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向炎症性皮肤病中白细胞介素23/Th17轴的生物制剂——从基础到临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白细胞介素17(IL-17)已被证明与各种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主要来源是IL-23辅助分化的Th17细胞,因此IL-23/Th17轴是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新兴靶点。最新的临床试验表明,IL-17、IL-23和IL-12/23拮抗剂在治疗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化脓性汗腺炎、毛发红糠疹和SAPHO综合征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文综述IL-23/Th17轴在炎症性皮肤病发生中的分子信号通路和病理生理基础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应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拮抗剂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脓疱型银屑病的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且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欠佳。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拮抗剂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出良好作用。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拮抗剂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气道呼出气冷凝液中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呼出气冷凝液(EBC)中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2例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选择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伤后12 h EBC,同时收集健康对照者样本,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BC中27种细胞因子水平,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IL-17)6种炎症细胞因子;收集患者伤后12 h血浆,同时收集健康对照者血浆,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上述6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与EBC中含量的差异;于患者伤后12 h及3、7、14、21 d收集血浆和EB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NF-α水平。结果:最终32例患者纳入分析,烧伤总面积(40±16)%总体表面积(TBSA);入院时间为伤后(4.2±2.3)h。① EBC中27种细胞因子: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IL-6、IL-5、IL-2、IL-1β、IL-8、IL-10、IL-15、IL-9、γ-干扰素(IFN-γ)、IL-1受体拮抗剂(IL-1ra)、TNF-α、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8种细胞因子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其中Eotaxin在健康对照者EBC中未检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趋化因子配体5(CCL5/RANTES)、IL-13、IL-4、MIP-1α 5种细胞因子在重度吸入性损伤及健康对照者EBC中均未检出;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EB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L-12 p70较健康对照者轻度下降,IL-7和IL-17轻度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血浆中6种炎症细胞因子: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IL-6和IL-8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IL-6(ng/L):18.51(10.87,26.21)比0.22(0.10,0.36),IL-8(ng/L):10.75(8.58,18.79)比1.06(0.81,2.14),均 P<0.01〕;TNF-α、IL-1β、IL-10在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血浆中轻度升高,IL-17轻度下降,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同期采集的EBC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TNF-α、IL-1β、IL-6、IL-8、IL-10这5种炎症细胞因子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TNF-α(ng/L):16.42(12.57,19.21)比7.34(6.11,8.69),IL-1β(ng/L):15.57(10.53,20.25)比0.99(0.67,1.41),IL-6(ng/L):13.36(9.76,16.54)比0.70(0.42,0.85),IL-8(ng/L):1 059.29(906.91,1 462.37)比10.36(8.40,12.37),IL-10(ng/L):2.69(1.54,3.33)比1.54(1.18,2.06),均 P<0.05〕。③血浆和EBC中TNF-α动态变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EBC中TNF-α水平整体低于血浆。血浆TNF-α水平随伤后时间延长逐渐升高,3 d时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ng/L:30.38(24.32,39.19)比22.94(17.15,30.74), P<0.05〕,14 d达到高峰,随后回落;而EBC中TNF-α水平于伤后12 h即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ng/L:15.34(11.75,18.14)比6.99(6.53,7.84), P<0.01〕,3 d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回落。 结论: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EBC中存在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其中包括TNF-α在内的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变化较血浆中的变化更敏感,可以应用于吸入性损伤的病情监测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细胞介素36受体拮抗剂缺陷与皮肤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皮肤无菌性脓疱病系非感染性、非毛囊性脓疱病,发病率低且治疗困难。白细胞介素(IL)36受体拮抗剂缺陷(DITRA)是由 IL36 RN突变所致的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活性下降的自身炎症性疾病,IL-36Ra功能或结构缺陷会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和促炎因子增加,上调的IL-36受体激动剂可诱导17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IL-17,而IL-17是多种无菌性脓疱病的发病基础。研究DITRA与皮肤无菌性脓疱病的关系对于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细胞介素17A及其受体拮抗剂治疗银屑病的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白细胞介素17A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目前,有多种白细胞介素17A及其受体拮抗剂在多个国家上市并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取得了明确疗效。然而,该类生物制剂在临床试验阶段及上市后,仍然有多项不良反应报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念珠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炎症性肠病等,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本文综述3种白细胞介素17A及其受体拮抗剂司库奇尤单抗、ixekizumab和brodalumab的临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细胞介素-17A在脊柱关节炎骨代谢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SpA具有特征性的骨改变,可同时出现骨侵蚀与新骨形成。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在包括AS、PsA等SpA中参与致病。其中,IL-17A与全身性和局部的骨改变密切相关。针对IL-17A拮抗剂治疗AS及PsA的临床研究结果也证实其对骨代谢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将就IL-17A在SpA骨代谢中的复杂作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7拮抗剂治疗后出现特应性皮炎样皮疹4例分析与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高使用白细胞介素17(IL-17)拮抗剂治疗银屑病后出现特应性皮炎(AD)样皮疹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方法:报告4例银屑病患者在使用IL-17拮抗剂治疗后出现的AD样表现,分析归纳国内外文献所报道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结果:本文4例患者,男2例,女2例,银屑病史10 ~ 35年,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后5个月至2年不等,躯干、四肢和/或面部出现瘙痒性红斑、丘疹,伴少量渗出。4例患者既往均有特应性病史,均伴有血清总IgE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升高;3例在系统使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AD样皮炎控制。同时继续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1例因AD样皮炎反复而停用司库奇尤单抗。共纳入12篇英文文献,包括48例患者;结合本文的4例患者,共报告52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50.1 ± 13.6)岁;由司库奇尤单抗诱发37例,依奇珠单抗诱发14例,柏达鲁单抗诱发1例;从开始使用生物制剂治疗至出现AD样皮炎的时间为1周至2年不等;皮疹表现为瘙痒性红斑、丘疹,伴鳞屑或渗出;皮疹主要位于四肢41例(78.8%),其次是躯干32例(61.5%)和面部20例(38.5%);57.7%的患者有个人或家族特应性病史;5例报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7例报告血清总IgE水平升高。32例(61.5%)患者停用IL-17拮抗剂治疗,并给予一种或多种联合治疗,包括系统使用环孢素、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其他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他克莫司软膏,光疗;20例(38.5%)患者继续使用原IL-17拮抗剂,给予外用药物,联合或不联合口服抗组胺药或环孢素治疗;经过以上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银屑病皮疹及AD样皮疹得到控制。结论:银屑病患者接受IL-17拮抗剂治疗后出现AD样皮炎的发生率不高,患者常伴有特应性病史、特应性家族史及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结合病情,在对症处理新发皮疹的同时可以考虑继续原方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A)是一种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有关的严重疾病。由于缺乏对该综合征及其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所致其他炎症的交叉研究,MIS-A未被充分认识。为此,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该研究通过电子病历审查,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定义来识别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4家附属医院出院的已确诊和未确诊的MIS-A成人患者。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第10版修订版代码U07.1确定非MIS-A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住院情况。该研究计算了MIS-A住院患者与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比值,比较两个队列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并描述了MIS-A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3 598例实验室检测新冠病毒呈阳性的成人住院患者中,1 336例(37.1%)符合最初的MIS-A筛查标准,其中有11例完全符合MIS-A标准的住院患者,其他患者住院期间没有被诊断出MIS-A;所有患者都被诊断存在急性新冠病毒感染症状,MIS-A住院患者与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为1 : 523。63.6%的MIS-A患者为男性。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相比,MIS-A患者年龄偏低(<50岁)的比例为72.7%比26.1%( P<0.01),并且多为非西班牙裔黑种人(81.8%比50.0%, P=0.04)。11例完全符合MIS-A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的分析中,其中有10例(90.9%)至少患有1种潜在疾病,有2例(18.2%)曾在入院前37 d和55 d出现过经实验室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并都出现了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但无皮肤黏膜受累;所有患者均出现急性肾损伤,其中7例(63.6%)需要肾脏替代治疗,2例(18.2%)患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3例(27.3%)确诊为迟发性细菌感染。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但未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其中6例患者(54.5%)接受了应激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其中1例被诊断患有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8例(72.7%)接受血管加压药治疗;8例(72.7%)需要机械通气治疗;2例(18.2%)需要机械心血管循环支持治疗。11例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17(5,34) d。11例患者均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其中2例(18.2%)死亡或转至临终关怀医院。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MIS-A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但可能未被认识。需要提高对MIS-A的认识,增加诊断率和报告率,有助于量化其流行病学负担,并确定风险最高的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卡那霉素抗性菌种的构建、表达、纯化及质量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构建卡那霉素抗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rhIL-1Ra)菌 种,并进行rhIL-IRa蛋白的表达、纯化及质量鉴定,以降低β-内酰胺抗生素带来的风险.方法 分别以氨苄抗性的质粒rhIL-1Ra(A-rhIL-1Ra)、pET-28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线性化载体和卡那霉素基因片段,经同源重组构建卡那霉素抗性的质粒rhIL-1Ra(K-rhIL-1Ra),测序正确后转化E.coli BL21(DE3),构建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CM Bestarose Fast Flow、DEAE Bestarose Fast Flow两步柱层析纯化.收集纯化产物,15%SDS-PAGE、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法(size-exclusio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C-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检测纯度,串联质谱法检测质谱相对分子质量,Western blot法鉴定特异性,报告基因法检测生物学活性,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法分析比对产品相关杂质.结果 经菌落PCR及测序鉴定证明质粒K-rhIL-1Ra构建正确.表达的K-rhIL-1R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7 00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两步纯化的K-rhIL-1Ra蛋白纯度分别为97%和99%,单体含量分别为99.33%和100%,色谱纯度分别为91.86%和96.96%,质谱相对分子质量与标准品(A-rhIL-1Ra蛋白)一致,可与小鼠抗人IL-1Ra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的K-rhIL-1Ra蛋白生物学活性为1.29 × 105U/mg,相关蛋白化学修饰类型与标准品(A-rhIL-1Ra蛋白)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 K-rhIL-1Ra菌种,表达并纯化后的蛋白符合rhIL-1Ra的特征和质量标准,为rhIL-1Ra菌种变更及可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强直性脊柱炎模型小鼠踝关节组织和临床患者PBMC中miR-142-5p,SOCS1 mRNA表达及与免疫功能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模型小鼠和临床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微小 RNA-142-5p(miR-142-5p),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mRNA表达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2022年1月~2023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确诊的AS患者(患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PBMC中miR-142-5p和SOCS1 mRNA水平.采用牛蛋白聚糖联合完全弗氏佐剂诱导AS小鼠模型,然后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组和拮抗剂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阴性组和拮抗剂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NC-antagomir和miR-142-5p-antagomir.治疗2周后,分别评估各组小鼠的关节炎症状评分.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评价踝关节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Th17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reg细胞因子叉头盒蛋白P3(FOXP3)的表达水平.通过 q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PBMC 和踝关节组织中 miR-142-5p,SOCS1,IFN-γ,IL-4,IL-17和FOX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患者组PBMC中miR-142-5p水平升高(3.03±0.99 vs 1.00±0.21),SOCS1 mRNA 水平降低(0.41±0.09 vs 1.0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997,15.956,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踝关节组织中miR-142-5p水平(4.00±0.52 vs 1.00±0.04)升高,IFN-γ和IL-17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SOCS1,IL-4和FOXP3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56,31.420,48.056,47.224,38.035,29.007,54.183,28.123,55.155,26.758,45.346,均 P<0.05);关节炎症状评分升高(7.83±0.94 vs 0.00±0.00,t=22.212,P<0.05),踝关节结构破坏明显;血清中 IFN-γ,IL-17 水平以及 IFN-γ/IL-4 比值(0.81±0.08 vs 2.08±0.33)和 IL-17/FOXP3 比值(0.41±0.03 vs 1.27±0.10)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82,35.779,15.412,35.130,均P<0.05).与阴性组比较,拮抗剂组小鼠踝关节组织中miR-142-5p水平(1.47±0.10 vs 3.89±0.33)降低,IFN-γ 和 IL-17 的 mRNA 和蛋白水平均降低,SOCS1,IL-4 和 FOXP3 的 mRNA 和蛋白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46,22.969,43.454,32.617,23.259,20.881,41.832,11.994,32.977,15.190,35.834,均 P<0.05);关节炎症状评分降低(7.42±1.24 vs 2.75±0.75,t=13.233,P<0.05),踝关节形态明显改善;血清中 IFN-γ,IL-17 水平以及IFN-γ/IL-4 比值(1.22±0.11 vs 1.91±0.19)和IL-17/FOXP3 比值(0.69±0.05 vs 1.23±0.12)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88,22.972,8.377,22.007,均 P<0.05).结论 miR-142-5p 在AS中高表达,使用拮抗剂下调miR-142-5p可能通过上调SOCS1进而降低Th1/Th2和Th17/Treg比值,从而改善AS小鼠的免疫平衡并抑制AS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