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颞骨岩部胆脂瘤的病变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析岩部胆脂瘤的病变特点、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9例随访时间超过3年、资料完整的颞骨岩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2~71岁,中位年龄37岁,总结分析其病变分型、手术方式、面听神经功能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先天性岩部胆脂瘤5例,获得性岩部胆脂瘤34例。常见临床症状分别为听力下降(100%,39/39)、耳溢液/流脓(89.7%,35/39)以及面神经麻痹(46.2%,18/39)。按Sanna分型,迷路上型岩部胆脂瘤14例,其中3例采用耳蜗径路、6例采用耳囊径路、5例采用迷路径路;迷路下型岩部胆脂瘤10例,其中8例采用岩骨次全切、1例采用耳囊径路、1例采用迷路径路;广泛型岩部胆脂瘤10例,其中7例采用耳蜗径路、3例采用耳囊径路;迷路下-岩尖型岩部胆脂瘤5例,其中2例采用耳蜗径路、2例采用耳囊径路、1例行耳内镜辅助颞下窝B型径路。面神经受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泛型(6/10)、迷路上型(8/14)、迷路下-岩尖型(2/5)、迷路下型(2/10)。19例术中涉及面神经手术操作,3例行面神经全程减压,4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4例行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1例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面神经移位者7例。18例患者术前面神经受累,术后14例面神经功能得以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7.8%(14/18)。手术多采用颞侧入路,骨导听力保存率为50.0%(14/28)。术中5例发生脑脊液漏,给予肌肉填塞并封腔处理;2例因病变粘在乙状窦和颈静脉球表面较难剥离,术中予以填塞并结扎乙状窦。术后2例患者出现面肌联动。术后随访40~11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颞骨岩部胆脂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应根据病变类型及面听神经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保护重要神经和血管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质血管成分凝胶辅助脂肪移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成分凝胶(SVF-GEL)辅助脂肪移植的效果。方法:60只BALB/c裸鼠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NS组、PRP组、PRF组、SVF-GEL组,将AG复合物注射于各组裸鼠背部皮下组织,观察术后1、2、4、8、12周AG复合物的大体形态、体积,免疫荧光切片观察细胞并行微血管密度计数(MVD),各组间脂肪移植保存率及MVD进行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检验。结果:术后1周仅SVF-GEL组见少许小血管簇生成;2~4周各组小血管簇形成逐渐增多,SVF-GEL组较密集。脂肪体积保存率:SVF-GEL组移植后1、2、4周体积保存率(%)分别为65.54±8.81、74.80±3.58、62.46±3.71,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8、12周时为54.38±9.14、52.67±8.34,仍优于NS组(35.75±5.21、32.88±7.48, P<0.05)。MVD:各组MVD逐渐增高并于4周时达峰值,8周时下降。术后4周,SVF-GEL组移植的MVD(CD31+细胞/视野)达32.60±10.83,脂肪组织血管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余3组( P<0.05);8周时,SVF-GEL组(54.38±9.14)明显高于NS组(35.75±5.21, P<0.05)。免疫荧光染色:移植后各时间点SVF-GEL组存活区、再生区细胞数量及形态均优于NS组,且后者坏死区域较大。 结论:SVF-GEL辅助脂肪颗粒移植可促进移植物初期血管化及成脂化,提高移植脂肪最终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保留肾单位手术后肾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肾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后肾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NSS治疗的115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5例,女40例。年龄(49.50±12.94)岁;体质指数(24.59±3.59)kg/m 2;肿瘤最大径(3.66±1.32)cm;R.E.N.A.L.评分(6.43±1.60)分。术前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48.22±11.48)ml/(min·1.73m 2),健肾GFR(49.73±11.96)ml/(min·1.73m 2),总GFR(97.95±21.32)ml/(min·1.73m 2)。术前患肾有功能肾组织体积(FPV)(132.23±9.11)cm 3。6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54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WIT)、术后病理结果。记录术后6个月的血肌酐、患肾GFR、健肾GFR、总GFR、GFR保存率(术后GFR与术前GFR的比值)、患肾FPV、患肾FPV保存率(术后患肾FPV与术前FPV的比值)。患肾FPV通过手术前后的CT影像使用椭球体近似法测量。手术前后GFR和患肾FPV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研究因素与患肾GFR保存率间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肾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以WIT=25 min为截断点将患者分为≤25 min组和>25 min组,比较两组术前患肾GFR,以及术后6个月的患肾GFR和患肾GFR保存率。 结果:本组1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135(75~245) min,WIT(24.57±5.51)min。患肾术后GFR(35.50±7.81)ml/(min·1.73 m 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患肾GFR保存率为(74.65±11.10)%。术后6个月患肾FPV保存率为(84.28±4.37)%,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 P<0.001)。患肾FPV保存率与患肾GFR保存率呈极强正相关( r=0.802);WIT与患肾GFR保存率呈中等程度负相关( r=-0.5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患肾GFR( b=-0.150, P= 0.008)、WIT( b=-0.443, P<0.001)、患肾FPV保存率( b=1.638, P<0.001)是患肾GFR保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WIT>25 min组和≤25 min组的患肾GFR保存率分别为(68.77±10.88)%和(79.34±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在WIT较短(<30 min)的情况下,正常肾组织数量的保留是影响NSS术后肾功能预后的重要因素,有限的WIT起次要作用。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正常肾组织,同时尽量将WIT控制在25 min以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消化内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及相关控制措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并分析相关控制措施,为有效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降低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消化内镜样本1 080例,将其按照检测结果合格与否分为不合格组(68例)与合格组(1 012例)。分别比较两组消化内镜的清洗时间、检查患者数量情况,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干燥保存、操作不规范发生率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合格组消化内镜的清洗时间(25.01±1.30)min、检查患者数量(23.86±3.11)例与不合格组〔(18.44±1.02)min、(29.14±3.68)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合格组消化内镜的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操作不规范发生率分别为2.96%、2.37%、2.67%低于不合格组20.59%、17.65%、19.12%,而干燥保存率95.55%与不合格组32.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时间、干燥保存均是消化内镜感染的保护性因素,而检查患者数量、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操作不规范均是消化内镜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消化内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与多方面因素相关,涵盖清洗时间、检查患者数量、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干燥保存、操作不规范等。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上述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超级微创理念的应用及拓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也经历了由传统外科手术到微创手术,再到超级微创手术(SMIS)的发展和演变。伴随之,减少手术创伤、保留并重建神经功能也逐渐成为现代听神经瘤手术的新目标。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具有实用听力分为保听术式(包括经乙状窦后入路和经颅中窝入路)和非保听术式(传统经迷路入路)。提高保听术式的听力保存率和重建非保听术式患者的听力是目前听神经瘤手术的热点和难点。传统的迷路入路术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占比最高,具有面神经保存率高、颅内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因常规切除蜗神经及迷路,术后耳蜗发生纤维化,患者将失去通过人工耳蜗植入重建听力的机会。新的改良迷路入路术式可保留耳蜗神经并有效减少耳蜗纤维化,为行人工耳蜗植入重建听力提供机会,是听神经瘤手术的又一重要突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富血小板浓缩物辅助面部脂肪移植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性地评价自体富血小板浓缩物在面部脂肪移植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用主题词联合自由词的方式,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3年4月以中文、英文形式发表的有关富血小板浓缩物联合自体脂肪移植(AFG)改善面部形态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使用Note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最终纳入分析文献的相关数据,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4及Stata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数资料以风险比( RR)作为统计效应指标,使用M-H分层分析法计算合并后的结果;对于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差( MD)作为统计效应指标,以倒方差法计算合并后的结果。各研究间的异质性以 Q检验联合 I2统计量进行综合性检验,若研究间存在较高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反之,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检索到1 238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括1 168例患者。论文发表时间均为近10年内,以国内作者的研究为主;对照组均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试验组中4项研究的干预措施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FG,2项研究干预措施为浓缩生长因子+AFG,其余13项研究干预措施为富血小板血浆+AFG。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AFG相比,在移植脂肪中添加富血小板浓缩物可提高脂肪远期保存率( MD=18.20%,95% CI为14.03%~22.37%, P<0.001),增加手术有效率( RR=1.22,95% CI为1.15~1.29, P<0.001),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MD=-4.18 d,95% CI为-7.01 d~-1.34 d, P=0.004),同时降低二次手术率( RR=0.24,95% CI为0.15~0.40, P<0.001),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RR=1.25,95% CI为1.17~1.33, P<0.001),降低了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RR=0.35,95% CI为0.24~0.51, P<0.001)。 结论:富血小板浓缩物辅助面部脂肪移植的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但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耳蜗植入中的耳蜗电图:发展、应用和未来方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概述耳蜗电图的电生理及其历史,讨论其在人工耳蜗植入中新近的应用,并探讨在这个不断深入领域中所开展的研究。耳蜗电图是一种记录内耳不同组分和外周蜗神经对声刺激反应产生电位的电生理技术。耳蜗电图可解析为:① 耳蜗微音电位,② 听神经音电位,③ 总和电位,④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数十年来,随着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对记录电位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耳蜗电图历来主要应用于梅尼埃病的诊断评估。然而,近十年来耳蜗电图的应用聚焦到人工耳蜗植入上。具有残余听力的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后,联合电声刺激可以改善听力和言语。尽管术者在电极插入过程中尽量减轻组织损伤,但患者术后听力保存率各异。在植入耳蜗期间,当术者插入电极阵列时,实时耳蜗电图可以检测耳蜗局部区域诱发的频率特异性耳蜗微音电位。在耳蜗外记录耳蜗电图,记录电极可以放置于鼓岬、镫骨或鼓膜。耳蜗内耳蜗电图记录可以通过将记录电极插入耳蜗,或者使用人工耳蜗中的1个电极作为记录电极。术中耳蜗电图信号的丧失可能提示电极插入导致的耳蜗损伤,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在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时监测耳蜗损伤有望改善听力保留结果、改良手术技术以及改进电极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调式外扩张器辅助自体脂肪移植重建乳腺癌术后乳房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用可调式外扩张器(EVE)辅助自体脂肪移植和单纯自体脂肪移植重建乳房的效果。方法:2016年12月至2020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纳入乳腺癌术后重建乳房女性患者17例,年龄23~54岁,平均44.8岁。试验组10例术前4周每天佩戴EVE 10 h,负压值-60 mmHg;术后第2周继续每天佩戴EVE 10 h,初始负压值-40 mmHg,1周后调整至-20 mmHg,术后佩戴4周。试验组和对照组(7例)均选择经典Coleman方法行自体脂肪移植乳房重建术。结果:手术次数:试验组(3.0±0.8)次与对照组(3.9±1.2)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3, P<0.05)。单侧乳房单次脂肪注射量:试验组(228.60±15.34) ml与对照组(198.20±12.01)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61, P<0.01)。单侧单次脂肪体积保存率:试验组(31.6±5.8)%与对照组(25.8±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26, P<0.05)。术后并发症:试验组为3/10例,对照组为3/7例。 结论:乳腺癌术后选择自体脂肪移植重建乳房患者辅助EVE减少手术次数,提高单次乳房可注射脂肪量和术后脂肪保存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垂体腺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大多数可通过内镜鼻蝶手术良好切除。垂体腺瘤位于鞍内,可压迫垂体、视神经,侵袭蝶窦、海绵窦,向各个方向侵袭生长,同时又影响内分泌的功能。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surgery,EETS)具有微创、可抵近观察、全景视图、肿瘤切除率高和正常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但可发生垂体内分泌、电解质紊乱,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神经麻痹,瘤腔、颅内出血,鼻炎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EETS术后并发症既与垂体腺瘤的病理生理特点相关,又与术者对垂体腺瘤病理、解剖的理解深度、手术技巧、熟练程度和临床经验密切相关。熟悉内镜下解剖及精细的手术技巧、丰富的手术经验、严格的术前内分泌功能评估、激素替代治疗等可降低EET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来源于口腔、咽和喉的黏膜上皮,以鳞状细胞癌多见。外科手术并辅以放化疗是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标准诊疗模式,但并没有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更新,新辅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联合治疗成为新的热点,新辅助治疗通过术前降期,增加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可提高器官保存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本文主要介绍新辅助治疗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为现有治疗方法提供有益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