凝血酶原时间、初始抗核抗体滴度是药物性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从峰值下降到峰值的50%的时间间隔(T 0.5ALP和T 0.5ALT)延长为慢性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87,95%置信区间:0.697~0.878, P ?0.001),临界值分别为12.5?d和9.5?d。 结论:中药是导致DILI的主要原因,发生严重DILI的风险与已存在胆囊疾病、初始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抗核抗体相关。T 0.5ALP和T 0.5ALT可作为预测慢性DILI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崇明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与血尿酸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崇明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及与血尿酸的关系,探究血尿酸在泌尿系结石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结石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显示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分析结石的标本成分,选取每个样本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该结石样本主要成分并进行分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尿酸及血脂相关指标水平测定,分析不同结石成分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和草酸钙结石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石组的吸烟、饮酒、结石家族史及空腹血糖(PBG)、血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尿酸结石组患者的血清TC水平明显高于磷酸盐结石组和膀氨酸结石组患者( P<0.05)。草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尿酸、TC、TG水平明显高于尿酸结石、磷酸盐结石和膀氨酸结石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低于尿酸结石、磷酸盐结石和膀氨酸结石组患者( P<0.05)。草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TC、TG水平呈正相关( 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 P<0.05)。高TG、高TC、低HDL-C、高血尿酸是影响草酸钙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崇明地区结石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在草酸钙结石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最高,与TC、TG、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变化有关。血尿酸作为草酸钙结石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遗传筛查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遗传病,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为特征,伴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该文报道FH的一家系,先证者系12岁女性患者,血浆LDL-C异常升高、有黄色瘤且早发冠心病,符合纯合子FH(HoFH)或复合杂合子FH(CHeFH)的临床表现。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该家系成员进行遗传筛查,发现先证者携带LDLR基因的无义变异LDLR:c.1257C>G/p.Tyr419Ter和错义变异LDLR:c.1879G>A/p.Ala627Thr,分别源于其父母,符合CHeFH。先证者的父母、同胞兄弟和舅舅是FH的杂合子(HeFH)患者。基于遗传学诊断,个体化地给予该家系内每个患者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PCSK9)抑制剂治疗。先证者接受肝移植,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流行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影响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及超重、肥胖对血脂、血糖水平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体检中心2019年1-10月健康体检者共6 065例,按体质量指数不同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间超重和肥胖情况的变化趋势,比较组间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得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6 065例受检者中,正常、超重、肥胖人群分别占39.50%、41.85%、18.65%。随着年龄增加,超重、肥胖率呈升高趋势(χ 2=118.958, P<0.001);男性超重、肥胖率(超重率47.45%、肥胖率24.64%)高于女性(超重率33.08%、肥胖率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77.176, P=0.000)。超重肥胖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肌酐、尿酸、胱抑素C、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均低于正常组,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904、7.668、0.057、9.710、19.723、12.840、27.840、15.880、8.368、22.986、18.382、10.924、17.283、23.378、8.033、29.782、18.937,均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收缩压、高甘油三酯、血糖、载脂蛋白B、尿酸、胱抑素C、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是影响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肌酐、谷草转氨酶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Wald=37.863、6.871、40.632、13.472、16.800、28.165、94.152、9.533、126.332、8.017、16.427、34.338、13.948、49.814,均 P<0.01)。 结论: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应针对超重、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致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记忆力下降口服复方苁蓉益智胶囊1.2 g(4粒),3次/d。约20 d后,患者出现恶心,纳差,尿黄和皮肤、巩膜黄染。停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停药7 d后,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34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27 U/L,碱性磷酸酶(ALP)156 U/L,总胆红素(TBil)213.7 μmol/L,考虑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致肝损伤。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患者食欲逐渐改善,黄疸逐渐消退。治疗36 d后复查:ALT 26 U/L,AST 30U/L,ALP 86U/L,TBil 27.2 μmol/L。考虑患者的肝损伤与复方苁蓉益智胶囊中的制何首乌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利西尤单抗与依折麦布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心血管高危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ODYSSEY EAST研究中国地区亚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已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心血管高危的中国患者中,比较阿利西尤单抗[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与依折麦布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ODYSSEY EAST研究为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其中中国亚组包含456?例已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心血管高危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组,其中阿利西尤单抗组患者接受阿利西尤单抗皮下注射75 mg每2周1?次(Q2W),若第8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1 mmol/L,则在第12周上调阿利西尤单抗剂量至150 mg Q2W;依折麦布组患者接受依折麦布10 mg/d口服治疗,治疗持续2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LDL-C第24周较基线的变化百分比。关键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第12和24周LDL-C(12周)及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 (Apo A1)、载脂蛋白B(Apo B)、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HDL-C、空腹甘油三酯较基线的变化百分比,和第24周达到LDL-C<1.81 mmol/L的患者比例。同时在治疗期间评价治疗药物的安全性。结果:456?例中国患者年龄(59.5±10.9)岁,男性341?例(74.8%),阿利西尤单抗组303?例(66.4%),依折麦布组153(33.5%),2组间人口学、临床特征和血脂指标各项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12和24周,阿利西尤单抗降低LDL-C的幅度均大于依折麦布,较基线变化百分比的均值差分别为(-35.2±2.2)%和(-36.9±2.5)%( P均<0.001)。第12周,阿利西尤单抗组Lp(a)、Apo B、总胆固醇和非HDL-C较基线的降幅比依折麦布组更显著,2组变化百分比的均值差分别为(-40.3±2.8)%,(-27.7±1.8)%,(-19.6±1.5)%和(-27.7±1.9)%( P均<0.001)。第24周,阿利西尤单抗组达到LDL-C<1.81 mmol/L(85.3%比42.2%)和<1.42 mmol/L(70.5%比17.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依折麦布组( P均<0.001);且Lp(a)、ApoB、总胆固醇和非HDL-C较基线的降幅也更为显著,2组变化百分比的均值差分别为(-37.2±2.8)%、(-29.1±2.0)%、(-21.6±1.6)%和(-29.6±2.2)%( P均<0.001)。治疗期间阿利西尤单抗组和依折麦布组发生不良事件患的者比例接近[73.8%(223/302?例)比71.2%(109/153?例)]。 结论:在已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心血管高危的中国患者中,阿利西尤单抗降低LDL-C的疗效显著优于依折麦布,且研究观察期间两种治疗的总体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