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双腔造口术后腹部切口严重感染全层裂开患者的护理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总结1例重症中年女性2个月内3次手术,行小肠部分切除,空肠双腔造口,术后发生腹部切口严重感染伴全层裂开合并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处理经验.护理要点:针对重症复杂疑难腹壁切口全层裂开,肠管暴露,大量渗液患者,需整体评估患者全身状况,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案,有效管理收集并利用肠液回输,有效改善机体营养,整体护理,局部选择正确合适的新型敷料抗菌及保护肠管并结合改良负压冲洗引流装置,可有效控制伤口感染、管理渗液,促进伤口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下肢动脉减容术中的远端栓塞保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准分子激光消融(excimer laser ablation,ELA)和机械性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术中远端栓塞保护(distal embolic filter protection,DEFP)的应用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下肢动脉ELA或PMT术中进行DEFP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保护伞的选择、应用指征及策略,分析较大栓子捕获的高风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中,男21例,女8例,年龄(70.3±11.0)岁。共计29条肢体,32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SR)5处,血栓形成或栓塞10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17处,根据病变性质选择减容装置。保护伞释放与回收技术成功率100%,栓子总体捕获率77.3%,较大栓子捕获率36.4%,术中远端栓塞发生率3.4%。ELA治疗高度钙化CTO病变或长段ISR病变时,较大栓子捕获率均高达60.0%,且前者较治疗非高度钙化CTO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下肢动脉ELA和PMT术中选择性应用保护伞,对预防远端栓塞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1美国胸外科协会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5月美国胸外科协会发布了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该共识建议术前多学科参与,积极对缺血性心肌病进行评估,包括心肌活力、瓣膜功能等;术中采用多支动脉桥、含血心肌保护液行心脏停跳的CABG,同期积极处理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重视心律失常处理,积极使用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内的心脏机械辅助装置;术后采用多学科团队规范化重症监护病房的各项治疗,继续合理使用心脏辅助装置,重视心脏起搏治疗并在出院后90 d内密切随访等措施降低缺血性心肌病CABG 的手术死亡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性功能障碍是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0%,男女比例相似。性功能由腹腔盆腔自主神经支配,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随着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开展,术后性功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术后心理因素、肠造口、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放疗可能会增加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及侧方淋巴结清扫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应重视对患者及其伴侣的心理干预,临床上男性应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真空负压吸引装置、经阴茎或尿道注射血管扩张剂,女性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及润滑剂等是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式。另外,干细胞对治疗性功能损伤具有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新型转接半密闭式吸痰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留取痰液标本的必要措施。传统吸痰装置包括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然而,开放式吸痰装置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痰液喷溅,污染操作者及周围环境;密闭式吸痰装置的价格较开放式吸痰装置更高,虽可重复使用,但多次使用后其保护套与吸痰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进而影响操作。上述两种吸痰方式在进行痰液标本留取时均需额外连接痰液收集器,这一过程容易造成标本泄露污染,同时增加患者感染风险。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转接半密闭式吸痰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564712.3)。该装置由吸引器连接口、滑动式负压开关、转接口、管身、透明薄膜保护套、夹片式连接头和痰液收集器组成。吸引器连接口处滑动式负压开关可实现单人单手操作;痰液收集器与吸痰装置转接口对接,做到标本留取无暴露;透明薄膜保护套覆盖吸痰管的管身,以确保吸痰操作全程无污染;夹片式连接头可与人工气道接口连接,避免吸痰过程中痰液喷溅,操作后即刻夹闭,减少环境污染。与现有吸痰装置相比,新型转接半密闭式吸痰装置设计更合理、成本更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侧颈总动脉起始处狭窄血管内治疗二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2例左侧颈总动脉起始处狭窄,分别应用同轴技术及非同轴技术进行支架成形术。术后神经科体检及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随访时CTA提示支架通畅,无卒中事件发生。左侧颈总动脉起始处狭窄的患者可以选择血管内治疗,术中根据血管解剖形态选择保护装置的应用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31个城市饮用水氡浓度初步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城市饮用水氡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行政区域采样,选择我国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采集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样品406份,基于RAD7 H 2O测量装置,采取闭合回路液—气平衡法,利用抓取模式,通过半导体探测器探测气体回路中氡浓度,经过4个循环周期,推算饮用水氡浓度。 结果:31个城市饮用水中氡浓度算数均值为(4.92±9.44)Bq/L,几何均值为(0.71±7.77)Bq/L,范围为小于探测下限(LLD)~43.15 Bq/L。406份样品中,约84.2%的样品氡浓度小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推荐的饮用水氡浓度限值11.1 Bq/L。所有样品水氡浓度均低于欧盟推荐的饮用水氡浓度参考值100 Bq/L。结论:我国城市饮用水氡浓度呈现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地区较高,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较低的趋势,影响因素主要与地质结构、水源类型密切相关。与国际相比,我国城市饮用水氡浓度总体较低,处于安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都地区住院儿童手外伤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成都地区0~14岁儿童手外伤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儿童手外伤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四川现代医院住院治疗手外伤的1 2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2例,女420例,年龄为(4.98±3.78)岁,年龄范围为0~14岁。对年龄分布、受伤时间分布、受伤场地分布、致伤原因构成、损伤类型构成等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分析。结果:共纳入1 202例患儿,婴幼儿组(<3岁)占比最多(36.3%,436/1 202),初中组(12~14岁)占比最少(9.1%,110/1 202);3月份发病率最高(11.6%,139/1202),11月份发病率最低(6.6%,79/1 202);春季发病率最高(28.3%,340/1 202),秋季最低(22.3%,268/1 202);全天中18∶00~19∶59时段发病率最高(19.6%,236/1 202);家中是儿童手外伤发生的首要场地(71.0%,854/1 202);切割伤(38.9%,468/1 202)及挤压伤(29.4%,353/1 202)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在切割伤中主要为刀具损伤(59.8%,280/468),在挤压伤中主要为门挤压(73.9%,261/353);手指是最主要的受伤部位(85.5%,1 028/1 202),其中末节损伤最常见(55.7%,573/1 028);离断伤(41.0%,493/1 202)及血管神经肌腱损伤(38.6%,464/1 202)为主要损伤类型,在离断伤中末节离断最常见(91.5%,451/493),本组患儿因离断毁损伤行截指手术共15例(1.2%,15/1 202)。结论:儿童手外伤大多发生在家中,与刀具及门的相关性大,指尖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截肢(指)率低,总体预后较好。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重视家庭环境评估,特别是加强刀具的管控及采用保护门的装置可有效减少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电动管型吻合器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电动管型吻合器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应用国产电动管型吻合器行腹腔镜结直肠外科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8例行腹腔镜Dxion术(其中1例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3例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1例患者出现吻合器电力系统故障,应用备用手动装置完成吻合。全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漏或吻合口出血等术后并发症。无中转开腹或改用传统吻合技术。1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4±0.8) d,住院时间为(10.0±6.1) d。结论:结直肠肿瘤手术中应用电动管型吻合器具有吻合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肠道功能恢复迅速等优势,适用于结直肠肿瘤微创手术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以及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采用FD治疗的86例M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于术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预后。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闭塞情况。观察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根据围手术期有无缺血性并发症将患者分为缺血性并发症组与无缺血性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FD治疗MCA动脉瘤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患者(90个动脉瘤)共成功置入90枚FD。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8%(11/86),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其他并发症1例。82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3~40个月)。随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9%(4/82),均为缺血性并发症。至末次随访,mRS 0分75例,1分5例,3分2例。53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中位时间为7个月(2~28个月);末次随访时MCA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为67.9%(36/53)。缺血性并发症组(9例)与无缺血性并发症组(77例)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33, P=0.00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方案为参照,阿司匹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对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OR值均为0.09,均 P<0.05)。 结论:FD治疗MCA动脉瘤的临床预后较好,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可能是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