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皮疹分布的临床意义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者面部鲜红斑痣分布特征及颅脑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确诊的22例儿童SWS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探讨SWS患儿鲜红斑痣沿面部三叉神经分布特征及颅脑影像学特点。结果:22例患儿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0.08 ~ 9.92岁,中位年龄1.67岁。SWSⅠ型13例,Ⅱ型9例。鲜红斑痣分型:粉红型4例,年龄0.50 ~ 2.17岁;紫红型14例,年龄0.08 ~ 8.83岁;增厚型4例,年龄4.92 ~ 9.92岁;按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三叉神经眼支(V1)区22例,上颌支(V2)区20例,下颌支(V3)区8例。眼部异常患儿17例,年龄0.08 ~ 9.92岁,其中青光眼11例,眼压增高5例,视力受损2例。青光眼患儿中,7例于2岁内发病,8例为单侧发病,3例为双侧发病,且与鲜红斑痣同侧。12例患儿颅脑影像学表现异常,主要为大脑皮层血管畸形,累及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其他表现为脑萎缩、点状出血、钙化灶、脑沟增宽、中线结构偏移、脑室脉络丛血管增多。11例患儿有癫痫症状,其他神经系统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肢体活动障碍等。结论:颜面部三叉神经V1及V2区分布的鲜红斑痣可能提示更高的SWS发病风险,应行眼科及颅脑影像学筛查及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染色体17q12微缺失或微重复综合征胎儿的超声特点及其遗传学和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染色体17q12微缺失或微重复综合征的超声表现、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结果和妊娠结局,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产前咨询,经CMA诊断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5例胎儿和1例流产组织、诊断为17q12微重复综合征的6例胎儿和1例死胎,分析其超声表现、CMA检测结果,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5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超声均表现为肾脏结构异常,其中1例仅表现为双肾实质回声增强,1例双肾实质回声增强伴双侧脑室管膜下多发囊肿,1例双肾实质回声增强伴羊水过多,1例双侧肾盂分离伴羊水过多,1例右侧多囊性发育不良肾伴羊水过多,共3例伴羊水过多。6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缺失片段大小为1 478~1 588 kb,主要集中在1.5 Mb左右。3例进行了亲代验证的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中,2例遗传自母亲,1例为新发变异。妊娠结局中,3例引产,2例失访,1例自然流产。6例17q12微重复综合征胎儿中,3例超声表现为心脏异常(其中1例仅表现为法洛四联症,1例法洛四联症伴双侧侧脑室增宽,1例三尖瓣反流伴鼻骨不确定),1例表现为头围及双顶径<-3SD,2例无异常。7例17q12微重复综合征的重复片段大小为1 421~1 817 kb,主要集中在1.4 Mb左右。2例进行了亲代验证的17q12微重复综合征胎儿中,1例遗传自父亲,1例为新发变异。妊娠结局中,3例引产,4例正常妊娠分娩。结论:肾脏实质回声增强和法洛四联症分别是17q12微缺失综合征和17q12微重复综合征相对特异的产前超声特征,结合父母表型和遗传模式等情况有利于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EOEE)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2例患儿,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应用疾病基因家系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及拷贝数变异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寻找致病突变。不同电压门控钠通道α1亚基( SCN1A)突变类型间癫痫发作控制数据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52例患儿中35例(35/52例,67.3%)诊断为Dravet综合征、3例(3/52例,5.8%)婴儿痉挛症、14例(14/52例,26.9%)非综合征类EOEE。脑电图提示多量多灶性棘波、棘慢波、尖波、尖慢波发放。45例(45/52例,86.5%)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正常,1例双侧额叶脑沟稍增宽,1例双侧颞极、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余5例脑外间隙增宽、脑室稍大。后期13例患儿复查头颅MRI,其中3例患儿轻度脑萎缩。52例患儿中 SCN1A突变43例(43/52例,82.7%),其中28例(28/52例,53.8%)为错义突变、5例(5/52例,9.6%)无义突变、7例移码突变(7/52例,13.5%)、3例(3/52例,5.8%)剪切位点突变。 SCN2A突变3例(3/52例,5.8%),其中2例(2/52例,3.8%)错义突变,1例(1/52例,1.9%)移码突变。 SCN3A突变1例(1/52例,1.9%),为错义突变。 SCN8A突变5例(5/52例,9.6%),均为错义突变。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发作控制1年以上者13例(13/52例,25.0%),其中发作控制2年以上者6例(6/52例,11.5%),3年以上者4例(4/52例,7.7%)。分析 SCN1A突变类型与癫痫发作控制程度,发现 SCN1A错义突变较 SCN1A截断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患儿癫痫发作相对易控制( P<0.05)。5例 SCN8A突变患儿中,2例添加奥卡西平后,发作控制1年以上,智力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 结论: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EOEE患儿中, SCN1A、SCN2A、SCN3A、SCN8A的遗传变异是EOEE遗传学病因的重要因素,以 SCN1A最为多见,突变率高达82.7%。Dravet综合征是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EOEE最常见临床表型。 SCN1A错义突变患儿较截断突变患儿癫痫发作相对容易控制,提示基因突变类型与发作控制程度相关。奥卡西平添加治疗 SCN8A脑病患儿有效,提示EOEE依然可根据基因功能类型选择联合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0q26.3缺失并4p16.3p15.33重复致严重身材矮小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14岁2个月,8年多前发现生长缓慢,平均每年3 ~ 4 cm,3年前出现步态不稳。患儿系第2胎,孕40周出生,体重3.35 kg,出生及喂养无特殊。查体:身高144.5 cm(<-3SD),体重36 kg,弓状眉,高耳位,左眼斜视,面部多痣,口微张,双臂细长,臂展147.5 cm,蜘蛛指,拇指及拇趾宽大,左侧隐睾,双侧睾丸均约3 mL,阴茎长4 cm,未见阴毛、腋毛,胸椎向左弯曲,行走时向右倾斜(图1)。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生长激素3.6 ng/mL(< 10 ng/mL),血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125 ng/mL(183 ~ 850 ng/mL),GnRHa激发试验:峰值黄体生成素51.7 IU/L(0.8 ~ 6.0 IU/L)、峰值卵泡刺激素17.6 IU/L(1.2 ~ 7.0 IU/L),甲状腺功能、骨代谢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硫酸去氢表雄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均正常。X线:骨化中心10/10颗,骨龄约13岁(GP图谱法)。脊柱正侧位片:骶椎曲度欠自然。头颅MRI:垂体无异常,脑外侧间隙增宽,双侧侧脑室增宽(图2)。心、肝、肾以及肾上腺B超均未见异常。其母孕期无特殊史,父母及姐姐身高、体重及智力运动均正常,未见畸形。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号2020-IRB-195),患儿监护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罕见 SOS1突变Noonan 4型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 男,84天,因"生长缓慢,易哭闹"就诊。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因羊水多行剖宫产,出生体重3.55 kg,出生身长50 cm。查体:体重5 kg(P3),身长58.4 cm(P3),头围40.0 cm(P75),前囟平软3.2 cm × 3.2 cm。精神不佳,哭闹、不配合检查,口周发绀,双手稍发青,声音嘶哑,视听反应不满意,心脏听诊可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侧隐睾,双足外翻,扶站时呈尖足,立位支撑差。双眼间距稍宽,鼻梁稍短,耳位偏低,鼻唇沟明显至唇角,钢丝样粗硬头发(图1)。辅助检查:心脏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膨出瘤伴缺损(2.0 mm),右房内强回声光带,房间隔缺损;头颅超声示双侧脑室旁脑白质回声增强;腹部超声显示双肾集合系统轻度分离;阴囊、睾丸、附睾超声示双侧腹腔内隐睾,左侧腹股沟斜疝;血氨基酸分析结果为多种酰基肉碱含量升高。初步诊断:(1)高危儿;(2)铜代谢紊乱(疑似Menkes综合征);(3)房间隔缺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LC6A8基因新发突变致肌酸缺乏综合征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2018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的 SLC6A8基因突变致肌酸缺乏综合征(CDS)一家系的临床特征、遗传学和生化特点进行分析。患儿,男,初诊时13岁,因"间断呕吐1年"就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间隔7个月,再次发病住院确诊。自幼进食少,便秘。12岁始出现呕吐伴严重便秘,间断发作。患儿1岁6个月会走。2岁会叫爸妈,检查时只会说简单句子。很少与父母交流。其兄有严重智力障碍和癫痫。其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有反复死产和流产史。初诊患儿查体:体质量22 kg(< P3),身高131 cm(< P3),头围52 cm,重度智力障碍,表情呆滞,交流困难,宽前额,骨骼肌萎缩,弓形足。头颅磁共振成像示患儿双侧侧脑室轻度对称性扩大。脑磁共振波谱检查示患儿双侧海马未见异常。智力障碍相关基因测序发现,患儿 SLC6A8基因c.626(exon3)-c.627(exon3)delCT半合子突变,其母及兄均携带该变异基因,其父及外祖母均无该基因突变。患儿尿肌酸/肌酐比值增高,胍基乙酸正常,进一步证实 SLC6A8基因新发位点移码突变致CDS。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智力障碍男童,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尤其是婴儿期出现喂养困难及生长发育迟缓时,行尿胍基乙酸和肌酸/肌酐比值测定筛查及基因检测可早期诊断CD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由解剖切面联合容积对比成像技术在测量胎儿近场侧脑室后角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由解剖切面(Ominview)联合容积对比成像(VCI)技术在测量胎儿近场侧脑室后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提示侧脑室增宽、胼胝体发育不良、脑积水等的50例胎儿为观察对象,每一例都分别运用常规超声、Omniview-VCI技术和磁共振(MRI)测量近场单侧侧脑室后角宽度,比较分析三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Omniview-VCI技术和MRI侧脑室宽度测量值Omniview-VCI技术[(1.17±0.15)cm]和MRI测量[(1.20±0.12)cm]均大于常规超声[(1.11±0.13)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37、3.597,均 P<0.05)。Omniview-VCI技术和MRI测量侧脑室宽度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04, P>0.05)。且Omniview-VCI技术在次均费用[(222.15±3.20)元]和等待时间[(0.24±0.04)d]均优于MRI[(597.23±11.02)元、(1.02±0.10)d]( t=213.126、51.210,均 P<0.05)。 结论:Omniview-VCI技术能代替MRI,较准确测量胎儿近场侧脑室后角,为评估胎儿近场侧脑室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方法,可以成为常规应用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中晚期胎儿脑室与后颅窝池的生长发育随孕周变化的规律: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MRI成像定量分析孕中晚期脑室与后颅窝池生长发育随孕周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产前MRI检查的孕妇675例,MRI检查时平均孕周为(29.0±8.5)周。获取这些研究对象的MRI资料,分析左侧脑室三角区宽度(left lateral ventricle trigonometric width,LLVTW)、右侧脑室三角区宽度(right lateral ventricle trigonometric width,RLVTW)、第三脑室宽度(third ventricle width,TVW)、第四脑室宽度(fourth ventricle width,FVW)、第四脑室前后径(anterior posterior diameter of the fourth ventricle,APDFV)、透明隔间腔宽度(cavum septum pellucidum width,CSPW)和小脑延髓池宽度(cisterna magna width,CMW)等数据。采用 t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共675例胎儿纳入本研究,不同性别胎儿的检查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女性胎儿(392例)的TVW、CMW明显低于男性胎儿(283例)[(0.60±0.05)与(0.63±0.04)cm, t=-5.059;(0.57±0.14)与(0.67±0.15)cm, t=-7.445; P值均<0.001]。TVW、CMW与胎儿性别呈明显负相关( r值分别为-0.179和-0.312, P值均<0.001)。(3)LLVTW、RLVTW、TVW、FVW、APDFV、CSPW和CMW均与胎龄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10、0.267、0.205、0.801、0.829、0.216和0.284, P值均<0.05),其中FVW、APDFV与胎龄呈显著线性相关( r值分别为0.801和0.829, P值均<0.001)。(4)LLVTW、RLVTW在孕中期变化不明显,在孕晚期轻微增长;在孕中晚期TVW分布较离散,在孕26~<28周前随胎龄增加略有增长;FVW、APDFV在孕中晚期随胎龄增加呈线性增长;CSPW在孕中晚期随胎龄增加缓慢增长;CMW在孕中期随胎龄增加略有增长,孕晚期变化较小。 结论:孕中晚期胎儿脑室及后颅窝池生长发育随着胎龄的增加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其中TVW、CMW与胎儿性别呈明显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RF基因变异所致颅缝早闭患儿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1例颅缝早闭新生儿的临床信息与遗传学特征,明确该患儿颅缝早闭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因"发现侧脑室增宽1个月余"收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的1例颅缝早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临床信息。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样品,对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家系Sanger测序验证。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变异解读标准与指南对基因变异进行致病性评估。文献检索以" ERF基因""颅缝早闭"" ERF基因相关颅缝早闭"" ERF mutation""craniosynostosis"" ERF related craniosynostosis"等为关键词,设定检索年限建库至2021年12月,在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ERF基因所致颅缝早闭相关文献,并进行遗传学分析。 结果:患儿为1月16日龄女性,头颅X射线摄片检查结果示矢状缝早闭。WES结果提示患儿 ERF基因存在变异c.787C>T(p.Q263 *),父母未见该变异。根据ACMG变异标准与指南,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_Supporting)。按文献检索策略共计检索到63例相关病例,共计64例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绝大部分为散发病例,男性患儿居多;多颅缝累及(包括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额缝中的至少两条缝)占45.45%,单独矢状缝闭合占20.00%。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眼距增宽、眼球突出、发育迟缓、颧骨发育不良等,部分患儿可能存在Chiari 1型畸形。目前研究结果显示 ERF基因变异以剪切变异和缺失变异为主,且大部分先证者或先证者家系变异位点不同。 结论:ERF:c.787C>T(p.Q263 *)可能为颅缝早闭患儿致病原因,该变异发现丰富了 ERF的表型基因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个Vici综合征家系的 EPG5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一个Vici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其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染色体核型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分析未见明显异常的双侧侧脑室增宽、胼胝体缺如胎儿的脐血及其父母和患病姐姐的外周血样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技术进行基因变异检测,针对可疑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WES和Sanger证实胎儿和姐姐 EPG5基因均存在c.2427delC (p.T809fs)和c.1886A>T (p.E629V))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两个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学会变异分类指南,c.2427delC变异为可能致病变异,c.1886A>T变异为临床意义不明确变异。c.1886A>T变异经PolyPhen-2和PROVEAN软件预测可能为有害变异。 结论:EPG5基因c.2427delC和c.1886A>T变异为该Vici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 EPG5基因变异谱,为家系的产前诊断和再生育提供了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