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端制剂发展亟待医工交叉融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药物制剂,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具体的按照一定形式制备的药物成品;从广义上来讲,是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学科。传统制剂是为了服用方便而解决药物"成型"的问题。高端制剂是在传统制剂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以克服治疗缺陷和实现临床优势为首要目的,通过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代谢特征,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足临床需求,使患者获益更多。自20世纪50年代布洛芬缓释胶囊技术出现后,随着分子药剂学、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纳米医学、高分子化学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药物制剂已由过去的简单"成型"向精准化、智能化的"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转变。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也在国内较早成立生物材料和药物控释实验室,专注于DDS的研究。该实验室研制的医用聚己内酯及其制剂是我国唯一进入临床研究的可降解合成高分子长效药用辅料。作为新型药物辅料,医用聚己内酯F68已经用于避孕药物和避孕药具新制剂的开发,缓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已完成II期临床研究。DDS在推动医药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广阔。与新分子实体研发相比,高端制剂的开发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蔚通胶囊2种振动模式治疗慢性便秘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交叉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比较蔚通胶囊2种振动模式对慢性便秘的疗效差异,选择2023年1月10日至3月14日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便秘中心治疗的10例便秘患者,使其随机交叉接受蔚通胶囊模式1、2的治疗,2次/周、1颗/次,持续治疗3周。模式1包含1个振动序列,持续振动3 h;模式2包含2个振动序列,均间歇振动3 h。模式1、2分别有1、3例患者达到应答,2种振动模式下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模式1、2治疗期间周均自发排便次数(SBM)高于基线值[6.2(5.0,7.3)次、5.9(4.9,7.0)次比2.8(1.8,3.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4.26, P=0.001),但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模式1、2治疗期间周均CSBM、周均SBM和治疗结束后CSBM、SB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结束后,模式1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问卷评分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模式2[(5.0±3.4)分比(9.0±7.2)分、(14.1±10.4)分比(22.6±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1、1.39, P=0.018、0.019)。以上结果表明,蔚通胶囊持续振动模式(模式1)或间歇振动模式(模式2)均可增加便秘患者排便次数,2种振动模式促进完全自发排便的作用相当;在便秘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评价中,持续振动治疗比间歇振动治疗有更好的主观感受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吞咽动作干预改善磁控胶囊胃镜食管检查效果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吞咽动作干预对磁控胶囊胃镜(MCE)食管检查效果的影响和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MCE检查的被检者196例,根据MCE吞服过程中吞咽动作的不同分为常规检查对照组和吞咽控制干预组各98例。比较两组被检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临床症状(腹痛或腹胀、便血、黑便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食管通过时间、食管病变检出率等指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检查对照组与吞咽控制干预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MCE检查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被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胶囊均排出体外。吞咽控制干预组的食管通过时间长于常规检查对照组[44.50 s (26.75 s, 101.25 s)比11.00 s (5.00 s, 29.0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8.13, P<0.001)。年龄为40~59岁被检者食管通过时间长于年龄<40岁者,但短于年龄≥60岁者[54.00 s (36.25 s, 64.75 s)比28.00 s (23.00 s, 35.00 s)、69.50 s (64.75 s, 73.0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6.72、-6.91,均 P<0.001)。吞咽控制干预组食管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检查对照组[22.4%(22/98)比11.2%(1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1, P=0.036)。 结论:通过指令控制吞咽动作能有效延长MCE对食管的检查时间,并能提高MCE对食管病变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康柏西普误治黄斑水肿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57岁,因"视力突然下降1个月余,注药后加重半月余"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眼科。2021年3月患者因眼部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裸眼视力检查示:右眼1.0,左眼1.0。眼底彩照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4月视力突然下降就诊于外院。患者自述未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外院裸眼视力检查示:右眼0.3,左眼0.2。眼底彩照示:双眼视网膜可见点片状出血,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充盈(见图2A-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双眼浅、深层供血破坏,可见异常血流信号,黄斑区水肿(见图2C-D)。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示:双眼动静脉充盈迟缓,可见荧光渗漏及无灌注区,晚期动静脉管壁着色(见图3A-C)。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黄斑区水肿(见图3D-E)。外院诊断: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双眼黄斑水肿。入院查体: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为6.7%;白细胞指数为13.68×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8.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2.17×10 9/L;血糖为8.65 mmol/L,余其他指标均正常。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27,HLA-B27)示:弱阳性;补体C3+C4、凝血四项、抗核抗体测定、抗核抗体谱测定、感染系列、C反应蛋白、血液免疫球蛋白(G、A、M)、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外院给予双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浪沐)0.5 mg。注药次日,患者自觉视力下降明显,裸眼视力检查示:右眼指数/50 cm,左眼指数/50 cm;FFA示:双眼动脉灌注不良,荧光渗漏及荧光遮蔽,黄斑水肿,晚期血管壁着色(见图4A-D);OCT示:双眼黄斑水肿(见图4E-F)。先后行2次视网膜激光治疗,视力提升至右眼0.2,左眼0.5。5月因视力持续下降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刻下症见:双眼视力下降,纳眠可,二便调。眼科检查示:裸眼视力右眼0.15,左眼0.08;双眼眼前节无异常,晶状体皮质混浊,玻璃体透明。眼底检查示:双眼视盘界欠清色淡,视网膜动脉血管变细呈白线状,静脉充盈但未见明显迂曲,A(动脉):V(静脉)=1:3,平行血管可见点片状出血,黄斑区出血、水肿,中心凹反光(-),视网膜周边部可见激光斑(如图5A-B)。OCT示:双眼黄斑区水肿、出血(见图5C-D)。眼内液化验结果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30.4 p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为31.0 pg/m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为1704.8 pg/ml,可排除病毒可能性。诊断为:双眼缺血型视网膜血管炎;双眼视网膜不全动脉阻塞;双眼黄斑水肿。治疗:给予泼尼松45 mg/d,15 d后减量为35 mg,之后逐渐减量;复方血栓通胶囊(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天1.5 g,1天3次,治疗半个月后裸眼视力恢复至右眼0.2,左眼0.1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振动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前期动物实验,初步探索自主研发的新型智能手机控制的振动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门诊的24例FC患者。研究流程包括≥2周基础期、6周治疗期和≥6次随访(2周1次)。在治疗期内患者被分为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分别吞服12颗对应胶囊。通过观察3组患者腹痛、腹胀、胶囊滞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振动胶囊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周均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周均自发排便次数(SBM)、胶囊排出时间、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问卷(PAC-QOL)和便秘患者症状评分问卷(PAC-SYM)评分评价振动胶囊治疗的有效性。采用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 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例患者失访,最终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分别有7、8、7例患者纳入统计;共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不良事件。治疗第6周,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的周均CSBM较自身基线差值分别为0.0次(0.0次,2.0次)、2.0次(1.0次,2.8次)和1.0次(0.0次,5.0次),周均SBM较自身基线差值分别为-1.0次(-2.0次,2.0次)、1.0次(-0.8次,2.0次)和1.0次(0.0次,4.0次);6周治疗过程中,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中分别有3、7和5例患者的周均CSBM较基线数据增加≥1次,分别有2、5和5例患者的周均SBM较基线数据增加≥1次。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治疗第6周的胶囊排出时间均短于假胶囊组[(65.7±9.3)和(59.1±3.4) h比(96.7±10.0) h],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治疗6周过程中的胶囊排出时间均短于假胶囊组[(63.6±8.6)和(59.8±6.6) h比(100.5±13.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19、3.584、2.832、3.036, P均<0.05)。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患者在治疗期间PAC-SYM评分分别为(14.3±2.0)、(9.9±2.3)和(7.0±2.0)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患者在治疗期间PAC-QOL评分分别为(31.3±4.4)、(24.0±3.8)和(13.9±4.1)分,其中高频振动胶囊组低于假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08, P=0.012),低频振动胶囊组与假胶囊组间,高频振动胶囊组与低频振动胶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振动胶囊可安全用于FC患者,可促进排便,缓解其便秘症状,但不同振动频率胶囊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乙酰唑胺缓释胶囊的制备与体外释放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制备乙酰唑胺缓释微丸,并进行体外释放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参比制剂中功能性辅料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处方含量.参照参比制剂处方组成,以水不溶性的微晶纤维素作为缓释微丸的骨架材料,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作为粘合剂,通过挤出和滚圆过程使得微丸成为致密的类球体,从而缓慢的释放药物.以软材粘性和释放曲线作为主要考察指标,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制备乙酰唑胺缓释微丸,微丸干燥后灌装硬胶囊.分别测定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在pH 1.2盐酸水溶液、pH4.5乙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纯水介质中的释放曲线,采用相似因子(f2)法比较释放曲线的相似性.结果: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辅料种类和用量基本一致,微丸的制备工艺较为简便,在不同介质中均能缓慢释放药物,且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曲线趋势相似,释放曲线的相似因子(f2)数值均大于50.结论:自制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与参比制剂相比具有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枳术郁李方对脾-肠气机升降失调便秘小鼠的通便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研究枳术郁李方对脾-肠气机升降失调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枳术郁李方组,每组10只,阳性药组给予麻仁软胶囊混悬液0.1 g/kg、枳术郁李方组给予枳术郁李方溶液0.483 g/kg,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同体积溶剂.连续给药14 d后,采用灌胃给予造模药物盐酸洛哌丁胺(剂量为4 mg/kg),建立小鼠脾-肠气机升降失调便秘模型.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黑便时间,小鼠6 h内黑便粒数及重量,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P物质(SP)、一氧化氮(NO)、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酪酪肽(PY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枳术郁李方组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明显升高(P<0.01),首便时间明显缩短(P<0.01),6 h内粪便粒数,重量及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血清中VIP、NO、CCK、PYY水平明显降低(P<0.01)、SP、CGRP、MTL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枳术郁李方具有明显的缓解便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脾-肠气机的升降失常,恢复胃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动态平衡,调节气机升降,维持气机畅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脂必泰胶囊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脂必泰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大小;同时检测两组病人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hs-CRP、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乳酸菌属数量、双歧杆菌属数量、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乳酸菌属数量、双歧杆菌属数量较治疗前增加(P<0.05),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比值较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脂必泰胶囊具有降脂、抗氧化、抗炎等多重作用,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此外,脂必泰胶囊可能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使特定菌属或菌种的相对丰度发生改变,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血管内膜增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组学联用技术探讨首荟通便胶囊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首荟通便胶囊(SHTB)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MOS,10 mg/kg)组,SHTB高(630 mg/kg)、低(210 mg/kg)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片10 mg/kg以诱导STC大鼠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水,1次/d,连续14 d.第15天开始,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MOS组、SHTB高和低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1次/d,连续7 d.末次给药后,每组6只大鼠灌胃墨汁,测定首粒黑便时间、24 h排便粒数及墨汁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每组10只大鼠,16S rDNA法检测肠道菌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HTB高剂量组首粒黑便时间缩短,24 h排便粒数与墨汁推进率增加(P<0.05),病理表现改善;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疣微菌门丰度减小,Prevotella_9、Prevotellaceae_UCG-001丰度增大(P<0.05).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8种差异代谢产物,涉及组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胆汁分泌、嘌呤代谢、初级胆汁酸合成传导和其代谢传导等7条代谢通路.结论:SHTB治疗ST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进而调节胆汁酸代谢等相关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便通凝胶贴膏的制备及药效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优化便通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对阳虚便秘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便通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将4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贴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动物采用"白醋+0℃冰水+复方地芬诺酯"灌胃的方法建立阳虚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市售的便通胶囊,每次灌胃1.2 g/200 g,每日两次;贴膏组贴敷制备的便通凝胶贴膏,每次贴12h,贴于大鼠腹部;观察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特征、粪便含水量及血清中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内皮素(ET)、胃动素(MTL)的含量.结果 正交实验的最佳制备工艺为PVPK90 1.5 g、高岭土 1.0g、聚丙烯酸钠1.5 g、羧甲基纤维素钠0.5 g,经验证优化后的制备工艺稳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特征、粪便含水量及血清中Gas、VIP、ET、MTL的水平均有显著差异,说明造模成功;给药后,阳性对照组与贴膏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 优化的便通凝胶贴膏制备工艺可行,对阳虚便秘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